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下鄉實習報告4篇

來源:才華庫 1.39W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下鄉實習報告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下鄉實習報告4篇

下鄉實習報告 篇1

7月3日上午,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活動中心大廳人潮擁簇,紅旗飄揚,我校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隆重舉行。近百名"三下鄉"志願者代表參加了出征儀式,這標誌著我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正式拉開了序幕。校黨委副書記傅進軍代表學校作了動員講話併為每個小分隊授旗,要求同學們在"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認識,充分認識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加強學習、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探索創新、增強社會實踐服務的能力。儀式上,校團委陳巍書記介紹了今年我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籌備情況及在非典時期本次活動的特色。人文學院郝麗萍書記對本次出征儀式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並且從"兩課"教學的要求出發,要求同學們在去年社會實踐活動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兩課,在社會實踐中多發現問題,多思考問題,並且把問題帶回來,作為新學期兩課教學的生動案例。校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童吟代表近30支小分隊、數千名志願者表示要認真、圓滿完成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追求真知、錘鍊品德、進取創新,奉獻人民。

今年我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校團委的統一部署下,各級團學組織精心安排落實,實踐活動以育人為中心,突出"實踐三個代表、弘揚民族精神"這一主題,圍繞"我省’生態省’建設和非典防治"兩個重點,開展十六大精神宣講、法律普及、支教掃盲、環境保護、社群團建等一系列活動。較之以往,今年的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因為非典起動比較遲,但由於準備充分,所以落實快、組隊精、特色明顯,在繼承和學習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形勢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突出"實踐三個代表、弘揚民族精神"的實踐主題。

為深入學習、宣傳、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配合和推動十六大精神主題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服務於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我校各學院團學組織在實踐活動中緊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採取了理論宣講、實踐服務、學習考察等形式宣傳和實踐"三個代表"。如電子資訊分院赴安吉的"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和軟體分院"三個代表"實踐小分隊,通過資訊支教、計算機知識培訓、鄉鎮網站建設幫助鄉鎮村民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在服務中宣傳和實踐"三個代表";自動化分院赴岱山"科技下海島、文化送船頭"--"三個代表"實踐活動在海島小分隊、計算機分院輕紡城之資訊化實踐小分隊和校鄧小平理論研究會 "三個代表"社群行實踐團則通過尋訪革命舊址、社會調研、參觀調查、文藝演出、圖片宣傳等使學生們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參與海島建設、經濟建設和社群團建工作。

二、圍繞"我省’生態省’建設"和"非典防治"兩個重點

緊密結合抗擊非典的偉大實踐,通過組織廣大青年學生參與文藝演出、發放資料、座談、實地調研等方式,大力弘揚和實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偉大民族精神,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健康成長。作為省級社會實踐重點小分隊的管理分院"省內主要城鎮綠化環境狀況"調研小分隊和機電分院"生態浙江、環保調查"小分隊以及青年志願者協會赴桐廬"農村基本衛生狀況"調查小分隊對我省主要城區、城鎮、農村如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等地進行了實地調研考察。發揮了在校青年大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優勢,引導和幫助廣大市民群眾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及參與自身生存環境建設的積極性,瞭解了各級政府在非典時期及此後的各種有效防治舉措,為人類如何保護自己、與自然和諧共處提出了不少建議和意見

整個實踐活動,將圍繞"’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參與’生態省’建設實踐服務"、"’非典防治與環境保護’實踐服務"、"’資訊化與經濟建設和小康社會’實踐服務"等四方面內容展開。

三、進一步探索"兩課"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今年我校的社會實踐活動繼續結合高校"兩課"的改革,組織進行思想道德修養課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探索。團委與人文學院共同組織了"新時期下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經營體制改革"調查小分隊、"全球化對青年人生活期望及教育期望的影響"調研小分隊、"對浙江公眾轉基因食品的態度"調查小分隊等三支小分隊,分別由人文學院任課教師擔任帶隊和指導老師開展實踐活動。參與"兩課"實踐小分隊的學生來自全校各個分院、各個年級,通過問卷調查、講座、調研與學生專業相結合,在實踐中"滲透"教育思想,兩課教師、兩課研究課題繼續充實今年我校大學生暑期社會 實踐活動。

四、嘗試社團獨立組隊與建立實踐基地兩條新路子。

幾年來,校團委結合社會實踐活動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不斷有所創新。社團獨立組織社會實踐小分隊並建立長期的社團實踐基地將是我校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又一特色。

我校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宣傳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響應團中央關於開展暑期"科技、文化、衛生" 三下鄉的活動的號召, 組織了"三個代表"社群行社會實踐服務團,併成為全國百支大學生社會實踐服務團隊伍的一支。應共青團杭州市上城區團區委的邀請,在暑期將年初由杭電團委與原杭州市上城區城站街道(現小營街道)開展的"黨團共建興社群,攜手共奔小康路"的系列活動進行全面升級,將前期的共建成果和經驗在整個上城區六大街道進行推廣,把"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社群團建工作"作為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課題,合力探索"區校共建"這一社群團建工作的新模型,並將其確立為長期的實踐基地。除了校鄧研會外,今年我校獨立組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還有青年志願者協會。社團在校黨委、團委的支援和指導下獨立組團,組織隊員開展此類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為思政工作"三進"中的"進社團"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校社團發展的新面貌。學生社團負責人在活動方案的策劃、實際聯絡以及組織開展等方面體現出來的領導能力,使我們對社團的發展和定位有了新的認識。

下鄉實習報告 篇2

伴隨大學的第一個暑假的來臨,我應學校的提議和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參加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起初,只是懷著一顆好奇心參與此次活動,但是在又一次的活動中,卻學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下面就我這次暑期社會實踐的心得做一總結。

確實,“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須躬行”,暑期社會實踐,是我們大學生充分利用暑期時間,深入社會,感知社會的一個平臺。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促進我們對社會的認識,提高自身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的認識,實現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更好結合,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深入群眾,瞭解社會,增長才幹,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道路,是青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揮聰明才智,積極為社會作貢獻的重要途徑。

回想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從校園來到校外,從繁華城市來到偏遠鄉村,接觸到了不同的人,看到了與自己生活不一樣的聾啞兒童,去相關的學校瞭解他們的狀況,拜訪他們的家庭瞭解他們的生活,的確感慨頗多,但更為重要的在於我們盡我們力量來關注他們,給他們獻愛心,送溫暖,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來為他們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同時,我們也學到了在學校裡所學不到的知識,學到了很多社會經驗,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正是實踐活動所教會我們的。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

以前沒有工作的機會,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在工作上還要有自信。自信不是盲目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這次實踐教會我要善於與人交,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讓我認識了更多的人;它教我吃苦,教我要學會苦中作樂,時時刻刻都要有一種敢於吃苦的心態;它教我要自信,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

不僅如此,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我更深入,更貼切的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在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磨練自我。烈日炎炎,我們頭頂驕陽行走在家訪的路上,儘管路途遙遠,山路崎嶇,我們依然懷著一顆熱忱的心,投身於幫助聾啞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風吹雨淋,我們依然儘自己的力量,呼籲大家獻愛心,送溫暖,讓更多的人來關注聾啞兒童。當然,每次活動都不可能完成的盡善盡美,但是卻是我們認認真真的付出。

下鄉實習報告 篇3

在去年的8月份,我作為到農村任職大學生中的一員,懷揣著激情與夢想,揹著簡單的行李來到陌生的農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回想起這一年來,自己經歷的憧憬與迷茫,並最終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感慨頗多。

一、理想與現實帶來的思考

經常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大學畢業後為什麼選擇去農村工作?我毫不猶豫地告訴他,這緣自我對農村那份情有獨鍾的熱愛!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對於農村更有感情,更能體會到農民生活的艱辛。客觀地講,這種感受曾有過夢想與現實的困惑、交鋒。像很多大學生一樣,當初我也是帶著美好願望和滿腔熱血到農村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的,可卻發現對農村的夢想與現狀有較大差距,日復一日平凡瑣碎的工作內容,偏僻簡陋的工作環境,再加上一些同學在大城市享受優越工作環境和經濟待遇的刺激,我的自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強烈打擊,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心理落差。

特別難熬的是第二個月,最初的新鮮感已經漸漸消失,我開始感到“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一次有位村民請我幫忙解決一件事情,將此事轉告給村主任之後,村主任問起該村民的姓名,我發現自己居然忘了問。而且諸如“當村官沒什麼前途,以後也不一定能轉成公務員”、“一個大學生怎麼天天做些接電話、端茶送水的小事,太浪費了,幹什麼不好非幹這個?”等負面言論也接踵而至,更讓我感到了迷茫和困惑,於是我開始思考來這裡的真正目的。

二、積極端正態度

“首先端正態度,我是來幹事創業的,而不是單純為了就業”,想幹出樣子就要勤於學習,努力當好“國小生”,儘快實現學生到村官、學校到農村、以學習理論為主到以實踐為主的三個大轉變。很快,我堅定了自己最初的信念。紮根基層,創業農村,服務群眾,如果說不艱苦,那是言不由衷的話。剛到村裡的第一個晚上我徹底失眠了,那段時間我依然把自己放在父母的驕子,學校優等生的`角色上面,面對什麼都需要靠雙手打拼,一切重新開始,感覺很無助,只是被動的看待所處環境。

在認清問題癥結所在後,我便主動利用空閒時間,大量學習經濟、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走出去向鎮村幹部、老黨員和群眾學習社會知識、人際關係、處事方法,堅持以村幹部的標準來設計自己、要求自己、錘鍊自己,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最大程度地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去。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這個轉變角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學習,不斷適應農村環境,不斷提升工作能力的過程。通過自身努力,我的潛力和能力得到挖掘和提升,村幹部和群眾都對我開始刮目相看。半年後,村裡讓我負責全村低保申辦、企業安全監管及遠端教育等工作,雖然事情比較雜,既要面對個體,又要面對群體,還有充滿時代氣息的遠端教育工作,但我基本上能做到合理安排,統籌兼顧,不再是以前那個不知所措的毛頭小夥子了。

三、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困難較多,但作為大學生村官,更要有擔當責任的能力和勇氣,努力獨當一面,用實幹贏得群眾的擁戴。村裡安排我負責的低保工作,點多線長面多,面對的都是一些弱勢群體,特別是隨著城市化程序的不斷加快,延壽村失地農民越來越多,雖然市裡和區裡採取了許多積極有效的政策安置了部分失地農民的就業,但還有不少年齡大、身體差的農民生活比較困難,只能通過低保解決生計。

為了做好這部分人的工作,我深入到這些貧困物件當中,一方面耐心向他們宣講政策,爭取他們的理解支援;另一方面,積極為他們向有關部門申報低保手續,為他們解決點實際困難。村裡有一位張娭毑,一雙兒女都在外打工,自己腿疾行走不便,在為她辦理低保過程中,我先後五次上門,為老人寫報告,開證明,甚至連老人的低保照片都是我幫他照的,當老人拿到低保證後,連聲道謝:“大學生伢子真不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家都能主動配合村裡工作,支援城區經濟發展。平時我除了完成村裡安排的日常工作,還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得心應手地為村裡做好宣傳欄、遠端教育等工作,並幫助村裡完善了村幹部考勤管理制度,建立了黨員幹部資訊管理臺帳。

四、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有人認為大學生村官並不能為農村作出多大的改變,甚至有媒體也認為“村官無職無權很難發揮什麼作用。賦予他們的這個身份很虛,沒有話語權,很多建議都不能提出來。”其實,我認為作為一個剛走出校門不久的大學生,當村官是帶著一份青澀來學習和積累經驗、懷著一份激情來踐行理想的,有沒有話語權並非關鍵。農村太渴望人才,太需要大學生了。

大學生來到農村,雖然一無經驗,二無資金,乾的事也很簡xx凡,但決非一無是處。相對而言,我們不僅有知識和技術優勢,能夠利用所學知識為村裡的工作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努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還具有一種昂然的開拓精神和為群眾增收致富而披荊斬棘的信心,這些卻正是農村所稀缺的。只要捨得付出、願意吃苦、守住寂寞,用積極的態度、滿腔的熱情融入到老百姓中去,和他們交朋友,用真心去對待農民,為農民辦事,他們就會主動接納和信服我們,而我們在艱苦環境中腳踏實地磨練自己,在零距離傾聽民意、直面民生中增長才幹,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中幹事創業,也必然能夠闖出一番新天地,在人生畫卷上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農村,是歷練人生的一所特殊大學,村官,是施展才華的一個七彩舞臺,這裡沒有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只有樸實和寧靜。一張張樸實的笑臉,一口口濃濃的鄉音,一幅幅揮汗如雨辛勤勞作的畫面,總是深深地吸引和感染著我。無論今後,只要延壽村需要我,我將把自己的青春和熱情奉獻在這片讓我越來越深愛的土地,不管路有多遠,我都堅持走下去。

下鄉實習報告 篇4

為引導我院大學生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瞭解農村文化建設內涵,密切聯絡黨群關係,我院於x月15日展開了為期3天的“送醫,送藥,送健康”社會實踐活動。這支隊伍由我院劉培幸書記和院團委蒲翔副書記帶領,共有x名老專家和19名由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的黨員代表。同時,該隊伍也是全國百支醫療隊之一。

這次三下鄉的行程共有3站,畢節學院,興仁鄉化屋村和太來鄉芭蕉村。在此之前,我們就已經前往貴陽市關井社群看望了3位孤寡老人,並進行了義診。

x月15日,參觀畢節學院和畢節實驗區二十年成果展,我們瞭解到畢節試驗區在二十年中緊密圍繞“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一心一意謀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還我們參觀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驗村,看到人民生活水平真正提高了,農村人民的生活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x月16日,我們來到了興仁鄉化屋村,當地領導給我們介紹了該村的情況,得知化屋村曾經很貧困時,我驚呆了。如今的化屋村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村民的房子修好了,糧食也有了保證,就是醫療條件不是很好。在下午的義診過程中,很多的村民都來向專家諮詢。領取藥品時,村民們都會樸實地對我們說謝謝,有的甚至還拿出折得皺皺的零錢給我們,得知我們是免費看病發藥後,村民們更是激動萬分。

x月1x日,我們到達太來鄉芭蕉村進行義診。這個村子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給小朋友們發藥囑咐藥量時,他們就睜著大眼睛看著你,仔細地聽你說話。有的還問我們,能不能送一支筆給她們。因為每種藥有限,有的村民沒有領到藥,但是我們也還是儘可能的把一些常用藥分發給村民。村民們很是感動。

這次三下鄉,我們共義診了500多名村民,免費發放了金額為3000元的藥品。我作為這次團隊中的一份子,對能夠參加這次活動並在活動中儘自己所學感到了一份特別的驕傲和自豪。短短的幾天下鄉活動,使我真正感受到農村缺醫少藥的一面,與大城市的物質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雖然我們國家搞建設、搞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但偏遠的農村仍然是落後的,貧困的,作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我們任重而道遠。尤其我們看到前來就診的村民在得到簡單的診斷,拿到藥物後露出滿足而欣喜的模樣時,我的心是甜的,我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也使我深刻的意識到自己現在所能做到的是多麼的有限。看著村民們因疾病折磨而痛苦的表情,那渴望求助的無奈眼神,我的心又是沉甸甸的。通過這次三下鄉活動,直接面對農民群眾,使我對醫學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醫學的研究物件是疾病,醫學的服務物件是群眾;救死扶傷,服務大眾是醫學的宗旨;減輕病痛,增進健康是醫學的價值所在。這些情況,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是學不到的。它使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了醫學,使我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有了更全面的瞭解,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嚴格的要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