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員的成長離不開挫折論文

來源:才華庫 2.57W

【摘要】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學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隊員的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創設某種情景條件,提出某種難題,啟發和促進隊員動手動腦來解決問題,使他們養成樂於嘗試,勇於克服困難,敢於經受挫折的習慣,從而引導隊員逐步擺脫依賴,形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隊員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非後天自然可得,它是從隊員自我意識的發展為前提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增強,通過專門的實踐鍛鍊而獲得的。

隊員的成長離不開挫折論文

【關鍵詞】挫折教育;正確指導

面對越來越殘酷的社會競爭,很多家長認為,必須培養隊員從小就耐受挫折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為此,有些家長在隊員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經常打罵隊員,認為這樣做既可以培養隊員良好的品質,還能培養隊員耐受挫折的能力。但是,經過對挨打受罵的隊員和快樂成長的隊員的長期跟蹤調查發現,從小遭受太多太大挫折的隊員長大後更加害怕遭受挫折,而且容易形成謹小慎微、膽小怕事的性格。所以我們要重視挫折教育。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學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隊員的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創設某種情景條件,提出某種難題,啟發和促進隊員動手動腦來解決問題,使他們養成樂於嘗試,勇於克服困難,敢於經受挫折的習慣,從而引導隊員逐步擺脫依賴,形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隊員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非後天自然可得,它是從隊員自我意識的發展為前提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增強,通過專門的實踐鍛鍊而獲得的。

一、對隊員進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在強調尊重隊員、維護隊員權利的今天,輔導員和家長已經很少批評隊員,生怕傷了隊員自尊心。然而,教育專家也指出,對隊員的尊重和保護要適度,生長在溫室的隊員是長不大的,在隊員成長的道路上,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

儘量讓隊員離開父母的保護圈,放開手腳,做自己能做的事,比如吃飯、穿衣等事情,不要怕麻煩,讓隊員反覆做,隊員在不斷實踐中會找到正確的方法;其次,要讓隊員進行體能上的鍛鍊,冬季來臨時鼓勵他早起鍛鍊身體,利用節假日帶隊員徒步郊遊、爬山、逛公園,體驗艱辛的同時也有快樂;再者,可以通過批評、忽視、懲罰等方式使隊員受挫折教育,比如遊戲活動中,不一定每次都要讓隊員勝利,也不一定每次都要他當主角,讓他體會受挫折的感覺,學會自我調節。

二、正確引導挫折教育

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可以說挫折伴隨著隊員成長的每一步。有意識地讓隊員受點“苦和累”“受點挫折”,嘗試一點點生活的磨難,使隊員明白人人可能遇到困難和挫折,而困難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教育隊員敢於面對困難、挫折,正視挫折並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小班隊員自理能力差,有一次我讓隊員進行穿衣、繫鞋帶比賽,考慮到要讓每位隊員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就要設定難度不等的情景,逐步經受磨練。在那次活動中,有的隊員能夠克服困難,最終完成任務,感到無比自豪,我想這種自豪使他們從未有過的(因為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於問題的解決)但也有部分隊員在過程中,表現得很急躁,甚至去扯自己的衣服,這時,我們既不能急急忙忙的代替,更不能去埋怨和奚落隊員,避免是隊員產生畏難情緒,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鼓勵他積極嘗試,尋找戰勝困難的途徑,當他真的需要幫助時,我給予一些指導。經過那次的活動,我們班的隊員在自理能力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提高,隊員們對於困難也更能正確地對待,願意去通過自己的常試來解決問題。

三、隊員挫折教育的途徑

為了提高隊員應對挫折的能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我們認為應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對隊員的進行挫折教育做起。

(一)學校是隊員挫折教育的主要力量

學校是對隊員進行挫折教育的重要場所,應將我們把挫折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從而有計劃、有目的地對隊員進行開展挫折教育,提高隊員應對挫折的能力。

開設專門的挫折教育課,有系統的、全面的和有針對性的從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對隊員進行培養。在認知方面,教隊員正確認識挫折的普遍性和兩面性,經過努力挫折是可以克服的;在情感方面,讓隊員充分有體驗挫折的機會,消除其害怕心理;在行為方面,教隊員掌握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形成正確的挫折觀。通過認知、情感、行為三個方面的全面培養和教育,達到知、情、行的統一。

(二)家庭是隊員挫折教育的後備力量

家庭是隊員成長的搖籃,又是塑造隊員情感、意志、性格、品德和心理素質的重要場所。隊員的挫折承受力,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家庭的烙印。

家長可以根據隊員的心理髮展特點和教育的需要,有計劃地設計適度"和"適量的挫折情境,提出某種難題,設定一些困難,或教給讓隊員完成一些有難度的任務,要求隊員們動手動腦來解決矛盾問題、克服困難,完成任務,進行加強意志、魄力和挫折排解力的訓練,最終使自己他們能經受住任何殘酷的打擊,從而使隊員得到鍛鍊提升心理素質。人為挫折情境具有預防性和針對性,能彌補自然挫折情境的不足。

(三)社會是隊員的挫折教育的強化力量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大眾傳播媒介、社會輿論和社群文化等對隊員的影響越來越大,正在它們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隊員的各種生活方式與思維觀念。對隊員進行挫折教育,政府要從巨集觀上建設良好的教育大環境。應該可以多多宣傳戰勝挫折的故事,形成良好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和輿論。另外,社群也會對隊員挫折承受力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社群的應該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和風俗習慣,它潛移默化地影響每個社群的成員,從而促使人們的行為相互協調一致為隊員成長提供良好的社群文化和氛圍。社群的人際交往對於隊員的思想個性、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的有獨特的影響。

四、把握適度,挫折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隊員在遇到困難和失敗時,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表現出畏縮、退卻、逃避等行為,因此,作為我們就應該在平時有意識的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跳一跳就夠得到的任務,讓隊員去完成。在隊員遇到困難退卻、逃避的時候可以有一些批評,以提高隊員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為不忍心、捨不得隊員受委屈,就不願意對隊員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當然,在隊員承受挫折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給隊員適當的鼓勵,給他們面對挫折的勇氣。

隊員個體素質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給隊員提出過高的要求,人為地設定陷阱,使隊員在壓力面前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如果隊員經常遭受這樣的挫折,隊員就會產生“無能”的感覺,感到事事失敗而喪失自信心。在實施挫折教育時,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隊員在發展過程中,沒有挫折不行,挫折過多過大也不行。教育的作用在於引導隊員正視挫折,在遭受挫折時保持心理平衡,想辦法戰勝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總之,教會隊員面對挫折,戰勝挫折,並非一朝一夕可得,也並非刻意追求能成,關鍵是順其自然,順應隊員的發展規律。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培養隊員的承受挫折的能力,隊員能獨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獨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恆。任何放縱和遷就的行為都會造成隊員的依賴思想,要讓隊員在體驗中認識挫折學會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本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