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論文

來源:才華庫 3.21W

摘 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只有不斷地改變教法,轉變觀念,實現師生之間角色的互換,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論文

關鍵詞:課前預習 動手操作 質疑問難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種提法由來已久,無可厚非。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的目的是為了不用教,學的主渠道是課堂,因此我們有必要也應該把目光投向課堂的教與學這個焦點問題上來。過去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教為主,而今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為主。要變課堂為學堂,變被動地接受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必須當好課堂學習過程的“名導演”。在“主導”與“主體”的大接軌中,教師必須儘快地從思想上、從行動上接軌,找準自己在課堂中的位置,扮演好“主導”這個角色,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保證、主體意識得到增強,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得以發揮。這就是素質教育賦予“教”與“學”的新內涵,在此,我談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淺做法:

一、抓好課前預習,引導學生自學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摸索知識的方法,是獨立獲得知識的有效手段。學生能否課前預習,對上課突出知識重點、難點精講多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很大作用。這對於剛剛步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預習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領悟學習的過程,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預習,出示預習提綱。

預習提綱一定要做到:

1.扣緊課本;

2.找準要點;

3.符合實際。

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就找到了學習數學的途徑,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如在學習平面圖形的摺疊與立體圖形的展開一節內容時,我就出示瞭如下問題:為什麼要學習這節內容?哪些平面圖形能摺疊?能摺疊成什麼樣的立體圖形?哪些立體圖形能展開?能展成什麼樣的平面圖形?以正方體為例加以說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這節內容,感到既新鮮又有趣、既充實又快樂。當然,學生也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這節內容,而且還掌握得挺好。這樣做,比起教師強迫性提問、講解好得多。學生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一個主動探索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消除了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

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許多數學問題,只有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才能深刻理解、記憶牢固。要讓學生在動手中練做、在動腦中練思,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如在教學正方體的11種平面展開圖時,我就讓學生自己展開。由於每個同學的`裁剪方向不同,得到的形狀就不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邊觀察邊操作,邊口述邊分析推理,學生的思維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在動手動腦中理清了思維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同時,學生也由一個“旁觀者”變成了學習的主人。 三、質疑問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在課堂上學生充分質疑問難,是教師信任學生、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一個教師不但要把“釋疑”作為天職,還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以求最後弄懂。學生通過預習後會有一些似懂非懂的疑難問題,教師應當讓學生充分質疑問難,把提問的權利交還給學生。他們提出的問題有的是針對課本的,有的是針對老師講解時的小小錯誤,有的則是聯絡了課外知識後提出的。這些學生上課時會質疑問難,下課了還會跑到你身邊問個究竟,也許學生提的問題質量不一定高,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值得鼓勵的。

如教學用相同的正多邊形拼地板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大螢幕上出示四幅圖:第一、二幅圖分別是由正方形、正六邊形鋪成的地面;第三、四幅圖是由正五邊形、正八邊形組成的圖形。學生由趣生疑,我就及時引導:看著這四幅圖,你們想知道什麼?學生爭先恐後地說:想知道這四幅圖分別是有由哪些正多邊形組成的;想知道為什麼前兩種正多邊形可以鋪滿地面,而後兩種則不行;想知道當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時,多邊形能夠鋪滿地面;想知道除了以上兩種正多邊形可以鋪滿地面外,還有哪些正多邊形可以鋪滿地面……這樣,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就進入到學習的狀態,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這時的教師應真正地起主導作用,適時點撥、充分肯定積極參與質疑問難的同學,鼓勵他們再接再厲,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全體學生都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質疑問難中來,發揮了主體作用。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改變教法,確定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積極創造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氛圍,結合時代的特點,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學生的積極參與,才能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也才能培養出新時代高素質的有用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