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計畫實習報告10篇

來源:才華庫 2.49W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都市計畫實習報告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都市計畫實習報告10篇

都市計畫實習報告 篇1

我們都市計畫專業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綜合學科,能夠在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社會實踐,將對所學理論知識有很大程度的幫助,併為我們以後學習提供實踐經驗。

一、實習時間地點

我們鄭州**學院03級都市計畫專業7月6日——7月13日在蘇州市和上海市進行城市認識實習。

二、實習內容、目的

根據實習要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本次實習選擇江南水鄉之都蘇州市和

國際都市上海市內進行,此次調查的主要內容有:

1、蘇州園林為代表的江南私家園林在建築形式、造園佈局、植物材料應用上的地方特點,其主要功能、主要服務內容及對全城人口的活動影響。

2、蘇州市以及上海市都市計畫展覽館的規模、位置和主要服務半徑,從中瞭解各市整體的規劃歷程。並瞭解蘇州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在處理新城開發與舊城保護時所採取的成功手法。

3、蘇州工業園區的區位選址、開發建設和規劃佈局,園區內建築的規模、形式、風格,以及、與舊城的關係。

目的:對蘇州和上海的城市建設與規劃產生一個初步的印象與框架,並對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

三、實習意義:

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們瞭解了蘇州傳統造園中假山佈置“瘦、透、露、皺”的四字精髓,同時體會了中國古典園林中所蘊涵的濃濃的文人情思(園林文學)以及古建中的牌匾、對聯中詩文、書法對環境氛圍的烘托、點睛的作用(如蘇州拙政園“與誰同坐軒”的意境體會);也使我們瞭解了走在中國前沿的上海市的城市建設和規劃。

四、實習結果及報告

1、蘇州園林

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XX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在199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將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有謂“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素以園林美景享有盛名,這些園林可分為宅地園林,市郊園林和寺廟園林三大類。蘇州園林多為宅地園林,由貴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緻優雅。這些園林反映出歷代園林的不同風格,同為中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

走進蘇州園林,你就走進了一幅畫卷,不論在哪個角度,哪個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可謂是沒有一處不用心,沒有一處不盡美。下面我就重點講下我們所去的拙政園。

(1)拙政園簡介:

位於蘇州市城內東北街,佔地5公頃,是蘇州園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它不僅是蘇州四大古典名園(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之一,而且還是全國四大古典名園(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之一,實為蘇州園林之冠。

拙政園始建於明代,王獻臣是該園第一位主人,拙政園造景山水並重,水面佔全園的五分之三,總體佈局也以水池為中心,各類建築皆臨水而立,亭樹樓閣倒映水中,相互映襯。拙政園分東、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一直沿用拙政園名。拙政園,內有遠香堂、香洲、十八曼陀羅花館和州六鴛鴦館、留聽閣。該園以水景取勝,平淡簡遠,樸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園林疏朗典雅的古樸風格。(如圖1)

(2)拙政園特色: 圖1(拙政園一角)

進入園中,首先映我們眼簾的是一灣池水,岸線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立。池水上一架木橋橫跨,站在橋上四面望去,園中景緻盡收眼底。東南面即為假山屏嶂,假山東面有起伏的雲牆,西南面是一條迴廊,沿廊望去,曲橋修閣,高亭遠樹,景物幽遠,層次重疊,縱深感很強。

遠香堂:中園是全園精華所在,遠香堂為園中的主建築,是一座結構精巧的四面廳,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觀覽周圍景色,堂內陳設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巒迭翠。

總結起來,拙政園所獨具的特點有:①因地制宜,以水見長②庭院錯落,曲折變化。③園林景觀,花木取勝。

2、蘇州都市計畫展示館

蘇州市展示館曾作為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的'會址,迎來送往過許多國內外嘉賓,今天她以精緻的結構、精彩的主題展示著古城歷史的記憶、城建的智慧。(如圖2)

(1) 展示館總用地3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868平方米,其中仿古建築3427平方米,人防地下室5112平方米,綠化率50%。展廳總面積6650平方米,會議室2155平方米,茶歇區150平方米。

(2) 功能定位:展示館功能主要有四個方面,即展覽公示、諮詢交流、宣傳教育和休閒旅遊。 這給市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市民以及遊客可以更直接更快捷地瞭解蘇州。

3、上海都市計畫展示館

上海都市計畫展示館位於人民廣場市府大廈東側,北靠人民公園,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 20670平方米,建築高度43.3米,從底層大廳至四層展廳可供展示的面積為7000平方米,並擁有一百餘米長的市民休閒街。它是展示上海都市計畫與建設成就的重要視窗。它集展覽、旅遊、灑會、商務、休閒於一體。規劃館既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人民廣場地區最新的都市旅遊亮點。

(1)展館外部

展館大樓主體造型從中國傳統的城門形態中獲得設計靈感,以中心對稱的結構圖式巧妙地呼應著中國傳統的美學思維,與現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築上體現出和諧美感,頂部寓意著盛開的上海市花——白玉蘭,網路狀的結構讓建築與藍天、白雲融為一體(如圖3)。

(2)展館內部

規劃館的展示主題是“城市、人、環境、發展”。館內大量採用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上海至20xx年的城市未來藍圖,整個規劃館極具專業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融歷史和未來為一體,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一樓的“序廳”,通透明亮。中央的“藝術模型”,集上海新老標誌性建築於一體,象徵上海的歷史、文明延續發展;位於夾層的 圖3(上海城市展覽館外觀)

“昨天”, 歷史文化名城廳,集中展示了上海的濃縮了上海近七百年的發展歷史,側重於上海開埠至1949年的城市形態演變的歷史;二層的規劃成就建設廳,張張精美的圖片講述著上海50年的規劃與成就。廳內另有“虛擬城市景觀”系統,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大上海的變遷;三、四層的總體規劃廳,展出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都市計畫專業模型,採用先進的聲、光、電技術讓人暢遊上海美好的“明天”。

這個巨大的上海市模型展示了內環線裡主要的建築和道路。我和另一位同學沿著看臺俯瞰模型,不禁發出由衷的感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沒想到,我們置身其中的城市竟然如此龐大。以前,我們都說上海是個特大城市,但這只是一個概念,沒有親身的感受。看到這個模型,我才真正感受到什麼叫特大城市。

上海都市計畫展示館作為上海對外宣傳的重要視窗,向上海人民仍至世人展示了上海都市計畫建設發展的成就,讓市民知曉都市計畫,參與都市計畫,架起了市政府與市民間的溝通橋樑,也為世人展現了上海風采。

4、蘇州工業園區

(1)園區概況

蘇州工業園區,自1994年中新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後啟動實施。園區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60平方公里,下轄四個鎮,總人口23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園區的目標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大合作專案,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2)園區特點

在園區內以發展工業為基礎,再結合本地便利的交通網路和高標準的基礎設施以及優越的生活環境,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園區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注重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注重中新合作區與周邊鄉鎮的聯動發展。創造了“清淤—治水—取土—增地”相結合的土地集約化利用開發模式,有效解決了土源供應和生態保護問題。

鄰里中心是蘇州工業園區在第三產業和公益事業及其經營管理方面借鑑新加坡經驗而興建的一種新穎的社群服務形式。它涵蓋了所有商業服務、社會服務設施,集商業、文教和社群服務於一體,為周邊居民提供綜合性、全方位、多功能的生活服務。其特點是有序、規範、配套。這種新型的社群服務設施共有19個,每個標準鄰里中心承擔的服務半徑約0.5平方公里左右,可為1萬多戶居民提供服務。這種佈局形式,一方面大大方便了居民,保證了居住區域的整潔有序,保障了商業服務、社會服務設施經營者的效益;另一方面變傳統的商業設施“線狀分佈”為“點狀分佈”,從根本上保證了城市道路的通暢。

五、實習結語

通過這次實習,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真正體會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的真諦。

上海都市計畫展示館的主題——規劃使城市更加美麗。這句話使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都市計畫的魅力。的確,規劃改變未來!在以後的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爭取做一名合格都市計畫人員,使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

都市計畫實習報告 篇2

下沉廣場的一側有臺階一直通向路面,臺階本身可供人們作短暫休息。廣場的一角下沉,給整個廣場增添了不少生氣,是一處勝筆。但同地面在同一高度上的地上廣場,通道由大理石砌成,感覺很冰冷,沒有親切感。再者,廣場可供人們休息的座椅很少,一方面可能由於市中心用地緊張,不宜人們作過長時間的停留,另一方面也可能夠由於市政廣場本身性質的要求。

實習期間,一併看了鐘鼓樓,對位於西安市中心位置的旅遊之地,也有一定了解。

鐘樓位於西安市中心,城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簷,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邊長35.5米,面積約1377.4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在簷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樑,頂部有鎏金寶頂,金碧輝煌。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並分別與明城牆東、南、西、北四門相接,這就是西安人引以為自豪的鐘樓。它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許多鐘樓中形制最大、儲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它的鐘樓無論從建築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築之冠。

鼓樓,東與鐘樓隔廣場相望。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習報告《都市計畫原理課程認識實習報告》。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鐘樓大四歲,迄今已有6XX年曆史,為重簷三滴水與歇山頂的.木結構,高大雄偉。清代曾兩次修耷。樓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擊鼓報時,故名鼓樓。昔日樓簷下懸掛有巨匾,南為“文武盛地”,北為“聲聞於天”。鼓樓斗拱彩繪,外觀莊重絢麗,與鐘樓為姐妹樓,亦有“晨鐘暮鼓”之說。

鼓樓系古典建築,基座為長方形,用青磚砌成,樓高33米,面積1924平方米。樓基正中闢有南北券門洞,連通北院門和西大街。建築結構採用重簷三滴水式與歇山琉璃瓦頂形式,與鐘樓相輝映,樓內有梯可上,登至二樓,憑欄可眺望終南山與全城景觀。

同作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廣場,大雁塔北廣場就顯得生動很多。

西安大雁塔北廣場位於舉世文明的佛教聖地大雁塔腳下,廣場周邊改造工程佔地近1000畝,主要包括北廣場、南廣場、雁塔東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慈恩寺、步行街和商貿區組成,總佔地約1000畝,總投資2.6億元人民幣,堪稱西安城市建設的一大創舉。與此同時,大雁塔北廣場創造了多項建築紀錄:水景廣場水面面積達2萬平方米,廣場內有2個百米長的群雕,8組大型人物雕塑,40塊地景浮雕;有著綠化無接觸式衛生間,大量坐凳、超光萬米的彩色光帶以及超大規模的音響組合等。大雁塔北廣場中心部分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46米,以大雁塔為廣場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法相花壇區”、“禪修林區”等造景設計,廣場南端設定百米落瀑、觀景平臺及百米長大型浮雕構成北廣場的端景區。

廣場的整體設計概念是以能突顯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為主軸,結合傳統與現代的設計手法,精緻大氣的設計構成,利用南北高差9米,大雁塔北廣場設計九級踏步,每個臺階五步,每級水池有7級疊水,與大雁塔7層相印合。由北往南逐步拾階而上。進入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為八座大唐文化柱及兩座萬佛燈塔,萬佛歸宗、盛世雄渾,堪稱北廣場的門戶;北廣場中心為中央水景;唐八大精英人物雕塑環繞水景四周;四處石質牌坊為廣場的東、西、北三個主要方位;現代唐風的商業建築分佈於廣場東西兩側。

都市計畫實習報告 篇3

由於實習單位要求保密等原因,故文中涉及專案名稱,地名等均以某代替,見諒!同時也希望本文能為正在撰寫實習報告的同學提供方便,寫的不好,見笑了!***********都市計畫專業生產實習報告實習單位唐山市某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實習時間XX年10月8日11月26日指導教師***班級***

學生姓名***

學號**

完成時間12月6日

前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愈來俞顯得重要,並越來越引起教育部門和用人單位的關注。為進一步加強實踐環節,XX年10月上旬,我校安排了為期七週的生產實習,其目的在於使學生了解都市計畫編制工作的編制程式及各階段的內容及編制深度,初步掌握規劃設計檔案的編制方法,培養學生從事實際規劃設計的能力,鞏固課程學習中所掌握的知識,並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現就將本次的實習情況總結和彙報如下:

一、唐山市某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介:

唐山市某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剛剛起步的私營公司,迄今為止成立時間僅一年多,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中,某規劃設計院秉承“事實求是,艱苦奮鬥的管理理念和“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設計理念完成了多項總規,控規和詳規的編制工作,併成功的從丙級單項姿質升級到丙級姿質,目前公司全體職工正在以更高昂的姿態更積極的行動準備資質的再次升級,預計到XX年能更上一層樓。公司下設設計所兩所,擁有國家註冊規劃師4名,國家註冊建築師2名,國家註冊結構師2名,高工數名,設計師若干。

二、實習基本情況簡介:

10月8日,我與徐**,孟**等三人正式開始了在某規劃院的實習工作,考慮到我們的實際情況,公司將我們三個都分到了一所,並按照學校的要求為我們每人分派了一位指導教師,我很榮幸*院長能擔任我的指導教師,*院長是原唐山市建設局局長,雖然在用計算機畫圖方面有點跟不上,但在專業理論方面卻能給我以極大的'啟示,在實習期間我在*院長身上學到很多課本以外的東西,這些東西足以受用終生。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務:

實習期間,我們三人在各自導師的帶領下,承擔了某市某鄉6個新農村的規劃編制任務;參與了某市某鎮總體規劃,某管理區控規的編制任務;承擔了某縣喜峰南路街景設計,某開發區小區詳細規劃等幾個修規的編制任務。

都市計畫實習報告 篇4

一、前言:

為更好地把前四年所學的規劃及建築知識更好地與實際相結合,使自己能全面熟悉規劃業務流程,特意有本學期的實習實踐。

二、實習單位簡介:

①xx市都市計畫勘測設計研究院(xx)成立於1953年,是全國領先、xx地區規模最大的規劃勘測設計高新技術單位,致力於向政府、社會和公眾提供工程建設全過程的技術服務。服務範圍涵蓋都市計畫、測量與地理資訊工程、建築設計、市政規劃與設計、岩土工程、工程諮詢、工程監理、工程代建、工程總承包等領域,具有10項甲級資質。

本人實習所在部門為規劃一所,主攻總體規劃。

②xx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是xx省建設廳直屬事業單位,具有都市計畫、工程設計、工程諮詢、工程監理、招標代理五個甲級資質和市政工程設計乙級資質。作為建設部批准的'擁有都市計畫甲級、工程設計甲級、工程諮詢甲級、消防設計甲級和市政(風景園林、道路)乙級資質的設計研究機構,xx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在改革開放之初——1983年在xx成立了分院,併成為最早進入特區的規劃設計院之一。

本人實習所在部門為xx分院一所,主攻舊改及控規。

③xx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成立於1952年,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大型綜合性工程勘察、設計、研發、諮詢單位之一,具有國家頒發的城鄉規劃編制、工程勘察、建築工程設計、市政公用工程設計、工程諮詢、建築裝飾設計與施工、建築智慧化系統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監理(包括招標代理)、建築(含市政)工程施工圖審查等甲級資質以及地下鐵道建築設計資質,實習報告《都市計畫專業生產實習報告》。規劃設計研究所是一個業務和技術全面、綜合型與研究型的規劃設計部門,主要從事規劃與設計工作,包括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分割槽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村鎮規劃、旅遊景觀規劃、環衛專項規劃等。

本人實習所在部門即為規劃分院(原規劃所),主攻西部及粵西總規及控規。

三、實習基本情況簡介:

①市院包午飯,晚上加班包晚飯,車費自理,實習工資至今未能獲取。

②省院包吃包住,三十元一天工資,需要打卡,偶爾加班,並有組織活動參加。

③建院車費午餐自理,六百元一個月,一週上六天班,加班很少,並有組織活動參加。

四、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務:

①市院:xx村鎮規劃;xxxxxx城市設計;xxxx工業園控規

②省院:xxxx產業規劃;xxxx新區公建布點規劃

③建院:xxxxxx鎮控規

五、實習中專業理論的實踐:

①市院xxxx工業園控規:

負責內容:在已給定的圖框下完成地塊編號,道路座標點,道路橫截面及剖面,轉彎處禁止開口範圍,道路紅線,建築後退線,綠地控制線,水體保護線等等cad線形繪製,並把地塊公建示意標註並統計分類。一共出三處地塊若干張圖。

體會:控規是都市計畫裡面一項重要的內容,其地位與總規一樣獲得法律的認可。近似法規的控規文字cad圖製作,需要嚴肅認真的態度,不能有操之過急的心。

②xxxx區產業規劃

負責內容:根據各街道資料,在xx區範圍內,把區內出口百強,納稅百強,民營百強按三種顏色標出,並標上排名號,旁邊附上列表顯示。

體會:產業規劃與人口經濟密切掛鉤,其空間性不如資料體現得十分明顯,更需要用嚴謹的邏輯分析手段進行,並且對資料篩選的要求比空間類的規劃更高。

都市計畫實習報告 篇5

一基地情況概述:

小區位於長安區環山路北側,灃河東岸,批准用地3.6hm2,南北長250m,東西寬159m,地勢總體南高北低,基本平坦(見示意圖1),都市計畫設計實習報告。計劃住戶20xx戶。此地位於南郊郊區,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周圍旅遊景點眾多,居住環境優雅安靜,是人們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二設計理念構思原則:

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築規劃理念,並卻儘可能的解決和完善了人們觀賞娛樂休閒集會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間的關係,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這一永恆的主題。基於此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觀優勢,將“自然”這一話題充分考慮到本次設計中,認真的思考了“人--建築--健康--自然”這個四元體之間的關係,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環境,營造了一些人工環境,讓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相結合,使建築空間更能滿足人們的健康需要。本規劃設計旨在面向未來面向大眾創造一個佈局合理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新型居住小區,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充分結合起來。

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強調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將自然環境充分地溶入建築群中;同時,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創造園林式的生態型小區。

通過設計豐富的住宅型別,合理的規劃佈局,現代氣息的建築造型,創造現代化風格的居住小區。

設計流暢而經濟實用的道路系統,體現“人車分流”的基本原則。

結合基地的自然環境,進行總體的景觀規劃設計,為總體規劃錦上添花。

強化院落空間,在追求合適開發強度的情況下,有利於物業管理與分期開發,並增強小區的安全性趣味性識別性。

體現以“人為核心”的設計理念,把科技先行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於設計全過程中。

三空間佈局

空間佈置可概括為:多點一中心。

多點--即以住宅為主體圍合的四個院落組群。

一中心--即由小區中心內的集中綠地水面廣場雕塑及造型別致的社群公共建築,構成了小區文化娛樂交往中心和縱橫軸線交匯的空間構圖中心。

在本規劃設計中採用的'是周邊式佈局方式,住宅共有五個組團構成主要圍繞著中心廣場區和中心水景區四周佈置,以及南向沿街佈置對外商業組團。小區四周分散設定了四個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有最佳的朝向和風景,然後,北向南向東北向各有一個次入口。小區內組團之間由迴圈雙車道相貫通,組團內側有單車道和盡端道路相連。小區主景觀為中心的水景區和廣場區,優越的位置構成了小區內的主體環境,依山就水達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

創新與特色

(1)動靜態交通組織結合郊區公交站點小區綠地及公共服務設施等,充分利用該地的豐富自然資源,佈置合適的步行系統,增強了小區自然景觀性,安全性及居民生活情趣。

(2)以安居工程為主體,融合示範小區,提高室外開放空間公共服務設施利用率,體現了物業管理的整體統一。

(3)室外空間序列清晰開放,在注重功能的同時,賦予特定的文化內涵,可識可辯。

都市計畫實習報告 篇6

一、基地情況概述:

小區位於長安區環山路北側,灃河東岸,批准用地3.6hm2,南北長250m,東西寬159m,地勢總體南高北低,基本平坦(見示意圖1)。計劃住戶20xx戶。此地位於南郊郊區,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周圍旅遊景點眾多,居住環境優雅安靜,是人們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二、設計理念、構思原則:

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築規劃理念,並卻儘可能的解決和完善了人們觀賞、娛樂、休閒、集會、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間的關係,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這一永恆的主題。基於此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觀優勢,將“自然”這一話題充分考慮到本次設計中,認真的思考了“人--建築--健康--自然”這個四元體之間的關係,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環境,營造了一些人工環境,讓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相結合,使建築空間更能滿足人們的健康需要。本規劃設計旨在面向未來、面向大眾、創造一個佈局合理、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新型居住小區,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充分結合起來。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強調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將自然環境充分地溶入建築群中;同時,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創造園林式的生態型小區。

2、通過設計豐富的住宅型別,合理的規劃佈局,現代氣息的建築造型,創造現代化風格的居住小區。

3、設計流暢而經濟實用的道路系統,體現“人車分流”的基本原則。

4、結合基地的自然環境,進行總體的景觀規劃設計,為總體規劃錦上添花。

5、強化院落空間,在追求合適開發強度的情況下,有利於物業管理與分期開發,並增強小區的安全性、趣味性、識別性。

6、體現以“人為核心”的設計理念,把科技先行、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於設計全過程中。

三、空間佈局

空間佈置可概括為:多點、一中心。

多點--即以住宅為主體圍合的四個院落組群。

一中心--即由小區中心內的集中綠地、水面、廣場、雕塑及造型別致的社群公共建築,構成了小區文化娛樂交往中心和縱橫軸線交匯的空間構圖中心。

在本規劃設計中採用的是周邊式佈局方式,住宅共有五個組團構成主要圍繞著中心廣場區和中心水景區四周佈置,以及南向沿街佈置對外商業組團。小區四周分散設定了四個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有最佳的朝向和風景,然後,北向、南向、東北向各有一個次入口。小區內組團之間由迴圈雙車道相貫通,組團內側有單車道和盡端道路相連。小區主景觀為中心的水景區和廣場區,優越的位置構成了小區內的主體環境,依山就水達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

創新與特色

(1)、動靜態交通組織結合郊區公交站點、小區綠地及公共服務設施等,充分利用該地的豐富自然資源,佈置合適的步行系統,增強了小區自然景觀性,安全性及居民生活情趣。

(2)、以安居工程為主體,融合示範小區,提高室外開放空間、公共服務設施利用率,體現了物業管理的`整體統一。

(3)、室外空間序列清晰開放,在注重功能的同時,賦予特定的文化內涵,可識、可辯。

(4)、住宅單體選型與佈局,適合當地氣候及居住行為特徵,室內空間組合合理,管道設定集中。

(5)、推廣應用新型牆體材料,新型管材等。

四、功能分析

住 宅 --分為A、B、C、D五個組團,以及沿街商業組團;親子樂園、架空層、中心庭院,休閒區域、運動區域、

景觀區域--由中心綠化廣場區、中心景觀區,以及道路兩側和院落內若干片狀綠化帶組成;樹陣廣場等,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充分考慮每個區域的合理劃分及有機聯絡,功能區景觀特性鮮明,與主題呼應統一。中央景觀區:結合建築規劃設計,以一條自然流動的休閒步道貫穿全區,由架空活動平臺、運動休閒區、住宅中心花園組成完整視覺景觀,滿足小區中心區域功能需求,靜態水景、噴泉、流水曲徑點綴繽紛絢麗多姿的生活景象。

公共服務設施--由會所、幼兒園組成。

分析過程:整個規劃區以水景與廣場為中心,各住宅組團分片佈置在周邊。因地制宜,與地形、自然環境相結合,豐富了小區內的綠地系統。綠地以"點、線、面"相組合的原則,使綠化空間更有層次感。中心廣場和水景區為人們提供了休閒、娛樂、聚會、活動、健身等場所,作為小區的中心它不僅是供人們居住的居住區,而卻是人們的交流區、生態區,"人-居住-休閒-健康"的體系更充分的體現了規劃設計"以人為本"的原則.為方便居民我將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在小區的中間位置(主入口兩側),由於小區的規模的限制,幼兒園只考慮設定3班;會所內有供人們參觀和集會的場所,還有為整個小區服務的業務部門。

都市計畫實習報告 篇7

一、實習時間,地點 xx年7月6日------xx年7月13日;上海,建築專業大學生都市計畫參觀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

參觀上海市人民廣場,上海市博物館,上市規劃展示館,上海市美術館,南京路步行街,外灘,同濟大學老校區,上海體育場,上海體育館,徐家彙商業區,靜安寺廣場,靜安寺公園,上海金茂大廈,東方明珠,上海科技館。

三、實習目的

1、 瞭解城市設計,博覽建築特點,步行街景觀設計;

2、 瞭解校園規劃特點,教育建築特點,體育建築特點,分析其功能分割槽,平面組合特點,體型組合及結構方案;

3、 分析商業建築特點;

4、 瞭解城市交通換乘系統設計、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及共享空間;

5、 歸納分析超高層建築特點,城市大型商業廣場佈局及平面組成特點。

四、實習意義

通過此次實習,使我們瞭解了城市體系在現有體制下規劃和管理開發區達到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使我們對城市和區域規劃有了初步的瞭解。結合城市現狀,對城市總體佈局和總體規劃有了深刻的認識。並瞭解到不同型別建築在發展戰略和實際開發所考慮因素的眾多不同,瞭解了不同的規劃特點,建築特點。更深刻的人了建築的功能分割槽,平面組合,體型組合等因素對建築的功能,美感和使用的重要性。

五、實習結果與分析

上海市國際化的大都市,它的都市計畫,建築結構在上海的巨集觀規劃和其文化中都佔有重要地位,實習報告《建築專業大學生都市計畫參觀實習報告》。瞭解上海自身建築的特點,規劃方案以及與周邊環境城市的關係,對於我們今後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1、 校園規劃特點及教育建築特點

通過對同濟大學的各建築教學樓的參觀與分析,總結出,對於教育建築的功能分割槽主要在於其佛那個能使用的要求,並根據他們之間的密切程度按區段加以劃分,同時還對主與此。內與外,鬧與靜等方面的關係合理安排。教學部分居於主要部分,置於主要地位也是有利地位,辦公室次之,輔助部分再次之,三者在功能區分,有明確的劃分,以防止干擾。但這三部分之間,還保持一定聯絡,而這種關係,在按功能區分明確的基礎上加以考慮。在建築體型組合上多為立方體與長方體等簡單幾何體的組合,內部空間在一定的次序中靈活多變。體型簡潔,外形質樸而內部佈局自由又不失嚴整。建築功能和交通流線明確。平面採用分隔性的空間組合形式。

2、 體育建築特點

在上海蔘觀的主要體育類建築為上海體育館和上海體育場。從這兩幢建築的外觀上對體育類建築的造型有了初步的認識,主要是以圓形,橢圓形,方形等平面為基本形體向外擴張,給人壯觀、嚴肅、朝氣、活力、蓬勃向上的.積極感受。體育館的席位,常沿著比賽四周佈置,有利於群周沿觀眾廳周圍疏散。而規模較大的體育肩周,常常設有分割槽入場、分割槽疏散、集中或分割槽設定出入口的方式、在體育建築這種需要重視人流疏散問題的建築,常採用平面或立面兩種方式的體系組織疏散。體育建築,有的平面採用綜合大廳組合形式,擺脫建築空間的封閉性和建築空間的開放性,具有環境開敞通透,使用機動靈活,空間利用緊湊,流動方形自然等特色。有才蠶蛹觀演性的空間組合方式,以大型空間為主,穿插組合輔助空間。

3、 商業建築特點

商業建築在造型上活潑多變,富有創造性和娛樂性,色彩鮮明,造型優美,在空間的組合上覆雜多變,內部空間緊湊合理,注重交通空間與商業空間的穿插和隔離;功能分割槽上主次關係明確、合理並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商業建築的空間裡更能體現空間與空間之間的聯絡與分割的對立統一的觀念。現代商業建築外觀的審美從外裝修材料、立面形勢、比例、色彩等都有所體現,比較強調人蔘與意識。

都市計畫實習報告 篇8

一、實習目的

實習是都市計畫這門課程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際規劃意識與規劃能力,實現平時課堂所學知識系統化、能力化的一個重要途徑,都市計畫生產實習報告。實習不同於課堂的學習,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學生自我實踐的教學性實踐活動。是大學理論課程與實際工作的聯絡和紐帶。由此我認為,大學課程的實習應該具有以下目的與任務。

實習最直接的目的便是運用和檢驗學生平日所學的理論知識。大學課程的學習一般都是彼此孤立地進行,並且都是一些來自於書本上的間接知識。而野外實習對學生綜合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自我實踐創造了條件。學生通過對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實際運用,可以加深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實習還可以對我們掌握知識的水平進行檢驗。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唯一的衡量標準。並且,通過實習,能暴露我們平常學習中的許多缺陷。認識到這種缺陷後,學生才會從理想化的境界中走向現實,才會比較冷靜地、客觀地認識自己,進而有意識地重溫那些大學裡雖然學過,但通過教育實習的運用和檢驗說明並沒有真正掌握的有關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講,實習不僅可以運用和檢驗實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而且還可以鞏固和提高我們的知識水平。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愈來俞顯得重要,並越來越引起教育部門和用人單位的關注,實習報告《都市計畫生產實習報告》。為進一步加強實踐環節,XX年5月,我校安排了為期2月的生產實習,其目的在於使學生了解都市計畫編制工作的編制程式及各階段的內容及編制深度,初步掌握規劃設計檔案的編制方法,培養學生從事實際規劃設計的`能力,鞏固課程學習中所掌握的知識,並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現就將本次的實習情況總結和彙報。

二、實習單位情況

深圳市清華苑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成立於1995年4月,為適應建築市場發展的需要,從XX年7月起改製為有限責任公司,是建設部批准的建築甲級設計單位(資格證書號:a144016751)、規劃乙級設計單位([粵]城規編第(082019)號)。業務範圍是:建築工程、都市計畫及相應的工程諮詢和景觀設計、裝飾設計。

公司以清華校訓“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為核心理念,全體員工努力工作,精心設計,贏得了顧客和社會的支援與信任。至XX年公司完成各型別工程設計專案950多項(含在建專案),完成規劃類用地面積約3.4萬公頃,完成建築設計面積約6200萬平方米。獲部、省、市級優秀工程設計獎73項。XX年我公司榮獲“深圳市勘察設計行業優秀企業”稱號,公司總建築師梁鴻文教授被評為“深圳市勘察設計行業優秀總建築師”。公司於XX年底通過了iso9001-XX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目前質量管理體系執行充分、適宜、有效,設計產品合格率100%。

目前,公司擁有十二個專業設計室、十二個各有業務側重的綜合設計所、室,共有人員400餘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為工程技術人員,有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規劃師50多人。公司裝備了大批先進裝置,確保設計產品出圖優質高效。

都市計畫實習報告 篇9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愈來俞顯得重要,並越來越引起教育部門和用人單位的關注。為進一步加強實踐環節,xx年10月上旬,我校安排了為期七週的生產實習,其目的在於使學生了解都市計畫編制工作的編制程式及各階段的內容及編制深度,初步掌握規劃設計檔案的編制方法,培養學生從事實際規劃設計的能力,鞏固課程學習中所掌握的知識,並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現就將本次的實習情況總結和彙報如下:

一、XX市某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介:

XX市某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剛剛起步的私營公司,迄今為止成立時間僅一年多,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中,某規劃設計院秉承“事實求是,艱苦奮鬥的管理理念和“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設計理念完成了多項總規,控規和詳規的編制工作,併成功的從丙級單項姿質升級到丙級姿質,目前公司全體職工正在以更高昂的`姿態更積極的行動準備資質的再次升級,預計到xx年能更上一層樓。公司下設設計所兩所,擁有國家註冊規劃師4名,國家註冊建築師2名,國家註冊結構師2名,高工數名,設計師若干。

二、實習基本情況簡介:

10月8日,我與徐**,孟**等三人正式開始了在某規劃院的實習工作,考慮到我們的實際情況,公司將我們三個都分到了一所,並按照學校的要求為我們每人分派了一位指導教師,我很榮幸*院長能擔任我的指導教師,*院長是原XX市建設局局長,雖然在用計算機畫圖方面有點跟不上,但在專業理論方面卻能給我以極大的啟示,在實習期間我在*院長身上學到很多課本以外的東西,這些東西足以受用終生。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務:

實習期間,我們三人在各自導師的帶領下,承擔了某市某鄉6個新農村的規劃編制任務;參與了某市某鎮總體規劃,某管理區控規的編制任務;承擔了某縣喜峰南路街景設計,某開發區小區詳細規劃等幾個修規的編制任務。

都市計畫實習報告 篇10

一、實習目的

本實習的主要目的是讓我們投身到都市計畫的實踐工作,使我們建立起對都市計畫與建設管理的直觀認識,深切體會都市計畫工作的綜合性、複雜性與重要性。同時,擴大我們的專業視野,豐富我們的專業閱歷,加強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

二、實習內容

對於各種形式與性質的都市計畫專案進行全面的接觸與瞭解;同時對都市計畫中重要的影響因素,如經濟、社會、環境、歷史文化等進行深入瞭解;

(1)城市總體規劃:包括城市總體規劃的完整過程;

(2)城市詳細規劃:包括城市修建性詳細規劃與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完整過程;

(3)其他形式與內容的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園林綠地景觀規劃、居住區規劃、旅遊區規劃設計和城市道路系統規劃等;

(4)都市計畫管理工作;

(5)熟悉常用規劃製圖軟體:GPCAD、 photoshop、3DMAX等。

三、實習安排

①參觀大連市總體規劃佈局;

②參觀大連市道路系統佈局;

③參觀大連市園林綠地景觀;

④參觀阜新市五洲御景園小區;

⑤熟悉規劃製圖軟體GPCAD;

⑥對所取得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彙總,得出相關結論,完成實習報告。

四、實習總結

俗話說:“讀萬卷書、走萬里路”,這次實習收穫了很多,寄託了我們無限期待的大連實習之旅結束了。首先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結合了起來,其次我還看到了更現代更發達的城市的美麗風貌。

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到了很多地方,在美麗的海邊,休閒的廣場,還有幽靜的校園。優秀的規劃隨處可見,給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也把我所學習到的知識與實際進行了有效的銜接。為我以後的學習進步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參觀實習的內容包括了道路規劃設計、綠地規劃設計、城市功能區規劃設計、小區規劃設計四個方面,現將所瞭解的內容分這四個部分報告。

(一)、大連市的道路規劃設計

大連市全市共有71條主幹路街以及400餘條6米以上的道路。為緩解市區交通擁堵,共規劃調整單行路10條,目前大連市的單行路達到103條,總長度54公里,接近全市道路總里程的10%。

(1)、優點:

大連市區主幹路以三塊板和兩塊板隔斷為主,綠化分隔帶較寬,中間的綠化帶設計形狀和色彩變化豐富。道路都是依地形而建,起伏和坡度非常多,一條道路的左右兩塊機動車行道有的也是錯開佈置以適應地形使道路平整。設計新穎,道路較寬,排水設施較好,各區與各區之間交通聯絡方便。

(2)、缺點:

十字交叉路口較多,特別是次幹路和主幹路的交叉口,交叉口與交叉口之間的距離較短。行車高峰期間路段堵車較嚴重。個別路段路面有損壞的坑窪積水影響交通。

2、大連市綜合交通規劃

與大連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以便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暢、節能環保為發展方向、建設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動態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高標準、現代化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引導城市空間結構的調整和城市功能佈局的優化,促進區域交通協調發展、支援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

1)主要內容:

規劃首先對基本背景進行概述,然後對現狀及未來城市及交通發展進行分析,對交通體系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總結,制定了城市交通的、發展戰略,在其指導下進行網路相關研究(包括樞紐、道路網、軌道網、公交網、對外交通和停車等規劃)及專項研究(物流、旅遊、需求管理、應急、科技發展、交涉專案庫等),最後對本次交通規劃所有規劃方案的近期實施進行了設計和規劃。

3、大連市中心城區分割槽路網規劃

分割槽路網規劃範圍為大連是中心四區,為城市道路專項規劃,其綜合考慮了原分割槽規劃及新一輪總體規劃路網格局的要求,綜合用地佈局,使道路系統和交通出現相協調。

1)規劃構思:

力爭使道路網系統可持續發展,方便生產生活,與城市總體規劃協調統一、併兼顧現狀、經濟適用。

2)主要內容:

規劃完善了中心城區道路網路系統,根據用地及地形條件等條件調整道路紅線,同時增加城市支路系統,範圍內共分為七個分割槽;綠山區、星海分割槽、梭魚灣分割槽、機場分割槽、婌金山分割槽、泉水分割槽及大連灣分割槽,規劃快速路總長約18.9公里;主幹路總長約120.0公里;次幹路總長約107.7公里/平方公里。

4、開發區交通概況

隨著大連開發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全區交通運輸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道路貨運從最初的以普通貨物個體運輸為主,現已發展到集裝箱、危貨、特種車輛運輸等多種運輸形式並存的經營機制,初步建立了規範的運輸市場。座落在區內的大窯灣和北良港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集裝箱轉運港和糧食進出口儲運主通道。水上運輸由建區之初的以漁業運輸為主的鄉鎮運輸船舶,到現在已擁有集裝箱船、雜貨船、散貨船、客船、客貨滾裝船、旅遊船、拖船、吊船等多種型別的運輸船舶。各類客、貨運輸車輛、快軌運輸車輛、船舶和佈局合理的客運站(場)設施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路,並與沈大、大莊高速公路相連,保障了人流、物流的暢通。

(二)、大連市綠地規劃設計

大連市的綠化規劃設計是非常成功的,綠化覆蓋率高,各種綠化形式交錯搭配構成城市中最亮麗最清新的風景。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濱海路上的綠化帶,採用了各種線形和顏色,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非常美觀。

“人性化”場所——大連城市道路綠化景觀

從大連市特定的文脈結構切入,從城市道路景觀與城市交通、用地規劃協調發展;凸顯自然景觀、體現文化傳承;主體要素與客體要素“共生”三個方面分析了大連城市道路景觀的“人性化”。最後指出,城市道路景觀不應僅限於純物質景觀的'秩序美,而是要形成能包容城市流動人群相關活動的、符合人們心理和生理需求的“人性化”場所。

3、大連市綠化規劃

規劃提出,到20xx年大連市綠地系統規劃目標為,通過實施“山海相依、森林圍城、花園城區”的綠地規劃目標,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築與綠地協調發展的城市建設模式。近期爭取達到世界中等已開發國家城市綠地建設的現有水平,遠期爭取接近或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城市綠地建設水平,建設生態城市。

按照高標準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規劃至20xx年,大連市域森林覆蓋率達到50%、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8%、城市綠地率39%、城市人均公園綠地14.5平方米的指標。大連市將建設沿黃、渤海海岸線水系生態軸線植樹造林,儘快形成“山、海、城、灣”等多種地形地貌為一體的環繞城市半島的生態圍廊。

按照《規劃》,到20xx年,大連市將全力打造中心城區與旅順口城區之間228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園、中心城區與金州區及新城區之間70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走廊帶、金州城區與新城區之間生態保護區的綠化建設。

在公園建設方面,新城區計劃開工建設大黑山風景區、南大山風景區、東山風景遊覽區,建設小窯灣帶狀公園、港東遊園、小魚溝森林公園等,儘快形成新城區綠化系統;金州城區計劃開工建設北大河、紅旗河兩側的濱海公園,建設城區生態長廊;旅順口城區將新改擴建白玉山公園、黃金山公園、英雄公園等10餘座公園。

中心城區綠地將劃分為綠山、星海、梭魚灣、椒金山、機場、泉水和大連灣7個分割槽。逐步建設大連南部海濱至旅順口風景區的城市公園群,新改擴建大連灣植物園、梭魚灣公園、森林動物園等。

結合城市道路改造,在港灣廣場沿人民路、中山路、旅順南路、旅順長江路至老鐵山;港灣廣場經疏港路、迎客路、機場、旅順北路到旅順口城區;老虎灘經八一路、東北路、振興路、新城區長春路、五號路到金石灘以及中山路沿線等4條道路兩側規劃25米——50米的綠化用地,形成4條綠色景觀長廊。將在中心城區中部、西部、北部地區新建22個城市廣場,以中山路、東北路、華北路為主軸有序分佈,形成新老和諧的城市空間佈局。

大連市城建局綠化處處長喬春生說,大連市上次制定《大連市綠地系統規劃》是在1993年,由於城市功能定位的調整,已遠不能滿足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此次編制的新規劃融合了《大大連規劃建設綱要》的思想,重點加強了城市組團隔離帶和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等內容。

三、城市功能區規劃設計

規劃核心是為大連在全新的時代和區域背景下,確立市域整體統籌發展的目標途徑和行動計劃,為市域內部總體規劃的編制提供指導。

範圍:大連市行政轄區,期限近期至20xx年,遠期至20xx年。

市域發展總體定位:

1、遠期: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環渤海經濟圈生態最優、人居住最佳的現代文化名城,東北地區的國際性濱海城市,綜合性中心城市。

2、近期:東北地區航運中心和門戶,電子資訊產業和軟體基地,石化基地,北方造船基地和先進裝備製造基地,文化、資訊、金融、服務中心城市、宜居城市和生態城市。

致力於總體發展定位的實現,市域在規劃期進行“組團型全域都市化”發展戰略。

1、全部行政管轄區域統一構建以第四組團為核心、生態郊區為基底、空間要素分工一體化發展的組團型單一城市------大連,實現全域城市化。

2、現狀大連市區、縣級市區規劃分為“有機專業分工、緊密協作融合、新市區組團”的8個都市組團,分別為中心城區組團、新市區組團、旅順口區組團、瓦房店組團、普蘭店組團、莊河組團、長興島組團和長海皮楊組團。

3、組團間通過市域快速交通網路,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分別形成0.5小時、1小時和1.5小時交通圈,並隨城市重心向新城市區方向逐步遷移,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區和新城區為中心的1小時城市通勤圈。

城市的規劃建設對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客觀地優秀條件,結合著城市的自身優異的自然條件,使城市的經濟建設始終保持著動力與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