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工程實習報告範文七篇

來源:才華庫 6.51K

在當下社會,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質工程實習報告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範文七篇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1

一、前言

主要說明實習的時間、地點、目的、任務及路線安排,實習隊的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實習區概況

1.實習區的範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最好附上“工區位置圖”。

2.實習區的區域地質概況

3.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如地形、地貌、河流、氣候等概況。

4.實習區社會經濟概況。

三、地層

實習區的地層層序、時代、接觸關係、厚度及分佈狀況。按照地層的新老關係,由老至新敘述各個時代地層的岩石組合特徵、古生物特徵、沉積特徵、分佈和出露情況、接觸關係、厚度、地貌特徵及特殊的識別標誌。

四、岩石

敘述實習區出現的岩石型別,詳細描述其特徵。可按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的順序分別敘述,要說明成分、結構、構造、產狀、成因、時代等。

五、內動力地質作用

1.地殼運動及地質構造

概述實習區的大地構造位置、基本的構造格局、地殼運動、具體構造的型別和特徵。對褶皺構造與斷裂構造分別進行詳細描述,並應附有素描圖、構造剖面圖等。

褶皺構造要描述構造的位置、範圍、規模、長軸方向,核部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翼的地層時代、巖性、層序,兩翼岩層的產狀,軸面和樞紐的產狀,最後確定褶皺的型別、褶皺的形成時期及形成機制。

斷裂構造要描述斷層的位置、方向、規模,斷層面產狀及形態變化,斷層面、斷層帶的特徵如擦痕、斷層泥、斷層角礫、斷層崖等,斷層兩盤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盤岩層的產狀,地層的牽引現象,伴生節理及構造巖等。

2.岩漿作用

按岩漿作用時代、作用方式及產狀等進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與岩漿作用的關係。

3.變質作用

按變質作用方式分別進行描述。

六、外動力地質作用

1.風化作用

風化作用的型別、方式、產物及特徵。

2.河流地質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特徵。

3.海洋地質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積特徵

4.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關係

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辯證關係

七、礦產

簡述實習區內所出現的各種主要礦產資源,說明每一種礦產的賦存層位、規模、找礦標誌、礦物組合和礦產應用等。

八、地質發展簡史

根據實習區的地層、岩石、地質構造、岩漿及火山活動資料,綜合分析本區的地質發展歷史。從古到今按地質時代連續論述各時期發生的地質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沉積演化、構造演化、岩漿活動、地殼運動等。

九、結束語

概括性地總結野外實習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穫和體會;野外實習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實習收穫最大;野外實習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參加工作的意義,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今後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目的

1.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絡現場實際,再回歸到理論上來,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瞭解礦物和岩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產狀等,掌握野外判斷能力,初步建立對某 一種岩石的工程地質評價。

3.參觀工地,瞭解工程地質條件對基坑設計與施工的影響和地質災害與邊坡工程的治理。

4.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積極主動的優良品質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實習日程安排

1、20xx年12月12日上午跟車前往湖山地區,陡山頂採石場,沿盤山公路步行下山;

2、12日下午前往陽山參觀斷層地質;

3、13號上午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 。

三、實習內容

第一天 12.12

今天上午下了不小的雨,雨中的山頂採礦區更加泥濘不堪, 湖山地區位於南京城東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組成,走向北北東。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包括黃龍山、團山、紗帽山、十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

此次實習由於天氣關係,我們著重參觀了泥盆系的茅山組。參觀實習過程中,指導老師十分詳細的為我們解說有關茅山組的地形地貌。茅山組總厚度達115m,與墳頭群整合接觸。孔山北側採石公路東端出露厚度約20m。為紫紅色間夾灰黃色之砂岩、粉砂岩、粉砂質頁岩,中厚層狀,沿層面常見白雲母片。岩石原生色為灰黃或灰白色,岩石因氧化作用而出現紫紅色。

下午,緊接著到了南京周邊的湯山,有陽山碑材景點,已上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天下第一碑,陽山位於湯山鎮西北,由於獨特的地質環境和其它一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盛產石材且品質甚好。

進得景區,迎面是一塊巨碑,上書“陽山問碑”四個大字,為江蘇女書法家孫曉雲所書,字好,寓意更好。導遊說,陽山碑材給後人留下太多疑問,所以有“問碑”之說。這塊碑同時也是一個參照物,神功聖德碑如樹起來,整個高度會是此碑的十倍沿著山路臺階走了二十多分鐘進到山裡面,終於依次見到已沉睡六百年的碑材。映入眼簾的先是碑座,再是碑額,最後是碑身。從介紹文字可知,碑座石材高17米,長23米,重達1.6多萬噸;碑額石材高10米,長22米,寬10.3米,重約6千噸左右;碑身石材長51米,寬4.5米,高14.2米,重約8800噸左右。若此碑立起總高為78米。關於碑材的“身高”、“體重”說法很多,爭論了半個世紀,這裡取景區的介紹。

第二天 12.13

早上我們乘車前往南京地質博物館,展開我們第二天的實習,此站主要目的是認識礦物和岩石,增進我們對礦物和岩石的感性認識。

博物館裡的岩石和礦物琳琅滿目地陳列在展櫃裡,有關地球科學的圖畫也掛滿了牆。這裡的岩石和礦物有的在學校的實驗室裡見過,但更多的是從未見過的,只見於書本上介紹,自然也沒有那種感性的認識。這裡有常見岩石,如花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輝綠岩、混合巖、大理岩等。也有常見的礦物,如石英、螢石、長石、剛玉和雲母等。我們一邊仔細觀察這些礦物和岩石的顏色和形狀,一邊聽研究員和老師講解關於這些礦物和岩石的結構和構造,以及他們的工程地質評價。不過這裡最吸引眼球的要數沙漠玫瑰了,沙漠玫瑰又稱“戈壁石”、“風雕石”,常見的有球狀的和塊狀的,主要產於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細石經風吹雨打後形成類似玫瑰般的結晶石,這種岩石在天然奇石市場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極其珍貴的研究和收藏價值。科普館裡同樣陳列這大量的生物化石,有大型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以及第四紀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動物化石,如距今數億年的震旦角石、萊德利基蟲、創孔海百合、狼鰭魚、擬蜉蝣等,不一而足。

四、小結

為期兩天的工程地質實習很快便落下了帷幕,但這次地質實習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卻是極為深刻的,在實習過程,從理論到實際,再從實際迴歸到理論上來,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上來,再從觀察到的實際對比理論,分析其中的異同,知識得到了運用、加深和鞏固,這是我們實習的主要目的。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3

我是一名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XX年畢業於桂林工學院勘查技術與工程(物探)專業,畢業後就職於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七一一總隊地勘院物化探專案組,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到XX年7月工作已滿一年,在這短暫的一年時間裡我學到了許多學校裡無法學到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專業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參加的工程

在這一年之中,我參加了徐家溝南部鐵礦磁法測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對傳灣銅礦、金洞子、紅巖山激電測井5口,陶家溝金礦充電測量0.5平方公里(充電激發激化法已完成),也參加了雪花太坪鉛鋅礦以及徐家溝南部激電物探成果編寫等工作。

二、對專業知識的提高

我是學物探專業,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學校只學習了一些理論知識,實踐的機會很少,工地是我學習和實踐的好地方。到工地後發現以前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太膚淺,實踐起來非常困難,在工地我就向師傅虛心的請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問,經過一年的工作實踐,增加了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了自己的實踐能力,把理論和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先後系統地學習了磁法、激電、充電、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虛心向老師傅學習,注重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和吸收教訓,很快就適應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參加工作的體會

以前聽說物化探幹活累,工人非常辛苦,來到地勘院後感受到了工人們的辛苦,物化探師傅們就用四個特別來形容,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幹活、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忍耐,實習總結《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前輩們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顧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們任勞任怨地工作,從來沒有一句怨言,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必須學習的。在和前輩的交流中我學會了怎樣面對困難,怎樣做人,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一年的工作和學習我感到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必須要細心、認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對野外資料採集以及處理等流程要熟悉,對圖紙要熟悉,對規範更要熟悉,還要繼續學習和工程相關、和專業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

四、對公司的建議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質量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堅實基礎。質量的提高靠工人的總體素質和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為能夠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技工和管理人員是公司的重點。

過去的工作中,在領導的關懷和同志們的支援與幫助下,經過不斷努力,我適應了這種工作,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強學習、克服缺點,力爭自己專業技術水平能夠不斷提高。同時我清楚地認識到,為適應單位發展的新形勢,今後還需不斷地加強理論學習,尤其是新技術、新理論的學習,勤奮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鍛鍊和成長,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提高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為公司的發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貢獻。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4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實習目的與任務:按照學校的安排我們在本學期學習了《土木工程地質》,緊接著我們就進行了地質野外實習的過程。我們進行這次實習的目的在與:鞏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瞭解岩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岩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發展演變簡史;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瞭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後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實習時間:20xx年6月24日至6月26日實習地點: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天津市北部薊縣山區,屬燕山山脈中段南翼,沿津(天)圍(場)公路東側(薊縣段)呈南北走向,毗鄰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園東面與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隔山相望,黃崖關長城猶如一條巨龍橫臥於剖面之上;南面是漁陽古城,縣城東側的翠屏湖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水資源基地;北面是河北省興隆縣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面有京東第一山、全國十五大名山之一的盤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居京(北)、津(天)、唐(山)三市腹心地帶,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稱.古老的地質構造奠定了現代地貌發育的基本框架和發展方向。地勢北高南低,地質公園北端與興隆縣交界處的九山頂,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的最高峰。而座落在地質公園南端的府君山,海拔只有350米,海拔高度相差728.5米。保護區的地貌型別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寬谷、盆地和坎谷等構成。中、低山主要分佈在長城沿線及其以北地區的石英岩分佈區,山高、坡陡,氣勢磅礴。丘陵主要分佈在縣城以北的石灰岩、白雲岩、砂頁岩分佈區,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山體渾圓,坡度緩,土層較厚。是我國惟一記錄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質歷史的國家地質公園。其範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分為7個景區:

1、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

2、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峽谷景區;

3、盤山花崗岩地貌景區;

4、九龍山碳酸鹽巖峰叢景區;

5、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

6、九山頂石英砂岩峰林景區;

7、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總面積342.05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40.6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53.6平方公里,北緯40°00′~40°15′,東經117°15′~117°35′。處於京、津、唐交會地帶,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實習物件:河北工業大學交通工程專業07級全體學生(劉焱)實習活動:(如下)6月24日早上我們從西生活區坐大巴一路奔波來到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下車後,我們稍作整頓,然後老師開始介紹地質情況,我們的地址野外實習考察也就開始了。1.礦物、岩石的認識和地質構造的認識實習首先講的是沉積岩。沉積岩是在地表環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岩漿岩、變質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積岩)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風化的物質、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等地址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積岩是地殼表面分佈最廣的一種岩石,雖然它的體積只佔地殼的5%,但是露出面積約佔陸地表面積的75%。沉積岩主要由碎屑物質、粘土礦物、化學沉積物、有機質及生物殘骸等一些物質組成。沉積岩的結構按其組成物質、顆粒大小及形狀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結晶結構及生物結構四種。

1)碎屑結構碎屑結構是指岩石中由50%以上的碎屑顆粒被膠結物所膠結的結構,是沉積岩所特有的結構。按碎屑粒徑的大小,碎屑結構可分為:

a、礫狀結構(碎屑粒徑>2mm

b、竹葉狀結構(碎屑形態多呈扁平狀)

c、砂質結構(碎屑粒徑介於2~0.05mm之間)

d、粉砂質結構(碎屑粒徑為0.05~0.005mm)

1)泥質結構該結構由粒徑上發生變化,從會而顯示出成層現象。由於形成層理的條件不同,層理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常見的型別有:水平層理、斜層理、交錯層理和波狀層理。

2)塊狀構造岩石層理不清楚,礦物顆粒排列五一定規律。

3)鮞狀構造具有同心圓狀的圓形或橢圓形顆粒,形似魚籽。鮞狀構造直徑一般在0.5~2mm之間,鮞粒的形成系膠體物質圍繞沙粒、碎屑在淺海淺水環境中沉積而成。

4)層面構造沉積岩岩層面上的特徵如波痕、泥裂、雨痕等,這些特徵同樣反映了沉積岩生成條件和形成環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標誌。其中的波痕特徵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積岩的肉眼鑑定:在鑑定碎屑岩時,除觀察顏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別注意觀察碎屑的形狀和大小,以及膠結物的成分。在鑑定泥質岩時,則需仔細觀察他們的構造特徵,即看有無頁理等;在鑑定化學巖時,除觀察其物質成分外,還需判別其結構、構造,並輔以簡單的化學試驗,如用冷稀鹽酸滴試,檢驗其是否起泡。接著我們考察了岩漿岩。岩漿岩又叫火成岩,佔地殼總質量的95%,在三大類岩石中,岩漿岩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岩漿岩是由岩漿冷凝形成的岩石。岩漿岩上升侵入圍巖,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的岩石,稱為深成岩(形成深度大於3km)。在地面以下較淺處形成的岩石稱為淺成巖(形成深度小雨3km)。兩者統稱為侵入岩。由噴出地面的岩漿凝固形成的岩石成為噴出巖,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岩漿岩的礦物成分岩漿岩主要由SiO2、Al2O3、Fe2O3、MgO等氧化物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應岩漿性質和直接影響岩漿岩礦物成分變化的主要因素。常依SiO2的含量,將岩漿岩劃分為不同的型別:超基性岩(65%)。岩漿岩的結構和構造岩漿岩由於形成的環境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結構和構造。岩漿岩的結構是指岩石中礦物的形態、大小和結晶程度,以及顆粒之間的關係。岩漿岩的構造是指岩石中礦物的空間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瞭解結構和構造可以瞭解岩漿岩的形成環境。如噴出巖由於冷卻快,來不及結晶,形成玻璃質,稱為玻璃質結構。其中一些氣體尚未逸散,形成氣孔構造。岩漿一面流動一面凝固形成許多流紋,做流紋構造。深成岩在地下緩慢結晶,它的顆粒在空間分佈比較均勻,形成塊狀構造;在深處,各種礦物結晶的大小相近,這樣的結構叫做等粒結構。而淺成巖中由於礦物結晶時間不同,造成先結晶的晶體粗大,後結晶的晶體細小,從而形成斑狀結構。岩漿岩的簡易鑑定方法:首先,觀察巖體的產狀等,將定是不是岩漿岩及何種產狀型別。然後觀察岩石的顏色以初步判斷岩石的型別。含深色礦物多、顏色較深的,一般為基性或超基性岩;含深色礦物少、顏色較淺的.,一般為運算元那個或中性巖。相同成分的岩石,隱晶質的教顯晶質的顏色要深一些。應注意岩石總體的顏色,並應在岩石的新鮮面上觀察。接著觀察岩石中礦物的成分、組合及特徵。並估計每種礦物的含量,即可初步確定岩石屬何大類。進一步觀察岩石的結構構造特徵,區別是噴出巖還是淺成或深成岩。最後綜合分析,據《土木工程地質學》“岩漿岩分類表”確定岩石的名稱。最後,考察了變質岩。變質岩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岩石,由於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岩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變質岩的結構可分為:變餘結構(殘餘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岩石經變質作用後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徵,這是區別於其他兩類岩石的特有標誌,是變質岩的作重要特徵之一。原巖變質後仍殘留有原巖的部分構造特徵者叫變餘構造。通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

a)板狀構造岩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於分裂成板體,原岩基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雲母或綠泥石。

b)千枚狀結構岩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基本已重結晶並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雲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

c)片狀構造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雲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

d)片麻狀結構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並呈大致平行的斷續帶狀分佈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較高。

e)塊狀結構岩石中的礦物分佈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構造。變質岩的簡易鑑定方法:鑑別變質岩時,可先從觀察岩石的構造開始,根據構造,將變質岩區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後可進一步根據片理特徵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岩石的名稱。2.水流的地質作用認識實習河流普遍分佈由於不同的自然地理帶,是改造地表的主要營力之一。河流的地質作用主要有侵蝕作用和搬運作用。1河流的侵蝕作用河流在運動過程中對河谷岩石進行的破壞作用稱為侵蝕作用。其主要通過沖蝕磨蝕和溶蝕三種形式對河底及兩岸進行侵蝕

1)下蝕作用下蝕作用的強度首先與流速和河水中的泥沙含量有關。此外,還與河床的岩石性質及地質構造有關。下蝕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時又使河流向源頭伸長。分水嶺不斷遭到切割剝蝕,河流的長度不斷增加,以及河流的襲奪現象都是河流溯源侵蝕的結果。

2)側蝕作用河流一攜帶的泥沙為工具,並以自身的動能和溶解力對河床兩岸的岩石進行侵蝕,使河谷加寬的作用稱為側蝕作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平原區的河流,由於河床坡度較為平緩,側蝕作用占主導地位。2河流的搬運作用河流主要通過對碎屑物的懸運躍運和推運三種方式來進行搬運。碎屑物以何種方式被搬運,主要取決於顆粒的沉降速度與上推力的對比情況。

3河流的沉積作用河流搬運物從水中沉積下來的過程稱為沉積作用。4河流沖積土1)河床沉積2)河漫灘沉積3)牛軛湖沉積

4)三角洲沉積5)山區河流沉積土6)由冰川補給的河流沖積土3.風化作用認識實習影響風化作用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和地質因素。

一、氣候因素:影象風化作用的氣候因素主要指降水量與溫度。降水量豐富且水迴圈快的地區有利於化學風化的進行;而溫度則影象化學反應的速度,水中游離氧的含量和水的離解度隨溫度增高而加大,水中CO2含量雖隨溫度增高而減少,但溫度增高十度,反應速度卻加快一倍,因此,氧化作用和水溶液的作用都隨溫度增高而加快,有利於化學風化作用的進行。而且,氣候控制著數量和型別,它們對風化作用產生各不相同的影象。地球氣候的分帶性決定了風化作用速度及其產物型別的分帶性。

二、地形因素:在相對高程很大的中低緯度山區,可以看到不同高程上有不同的氣候帶因而有不同型別的風化作用。地形陡緩的不同,風化作用也不同。陡坡地下水位低,植被稀少,物理風化相對強烈,產物不易保留,未風化岩石不斷暴露接收風化;緩坡平地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相對強烈,礦物分解徹底,風化產物殘留原地,母巖被覆蓋,不利於物理風化,最後形成大量粘土和殘餘礦床。坡向也有影象,中低緯度陽坡晝夜溫差大,冰凍風化比陰坡強烈,以至陽坡比陰坡更凹凸不平。

三、地質因素:主要有岩石的礦物成分、岩石結構構造和構造運動的影響。

不良地質現象認識實習山區公路地質選線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質現象的制約,主要的不良地質現象有滑坡、泥石流、巖崩、岩溶、巖堆(坡積層)、軟弱土、膨脹土、溼陷性黃土、凍土、水害、採空區以及強震區(高地應力)等。因此在施工前優選出工程地質條件最好、地質災害最少、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小的路線走廊帶,真正貫徹地質選線的原則。對於滑坡、崩塌、巖堆、泥石流、岩溶、軟土、泥沼等嚴重不良地質地段和沙漠、多年凍土等特殊地區,路線應設法繞避。其次,當工作中發現仍有重大的地質病害存在或有潛在的重大地質病害時,必須及時調整線位。對於重大的地質病害應儘量繞避,實在無法繞避的要考慮工程措施的可能性與可靠性,並且應減少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安全度。對地質病害應以防為主,以治為輔,能避當避,即使增加工程造價也是值得的。

實習總結:在3天的實地考察中,我們和老師走在一起,學在一起,老師給我們進行的詳細舉例說明,增強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並且這些都加深了我們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對三大類岩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絡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應該儘量多的去實踐。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這次實習中我所收穫的這些為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基礎,在我以後的工作中定會給予很大的幫助。在這期間,我們面對烈日當頭曾汗如雨下,汗水浸透了我們的衣服,但是我們堅持了。在堅持一下,在挺一會兒,一切都會過去,等待我們的只有勝利。同時感謝李老師和郭老師不畏酷暑給我們進行的生動講解,而兩位老師的這種敬業精神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尊敬。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5

一、實習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經濟概況

石門寨地區位於秦皇島市北二十八公里,屬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地區,區內有公路,與秦皇島相通,從秦皇島市去北戴河,海濱、山海關等,又有公共汽車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極為方便。

工作區坐落在柳江盆地,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北、東、西三面為陡峻的高山所包圍。貫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東南,在山海關以南入渤海,盆地內最高的山峰為老君頂,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佈區是本山區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區年降水量為400---1000毫米,多集中於七、八月份,可為全年降水量對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內。

二、地質概況

本區地層屬華北型,除較普遍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誌清楚,地層特徵具一定代表性,全區範圍內所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系,中生界的上三疊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區的地層順序,地層單位的劃分和各地層單位的主要特徵以及它們間的接觸關係,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地區綜合地層柱狀圖

本區地層,自下至上簡述如下: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下馬嶺組

下馬嶺組是區內出露最老的沉積岩,地層單位不整合於綏中花崗岩r2之上,在張崖子一帶,發育良好,出露全,張崖子西剖面可作標中剖面本組厚91米,主要巖性為雜色頁岩(包括紫紅色,蛋青色、灰黑色,黃綠色等)。下馬嶺組的層型剖面,在北京西北昌平縣境內,最早的稱為下馬嶺頁岩,後又稱下馬嶺頁岩組等。其實下馬嶺組的巖性不都是頁岩,與本區一樣還有部分砂岩,區內本組地層有兩個韻律組成,第一韻律的底部是灰白色粗粒長石石英淨砂岩可作玻璃原料。

本組除主要在東部落近南北向分佈外,在西南部的雞冠山一帶也有分佈,其與綏中花崗岩的沉積接觸關係,在雞冠山和張崖子西一樣明顯,波痕、泥裂等現象亦易見到。

2)景兒峪組

本組主要分佈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莊兒溝,厚約28米,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岩至粘土巖,至石炭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與下馬嶺組整合接觸,與上覆下寒武統府君山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上下界限明顯,巖性標誌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紅色薄層狀的泥灰岩為主要特徵,與下伏下馬嶺組的分層標誌,則以本組底部的砂岩作為分界,此巖的特徵石顏色黃褐色和帶鐵鏽色,粒度較細,含鐵質及海綠石較多。

(二)古生界

1.寒武系

1)府君山組

府君山組是區內寒武系最下部的地層,在東部發育良好,東部落北剖面,可作為標準,剖面厚146米,巖性主要為灰綠色豹皮狀含瀝青質白雲質灰巖,含較多的萊得利基蟲化石,頂部含核形石化石,本組屬淺海相沉積,其與下伏景兒峪組,上伏饅頭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頂底界限和分層標誌都十分清楚,底部為暗灰色,含瀝青質白雲質結晶灰巖,區域性含礫屑,併產三葉蟲化石,與景兒峪組頂部地層相差懸殊,與饅頭組得分界則以本組頂部暗灰色含核形石得白雲質灰巖或以饅頭組底部的紅色碎屑岩和泥岩。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6

一、 實習概況:

本次實習為期一週,實習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和提高學生土木工程專業的熱情和興趣。實習包括課堂講解和實地考察兩部分。在課堂中,老師簡單講解實習內容及各種地質相關內容,在現場根據具體情況姚老師深入分析,精心講解,不僅使我們掌握了野外實習的基本要領,還使我們對課程理論知識有了感性認識並加以鞏固和深化。

二、實習內容:

岩石及邊坡工程地質問題,地質實習本質就是研究各種地質情況,其中一大塊內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構成邊坡的工程地質問題,因此,此次實習最大的內容就是觀察各種岩石和分析其構成的邊坡情況。實習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跟岩石和邊坡打交道,老師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講解這部分的知識。我們看到了由殘積土形成的土質邊坡,其下的坡積物顆粒大小懸殊,工程效能很複雜,需要壓實的能量相當的大。由於該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這裡只採取了最簡易的邊坡防護方式——鋪一層水泥砂漿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還是讓人有些擔憂。我們知道由於岩漿噴出地表後,迅速結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並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該巖體結構是整體塊狀結構,強度較高,並且風化程度低,屬於微風化程度,故此邊坡穩定性相對較高,但由於該坡的結構面傾向和坡面傾向相同,且傾角小於坡面傾角,導致該坡存在潛在滑動問題。在這裡我們測量了一組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65°,155°,35°。在地質災害危險點,我們看到了一個路塹式邊坡,該坡的結構體為散體狀、碎裂狀,風化程度高,屬於強風化,穩定性較差。因此,該邊坡防護採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擋牆,坡面鋪上一層水泥砂漿,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體的另一面則沒有做任何防護,真為山下的居民擔憂。我們還看到了由岩石和土構成的坡,該坡的表層是沉積土。由於該坡的地質構造產生的結構面傾角小而且與邊坡平行,加上巖體屬於全風化、強風化程度,導致該坡具有較嚴重的失穩問題,因此其採取路塹式邊坡加固方式,用鉚釘、抗滑樁和擋牆做防護,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見的防護方式。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們看到了具有一層一層堆積現象的層理層面構造的沉積岩,這也是本次實習唯一一處岩石類別為沉積岩的觀察點,該巖為碎屑岩中的細砂岩、混砂岩,有明顯的褶皺現象,較為完整,而且是傾斜背斜褶皺構造。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背斜褶皺現象,由此我感到相當的榮幸。在這,我和同組組員對背斜兩翼岩石的傾向、走向和傾角進行了測量,左翼: 73°,341°,34°,右翼:334°,240°,34°。

在公路旁我們看到路旁的花崗岩的風化作用包括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和生物風化作用,巖體的表面長著一顆樹,自上而下遭受著植物生長活動引發的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作用,這讓我想起了鄭板橋的一首《竹石》詩,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力量。

最後我們考察了變質岩。變質岩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岩石,由於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等造成

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岩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變質岩的結構可分為:變餘結構(殘餘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岩石經變質作用後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徵,這是區別於其他兩類岩石的特有標誌,是變質岩的作重要特徵之一。原巖變質後仍殘留有原巖的部分構造特徵者叫變餘構造。通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a)板狀構造岩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於分裂成板體,原岩基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雲母或綠泥石。b)千枚狀結構 岩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基本已重結晶並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雲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才c)片狀構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雲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d)片麻狀結構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並呈大致平行的斷續帶狀分佈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較高。e)塊狀結構岩石中的礦物分佈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構造。鑑別變質岩時,可先從觀察岩石的構造開始,根據構造,將變質岩區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後可進一步根據片理特徵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岩石的名稱。

三、實習感想

為期一週的地質實習很快的就結束了,通過這次實習,我不僅培養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對地質科學的熱愛和興趣,而且還在實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地質知識的瞭解,尤其是工程地質學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昇華為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應該歸功於實踐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實習中我在老師身上學了不少的東西。體會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認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棄,爬山時,在老師的激勵下,我堅持下來了,所以要銘記:做事要認真,即使不喜歡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讓自己造福於人類!在實習中我還學到了很多的在學校課本上和知識裡學不到的東西,這些都是在真正的實踐中才能夠得到巨大的鍛鍊的,我也相信我會做好這一切的,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問題,我才會將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學習上,學習中我相信我會繼續不斷的做好的。通過實習我對自己更有信心了,這一次實習是給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財富,相信我會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繼續做好的!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7

地點:XX市XX縣東湯峪

、實習目的:

1).使理論聯絡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在野外識別各種地質現象的能力同時增加感性認識,擴大視野,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鑑別和觀察常見的岩石,礦物特徵及工程性質。

3).學習運用羅盤儀器測岩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4).瞭解三大岩石的形成過程,產生年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以及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岩石的影響和沖刷成河谷的過程。

5).瞭解地質構造的內容,實踐其現場的判斷方法。

、實習內容:

地質概況:

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有下元古界寬坪群和從中更新統到全新統的第四系。另外,還有少量第三系出露。該區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崗岩、輝長岩和輝石巖。該區位於北秦嶺加里東褶皺帶的北緣(黃邦強等,1984),寬坪群具多期變形特徵。早期褶皺近東西向,呈同斜緊閉褶皺,區域性出現平臥褶皺,發生軸面片理s1及腸狀褶皺、勾狀褶皺等,伴隨早期中基性脈岩侵入,為前寒武紀變形。中期褶皺也為近東西向,與早期褶皺樞紐交角不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