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社會實踐論文

來源:才華庫 3.06W

社會實踐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瞭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也有些學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積攢一份私房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教育的社會實踐論文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教育的社會實踐論文

教育的社會實踐論文 例1

思想品德課程作為反映時代要求的思想教育課程,近年來其課程標準做出重大改革。新課標要求指導學生科學認識、全面看待、積極探索、密切關注社會生活,幫助學生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人。但是長期以來,中學政治教學卻把學生束縛在書本和課堂這狹義的小天地裡:學生以教室為基地,教師以課本為依據。主要原因有:老師思想觀念落後,教學能力不足,教育經費短缺,教育時間倉促等。

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教室,進入實際的社會情境,直接參與並親歷社群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各種力所能及的社群服務性、公益性、體驗性的學習,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主旨的學習領域。通過該學習領域,可以密切學校與社會的聯絡,不斷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強化道德意識和能力,使學生不斷臻於完美。

可是在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卻難以有效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何走出困境,實現教學形式的轉變,筆者作為一線教師進行了不斷探索,現與同行交流。

一、社會實踐內容的選擇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並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在選擇社會實踐的內容時,應符合任教班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熟悉和關注的社會實際中選取主題,幫助學生把所學的學科知識與社會生活聯絡起來,讓他們“有感而言”。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課《國家的主人,廣泛的權利》時,開展正確行使“公民基本權利之一:批評建議權”教學探究活動。對公民享有批評建議權,有言論自由等政治權利,學生已經理解,但是讓他們對國家事務進行批評與建議,對農村學生來說有些力不從心。我為他們設計的活動內容是“給校長的一封信”,讓他們以網名給校長信箱投信,談談自己對學校管理的看法,提出批評與建議。學生有感而發,針對學校的食堂管理、伙食狀況、作息時間、課程設定和老師評價紛紛發表意見。他們暢所欲言,儘管意見不是很成熟,但是都體會到“主人翁意識”——公民可以依法通過合法的途徑有序參與政治文明建設。

二、社會實踐的時間應該根據學生的教學負擔靈活安排

一些老師抱怨沒有時間開展活動,因為實踐教學活動會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影響其他學科的.教學,其實“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還是有的”。課程標準中有多項活動建議,我們應該根據學生課業負擔情況靈活安排。一般來說,週末、寒暑假和開學初期、期會考後都是學生課業負擔相對比較輕鬆的時期,也是開展活動的有利時機。

例如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珍愛生命》後,我組織學生以“強化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素養”為主題,根據自己熟悉的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溺水安全、用電安全、食品安全、防止自然災害等題材,確定某一選材範圍,製作安全知識手抄報,進行展覽、評選。這次活動,既讓大家互相學習安全知識,又寓教於樂,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得到充分的調動,一份份精美的手抄報體現了學生獨特的視覺和個性。本次社會實踐活動體現了科學性和趣味性的統一,改變了原來認為思想品德課就是灌輸道理的錯誤認知。

增強國中政治課程的社會實踐性

三、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應該實現多層次的統一

中學生已有較強的自主意識與自主能力,在選擇內容時應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利,引導學生適應課程目標的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特長選擇和設計內容,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選擇,教師可幫助和指點,但不能包辦代替。

每所學校、每個地方都有優勢和特點,選擇內容時應根據課程目標,儘可能地就地取材,發揮優勢,把握特色。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科技興國戰略含義和貫徹這一戰略的重要性時,我佈置學生結合我縣鐵觀音茶產業的發展規劃,瞭解茶葉生產、製作過程中利用科技提高產量、提高質量的科學種植、科學儲存環節,體會科技對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地方經濟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學生大多來自茶農家庭,茶莊園遍佈各個鄉鎮。他們聽取父輩經驗,瞭解當地經濟發展狀況,體會到科技的重要性。

四、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多樣性

青少年時期是對學生進行行為品德、社會責任教育的最佳時機。“改善形象,吸引學生,改進方法,提高實效”,“變封閉式為開放式,變說教式為實踐式”,應該成為教師的最新觀念和工作方式。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因為學生個性鮮明,能力差別,性格各異,組織他們進行實踐活動必須根據他們的個性特徵,尊重他們的選擇。

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相關教學內容時,我結合學校實際和近期發生的復旦大學校園投毒案的相關新聞報道及視訊資料,以學生自願選擇為原則,進行了以“痛定思痛”、“新聞採編”為主題的等探究性學習或者撰寫政治小論文;設定了以“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板報宣傳。以主題班會為主要形式的興趣活動小組。前者主要採取課堂集中講解理論,創設類似學術研究的情境,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調查、收集和處理資訊,表達和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後者則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主題,發揮個性特長,開展多種形式和層次的活動,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實現三維目標。

實踐證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具有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教育效果。它既是貫徹新課程理念,進行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又是學生成長的需要,幫助他們真正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人。因此,整合校內外資源“多角度、多型別”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幫助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溝通書本與社會、理論與實踐,提高思想認識和覺悟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思想政治課發揮德育功能的重要方法,值得每一位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學一線的老師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創新。

教育的社會實踐論文 例2

以帶領藥學系學生開展廣泛調研的方式開展社會實踐,通過調查總結全國醫藥改革重點城市蕪湖市中老年居民的用藥情況及社群藥學服務需求,積累相關社會實踐活動的帶教經驗,併為開展有針對性的社群藥學服務提供資料參考。以下是整理的藥學社會實踐論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社會實踐是學生走向社會前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環節,這一過程是學生將課堂學習內容與社會需求對接的一個重要環節。帶領藥學系學生開展廣泛調研的方式開展社會實踐進行本調研的目的:一方面積累相關社會實踐活動的帶教經驗;另一方面是評估以全國醫藥改革重點城市蕪湖市為代表的三線城市中老年人的用藥特點與現狀,挖掘其在社群藥學服務上的訴求,最終尋找到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廣泛深入的社群藥學活動的切入點,為公眾提供更優質、更廣泛的藥學服務做好心理和專業上的準備。

1.調查物件與方法

1.1調查物件以蕪湖市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市區開放式公園、圖書館等公眾場所人群做為研究物件,以問卷形式進行中老年人用藥習慣及藥學服務需求進行調研。調查時間為2013年7月1日至8月31日。納入標準:意識清楚與調查人員溝通無障礙,願意配合進行本項研究者。排除標準:(1)有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者;(2)重症或終末疾病者。統計學納入:年齡在中老年年齡段(&45歲)被調查人群。

1.2方法本研究所用調查表是綜合查閱相關文獻與專家諮詢並結合蕪湖社群現狀的基礎上設計而成。問卷完成後徵求相關專家的意見,經多次修改和小規模預調查後定。

本研究的調查員由本文作者及皖南醫學院藥學專業的實習同學組成。調查員經過統一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此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對調查表內容的說明,調查注意事項與調查技巧等。嚴格按照研究物件的納入和排除標準確定研究物件。每例調查完成後,立即進行調查表的稽核,及時完善調查資訊,發現遺漏的專案及時進行補救,以求完善調查質量。

本調查共收回有效調查問卷423份,納入統計分析。

1.3調查內容涵蓋以下內容:(1)居民的基礎資料(性別、年齡、文化背景、藥費主要支付形式、藥品購買來源、等);(2)常規用藥情況及利用醫療資源情況;(3)用藥依從性調查情況;(4)居民對社群藥學服務的想法與期望;(5)居民參與相關調查的情況。

1.4統計學方法資料資料用Epidata3.1雙錄入核對,用Excel表進行資料處理。

2.結果分析與統計

2.1被調查物件人口學基本特徵本調查納入統計的423份有效問卷中,男性247名,女性176名。教育水平從國小以下到研究生不等,大專及以上學歷佔16.08%,初高中學歷47.99%,國小以下學歷35.93%。醫療費用支付方式以醫保為主,佔78.49%,公費佔4.96%,自費佔16.55%。有41.84%受試人群選擇在醫院購買藥品;但絕大多數人群(57.45%)選擇在藥店購買藥品;網際網路與其它來源的藥品購買行為僅佔被調查人群的0.71%,見表1。

2.2常規用藥情況及利用醫療資源情況被調查人群總數的70.45%人群近3個月有過藥物服用史;在所有被調查人群中僅有19.15%的人群服用保健品;38.53%的人群在3個月內服用過中藥煎劑。57.92%比例人群3個月內在醫院看過門診。3個月內有過住院治療的人群佔45.15%,接受過急救治療的人群佔比為16.08%,見表2。

2.3用藥依從性調查情況及結果分別從以下5個方面對被調查人群進行用藥依從性判別:(1)出現漏服、錯服或忘服藥物情況的程度;(2)考察被調查人群隨意增加服藥劑量的行為發生的頻率;(3)被調查人群是否有隨意減藥或停藥的行為及其頻率;(4)被調查人群在藥店是否會主動諮詢執業藥師;(5)被調查人群是否有檢視藥品說明書的習慣;(6)評價被調查人群是否會主動諮詢醫生,得到用藥指導,見表3。

2.4居民對社群藥學服務的認知與參與度通過預調查確定6種居民可以接受的藥物服務種類,確定被調查人員願意參與的比例從高到低如下:社群用藥知識講座58.39%、建立慢性病患者藥歷並跟蹤隨訪35.46%、接受派發藥學相關宣傳資料24.59%、接收藥學服務簡訊7.80%、參與網上藥學諮詢活動6.15%、參與微信藥學服務1.89%。

2.5居民參與相關調查的情況當被問及是否接受過此類調查,在所有被調查人群中,只有11.58%(49人)接受過此類調查;88.41%(374人)的人群比例沒有接受過此類調查。同時,認為此次調查很有意義的人群比例高達90.54%(383人)。

3.討論

社會實踐帶教體會在社會實踐中,帶教老師要做到“五不與五要”不能“一視同仁”要“因材施教”;不能“端架擺譜”要“真誠帶教”不能“隨意批評”要“積極鼓勵”:不能“劃清界限”要“打成一片”;不能“做護崽母雞”要“大膽放手”。

3.1三線城市居民用藥情況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人群的醫保普及率達到78.49%。在蕪湖中老年群體心目中,醫院具有較大的公信力。在蕪湖,在藥店購藥雖然也是最主要的購買藥物渠道(57.45%),但超過四成的受試人群(41.84%)更願意在醫院購買藥品。中老年人群服用藥物比例高達70.45%,被調查人群的門診就診率高達57.92%,近期住院治療比例達到45.15%,接受急救比例達到16.08%。上述結果直接表明,居民用藥教育可以依託醫院開展,對門診或住院患者進行延伸社群藥學服務將是非常有效的手段0。同時,藥店做為另一藥品來源主要渠道,也是進行藥物服務的重要場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社群醫院、社群衛生服務站在社群藥學服務中將要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

有超過三成以上的被調查人群存在多種錯誤的用藥行為,主要表現為隨意增減用藥的劑量和次數、按照經驗隨意服用藥物、隨意存放藥品、對抗生素的應用存在誤區、對藥物服用禁忌及藥物相互作用沒有任何相關概念等。而保健品在絕大多數被調查者的心中與‘‘無效’、“騙錢的”等概念劃等號。

3.3三線城市居民對社群藥學服務的想法與期望在本次調查的預調查中,社群用藥知識普及講座(58.39%)與建立慢性病患者藥歷並跟蹤隨訪(35.46%)是居民最希望參與進來的活動。但是,也有一些被調查者表示現在電視節目中有很多相關的中藥與西藥服務類節目,用藥知識可以從廣播電視等途徑獲取,如何選取有針對性的用藥知識進行普及,是在實際操作中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

網上藥學諮詢活動、藥學服務簡訊與微信,這些新興的服務形式,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些服務形式被認知的程度並不高。我們醫院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本院建立的‘‘藥學服務資訊平臺”為患者提供藥學服務諮詢、協助其開展自我治療指導以及藥學服務的評價,旨在提高合理用藥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大的方便。這一平臺的宣傳和更好地使用,也將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4.結論

在本次藥學系的實習過程中,進行了較深入廣泛的調研活動,為今後的社會實踐帶教活動積累了相關經驗。通過調研可知,目前社群藥學的開展一、二線城市走在前面,三線城市社群藥學服務需求有其獨特之處。本研究以三線城市蕪湖中老年人群為研究物件,對其醫療資源利用情況及用藥相關問題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揭示了中老年人群潛在性不適當用藥的流行特徵,為蕪湖市制定老年藥學服務制度提供了直接的衛生決策依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