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論文

來源:才華庫 1.74W

一、注重文言文朗讀

國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論文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蘇東坡也曾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於自知。”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必須反覆地熟讀文章,這充分表明了“讀”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讀”大致可分為“認讀、譯讀、品讀”。所謂“認讀”是指“國中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本”。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對所學文言文有一個正確的範讀,除了讓學生自由朗讀外,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朗讀,進而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比如,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時,讓學生有感情朗讀,體會“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吾與徐公孰美?”等人物對話。“譯讀”是指訓練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正確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並標註自己不懂或難以理解的地方。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理解翻譯文章,能更好地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有利於高效課堂的構建。“品讀”是指教師立足於文言文課本,精心設計一些引導問題,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比如,在《狼》這篇文章中,可以通過以下句式引導學生品味課本:①從文中,我讀出了的狼。②從文中,我讀出了的屠戶。③從本文中,我感悟到了的道理。通過以上三個環節讓學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在朗誦中感知、領悟所學文言文。切記,一定要重視朗讀在文言文教學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創新文言文教學情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生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當適當地匯入,創設相似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文言文的教學中來,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例如,在學習《木蘭詩》時,教師可以先播放電影《花木蘭》中的精彩片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文字的慾望。歸還學生課堂主人的權利,遵循“自學字研、問難研討、教師精講、達標運用”的教學模式,採用小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先獨立地理解、感悟文章,然後針對學生遇到的難點,教師再重點講解,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例如,文章中有句“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學生很容易產生疑問,為什麼將軍死了,壯士都回來了?小組討論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引導,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互文”這種修辭手法,加強記憶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參與教學過程中的樂趣,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重視文言文語言教學

文言文之妙不僅體現在文章所表達的意識上,更突出表現在文中詞語的運用、句式的變換、結構的精美上。認真品鑑文言文語言的巧妙運用,可以在詞語的細微之處更好地領悟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深邃的思想感情。在《觀刈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句中,學生可以通過反覆品味“盡”“惜”這兩個詞感受勞動者當時的辛苦和無奈。在《木蘭詩》“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中,學生可以通過“若飛”等作者誇張手法的運用感受到木蘭矯健的身姿和迫切的心情。另外,《木蘭詩》文章五字整齊,讀來朗朗上口,語言形式上的有規則的錯落也造成了“參差”美感。在國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到語言的教學,讓學生學會欣賞文章的語言,體會到個別詞語的運用在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語言的薰陶中領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國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學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課題,需要我們廣大的基層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文言文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探索、總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國中文言文教學質量獲得大幅度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