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兒童遊戲空間設計探析論文

來源:才華庫 3.16W

摘要:單一的兒童遊戲形式缺少創造性的活動安排,基於自然互動特徵的兒童遊戲空間為兒童遊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拓展性。自然互動式兒童遊戲空間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對場地設計中活動主體的行為活動、感知方式以及空間佈局等相關要素進行考量,使兒童能夠自覺地融入自然,挖掘自然的潛能,開發智力、鍛鍊身體。

城市兒童遊戲空間設計探析論文

關鍵詞:自然;互動;遊戲空間

遊戲是兒童早期學習和發育的主要載體。遊戲使兒童能夠更好地溝通、參與、協作、表達。遊戲空間不僅承載著兒童遊戲和鍛鍊的職能,而且也是他們接近自然、促進交流、開發智力的優選空間。

1自然互動式兒童遊戲場的概念

1。1營造自然的兒童遊戲空間

正如梭羅所說,“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兒童嚮往自然,在自然中愉快地遊戲才是兒童最好的智力成長劑。然而純粹的自然環境對於兒童來說還存在風險,所以我們就有必要模擬自然,打造一個既安全、又有自然野趣的空間。

1。2營造互動的兒童遊戲空間

兒童遊戲空間的設計不應侷限於單純的形式和功能,應該關注活動主體與景觀存在間的互動形式和使用者的體驗,挖掘兒童與所處環境間的關係。環境作為一種連線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介質,突出兒童的主觀能動作用,注重兒童與周邊環境的互動行為,確定兒童與周邊環境有效的互動方式。對兒童遊戲空間進行有效地挖掘和設計,在最大化模擬自然的同時,規避真實自然中的危險,對環境中的互動要素與兒童的互動模式進行最大化的開發,提升場地的使用效率,增加場地與兒童的互動,利用場地現有的樹木、枯枝、石頭、地形,塑造兒童感興趣的空間,激發兒童的天性和創造力。

2自然互動式兒童遊憩空間的特點

兒童遊憩空間的主要使用物件是兒童,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行為模式對空間資訊的互動有著重要聯絡。

2。1更新文化宣傳方式

遊戲空間一直承擔著一定的文化傳播的任務,注重對地方文化的挖掘,對於兒童來說將給他們帶來更為有效的刺激。

2。2重構兒童行為模式

以增加外界環境對兒童的刺激為主要關注點,充分考慮遊戲對兒童行為的影響和重構,改善兒童被動地接受外界刺激的情況,使兒童與空間環境呈現出雙向刺激,提高兒童遊戲的參與度。

2。3運用多感官體驗方式

注重多感官的應用,視、聽、觸、嗅、味覺的多重體驗是我們感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方式,多重感官的刺激模式改變了接收刺激的單一模式,對兒童的影響更為持久和深刻,使兒童在互相認知的過程中更為深切、全面。

2。4改變遊憩模式

注重挖掘場地存在物間的遊憩可能性。注重兒童與互動物件的交流,“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植物”間的互動都是使兒童遊憩空間充滿活力的關鍵。

2。5展示高科技

高科技的事物以更為新奇和多變的形式吸引兒童的注意,先進的材料、奇特的造型、別具匠心的互動體驗,打破墨守成規的形式,從全新的角度對兒童遊憩空間設計進行重新定義,使之更加多元化。

2。6重構自然課堂

與自然環境接觸不僅影響注意力、認知力,而且能達到類似體育鍛煉的效果。兒童遊戲場是天然的動植物課堂。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瞭解植物的生長習性,同時有助於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的生態意識。

3自然互動式兒童遊憩空間設計模式

3。1活動主體及活動內容探討

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其不同的.特點。根據兒童的行為認知、心理特點,人為地將0—6歲兒童的成長過程劃分為3個階段,即嬰兒期、幼兒期和學齡前期,每個時期之間並沒有嚴格限制,相互滲透、遞進,本文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活動目標和活動內容作了總結。

3。2自然互動式兒童遊戲空間設計原則

3。2。1因地制宜

在設計中,地形是決定場地基本形態的關鍵因素,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將設計與場地的原有形態相結合,充分利用地形優勢進行設計改造。窪地、斜坡、凹陷處以及場地中的制高點,都是可利用的元素。

3。2。2趣味生態

植物在兒童遊戲場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不同的植物進行形象塑造,對植被進行生態化、形象化設計,增加趣味性。

3。2。3空間靈活

兒童有不同的選擇,滿足兒童間的相互交往。對於遊戲設施的選擇相對自由,我們可以嘗試尊重場地原有材料,有所選擇地對原有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得到不一樣的、凸顯自然野趣的遊戲設施。

3。2。4寓教於樂

對空間內的科普教育方式進行深度挖掘,將遊戲和教育結合,以兒童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生態科普,寓教於樂。3。2。5為“我”所用最大化地利用環境資源,讓地形、水體、動植物成為兒童可以玩耍的工具,整個場地為兒童服務。

3。3基於自然、互動的兒童遊戲空間分析

我們可以通過對地形、植被岩石或水體等的不同設計形成對整個兒童遊戲空間的把控。地形——地形是兒童遊戲空間設計的基礎,決定場地基本形態,儘可能地將設計與場地形態結合。斜坡當作滑梯,利用樹籬來躲貓貓、尋寶,利用窪地蓄水養魚、設沙池,藏身於凹陷處等。水——水是最具吸引力的景觀元素,具有高度可塑性,小溪流是兒童偏愛的場所,他們可以採石作畫、捉蝦摸魚,旱噴、噴泉廣場也是吸引他們的點。同時水也是進行自然科普的教材,觀察水的倒影,聆聽水聲,設定水泵來組織水流等。遊戲設施——遊樂設施是兒童遊憩空間中不可缺少的構成元素,也是兒童最常使用的設施。奇特的造型、亮麗的色彩都是吸引兒童的點。滑梯可以藉助原有地形或利用大型岩石的堆疊形成緩坡,最大化地利用環境;鞦韆可以藉助廢舊輪胎、枯枝樹木等進行合理搭配,對鞦韆座椅周圍進行保護,以防兒童摔落受傷;迷宮可採用灌木、竹子、樹枝或欄杆圍合,既有神祕感,又不失探索樂趣;攀爬空間可利用枯木和攀爬網,地面鋪設枯葉、木屑或沙子,避免跌傷;樹上穿越利用樹間距,設定可供兒童爬行、行走、探索的空間,對不同的空間進行探索。植物——植物是兒童進行戶外科普的重要課堂,也是與兒童產生互動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植物以其特有的方式與人互動,荷葉、芭蕉傘,鳳仙花耳環,落葉手作,在大自然的啟示下兒童也變成了生活的小行家,栽種、除草、收穫,使兒童品嚐勞動的辛苦和收穫的歡喜。園建小品——座椅、標示牌、園燈、垃圾箱、公廁、圍欄或欄杆、母嬰室、飲水口、洗手檯等配套設施,要參考成人和兒童的尺度設定,儘量使用環保安全、色彩明亮的材質,注意座椅的圓角設計,以防碰傷。

3。4基於自然、互動的兒童遊戲空間設計策略

保持空間活動的有序進行是進行兒童遊憩空間設計的重要部分,常根據活動內容組織情況進行分割槽,常分為休息區、安靜遊戲區、兒童學步區、體能鍛鍊區、祕密探索區、美勞科探區、自由遊戲區等。休息區和安靜遊戲區:休息區域可供人們在此集結,安靜環境的營造應遠離噪聲。大樹的庇佑不僅可以遮暑,而且有利於孩子們專心於他們的活動。將嬰兒的活動區域與老人和幼兒的活動區域設定在一起,可以促成家長的交流,也給周遭的老人提供了可觀的“景”。兒童學步區:為學步兒童提供一個學步的空間,放置適合推拉的學步工具,旁邊也可設定長椅、花池、欄杆等能夠讓他們站立並藉助這些設施來回走動。注意場地的乾淨和整潔,採用柔軟的材料鋪裝。體能鍛鍊區:體能鍛鍊區給兒童提供身體鍛鍊的機會。採用自然材料結合進行重新架構,如枯樹攀爬架、攀爬網、散置可跨越的輪胎等。在安放應時留有適當的安全距離,以免傷及路人,採用柔軟的鋪地,如厚厚的落葉或沙子,以防跌落受傷。祕密探險區:他們好奇心強、愛探險,喜歡去探索一些能挑戰他們運動的新事物。在綠林中尋蹤問跡、叢林探險等。美育勞作區:兒童通過對自然材料的效能進行挖掘,具有一定認知開發的作用。利用易於塑造的材料,如沙子、碎石、泥土等進行塑造;栽種植物,觀察生長,採摘果實。自由區域:留出一片場地供孩子們發揮想象力,以增加不同形態區域之間的互動。這個場地是學齡前兒童最愛的,為兒童提供了可以活動的玩具,如隨意組合的盒子、智力拼圖,也可與別人結伴玩耍。

4結語

基於自然互動特徵的兒童遊戲空間為孩子們的交流提供了可能,也是其最早接受社會教育的“學前課堂”。在設計場地時,不僅要遵從安全、自然、美觀、生態原則,注重場地內景觀與人之間的感知與尺度,而且要將兒童及其活動對場地的影響、與場地的互動放在核心位置。

參考文獻:

[1]奧爾茲。劉曉光譯。兒童保育中心設計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2](美)克萊爾庫伯馬庫斯,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3]林玉蓮。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

[4]梅瑤烔。兒童樂園設計——自發空間與兒童型互動園林。[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008。

[5]唐莉英。城市公共小型綠地及公園兒童遊戲場設計。[J]。四川建築。2011

[6]王紅奕。園林建設中的互動性設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0

[7]董雪。社群生態型兒童遊戲空間研究。設計。2014。(4)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