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野外實習報告彙編10篇

來源:才華庫 2.07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質野外實習報告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彙編10篇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1

一、前言

1、實習目的

本次的野外地質實習針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05級學生。

這是一次地質啟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認識實習,重點要理解基本的地質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短期的野外實習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通時通過實習鞏固學過的《普通地質學》的課堂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對地質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

2、北京概況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接灤平、豐寧、赤縣和承德等縣;西臨懷來、涿鹿等縣;南臨淶水、涿縣、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縣、市;東與大廠、香河、三河、興隆和天津市的薊縣為鄰。東南是一塊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稱北京平原,其形狀很象一個向群山叢中突出的海灣,故有“北京灣”之稱。北京城座落在北京灣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緯39度28分,北到北緯41度05分,西起東經115度25分,東至東經117度30分,南北橫跨緯度1度37分,東西經度相間2度05分。北京地處中緯地帶,氣候具有明顯的溫暖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形成的帶性植被型別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北京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山脈綿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為全市最高點。地貌呈明顯的層狀結構,山區河流多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洵河和拒馬河。

北京有悠久的歷史,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曾發現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頂洞人遺址。全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轄九縣十區,人口達1000多萬,是僅次於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國的交通運輸樞紐。

3、實習路線

本次實習共有五條路線。

6月25日:灰峪村口的採石場-->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東山腰處-->灰峪東山樑處

及從軍向北,向西遠眺-->軍莊火車站南,鐵路剖面-->鐵路隧道附近6月26日:軍莊以西,永定河邊的陳家莊-野溪附近-->下葦甸村西公路邊-->河東鐵路東面-->鐵路隧道北口一帶6月27日:昌平一號隧道-->龍山頂-->十三陵水庫6月28日:房山區石花洞6月29號:周口店山口村東側-->羊屎溝口-->東山口花崗岩採石場

附:交通位置圖

二、地層

北京的地層發育比較齊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三迭系及上白堊統外,其它地層都有發育,總厚度達六萬米以上。

1、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佈很廣。

元古界的特點是在古老變質岩系之上發育的第一個蓋層,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沉積岩系。底部下部巖性以碎屑岩(礫岩、砂岩、頁岩)為主,夾有白雲質灰巖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學巖(白雲質灰巖、頁岩等)為主,夾有少量的粉砂岩。

(1)青白口系(Zq)

[1]下馬嶺組(Zqx)

本組特點是淺海相灰色,、黑色、黃綠色粉砂岩——頁岩組成頻繁、明顯的沉積韻律。巖性變化較穩定。沉積厚度116-458米,由東向西有逐漸增厚的趨勢,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長龍山組(Zqc)

本組底部為含礫粗石石英砂岩;下中部為灰白色薄——厚層石英砂岩(區域性為長石石英砂岩),夾黃綠色頁岩及粉砂岩,交錯層理髮育;上部為黃褐、灰綠色薄——中層含礫鐵質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與粉砂岩互層含海綠石;頂部為暗紫、灰綠及黃綠色頁岩。與下馬嶺組假整合在不同層位上。厚約20-191米。

[3]景兒峪組(Zqj)

本組底部為石英粗砂岩(含灰巖角礫),呈現沉積間斷特點;下部為灰色中至厚灰層巖或白雲質灰巖;中部為黃綠色薄層泥灰岩或白雲質泥灰岩夾灰色灰巖透鏡體;上部為灰白、灰黃、紫紅、黃綠色薄層板狀泥灰岩、白雲質泥灰岩,緻密細膩,具有泥質條帶及縫合線構造。厚約76-204米。

2、下古生界

北京的下古生界巖性基本穩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夠豐富,代表一種典型的穩定淺海沉積。本區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而上奧陶統及志留系(與華北廣大地區一樣)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巖性為砂岩、頁岩、豹皮灰巖、泥質條帶灰巖、竹葉狀灰巖、鮞狀灰巖和純厚石灰岩等,總厚約1600餘米。

(1)寒武系

下分三個統;

(1.1)下寒武統

[1]昌平組即府君山組

本組主要由豹皮灰巖、白雲質灰巖及白雲岩等碳酸鹽岩石所組成。

巖性橫向變化大,厚約13.5到95米。

[2]饅頭——毛莊組

本組下部為角礫狀泥灰岩,含角礫泥灰岩;中部為紫紅色頁岩夾砂質頁岩,泥質白雲岩與白灰質灰巖;上部為紫紅色砂質頁岩、頁岩及綠色頁岩,夾薄層細粒結晶灰巖。與昌平組(府君山組)為整合接觸,但區域性有沉積間斷。厚約50-185米。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2

第一章:緒言

(1)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

少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境內,華縣劉家河村南,縣城東約五公里處, 山門距隴海鐵路華縣火車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僅2.2公里,均有等級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勢東連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這裡山青水秀,風景幽雅,是一處靈境勝地。少華山屬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頗多,當地群眾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勢,修廟琮,塑神像,鑿石開路,設定棧道、鐵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縮小的華山,因而取名少華山。少華山上現有齊雲洞、觀音洞、希夷崖等景點。

少華山自然地理概況:少華山山勢主體呈現為中細蜂腰形。腰部為岩漿侵入的火成岩、變質岩構造,即屬於太白、華陽岩基組成的秦嶺主體東秦嶺位於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之間的拼合帶———秦嶺造山帶的東段。該區構造岩漿活動強烈。少華山區的岩石大部分為玄武岩和花崗岩等火成岩,同時又有少數的沉積岩和變質岩。其褶皺形態多樣斷層形式多樣其中南坡嚴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為溫帶落葉及闊葉林。

(2)實習任務

①掌握野外觀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觀察描述實習區域常見岩石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特點。

②觀察少華山地貌及地理現象:河流山體特徵。

③觀察岩層產狀要素,褶皺和節理。

④使用地質羅盤測岩層產狀。

(3)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一方面使我們獲得實習區基本地理現象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使我們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訓練,培養和提高我們觀察分析野外地理現象的特點。

(4)實習工具:

鐵錘、地質羅盤、放大鏡。

(5)實習要求

認真觀察地理現象,實習期間大膽細心。合理使用測量儀器,要有科學嚴謹的實習精神。野外注意安全,進入山區注意防火事宜。

(6)實習地點:陝西省渭南市華縣境內少華山,

第二章:岩石。

少華山由於是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所以那裡的岩石多以火成岩為主,其中白色花崗最常見,也有肉紅色的花崗岩, 少華山區的岩石主要為玄武岩和花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噴出巖多呈黑色風化面黃褐色或灰綠色。細粒或隱晶結構呈斑狀結構並長有氣孔、杏仁等構造。火成岩根據其化學成分及礦物成分排列,分為超基性岩. 基性巖.中性巖和酸性巖;根據岩石產狀,分為深成岩.淺成巖和噴出巖。花崗岩是分佈最廣的深成岩類,也是酸性巖,主要由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組成,並含少量黑雲母或角閃石。花崗岩是分佈最廣的深成岩類,也是酸性巖,主要由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組成,並含少量黑雲母或角閃石。

第三章:構造。

實習地區構造概況:少華山在大一級地質構造中屬於秦嶺構造帶,進一步劃分屬於東秦嶺地質構造帶。

少華山隸屬於秦嶺山系,是由於渭河地帶地殼下陷同時又由於上古時期形成古地臺時的加里東運動、海西運動、以及印支運動等,其中海西運動的影響之為明顯: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隨著廣泛的岩漿侵入活動秦嶺及其周圍山脈相繼隆起。少華山山體呈現為中細蜂腰形。腰部為岩漿侵入的火成岩、變質岩構造,少華山區域內地質構造較為複雜,斷層構成複雜,背斜較易觀察,向斜成山不明顯。岩層層理較清晰。岩石表面風華嚴重,節理較為明顯。

斷裂是指地殼中的岩石,特別是脆性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況di下容易產生斷裂和錯動。節理即斷裂兩側的巖塊沿著破裂面沒有發生或沒有發生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即巖塊沿著破裂面有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

少華山屬於秦嶺山系的延伸,而秦嶺是震旦紀時期的晉寧運動形成的,再經過長時間的侵蝕以及地質運動,就形成了現在的概況。少華山區域內地質構造較為複雜,既有褶皺.也有斷裂,多處呈現背斜.向斜.節理.斷層等構造形跡。岩石表面風化嚴重,節理明顯。華山區的褶皺主要為傾斜褶曲和倒轉褶曲併兼有少量的平臥褶曲和翻卷褶曲。其軸向斜向南北縱剖面由於常年的侵蝕作用而參差不齊, 其斷層多為逆斷層中的推覆構造以及平推斷層和樞斷層。

第四章:地質羅盤儀測定岩石的產狀及測量結果。

岩層產狀的測定

①測量岩層的走向時將羅盤的長邊與層面貼靠、放平、氣泡居中後,北針所指的度數即為所求的走向。

②側傾向時用羅盤的n極指著層面的傾斜方向。使羅盤的短邊與層面貼靠放平,北針所指的度數即為所求的傾向。

③測傾角時將羅盤的長側邊順傾斜線貼靠、層面豎起,並與走向線垂直,羅盤指標上掛的傾斜儀所指度數既是所求的傾角。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3

上午8:20到達望峰崗煤礦,之後在三樓會議室召開簡單的介紹會,由地質科老總介紹本煤礦的概況。老總是987年從我們學校畢業的。此礦1986年第一次開採,1997年瓦斯爆炸,之後停工。20xx年重新建井,預計20xx年全面投產。主要開採-660米,-960米,-1200米三層的煤,目前已經開採到了-960米的煤層。

1、該礦地址構造比較複雜,地層有倒轉現象。瓦斯多,裂隙發育,易發生突水和瓦斯突出,如20xx年在建井過程中就發生了瓦斯和煤一起突出的事故,造成12人被埋,死亡。同時由於開採深度大,地壓大,地溫高,也造成了開採難度大。

2、預計投產後每年產煤300萬噸,由預計儲量3億噸可知能開採120xx年。次礦主要開採優質煤,主要用於化工和煉綱,成分是焦煤和肥煤。

3、主要有五個井筒:1個主井,2個附井,2個風井。主井運輸煤,附井運輸器材和人員及煤矸石等,風井是通風作用的。

4、在02#井停留了較長的時間,老總們介紹了此井的建設過程。早期採到-300米,即將採-960米的,最終採到-1030米。在建井中早期遇到的是粉紅色砂岩,;裂隙發育,湧水多,需要打注漿孔注入水泥.水玻璃等,同時需要地質工作者計算湧水量,注漿壓力.範圍.深度。

一般在建井過程中湧水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否則灰塵太大,工人很難在井下工作。此井直徑8米,依靠人工爆破挖掘,大約每22-27小時可以掘進4.5米,其過程如下:先用傘鑽同時大十幾個炮孔,放炮-——清理碎石——用護模支撐井筒壁,並在護模和井筒壁之間用水泥沙漿充填——固結後拆模——傘鑽打炮眼——放炮,如此迴圈下去。

5、在瓦斯井的鑽探現場我們見到了超大型鑽機,瞭解了超大型鑽機的工作過程並與我們在學校實習的多功能鑽機驚醒了比較,從而找出二者的不同。大型鑽機的鑽齒和牙輪的尖齒是合金綱製成的,硬度在8以上,牙輪主要起破碎作用。鑽孔分三次才能完成,直徑先是30釐米——65釐米——80釐米

瓦斯抽出以後經過提純可以發電,居民供暖做飯,或者供應激動車輛,如計程車。另外影響煤產量的因素有:採煤工作面的煤量供應情況,井下運輸能力,主井提升能力,抽排瓦斯所需要的時間等。

發現的本專業課程設定上的不足(學校有待改進的):

1、校內實習(工程勘察生產實習)比較實用,但時間過短(只有幾天),次數過少(只有一次),兩個班配備兩個指導老師,四年的大學學習中,學生在專業上的練習不足。學校應該更加務實,為學生的未來負責,每學期都應有二十天左右時間模擬整個工程勘察的操作過程。.發現專業上的不足(有待改善的)和優勢:

實踐工程地質目前是大底部,明智者不是出逃,而是投入。特別是那些初入這個行業的畢業生,一定能夠趕上工程地質的下一波牛市行情。雖然按預測,牛市行情還需等待5~7年,但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個震盪的底部區間,充分理解這個專業的特色,靜下心來,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博覽眾家之長,集聚豐富的實踐和理論經驗和智慧,從而在未來的牛工作生活中獲得豐厚的收益。

2.、工程地質是一個十分複雜又非常特殊的學科和專業,需要堅實的基礎、廣博的學識、相關學科專業的知識、對工程建設的理解、對地質學科的感悟,更需要一種浪漫的情趣和執著的精神。人是需要有精神的,有了精神,業務、知識、能力都可以在實踐中得到補充和提升。如果對工程地質專業的追求精神能夠達到某種痴迷的程度,那麼我們一定可以成為很優秀的地質工程師。

3、能夠從事工程地質專業學科的工作並不難,而要做好做精卻不易。把從事這個學科專業當成謀生的手段和職業,這是我們普通地質師的選擇。如果大家要想成為優秀的學者和專家,建議您把地質工作當成樂趣、興趣、境界和事業去追求,這時我們還要,不辭辛勞,爬山鑽洞在所不辭,受人嘲笑一笑了之。不迷信權威,不看人臉色,堅持真理,創新進取,我們才有可能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家學者。

4、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把理論知識和工程實際經驗進行了對比,看到了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的差別,懂得了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性。我們雖然沒有自己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但是畢竟在現場目睹了鑽探的實際操作過程,瞭解到許多在理論上成立,但是在實踐中無法實現的生產過程,並瞭解到在實踐中處理問題的方法與理論方法的區別。

5、通過生產實習,我們認識到實踐經驗的重要性,意識到地質實踐工作的辛勞和地址工作的樂趣。地址工作是一個危險、刺激、有趣的工作,既需要極大的工作熱情和勇氣也需要地質工作者在工作中謹慎細微地觀察、記錄,從而準確地評價工程地質條件,並提出科學合理的改善地質條件和減小危害的工程治理措施。

6、有理想有目標,能夠去做,但毅力和堅持不夠,送給自己一句話:只付出一般的努力是實現不了理想的!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4

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實習,勘探工作目的是:

二:勘探任務,本次野外實習的任務是:

(1)觀察各實習地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體等其他情況;

(2)觀察奧陶紀石灰岩的顏色、光澤、解理、化石的種類及其含量、斷層等其他情況;

(3)對斷層做素描圖、描述其擦痕的狀況;

(4)觀察晚奧陶統與中石炭統的假整和麵及其過渡岩層的風化程度、顏色、巖性、化石種類及其數量等其他情況;

(5)觀察中石炭統本溪組泥岩層的岩層特點、砂岩的顏色、解理及砂岩岩層中所包含的礦產、石灰岩的顏色、解理、裂隙的發育情況、化石的種類及其數量等;

(6)觀察上石炭統的黏土層、石灰岩層的特點、岩層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和數量、岩層的裂隙發育程度、含水情況、礦產種類及其數量;(7)觀察上石炭統的砂岩、泥岩、黏土層的特點、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和數量;

(8)觀察煤礦的地形、瞭解煤礦的各種設施的用途、觀察各種機器的特點,瞭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項.(9)瞭解煤礦的開採情況、煤的種類、煤的儲存和運輸等。

三:交通狀況

縫山針公園位於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園西邊是村莊,公園前是東西走向的公路,公園內是海相沉積的中、晚石炭統石灰岩。

紅砂嶺位於的縫山針的公園西方,焦作影視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視路從南面跨過,上白作鄉公路從南至北穿過此地區,交通便利,有盤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鐵礦和其他的一些廢棄的鐵礦礦井。

西張莊位於焦作市區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從山下到山上路礦稍差,山頂上有硫磺礦和用黏土燒製陶瓷器皿的小工廠。

焦煤集團珠春礦位於焦作礦區西南部,東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鐵路交通便利,焦晉高速在礦區西部穿過,焦克公路在礦區北部通過,有礦區鐵路專線與焦柳、正太乾線連線。

四:天氣情況

五:水文地質情況

(1)在縫山針公園內無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群英乾渠自西向東穿過本地區,一般乾涸無水,夏秋季節彙集降雨並排洩山洪,有時會發生小規模的山體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為景觀用水。地層含水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第四系砂岩含水層、二疊系砂岩含水層、石炭系第八層、二層石灰岩、奧陶系石灰岩含水層。

(2)在紅沙嶺未見到明顯水體,無固定水系,無河流、河塘,僅有東西走向的群英乾渠,一般乾涸無水,夏秋季節彙集雨水並排洩山洪,此處地貌多為褶曲,季節性雨水多滲入地下。

(3)在西張莊沒有發現明顯的水體,無固定水系,無河流、河塘,群英乾渠自西向東穿過,一般乾涸無水,夏秋季節彙集雨水並排洩山洪,此處地貌多為褶曲,季節性雨水。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5

南望山南坡,北埡口南側,地質大學北區西南角公路拐角處,地質大學北門南望山汽車站構造地質學習

學會掌握使用地質羅盤儀和錘子的方法;掌握測量岩層產狀的方法,並學會認識簡單的地層,褶皺,斷層,及其他地質現象,定點描述,勾畫地質界線,做地質剖面圖;辨認不同的岩石,觀察其特徵;學會用穿越法和追蹤法測繪地質界線或斷層。從而使我們對工程地質勘探方法有一個較為感性的認識,為今後地質、岩土方面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聯絡實際,為今後的專業的學習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早上7:30我們從學校出發,到達南望山南坡後,首先,學習和練習使用地質羅盤儀,測量岩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測量走向:將儀器蓋子開到極限位置,鬆開磁針鎖制器,使磁針能自由旋轉。將一起下側的稜緊靠欲測的地質介面,上下左右調整使圓水準泡居中(注意不要讓羅盤長邊下側離開地質介面)。此時,羅盤長編下側既相當於走向線。由於走向有兩個方位,所以可讀南針,也可讀北針,刻度盤上的數值既為地址介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將一起上蓋的背面緊貼欲測的地質介面,調整羅盤儀使水準泡居中。此時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就是該介面的傾向。(切記,此時只能讀北針所指的刻度盤的數值,傾向只有一個方向)。若傾角較小,也可用連接合頁下下邊的一起外殼短邊緊靠欲測的地質介面。調整水準泡居中,讀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亦可。

將一起上蓋開啟到極限位置,並且將羅盤儀側邊緊靠地質介面並且垂直於介面走向線,讓長水準泡居於下方,旋動測角旋紐,調長水準氣泡居中,此時傾角指示盤在下刻盤指示的數值即為該地質的傾角。在實際測量中,如果傾角較大,則可只用測傾向和傾角,如果傾角較小(〈20?),為了提高精度,則首先要測走向且標記走向線,然後測傾向和傾角。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後,老師帶我們對南望山上的一些岩石進行辨認,並對南望山的地質進行講解。

研究區位於大別山南緣,江漢平原北東緣。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區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個低山丘組成,呈近東西向斷續展布,與東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應。低山坡角較緩,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為喻家山(149.4米),最低窪處為東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見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間凹地多為近代殘坡積物堆積。研究區內以黃棕壤土和少量紅壤土為主,壟崗中部以黃棕壤土為主,土質粘性重,壟崗上部為少量紅壤土,酸性強,土層薄。區內地下水賦存在碳酸鹽巖類含水層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層中,富水性極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蓋。在岩石破碎、斷裂發育,岩溶發育處,岩溶水及裂隙水明顯富集。區內地下水化學型別主要為重碳酸鹽類地下水,屬低礦化度淡水,水質較好。

研究區的地層跨及秦嶺、揚子兩個一級地層區,第四紀堆積物分佈最廣,佔總面積80%以上,基岩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獅子山等低山處有出露,主要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巖、白雲質灰巖、二疊系矽質岩等。志留系頁岩常組成背斜核部,背斜兩翼依次為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不同時代岩層。

研究區由於受到第四系覆蓋、河湖眾多及構造因素的影響,使地層出露不全,僅出露有中志留統墳頭組(S2f)上泥盆統五通組,(D3w)下二疊統孤峰組,(P1g)以及第四系沉積物(Q),石炭系地層未見地表出露。

中志留統墳頭組(S2f):上部為灰褐色厚層狀中粒石英砂岩、長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圖1);中部為一套棕黃色中厚層狀一厚層狀雜砂岩夾粉砂質頁岩,區域性含磷結核;下部為黃綠色粉砂質頁岩、頁岩、泥質粉砂岩。上泥盆統五通組(D3w):上部為灰白色厚層狀純石英砂岩,偶夾白色粘土層;下部為灰白色厚層一巨厚層狀中細粒石英質礫岩、含礫石英砂岩,礫石為脈石英。與下伏中志留統墳頭組(S2f)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接觸面上可見鐵鋁質古風化殼。石炭系未見出露。下二疊統孤峰組(P1g):上部為灰色薄層一厚層狀矽質岩(圖2);下部為灰黑色厚層狀瘤狀灰巖,白雲質灰巖,與下伏地層接觸關係被覆蓋。第四系(Q)全新統為沖積、湖積、湖沖積層及坡殘積成因的礫石、砂粘土等。3、構造

研究區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處於揚子板塊北緣,襄樊-廣濟斷裂南部,主要受控於燕山期構造運動,發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線型褶皺,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斷層、逆斷層及逆掩斷層。其中,褶皺在本區占主導地位,並對其它構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體構造線近東西向,在南北向主應力作用下,還發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級的構造形跡。區內現代構造運動呈緩慢下降趨勢,新構造運動升降幅度不大,是一個相對穩定地區。

磨山向斜:位於磨山113.9-116.4高地。這是本區發育較為完整的、軸跡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開闊向斜。該向斜核部地層由上泥盆統五通組含礫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組成,構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例項。向斜兩翼地層由中志留統墳頭組泥質頁岩、粉砂岩、砂岩組成。岩層相向傾斜,北翼產狀為17030~40,南翼產狀為10~20xx~50。近核部岩層傾角變緩,一般在15~20;轉折端圓滑開闊,軸面近直立;樞紐在東西兩端仰起,在區域上長20公里,寬0.81公里,屬於直立傾伏型褶皺。大李村背斜:位於磨山一風箏山之間,與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統墳頭組砂頁岩組成,北翼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統五通組、石炭系、下二疊統孤峰組組成,地層發生倒轉,向北傾斜,傾角70左右。區域上長40公里,區內寬2公里,由於覆蓋區影響,褶皺形態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據核部寬度和兩翼產狀變化,可以判定該背斜應為一轉折端寬緩的倒轉箱狀背斜。園林學校向斜:位於風箏山一喻家山之間,為大李村背斜相鄰褶皺。核部被第四系覆蓋,北翼與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統五通組、下二疊統孤峰組、中志留統墳頭組,產狀為350~1040~80,延伸長40公里,西至長江大橋。寬度小,表現為箱狀向斜。

本區斷層主要是基於褶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分為近東西向的縱斷層和近南北向的橫(斜)斷層。斷層規模相對較小,平面上延伸不長,如地大水塔斷層。縱斷層組:已觀察到的縱斷層有磨山、風箏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條,它們規模大小不一,走向近東西。標誌為地層缺失、產狀突變、岩石破裂、摩擦鏡面和階步發育等,並常被橫(斜)斷層切錯。斷層面均較陡立,微向北傾斜,斷面擦痕多組,屬多次活動斷層性質。橫(斜)斷層組:野外觀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標誌有地層沿走向被切錯、切割縱斷層、破碎帶、向斜核部寬窄突變等。斷層面較陡,傾向或東或西。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校區至磨山一帶為構造剝蝕地形,由南至北分佈有三條走向近東向的山脊。南側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別為139米、149.5米。中間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風箏山及團山。北為磨山,主峰高116.4米。山脊之間為高程24-58米的崗狀平原。該區在2億多年前沉積了一套礫岩、砂岩、頁岩、灰巖及矽質岩。由於受到中晚三疊世後期印支-燕山運動的影響,產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強烈擠壓作用,從而使三疊系至志留系發生了顯著的縮短,形成強烈褶皺。褶皺軸跡方向近東西,並伴生有走向近東西的斷層和其它方向的斷層,從而墊定了走向東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巒地形。據對武漢地區地貌發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見比高10~100米的山樑,為早第三紀末喜山運動以來形成的夷平面(準平原化)。本區在喜山運動時期,地殼強烈上升,遭受剝蝕,早更新世早期,地殼下降,大雲夢澤形成。末期地殼又上升,剝蝕形成了雲夢期夷平面。地形除明顯受地質構造控制外,也強烈反映出差異風化剝蝕的特點,即坡度與巖性相關,抗風化力強的石英質礫岩、砂岩構成山包或山丘;灰巖、頁岩侵蝕成溝谷或地窪地帶。基岩面上的疏鬆沉積物多為坡殘積物,呈深紅色網紋紅土、褐紅色砂土、褐黃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礫。低窪處為紅灰色、黃灰色粘土、亞粘土。接下來我們到了南望山埡口。在這裡我們對道路兩側的岩層進行測量。最後,我們還來到了最後的南望山北門汽車站處,這邊我們主要聽老師的講解並觀看了斷層。

野外測量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測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體分類,掌握了一些實踐的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次實習是將我們以前所學的知識初步的與實踐聯絡起來,不僅讓我們堅信了以前所學的知識的正確性,同時也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為我們下學期將要進行的專業課的學習鋪下了道路。通過實習,我們不僅在知識上更上一曾樓,而且在身體素質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後衷心感謝陳洪江老師一直以來的辛勤指導。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6

學 號

姓 名 蔣健楠

指導教師 黃勇

二零一一年四月

中國 南京

提 綱

實習時間、地點、路線和目的等

二、實習區概況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工程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三、實習內容

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包括地層巖性背斜、斜等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這門學科有了深刻的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大都是理論上的,往往與實際狀況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地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瞭解,我們09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與4月23日在黃勇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工程地質實習。

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

學會對肉眼的岩石判別

瞭解湖山地區沉積岩的每一層的岩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岩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岩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工程地質實習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個階段,實習報告《工程地質野外實習報告》。首先,我們到達湖山地區,觀察湖山地區的地質地貌,肉眼判別岩石,採集岩石標本,並且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岩石的產狀,判斷背斜和向斜;其次,我們去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瞭解中國石文化。當天下午三點結束工程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工程地質實習內容

認識湖山地區的岩層

湖山地區位於南京城東大約28公里,處於寧鎮褶皺束南帶,有三列山組成,其走向為北向東。自南京有公共汽車通湯山鎮、湖山地區,交通便利。於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對湖山地區進行了研究。而國內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也對此作過研究。在湖山地區所觀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積岩為主,還有少量的侵入岩。這裡地層出露齊全而清楚,易於觀察,在寧鎮地區是少有的。志留系高家邊組、墳頭組出露較好,茅山組很不發育,僅零星可見。五通組、孤峰組發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龍潭組中下部的頁岩與砂岩暴露,易於觀察。青龍群在棒錘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層剖面十分清晰。

在開始實習時,老師給我們介紹以下內容:

一、志留系

1、高家邊組(s1g)

主要由土黃色頁岩(質感滑膩,易折斷)及泥岩組成,厚度大於293.5米;據資料,高家邊組含有多種筆石。高家邊組與上伏五峰組的接觸關係可能為整合接觸。

2、墳頭組(s2+3f )

主要由土黃色中層-厚層砂岩構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夾有少量土黃色薄層粉砂岩、泥岩和頁岩;厚度120m;據資料,墳頭組含有王冠蟲等化石。墳頭組與下伏高家邊組為整合接觸 。

3、茅山組(s3m)

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組成,夾粉砂岩等;厚度約為20餘米,呈斜層理構造。茅山組與下伏墳頭組為整合接觸。

二、泥盆系

五通組(d3w)

底部為中厚層底礫岩、下部為厚層灰白色石英砂岩夾厚層粉砂岩,上部為砂岩及粉砂岩,頂部為中厚層石英砂岩,有層間構造,如印模構造等,有風化現象,可見節理構造,成巖破碎,沒有錯位,粘土高嶺土化;厚約150米;據資料,有斜方薄皮木、亞鱗木及楔葉木等化石,但是沒有觀察到。與下伏茅山組為假整合接觸。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7

實習時間:20xx年7月7日——7月18日

實習地點:國家地質公園秦皇島市

實習人員: 太原師範學院——城市與旅遊學院學生

實習目的:1、學會地形圖、地質圖的使用和閱讀地質現象,

2、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3、練習做野外筆記,鍛鍊野外工作技能

4、能比較正確地分析和認識一些地質現象

5、瞭解實習區地層發育情況及接觸關係

6、瞭解實習區總的構造構架和特點

7、初步分析實習區礦產、地貌、水文地質等的一般輪廓

實習概況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並對地質地貌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提高運用能力,在楊東林等幾位老師的帶領下,太原師範學院城市與旅遊學院100多名同學到河北省秦皇島市進行了為期11天的地質地貌實習。儘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師們的精心講解和耐心指導下,配合一些背景資料,我們得以比較系統地瞭解當地的地質地貌知識,並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時也通過實踐,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一、實習區概況

實習地點在美麗的海濱城市—河北省秦皇島市柳江盆地周圍及海濱地帶,距太原市900多公里。其中北區實習區是本次實習的主要區域,所在柳江盆地位於秦皇島市撫寧縣境內,南距秦皇島市約23公里。本區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北依燕山,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最高峰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米,最低處為大石河河谷內的南部落,海拔70米。行政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管轄,有秦青鐵路、地方鐵路與秦皇島市相通,交通便利。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大,比較溼潤溫和。實習區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北戴河。沿海產魚、蝦、蟹等,是我國北方主要水產基地之一。

二、實習主要內容

(一)地層

柳江盆地為一向斜構造,它位於華北地臺山海關至遵化之間的一個隆起構造上,地層序列與華北地臺標準剖面大同小異,見下表

1、元古界

(1)龍山組

分佈於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於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岩,底部為砂岩。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岩呈沉積接觸關係。厚91米。

(2)景兒峪組

主要分佈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岩—粘土巖—碳酸岩,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係。其分界標誌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鏽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淨砂岩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2、古生界

《1》寒武系

下統

(1)府君山組:

在東部發育良好,東部落北剖面可作為標準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層,巖性主要為暗灰色豹皮狀含瀝青質白雲質灰巖,含較多的萊得利基蟲化石。本組屬淺海沉積相,與下伏景兒峪組,上覆的饅頭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分層標誌十分明顯。底部尾暗灰色含瀝青質、白雲質結晶灰巖,區域性含碎屑。厚146m。

(2)饅頭組:

該組由於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岩作為標誌層的。巖性特徵是鮮紅色泥岩、頁岩為主,頁岩中含石鹽假晶,並夾有白雲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 71m。

(3)毛莊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較好,化石豐富,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以紫紅色頁岩為主,含少量白雲母,其顏色比饅頭組頁岩的顏色暗一些,俗稱豬肝紅。以褶頰蟲類三葉蟲化石為主。厚約112m。

中統

(4)徐莊組

分佈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雲母質粉砂岩,夾暗紫色粉砂岩、細砂岩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岩與暗紫色粉砂岩互層為標誌。厚101m。

(5) 張夏組: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佈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佈,在揣莊北 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岩;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

上統

(6)崮山組

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佈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岩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可以採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7)長山組:

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岩與頁岩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8)鳳山組:

本組分佈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岩夾礫屑泥灰岩。黃綠色鈣質頁岩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岩為標誌層。厚92m。

《2》奧陶系

(1)冶裡組

分佈於區內東、西部,主要分佈在東部地區。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巖夾少量礫屑灰巖及蟲孔狀灰巖;上部為灰色礫屑灰巖夾黃綠色頁岩。所產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等。與下伏的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誌是以灰色礫屑灰巖作為底界,此礫屑灰巖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純灰巖。厚125m。

(2)亮甲山組

位於石門寨亮甲山。屬淺海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巖,下部夾少量礫屑灰巖和鈣質頁岩。含有頭足類、腹足類和蛇卷螺未定種等化石。與下伏冶裡組為整合接觸,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層狀豹皮灰巖為標誌,風化後呈泥質條帶狀,區域性含泥質結核。層厚118m。

(3)馬家溝組

本組分部與亮甲山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莊北山發育較好。屬淺海相沉積,較深水環境。本組巖性以白雲岩和白雲質灰巖為主,底部具微層理、含角礫、含燧石結核黃灰色白雲質灰巖。化石有:頭足類和腹足類。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界限十分明顯。白雲岩具"刀坎痕"。層厚 101m。

《3》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本溪組在本區的東、西部分佈都很廣,發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莊一帶發育較好,小王莊剖面可作為本區的標準剖面。有2—3個由陸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積韻律。本組巖性特徵與華北地區一致,是一套海陸互動相沉積。陸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鱗木、科達、蘆木等。下部為鐵質砂岩、褐鐵礦和粘土巖,平行不整合與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岩、粉砂岩及頁岩,夾3—5層泥灰岩透鏡體。石門寨西門—瓦家山剖面地層厚度為70.7m。

(2)太原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帶發育較好。本組巖性比較穩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鐵質結核為主要特徵,夾少量煤線及灰巖透鏡體,由兩個韻律組成,是海陸互動相沉積。含植物化石:脈羊齒、鱗木,動物化石:網格長身貝、古尼羅蛤。與本溪組呈整合接觸,分界明顯,本組底部青灰色鐵質中細粒長石岩屑雜砂岩,具小型球狀風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4》二疊系

下統

(1)山西組

主要分佈於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有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是區內重要的含煤地層,屬近海沼澤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岩屑雜砂岩,粉砂岩炭質頁岩及粘土巖。含植物化石:蘆木未定種、帶科達、纖細輪葉。與下伏太原組呈整合接觸關係。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組

分佈於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佈。由三個韻律組成。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岩屑雜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脈帶羊齒、山西帶羊齒、帶科達。層厚115m。

上統

(3)上石盒子組

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側有出露。發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特徵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淨砂岩為主,夾極度少量紫色細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組未獲得化石資料。與下伏下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係。層厚72m。

(4)石千峰組

最初的命名地點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出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層,包括粉砂岩、泥岩、夾少量礫岩、粗至中細粒淨砂岩和雜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帶羊齒、尖頭輪葉、朝鮮羽羊齒。與下伏上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係,兩者可以從顏色上區分。厚 150m以上。

(二)岩漿岩

柳江想寫內部與邊緣存在規模不等時代不同的火成岩巖體。盆地西側有大面積出露的燕山期花崗岩,形成高聳陡峭的地勢;侵入向斜西翼的岩脈巖牆一般偏酸性,向斜動東翼為規模不大的中性岩脈,巖牆等,中生代的火山噴出巖(鞍山岩)分佈於向斜盆地的核部,形成盆地內的高山。

1.侵入岩:花崗岩、花崗斑岩、灰綠巖、閃長玢岩

(1)花崗岩所見出露於東部張崖子村附近,岩石為肉紅或灰白色,巖體分佈很不均勻,結構構造變化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巖化跡象和老變質岩的殘留體或捕虜體。西部花廠峪一帶的花崗岩,屬於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崗岩。巖體大,呈肉紅色,由正長石、斜長石、石英和少量黑雲母組成,具中細粒顯基斑狀結構。

2.花崗斑岩

潮水峪村和沙鍋店等地出露花崗斑岩巖牆。

3.灰綠璸巖

比較集中於亮甲山採石場,岩石呈暗綠色,部分輝石已綠泥石化和矽酸鹽化。

4.閃長玢岩

分佈於潮水峪村西北,砂鍋店東等地,呈巖牆狀產出

噴出巖:安山岩

安山岩

分佈於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羅統地層中,型別豐富,顏色以灰綠色為主,少數為暗紫紅色,呈塊狀構造,少數有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三)構造

本區位於燕山沉降帶東段,山海關隆起的東南邊緣,又因現代燕山隆起與渤海拗陷的過渡帶以及燕山山脈由東西轉轉向北東向的肘狀部位,應力比較集中,故新、老構造均比較發育。據地礦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資料,本區斷裂構造發育,其中以 nne向斷裂最為發育,其次為nw向斷裂、ne--nee向斷裂和ew向斷裂,此外,在山海關之北尚發育有環狀斷裂。

柳江盆地地處秦皇島市北,其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不發育。(1)褶皺:

柳江向斜位於華北地臺......

(2)斷層

(3)地質構造發展簡史分析

(四)地貌

(五)礦產

(六)其他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8

一、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是地質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是同學們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瞭解,鞏固和掌握地質科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初步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址問題的能力,為以後的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目的有三:

(1)認識各類地質現象,瞭解華北地臺基本地層層序。

(2)瞭解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質技能,從野外觀察、記錄、描述羅盤儀的使用。此外,通過實習是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於地質學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

二、實習時間:20xx年x月x日到20xx年x月x日

三、實習地點:xx島石門寨地質實習基地

四、實習內容:

本實習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誌清楚,地層特徵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範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龍山組:分佈於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於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岩,底部為砂岩。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岩呈沉積接觸關係。厚91米。

(2)景兒峪組:主要分佈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岩—粘土巖—碳酸岩,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係。其分界標誌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鏽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淨砂岩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二)寒武紀

(1)饅頭組:該組由於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岩作為標誌層的。巖性特徵是鮮紅色泥岩、頁岩為主,頁岩中含石鹽假晶,並夾有白雲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 71m。

(2)徐莊組:分佈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雲母質粉砂岩,夾暗紫色粉砂岩、細砂岩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岩與暗紫色粉砂岩互層為標誌。厚101m。

(3)張夏組: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佈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佈,在揣莊北 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岩;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m。

(4)崮山組: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佈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岩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可以採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5)長山組: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岩與頁岩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6)鳳山組:本組分佈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岩夾礫屑泥灰岩。黃綠色鈣質頁岩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岩為標誌層。厚92m。

五、實習總結:

短短五天的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的認識,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本次實習親眼見到了很多課本中描述過的地質構造以及岩石,學會了羅盤的使用方法,練習了利用地形圖使用後方交會法確定自己的位置,練習了通過讀地質圖來判斷當地岩層的年代、產狀等,深刻地感受了僅有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地將知識化為己用。本次實習真的收穫了很多,感謝兩位老師一路辛苦的教導。

 六、實習心得

對我來說,這次實習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給了我無限的啟迪,在這個過程中我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瞭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上升為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應該歸功於實踐的作用。而不論我們以後從事怎麼樣的工作,我們的的人生應該是不斷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這是一次完美的體會。同時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便是這樣一種情況。最後在這裡我還要感謝學院給我們提供的這次實習機會,感謝老師在實習過程中的細心指導。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9

第一章:緒言

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佈的特點,然後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佈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係、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岩石特徵、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

第四章: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徵,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徵。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佈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徵、接觸關係、構造運動情況、岩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徵。

第六章:其它方面

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第七章:後記

說明實習後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並進行裝訂。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10

一、實習目的

1、為了熟悉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各種結構、構造特徵,以及當地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質作用等各種地質地貌,比如:片麻岩、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等岩石的熟悉,識別節理、斷層,層理、層面構造,河谷發育及形成等。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現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質作用、沉積岩構造等。

2、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瞭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瞭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佈規律。

3、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並瞭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徵,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並能正確地推算當地的地質演變歷史。

二、實習概況

我們的這次地質實習從xx年xx月xx號開始到xx月xx號結束。 xx月x號到xx月xx號為準備期,包括老師在教室給我們介紹本次實習的地點,實習目的以及實習時應該注意事項,例如注意安全,帶夠足夠食物和水,並概況性地介紹京娘湖地區和蓮花洞地區的地質情況,讓我們對本次實習之地有初步的瞭解和認識,以便在實習中留心觀察;講解完畢後我們搜尋實習地點地質資料及圖片以便更好完成實習。

xx月xx號為野外實習期,我們在古武當山地區和蓮花洞地區的天乳山中實習。xx月xx號為資料整理期,把自己記錄內容整理成為實習報告。

三、實習內容

(1)實習地區的地形地貌

本次實習區域位於太行山東麓南段,西連太行山地,東接華北平原,為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帶。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為陡峻的斷塊山地,山巒起伏,向東逐漸過渡為丘陵、平原。總的地勢是西北、西部高,東南、東部低。

1.古武當山

古武當山位於河北武安市西北處,距邯鄲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歷史名山。山頂一唐代古碑上記載有“古武當山”字樣,經專家考證認定是久為國內道教界尋找的著名的北方武當山,其歷史早於國內其他武當山。

古武當山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蹟眾多,山勢奇特,五峰相望,頂頂有廟,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滿山蔥鬱。進入景區,您可先乘纜車直達山頂,上廟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廟建在山頂處,廟內供著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極宗師張三丰。北頂老爺頂,南頂奶奶頂,中間有一天橋連線。置身山頂,極目遠望,遍山水雲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廟中坐,廟在雲中行”。

2. 京娘湖

京娘湖位於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鄲約60公里,現為AAAA級風景區。因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孃的故事發生在這一帶,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稱口上水庫,位於武安市西北部山區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現憑藉其中山川水色開闢成為旅遊風景區和避暑勝地。

這裡層巒疊嶂,川穀深幽,其風景各具特色。有的為人工造就,氣魄雄偉,巧奪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相交融,賦情於景,使人觸景生情。據史料記載趙匡胤千里送京孃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此外,京娘湖水庫大壩,大壩橫阻於門道川與常社川入口處。為漿砌石重力壩,高81米,長185米,壩頂寬10.5米,水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橋。一壩雄踞,宛如銀壁,雄偉壯觀。還有京娘峽,原名三層門,後因此處所傳趙匡胤千里送京孃的故事而改稱現名。這裡峭壁高懸,若乘舟入谷,仰望藍天一線,俯視碧水一帶,大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3. 天乳山

美麗的天乳山位於武安市活水白雲川井峪和宅清溝村之間,距離武安25多公里,該山雄偉壯麗,鍾乳滿山,森林茂密, 天下奇景,這裡的鐘乳大約在一億萬千萬年左右,形成了獨特的鐘乳奇觀,這些鐘乳石在人跡罕至的深山陡崖上,發現了大-片裸露在外的鐘乳石,全國少有。它們漫山遍野,成群成堆,形狀各異,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似動物,有的似植物,天然形成,巧奪天工,從山腳至山頂分成三層,一層比一層精彩。

(2)京娘湖的實習

10月20號早上7點,在xx等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前往武安京娘湖進行實習。沿途觀察到京娘湖的巖性和節理裂隙,層理等地質結構 ,並注意到沿途山腳下有大量的坡積物。

1.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巖性

系震旦長城群大紅峪組:為本次實習見到的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長石英砂岩,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裡和波痕發育,與上覆寒武系地層為假整合接觸,平均厚度為18m。

2.節理裂隙

在京娘湖地區的道路兩邊垂直的峭壁上,可以看到由於岩石上部拉應力作用,產生的節理裂隙,裂隙有大有小,有些相互交錯。

節理裂隙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岩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岩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岩石的裂縫。 這是由於岩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岩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

以節理與岩層的產狀要素的關係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岩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岩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於岩層層面。

3.沉積岩層理構造及層面構造:

在道路兩邊隨處可見由沉積岩形成的層理結構,層理分明,大部分有一定的傾斜度。層理是沉積岩在形成過程中,由於沉積環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沉積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或顏色在垂直方向發生變化而顯示成層的現象。層理是沉積岩中最重要的一種構造特徵,是沉積岩區別於岩漿岩和變質岩的最主要標誌。

水平層理:是由平直且與層面平行的一系列細層組成的層理。它是在比較穩定的水動力條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帶、閉塞海灣、海和湖的深水帶),從懸浮或溶液中緩慢沉積而成的。

單斜層理:是由一系列與層面斜交的細層組成的層理。細層的層理向同一方向傾斜並大致平行。它與上下層面斜交,上下層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單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見於河床或濱海三角洲沉積中。

交錯層理:是由多組不同方向的斜層理互相交錯重疊而成的,是由水流的運動方向頻繁發生變化所造成的,多見於河流沉積層中。

層面構造:指岩層層面上由於水流、風、生物活動等留下的痕跡,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4.河流地質作用

在去京娘湖的路上可見道路多數沿著河流方向而建,在路上隨處可見河床中的由於搬運作用形成的較為大小均勻的鵝卵石,不過有的已經乾涸,有的斷斷續續有些娟娟溪流。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河流沉積作用主要發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幹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裡。河谷沉積只佔搬運物質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暫時性沉積,很容易被再次侵蝕和搬運。

①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床,稱為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岩地區比較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麼普遍。

②搬運作用: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搬運著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崩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機械碎屑物,少部分為溶解於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為機械搬運,後者稱為化學搬運。河流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

③沉積作用:當河床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流速變慢時,則使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逐漸沉積下來,形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為沉積作用。

(3)古武當山地區實習

我們實習的第一站來到古武當山地區,我們看到的岩層屬於震旦紀的阜平群,為邯鄲地區最古老地層,也是本次實習見到的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具有片麻狀構造或條帶狀構造,有鱗片粒狀變晶的變質岩片麻岩,它主要由長石、石英和各種暗色礦物(雲母、角閃石、輝石等)組成。根據岩石的物質成分可分為富鋁片麻岩、斜長片麻岩、鹼長(二長)片麻岩和鈣質片麻岩等。還可依所含礦物種類進一步分為角閃石斜長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長片麻岩、黑雲母斜長片麻岩等。其原巖型別比較複雜,可以是正常沉積岩(粘土巖、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種侵入岩。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可由區域變質作用或接觸變質作用形成。

(4)天乳山實習

本次實習的第二站來到美麗的天乳山,在這裡認識和了解這裡的巖性和相關的地質構造,在爬山的過程中,在山下隨處可見大面積的石英狀砂岩和層理結構,等到山腰上的平臺上後出現了寒武紀饅頭組的紫紅色頁岩,崮山組的竹葉狀灰巖;沿途可以看到褶皺構造,路邊岩石的溶蝕溝槽等現象。等爬到牙口後我們下山休息時,在休息的地方的石塊砌的牆體上可以看到毛莊組的豹皮灰巖,等休息完畢後,下午1:30我們繼續向上爬,這時會看到大面積的張夏組的鮞粒灰巖,頁岩等岩石以及由於岩溶作用形成的小型溶洞和罕見的裸露在外的鐘乳石,甚至還可有水滴不斷從巖壁上滴落。

1.天乳山的主要巖性

震旦紀長城群中大紅峪組:為蓮花洞地區的天乳山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長石砂岩,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理。

寒武系下統饅頭組:上部泥岩;下部薄層泥質灰巖與微晶白雲岩互層,含燧石結核; 毛莊組:主要為紫、暗紫色泥岩,頂部及中部夾有薄層鮞狀灰巖及中厚層狀含泥質白雲岩。

寒武系中統徐莊組:上部泥岩夾鈣質粉砂岩,含砂碎屑灰巖;中下部含絹雲母泥岩,夾海綠石石英砂岩、含砂泥灰岩。

寒武系中統張夏組:上中部厚、中厚層鮞狀灰巖,豆狀灰巖夾厚層灰巖;下部厚層花斑灰巖,底部薄板狀泥質條帶灰巖夾泥灰岩。

寒武系上統崮山組:下、中部薄板狀,中厚層灰巖夾泥岩,竹葉狀灰巖,泥質條帶灰巖和鮞狀灰巖;上部厚層泥質條帶灰巖;頂部中厚層灰巖夾泥岩。

2.看到的岩石

① 鮞狀灰巖,又稱鮞粒灰巖,是一種以鮞粒為主要組分的石灰岩,它是一種良好的儲油巖.它是兼具化學和機械成因的石灰岩,形成於碳酸鈣處於過飽和狀態的海、湖波浪活動地帶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動地帶。

其成因為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質的攪動,每攪動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內碎屑、陸源碎屑等便處於懸浮狀態,同時促使二氧化碳從水體中逸出,過飽和的碳酸鈣(文石針)圍繞碎屑顆粒沉澱一圈包殼,這樣周而復始的攪動,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紋包殼的鮞粒。當鮞粒達到一定大小,其質量超過波浪、水流攪動的能量,便堆積在海底,不再被攪動,併為亮晶方解石膠結,形成亮晶鮞粒灰巖,若鮞粒被帶到低能環境,則形成泥晶鮞粒灰巖。

② 竹葉狀灰巖,石灰岩的一種,其特點為截面有礫石呈竹葉狀。在我國華北地臺上寒武統崮山組曾出現過大量的竹葉狀灰巖現象。

屬寒武系碳酸鹽類的沉積岩。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於海里,經海水長年衝擊、侵蝕,慢慢變成類似橄欖狀碎石塊,一般長0.3cm~10cm,後又經地殼運動、滄海變遷,漸漸被一種鈣質膠接、粘合、擠壓在一起。滄海變為陸地後,這些合成石塊在地殼的變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沖刷、風化等外力作用而變成今天的模樣。

其成因為在正常的淺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層石灰岩,在其剛形成後不久,有的可能尚處於半固結狀態,被強烈的水動力破碎,搬運和磨蝕,並在搬運不太遠的地方,在水動力條件相對較弱的環境下堆積下來,再經成岩作用,從而形成竹葉狀灰巖。

③ 紫紅色頁岩,一種含鐵元素的頁岩,是一種沉積岩,成分複雜,但都具有薄頁狀或薄片層狀的節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積經壓力和溫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雜有石英、長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學物質。頁岩形成於靜水的環境中,泥沙經過長時間的沉積,所以經常存在於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帶,在海洋大陸架中也有頁岩的形成,頁岩中也經常包含有古代動植物的化石。有時也有動物的足跡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跡都可能在頁岩中儲存下來。

④ 豹皮灰巖,是一種具黃色、褐紅色不規則斑紋的石灰岩,貌似豹皮,故名豹皮灰巖。通常基質部分為隱晶質方解石或微晶方解石,斑紋部分含有較多的白雲石。它是石灰岩在成巖過程中發生白雲石化而成的,白雲石化作用常選擇石灰岩中滲透性較好含顆粒的條帶或斑塊進行。此種灰巖在中國寒武紀、奧陶紀地層中常見。一般認為豹皮灰巖是經韌性剪下作用的灰巖形成的鈣質糜稜巖。

3.天乳山的斷裂構造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岩石因所受應力強度超過自身強度而發生破裂,使岩層連續性遭到破壞的現象稱為斷裂。基本型別是節理和斷層。

① 節理裂隙:

岩層發生了裂開但兩盤岩石沒有發生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斷裂變動。按其形成的力學性質,節理可分為張節理和剪下節理和劈理。節理常成組出現。在天乳的山頂上可見許多節理裂隙

② 斷層:

如果斷裂兩側的岩石已發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則稱斷層。

4.天乳山的褶皺構造:

在牙口向遠處看可見地層走勢傾向東南,呈現明顯的褶皺結構。

褶皺結構: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岩層在側向壓力作用下發生彎曲,但仍保持連續性和完整性,這種地質構造形態叫褶皺。褶皺中單個的彎曲也稱褶曲。褶皺的面向上彎曲,兩側相背傾斜,稱為背形;褶皺面向下彎曲,兩側相向傾斜,稱為向形。如組成褶皺的各岩層間的時代順序清楚,則較老岩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背斜;較新岩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向斜。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單個褶皺大者可延伸數十公里,小者可見於手標本或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

5.天乳山的岩溶作用

①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②地下岩溶形成

溶洞都分佈在石灰岩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裡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洞頂的水在慢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的形成鐘乳石(鐘乳石又稱石鐘乳,是指碳酸鹽巖地區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澱物的總稱,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時間。由於形成時間漫長,鐘乳石對遠古地質考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洞底的形成石筍,當鐘乳石與石筍相連時就形成了石柱。

石鐘乳是一種呈倒錐狀的岩溶堆積物,大的可達數米,小的只有幾釐米,主要是岩溶水沿著溶洞頂部細小的裂隙滲出並在滴水處不斷沉澱產生的。它緊緊與洞頂相連,不斷向洞底延伸。

石筍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積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並不斷沉積的產物,它與石鐘乳相對生長,一般呈筍狀、塔狀和錐狀。

石鐘乳和石筍的橫剖面都具有同心圓結構。

③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條件

1.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是岩溶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佈廣泛,最主要的是這裡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鹵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異的岩溶景觀。

2.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們是活動水下滲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強,岩溶作用越明顯。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強,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岩溶地貌發育越完整,並且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循網。

(5)書寫實習報告

下午4:00下山,坐車回校後根據自己所見的和自己從課堂學的知識,仔細分析了沉積岩、變質岩等岩石各種結構、構造特徵,以及實習地點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質作用等各種地質地貌,並將照片和自己的筆記逐一對應,通過上網搜查資料,查各種文獻,把實習報告寫完。

四、實習總結:

1.通過此次一天的實習,我們學到了很多課堂學不到的知識,鞏固了課堂學到的對岩石巖性,地質構造等的認識和了解,自己受益匪淺。

2.這次野外實習我們沿途欣賞了秀麗湖光山色,自己也是第一次體驗了登山的樂趣,雖然很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和實習後的成果,心裡還是非常開心。

3.本次實習,不僅是將課堂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和鞏固,也是進一步培養我們的觀察能力,學習並把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考察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我相信這對以後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