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飲茶文化與禮儀思考論文

來源:才華庫 2.83W

煮茶的過程中還可以加各種佐料。不同地區蒙人奶茶製作的方法有差異,各地愛喝的茶的味道也不同,所加入的佐料也就不同。一般來說,加小米、奶皮子、黃油渣、稀奶油、黃油或綿羊尾油等調料。要想把茶煮好,關鍵是將稀奶油、黃油渣、奶皮子、熟奶豆腐等調料攪拌好,才能煮出別有風味的奶茶。有的人在奶茶中加鹽,有的人喜歡甜而加糖,要根據各人的口味新增。至於鮮奶可分牛奶、羊奶、馬奶和駝奶,一般以牛奶為上品,羊奶次之,也有的地區用馬奶和駝奶。蒙古族製作奶茶是用熬的方法,而熬煮之法又是中國古代的飲茶藝術。早在唐朝,《茶經》序言的作者皮日休就描寫過煮飲茶的方法。元人楊維禎《煮茶夢記》記載“:鐵龍道人臥石床,命小芸童汲白蓮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為飲供。”[3]可見這種方式是有一定文化繼承的。

蒙古族飲茶文化與禮儀思考論文

奶茶的功效

奶茶中放的炒米是脆炒米,是用糜子米炒制而成:先將乾淨的糜子米倒入鐵鍋內,加適當的水煮,並不斷攪翻鍋內的米,米泡脹後,使米皮層中的水性維生素滲透到米粒中去,增加米中的維生素含量。把泡脹的米撈出涼晒,然後把乾淨的細沙子倒入鐵鍋內,將沙子炒紅,把泡脹的米倒入,進行快速炒,使米開花,即可出鍋,色黃不焦,米粒質堅而脆。這種炒米泡在奶茶中,吃起來酥脆香甜。也有糜子米不用水泡,也不用沙子炒,而直接將糜子米放入鍋內炒。這樣的炒米較硬,被稱為硬炒米。然後用碾子碾糜子米,去其皮,將糠簸出,即可食用。這種炒米不發黴變質,便於儲存和攜帶。用炒米泡奶茶喝了解飢餓。在不同季節所喝的奶茶也不完全相同,如夏季鮮奶多,奶茶是用鮮奶煮。但在冬季鮮奶就極少,主要用奶製品代替,特別是黃油茶在寒冷的冬天,受寒凍僵時,飲黃油茶能很快得到恢復。蒙族人除飲奶茶外,還飲嘎仁薩麵茶。這是用綿羊脊骨湯煮茶,飲後可以提高視力和聽覺。飲杏仁寶日湯煮茶,可以通宣理肺。飲酸棗茶能健身補血,治療失眠。蒙人還有喜歡將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用於煮茶,煮出的茶,風味各異。一些入茶的植物已經被證明有一定的藥用價值[5]。東部蒙人對興安嶺南麓地區生長的各種茶樹,製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如在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阿巴哈納爾旗、烏珠穆沁旗以及察哈爾、克什克騰旗等地區的蒙人,飲一種阿巴嘎茶。阿巴嘎學名為地榆,屬薔薇科,是草本植物,生於草甸草原的林緣附近,葉為橢圓形,秋後採集葉、莖、根放在陰涼處,可以和青磚茶煮,味道香,加入鮮奶及其他佐料,即是阿巴嘎茶。

蒙古族人熬製茶和飲茶的茶具

蒙人熬製茶和飲茶的茶具也是很考究的,以下就六個方面做簡單介紹:①裝奶桶:裝鮮奶的有木桶,主要是柏木、松木或柳木製品,後來的桶多是金屬製品。②攪茶桶:將熬製的奶茶佐料放在桶內攪拌,攪拌出油為止,然後把攪拌好的佐料倒入燒開的茶水攪拌。③蒙古刀:削磚茶或切磚茶的蒙古刀,刀身是以優質鋼打製的,刀刃鋒利,把磚茶切開研碎。④茶壺:盛茶的茶壺各地區使用的不完全相同,一般的茶壺嘴小,底大,銅質,也有鋁質的。有的呈圓形,有的呈橢圓形,也有的呈六邊形或四邊形,容積比普通茶壺稍大。鋁壺和銅壺的壺嘴和壺蓋都非常講究,刻的花紋。有的銀壺,清代制的'鳳嘴龍紋銀壺十分精緻,並配以各種卷草、蓮花瓣和各種幾何紋樣,形成了極為精巧的富有裝飾性的民間工藝品。⑤高筒茶壺:蒙語為溫都魯,意即高的,壺形為圓錐形,壺口呈半圓形,約二尺左右高,帶把。一般用樺木製作,上面有四道或五道金屬製作的箍,箍上刻有各色花紋,也有用紫銅和黃銅製作的,紫黃相間,色澤奪目。溫都魯是盛奶茶、奶酒的必要器皿。⑥茶碗:蒙古族所用的茶碗是木製的,稱“翠花碗”。“蒙人胸次所拎之木碗以樺木製成,貴者以札批野(樺木根有翠色花紋)制之。曰翠花碗。制時,須以核桃油擦摩使潤。鑲以銀。碗中鑲銀三錢許,佳者值銀廿餘兩。樺木者值數兩。”[6]這種木碗是用樺樹根旋挖成型,再用裝飾薄銀片包鑲而成的。歸化城(今呼和浩特)最大的木碗鋪是瑞恆永,價格最低的是樹身製作的木碗。木碗便於蒙牧民隨身攜帶,藏於懷內,使用時拿出來。蒙古族王公貴族使用的木碗,是用銀片包鑲而成,包鑲的圖案多種多樣,八寶圖案最多,非常講究,是美麗的裝飾品,充滿著濃郁的民族特色。雖然器具不如中原飲茶所用的複雜,但簡單實用又極富民族特色。

蒙古族人的飲茶禮儀

奶茶是蒙古族重要的待客食品,“至必善遇之,不問知與不知,供以煙茶……”[1]“來客用是饗之,是謂非常之優待……”。[2]但是敬茶者與客人都要遵循一些禮儀。蒙人敬茶,各地也不相同,有的敬茶是用銀邊木碗,碗內盛八分茶水,以雙手獻給客人,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客人應欠身雙手去接,若一隻手遞茶,或把茶碗放在桌上碰出聲音,即為失禮。客人不接茶也為失禮。如果主人不以茶招待客人,是對客人的不敬。主人真心真意以茶待客,客人一味不喝,是對主人的不敬。要煮新鮮的茶待客,用舊茶水待客,是對客人的不尊敬。茶壺裝茶前要把壺用熱水暖一下,然後裝茶。如果來的客人多,把茶碗盛滿後,把壺內的茶添滿水,放在桌上,以便客人添茶。有的地方以滿茶待客,不能坐著敬茶,必須站起來獻茶。客人喝茶,有時主人還端上奶皮子、奶豆腐,讓客人食用。蒙人中還有以茶會友風氣。有的地方在喜慶日,兒媳給婆婆遞茶,要下跪,舉右手伸開手掌,向頭部右側擺動3次,表示叩拜請安,婆婆接茶,並說祝詞。女兒給父母敬茶,雙膝下跪叩3個頭,然後給父母遞茶,父母接茶給女兒祝福。有的地方蒙人在舉行婚禮或新娘離家前,擇一吉日舉行茶會。這天新郎家要送禮品獻給女方,同時女方親友亦需要送禮品給新娘。雖然舉行的是一次簡單的宴會,飲奶茶,吃奶食品。白色的奶食象徵著豐富和吉祥。蒙古族牧區有的地方娶親,喜車到達蒙古包,男方家出4名婦女,向車上人問安,敬酒敬茶,女方的兩位嫂子接過後,將酒向東南西北敬神,用茶水灑向車輪,表示洗塵,然後進屋。新娘嫁到男方的第三天清晨,要煮茶,做飯,開始承擔家務勞動。茶葉在蒙古族往往作為禮品,有的以茶葉為定親禮。又如春節期間拜年,往往贈送一小包磚茶,其意是帶珍品回家。雖然這與漢人的茶道禮儀相比相對簡單,但其獨特的民族性特徵是不容忽視的。總之,蒙古族的飲茶文化具有其獨特性,也有一些與中原茶文化的相似性,具有特色鮮明的文化內涵。從另一方面反映了蒙古族的生活飲食習慣和文化傳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