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精選10篇)

來源:才華庫 1.78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精選10篇)

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 1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國小語文組的xxx號考生,我試講的題目是《月球之謎》,下面開始我的試講。

一、新課匯入

師:同學們,在浩瀚的宇宙中,有這樣一個星球,它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鄰居,它充滿了神祕的色彩。古往今來,人們對它產生了無數美好的遐想,賦予了它許許多多美麗的神話傳說。是的,它就是月亮。那麼你們從小到大,望著月亮有什麼想法呢?

師:月亮能不能吃?哦,好奇特的想法。

師:你想到了月亮上美麗的嫦娥和玉兔是嗎?想象力可真豐富!

師:是呀,夜幕降臨,多麼幽靜呀!月亮給我們帶來了多少美好的遐想,還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謎。這節課,我們來學《月球之謎》。

二、初讀,感知“謎”

師:那我們先來看看,這些詞語都會讀了沒有,先自己讀,然後同桌互相檢查一下。

師:“令人費解”,這個詞你明白嗎?

師:對,是很難讓人理解。“解”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師:“費”是費勁,“解”是理解。對,你看,我們班孩子學詞語的方法特別好,抓住每個字的意思就能明白。

師:再看看這些詞語,哪個詞語最讓人感到費解?

師:“奧祕”令人費解,我也覺得。誰知道是什麼意思?不懂的可以查一下字典。

師:好,“奧祕”就是深奧的尚未被認識的祕密。“古往今來”,“古”就是?

師:古往今來就是從古代到現在。剛才他說“奧祕”,是一般的祕密嗎?

師:是很神祕的,對吧?那我們來看“奧”字,它裡面藏著一個祕密。我們來看老師的手,剛才第三筆是什麼?

師:對,要注意是橫折沒有鉤,裡面是一個———

師:對,裡面是一個“米”,底下是個“大”,這一橫要長。這裡還有一個詞,它的意思並不令人費解,但是有一個字是我們今天要寫的,我們來看“夜幕降臨”。

師:這個“臨”字在古代是說一個人,站在那裡,低著頭,眼睛往下看。你看,就像我這樣,看到什麼呢?下面這個東西里面是一豎。這個詞語中“臨”是不是往下看的意思呢?我們來看看字典中的解釋,同學們查一下字典。

師:應該是哪一種解釋?是的,是“到來”,那“夜幕降臨”的意思就是———

師:你看,我們抓住一個字就把詞語理解了。現在,讓我們馬上默讀課文,去看看月球有哪些謎,用橫線畫出來,一起來交流一下。

師:他找到了三個問題。月球是從哪兒來的?上面有些什麼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他畫出來了,你10們也畫出來了嗎?

師:他找到了“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或者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還有誰找到了?

師:我們來看看,他找的這個謎很了不起,他說“水藻一旦放進月球塵土,水藻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這個謎大部分同學沒找出來,為什麼這麼難找呢?

師:是的,因為這兩句後面沒有加問號。上面幾個都是有問號,你看,它的表達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怪不得那麼難找。

師:真是令人費解呀,我們來看最後一個“謎”。他到底寫什麼,又是用什麼方法寫出來的?你有什麼發現?我們來看玉米,這是它種在地球土壤裡,這是它種在月球土壤裡,兩個比一比,你就發現它們———

師:對,“沒有明顯不同”,資訊捕捉得很好。讓我們再來看看水藻,來比一比。它在地球土壤裡和月球土壤裡,它們一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在月球上長得———

師:是的,特別鮮嫩、青綠。現在你知道課文是用什麼方法寫這個謎的了吧?

師:對呀,這兩個一比較,就完全不一樣了。這種方法我們叫它———作比較。除了玉米和水藻比較,還有什麼在比較

師:你就看水藻,一個是在?另一個是在?

師:對,一個是在地球的土壤,另一個是在月球的土壤。這麼一比,你就比出來了,是吧?你看看,寫謎的方法可不一樣呢!那麼我們能不能把最後這個謎也變成前面問的方式,問出來呢?自己先試一試。

師:是呀,為什麼把玉米種在月球的塵土裡,和在地球的土壤裡生長沒有明顯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進月球塵土,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看來疑問詞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但是,除了用“為什麼”,還有其他的疑問詞來問嗎?

師:他把“怎麼”放進去了。怎麼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剛才你聽清楚他是用“怎麼”來問的,我現在給你加一個要求,你把怎麼放在最後來問,會吧?前面不讀就從這裡開始,水藻一旦放進月球塵土,就長得特別鮮嫩、青綠———

師:這是怎麼回事?回答得真好,掌聲送給他!是呀,作者寫的謎有那麼多,你看是不是真的只有這麼多謎呢?

師:是的',後面還有好多謎。你們是從哪裡知道的?

師:後面有省略號。真了不起,你看標點符號就讓你們讀出這麼多。是呀,月球之謎可多了,等著我們去探索呢!到底人類有哪些謎已經知道了,解決了?我們就跟著宇航員去月球表面看一看,請同學們去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你都知道了哪些謎。

三、學習課文,探究“謎”

師:你說“上面有哪些東西?它和地球一樣嗎?”這兩個謎解開了,那你說這上面到底有什麼東西?

師:是呀,月球上面只有塵土、岩石和環形山,你們看到的是不是跟地球一點都不一樣?現在讀一讀你看到的月球表面的樣子。

師:這就是我們在月球表面看到的,課文用了一個詞來概括這幅景象,哪個詞?

師:一片荒漠,是嗎?那月球是一片荒漠,怎麼樣的地方叫荒漠?

師:“滿是塵土、岩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是呀,這就叫做荒漠。

四、小結課文,產生“謎”

師:在地球上,我們看到的月球是那麼皎潔、那麼美麗,讓我們產生這麼美好的想象。可是現在的月球卻是一片荒漠,什麼都沒有,只有塵土。那麼面對這奇異的景象,你心裡有什麼想問一問的呢?

師:同學們問得真好!把我們課上學的疑問詞都用上了。

師:月球之謎可真多呀!又那麼令人費解。那麼多的謎需要我們人類繼續努力,繼續探索呢!那麼下課後同學們可以自己再去搜集一下月球的資料,想想哪些謎已經解開,哪些謎還沒解開。你又有哪些新的謎呢?也可以蒐集摘錄描寫月亮的詩句。也可以去找一篇叫《月球的自述》的文章,說說這兩篇寫月球的文章有哪些相同的祕密,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師:好,下課,同學們再見!

我的試講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考官的聆聽。

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 2

設計意圖

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改變,體現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傳統的教學設計中,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受到一定束縛,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總體設計思路

月球之謎

教材說明:

《月球之謎》是新課程標準國小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學生通過對這麼主題活動的探究,進一步瞭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網路自主學習,認識月球,瞭解月球,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分組卡片、主題網站、月光奏鳴曲、春江花月夜

學生準備:概念圖作品、學習網站、幻想畫、神話傳說

教學時間:

5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月亮自古以來,就於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了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歌?(師生背誦有關月亮的詩詞)

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的美好,課前大家針對自己不同的特長和興趣分小組展開的對月球的探索,現在就來看看我們的成果。(分別展示概念圖、詩詞網站、幻想畫和神話傳說)我真為大家的聰明智慧所歎服!

二、學習課文,解疑問答

1、自讀課文

現在就讓我們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個怎樣的世界!開啟課本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惑?

3、小組活動:寫出人類探索月球未解之謎。教師準備紅、黃、綠、藍、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別寫有1、2、3、4、5、6。由學生隨機抽取,按照數字相同的規律做在一組,每組發給1張白紙,然後按照順時針依次傳給其他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儘量多的問題,最後一名同學彙報,比賽哪個小組獲勝。

4、總結表達,讀懂了什麼,講述疑惑,

三、網路探究,自主學習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裡。人類選擇走出地球,那麼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離我們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許多年後回首人類登月的歷史,我們會覺得我們現在所取得的成績很微薄,但是對人類進步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講:“雖然這只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讓我們一起登入主題網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請特別關注人們探索月球之謎的歷程。

四、高智慧學習,小組討論

結合例項,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著宇宙星空的奧祕,不僅僅是月球,還有火星,銀河系等等,為什麼會出現哥倫比亞事件?為什麼今年美國對於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難的新聞牽動了全世界的關注?我們知道就是因為這樣一種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學技術不斷髮展和進步,那麼科學進步的含義僅此而已嗎?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學進步=犧牲+探索+…+…+…+…啟發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填寫不等式。說出相應的理由

小組活動:按照形狀相同的規律劃分小組,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後按照顏色分組到別的小組討論,瞭解別人的`想法,最後回到自己的小組,修改本組的觀點,紅色留下負責解釋本組的想法,全班彙報交流。

五、課堂小結

假如30年後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去做什麼?

六、教後反思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路課,總是引發很多的思考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係,把脫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說讀寫能力作為強有力的駁斥論據,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為我是不是脫離了目標,在走俏啊?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後,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體現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多元智慧學習,最終實現融合性學習,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資訊素養的形成為最有力的說明!

反思課堂教學設計,我認為教學策略的設計最為重要,同樣,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設計中應加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和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問題策略的設計

這個主題活動,我始終貫穿著這樣幾個問題的設計,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的框架,那麼將來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都能受到這種思維的啟發,相信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繼而有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你知道什麼?關於月球的知識你瞭解多少,是對以前知識的一個積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

3、你怎樣知道的?對於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的認識。

4、你學到了什麼?總結學生經驗。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關鍵要設計好基本問題,基本問題的設計要體現高階思維的訓練,比如教師在設計“科學進步=探索+…+…”就是要培養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具體事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

二、活動策略的設計

有效的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集體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通過兩次小組活動的開展,一次問題接龍,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比賽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而且精彩有價值,使得每個學生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新意識,“月球上有傳染病毒嗎?”“月球和地球哪個的年壽高?”“月球的塵土具有殺菌的作用嗎?”另一個活動是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後到別的小組吸取經驗,回來補充自己的觀點,這個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表達、傾聽、再思維的能力,可以說選擇一種好的組織形式,對於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相當的重要。

三、評價策略的設計

這堂課中我認為比較失敗的就是沒有很好的體現評價的過程,無論是對於學生精彩的展示還是小組活動,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顯得有些乾癟,吝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上好課重要標準,另外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了教學的過程和效果。

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 3

說教材

《飛向月球》一課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十一冊中的一篇課文。它完整地記敘了宇航員第一次飛向月球並登上月球的經歷,告訴我們月球很有開發價值,激發人們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3段:第一段,寫了三名宇航員乘宇宙飛船飛向月球。第二段,寫兩名宇航員登上月球。第三段,寫人類發現月球很有開發價值。課文以“飛向月球”為重點,首先交代宇航員離開地球的時間和方法,接著寫了宇宙飛船脫離地球引力產生“失重”現象後宇航員們工作、吃飯和休息時的情形,最後寫飛船接近月球,兩名宇航員乘登月艙在月球上著陸。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先…再…然後…”寫一段話。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提示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憑藉課文語言材料,瞭解宇航員飛向月球的經過和現代宇航事業的發展情況,激發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課文(1———4)小節,即“飛向月球”部分。

2、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學準備

電腦、網路教室。

說教法、學法

一、談話激趣法

學生學習需要激趣,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促進他們的發展。教學伊始,我與學生談話討論楊利偉的太空之旅,把學生帶入他們感興趣的世界,營造了一個感興趣的“場”,使學生進入主動、專注的學習狀態。

二、自主查詢法

隨著網路的普及,課程資源越來越豐富,學生對知識的涉獵將更為廣泛,更為開闊,跨越課堂的界限。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查詢楊利偉太空之旅的`自拍錄象,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詳細資料。學生親自動手,對太空旅行的經歷有了更深的瞭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利用網路查閱資料,篩選、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即拓展了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合作探究法

整堂課的合作教學分為三個層次:合作欣賞,感受太空之旅;合作讀文,感悟語言;合作探究,有相同問題的同學一起查詢資料。三種不同的合作方式,從朋友合作到組內合作到自由選擇合作,由點及面,由開放走向靈活,自始至終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發揮群體的創新力量,使每個孩子得到不同層次的幫助和發展,在個體的自己滿足中達成學習目標。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激發興趣

1、教師談話:前階段,我國宇航事業中取得了一項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你知道是什麼嗎?

2、如果楊利偉來到課堂,你想對他說什麼,你想問他什麼問題?

二、網路查詢 加深體驗

1、教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進入精彩的網路世界,找到楊利偉叔叔,去揭開太空之旅的神祕面紗,領略其中的奧妙吧!你還可以約上好朋友一起查詢!

2、學生用“google”搜尋器,輸入“楊利偉太空之旅視訊”觀看網上的自拍錄影、圖片和文字資料。

3、網路中的太空之旅讓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各抒己見)

三、學習課文 彰顯個性

1、教師:其實,早在1969年7月16日,美國三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飛向太空,並在月球上安全著陸,邁出了人類踏上月球的第一步。現在讓我們與航天英雄一起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出示課文)讀到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

2、讀課文,感悟語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課文的感受。

4、全班交流,指導朗讀重點句子。

四、課外拓展 解決疑問

1、教師:除了課文提供的資訊,你還想了解人類第一次登月的哪些情況?

2、學生提出問題,找到與自己有同樣疑問的同學一起上網查詢資料,進行整理。

3、全班交流自己的問題與答案。

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 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1)月球的基本特徵

(2)月相的變化與成因

(3)日食和月食的發生條件

(4)月相與潮汐的變化

2、地位作用

(1)本專題在單元中的地位作用

月球部分是第一篇宇宙與地球的第二個專題,是在學生完成專題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之後,即將學習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和地球的運動之前所進行的學習。作為宇宙空間中與地球距離最近的天體,月球對地球的影響不容忽視,在內容上,月球部分是繼太陽之後,第二個被如此詳細地介紹的部分。並且,目前,世界各國對月球的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學習人類太空探索之前對月球進行全面學習也很有必要。總之,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2)本專題在全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專題在教材中的作用因其所在篇章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第一篇宇宙與地球,作為高中地理教材的開篇之作,讓學生對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有了詳細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再來進行地球環境的學習。而本專題在全書的意義在於通過了解月球,這個地球的夥伴,一個體積質量都遠遠不及地球的衛星,對地球上各種現象所產生的影響,讓學生養成一種地理視角,即環境的視角。這一點,對今後的地理學習意義重大。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月球環境的基本特徵

理解月相的成因,並能夠利用月相成因示意圖進行說明

知道日食月食的形成過程

瞭解潮汐與月相變化的關係,並學會閱讀月相與潮汐關係的示意圖

學會觀察月相,估算農曆日期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使用相關軟體演示月相變化過程,演示日食月食過程

2、充分利用課本和地圖冊上的示意圖,鼓勵學生自學或指導學生閱讀

3、提供觀測表,並佈置月相觀測任務

高一地理說課稿(月球)說課稿,標籤:地理說課稿模板,地理說課視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懂得月球作為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的重要意義;

使學生能夠用科學理論去解釋自然現象;

使學生明白人類探索月球、開發月球的重要性。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月相的成因、日食與月食的發生條件、月相與潮汐

難點:月相的成因

二、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基礎

在國中地理全球篇中,並沒有關於月球的內容,但是有關於地球公轉部分的學習,並且是C級要求,學生應該有關於公轉運動的知識基礎。然而,就月相成因分析而言,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2、學生的生活經驗基礎

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中有很多關於月亮的傳說,作為生活在中國的孩子,從小就對月亮有一種特殊的嚮往和神祕感。這就奠定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基礎。月相的變化是學生從生活中就可以感知的熟悉事物;潮汐的變化對於生活在東海岸邊的我們應該也不陌生;日食月食的現象,可結合發生在開學前的一次月食現象來進行。總之,學生對月球這一專題,還是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的。

三、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的選擇

根據本專題的內容構成,採用具體——抽象——具體的教學方式,先通過呈現出學生熟知的事物和現象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出要學習的問題;之後用多媒體手段藉助相關軟體幫助學生思考分析原因;最後再次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將學到的原理延伸出去。

不得不提的是,在教學中還貫穿了學生觀察月相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月相觀察表,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觀察記錄。這樣的教學方法既在實踐與應用中創設了學習的情景,又在實踐與應用中完成了課堂內涵的延展;同時使學生在實踐與應用中學會了自主學習。

在此過程中教師努力完成角色轉變,逐漸由一個知識的傳授者過渡到一個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指導者。

2、教學手段的選擇

針對本專題的內容特點,可以藉助以下三種方式:

高一地理說課稿(月球)說課稿,標籤:地理說課稿模板,地理說課視訊,

A、 通過使用相關軟體演示各種過程

B、 引導學生利用課本與地圖冊上的原理圖來解釋問題

C、 讓學生結合原理來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D、 佈置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完成月相觀察表

3、教學媒體的選擇

電腦、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本專題內容比較多,包括月球的`基本特徵、月相的變化與成因、日食月食的發生條件和月相與潮汐的變化四個方面。所以安排3個課時進行教學,因此下面對全部教學內容進行介紹分析。

月球的基本特徵

月相的

變化與成因

日食月食的

發生條件

月相與潮汐

情景呈現

月球正面背面照片宇航員登月錄影

1、月相變化過程

2、古詩詞中對月亮的描述

日食月食的過程記錄

錢塘江大潮

原理剖析

1、解釋月球有正面背面之分的原因

2、藉助月球的各項物理指標分析為何會發生月球上的這些現象

1、月相變化的根本原因分析

2、這些詩句中蘊含了有關月相的哪些問題?如何運用原理來解釋?

藉助三球運動來分析日食、月食的成因,並找出規律

運用日地月相對位置變化分析大潮小潮成因

解決問題

月球上不同於地球的自然現象還有哪些?

從觀察記錄的第一手資料中你還發現了哪些規律或問題?

結合8月月食總結,在進行日食和月食觀測時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進一步歸納潮汐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影響

教學內容一:月球的基本特徵

[情景呈現1]

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照片

[原理剖析]

月球為什麼會有正面和背面之分,這與月球的運動有何關係?

[設計意圖]

讓學生由靜態的照片聯絡到地月運動,並通過動手演示來找出月球公轉週期和自轉週期相同這個本質。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認真的觀察習慣。

附:還可以借照片介紹月球上的地形。

[情景呈現2]

播放一段登月錄影

[原理剖析]

讓學生對錄影上看到的情景和地球進行對比,找出差異。並給出有關這段登月錄影的爭議,引發學生的思考。

[解決問題]

月球上不同於地球的自然現象還有哪些?這些現象和月球的哪些物理指標有關?

[設計意圖]

一方面培養學生勇於發現問題的科學態度,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從現象透視其本質的能力。

附:由此還可以回顧之前總結的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中,地球始終的質量和體積為生命存在所創造的條件。鞏固知識。

教學內容二:月相的變化與成因

[情景呈現1]

以動畫形式呈現出一個朔望月中月相變化的過程

[原理剖析]

思考1:我們看到的月亮實際上是月球哪一部分?

思考2:這一部分的形狀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思考3:月相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解決問題]

我們根據月相的變化週期朔望月制定了陰曆,那我國傳統的農曆和陰曆有什麼區別?(課後解決)

[設計意圖]

讓學生知道曆法的由來,認識到我國古人的偉大智慧,從而建立起一種民族自豪感。

附:觀看完動畫之後還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上的月相圖,發現其中的問題,即觀察角度問題。

[情景呈現2]

提供中國古詩詞中有關月亮的語句,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等。

其中,可重點採用的是: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原理剖析]

這些詩句中蘊含了有關月相的哪些問題?如何利用月相成因來解釋這些問題?

[解決問題]

從觀察記錄的第一手資料中你還發現了哪些有關月相的規律或問題?

[設計意圖]

引用古詩詞一方面增強了課堂的藝術性,讓學生感受到了濃郁的人文氣息;另一方面,引出了一個深層的問題,關於月相的時間,儘管教學要求上沒有,但是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來說,可以為他們的課後自學提供方向。

要求學生對觀察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培養了學生嚴密認真,有始有終的科學研究態度。總結觀察記錄的結果,難免會發現很多課堂上沒有提到和解釋的問題,也鍛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教學內容三:日食月食的發生條件

[情景呈現]

日食與月食發生的過程照片

[原理剖析]

藉助三球運動來分析日食、月食的成因

[解決問題1]

日食與月食分別發生在農曆的什麼時間?是否每個朔望月都有日食和月食發生,為什麼?

[設計意圖]

對於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藉助動畫讓學生來了解並不困難,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和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對於學生的學能的培養更重要。

[解決問題2]

結合今年8月底月食觀測活動,談一談在進行日食和月食觀測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

這一問題設計的原因在於在教學細節中向學生滲透生命教育的內容,注意在觀察天文現象時的安全。

教學內容四:月相與潮汐

[情景呈現]

播放錢塘江大潮錄影

[原理剖析]

藉助潮汐原理動畫

思考1:潮水漲落有何規律?

思考2:大潮小潮分別出現在農曆什麼日期?為什麼?

[解決問題]

進一步歸納潮汐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其他影響

[設計意圖]

潮汐一部分在學習難度和深度上幾乎沒有要求,所以可以將探究潮汐成因的任務安排給學生課後完成,而對於潮汐和現實生活的關係一部分,可結合8月10日,上師大旅遊學院教授賀寶根在崇明東灘進行水質考察時,突發潮汐為救學生而殉職一事,一方面對學生進行了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也提醒學生在觀潮或海邊遊玩中注意關注潮水漲落,保證生命安全。

還附上錢塘潮的錄影,給學生留下思考:為什麼說錢塘潮:“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同時提醒學生觀潮時注意安全

五、課後反思

收穫:

補充的內容豐富,使用工具得當,學生興趣濃厚,教學效果比較滿意。

遺憾:

沒有機會和學生一起觀月食;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月相觀察後的第一手資料,只能等到觀察結束後再次總結。

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 5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七冊教材第二單元的 《飛上月球》第二課時, 下面我就從教材、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難點、 教法與學法, 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幾個方面說課。

一、 說教材

《飛向月球》 記敘了1969年7月 16日, “阿波羅”‖號飛船飛向月球並登上月球的經過, 再現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的喜悅和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

二、 教學目標:

1、憑藉課文語言材料, 瞭解宇航員飛向月球的經過和現代宇航事業的發展情況,激發熱愛科學、 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

2、 能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 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 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 瞭解宇航員飛向月球的經過。

難點: 感受飛行過程中的奇妙, 體會宇航員工作的艱辛。

四、 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運用自學法、 討論法、 朗讀感悟法,讓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積極參與, 激發潛能。

五、 教學過程:

(叫) 談話匯入, 啟用情感

以探討 《嫦娥奔月》 的故事為切口, 啟用學生對月球的嚮往, 揭示本課任務,奔赴月球, 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從而以高度的.熱情、 飽滿的精神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之中。

(二) 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本課沒有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 也沒有生動飽滿的人物形象, 純粹的讀課文可能會削減他們的興致, 因此在這一一環節中, 我為學生營造“飛向月球”的氛圍, 作了這樣的設計: 同學們, 為確保這次飛行的順利, 咱們得做如下準備:

1、 熟悉飛行路線一讀課文, 瞭解課文內容。

2、 掃除飛行障礙一運用工具書, 認識生字,理解不懂詞語,確保讀通課文。

3、瞭解飛行準備一根據“飛向月球訓登上月球訓研究發現價值”將課文分段。

4、 準備飛行, 接受考驗一檢查自學情況。

以這一系列的設計, 引導學生自學課文, 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富有挑戰, 讓學生進入角色。

(三) 讀文理解, 感悟道理

在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之後, 開始奔赴月球的旅行。

精讀課文1一4小節, 瞭解宇航員飛向月球的經過,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因此,在教學設計時, 提出了更具挑戰性、 激勵性的任務一此次飛行, 我們將選擇最優秀的宇航員, 並結合本班實際情況, 獎賞“智慧之星”, 使學生保持學習激情, 樂於去學。 在熟悉了飛行過程的基礎上, 引導學生去發現飛行過程的奇特現象, 讓他們去找一 找文中最感興趣的地方, 讀出令人發趣的味道, 通過找、 畫、 聽、 讀宇航員工作的句子, 從而感悟現代科學的進步, 宇航員工作的艱辛。

(四) 拓展文字, 延伸課堂

結合飛行過程, 讓學生談談此次飛行的感觸, 回顧“神舟五號”成功返回的激動時刻, 從而激發起學生熱愛科學、 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

(五) 知能訓練, 快樂作業

抓住課文中出現的“先…再…然後…”讓學生學會在記敘進行某一活動過程時能按一定的順序, 避免作業的枯燥乏味, 以這種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 快樂作

六、 板書設計

揭求標題, 抓住本課重點, 將飛向月球的過程概括板書, 做到條理清晰, 深化課題, 讓學生能根據板書, 回顧中心, 把握本課的重點。

行: 奔月 睡: 沒有方向, 懸著

飛向月球 小心翼翼

登月

終於

返回: 標本, 照片, 元素

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 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月球之謎》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第六冊第6組的第2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

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優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涼形成對比;文章主體是介紹與月球相關的幾種難解之謎,其間巧妙地運用疑問句和感嘆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祕;結尾是開放式的,以“神祕”來概括上面列舉的幾種謎,與文題相呼應,同時激起讀者探索的願望。

編選本文的意圖是,瞭解與月球相關的知識,展示月球神祕的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祕的興趣;同時積累一些描寫月亮的古詩句。

2、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祕、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計、年齡、神祕、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2)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祕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要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這節課,教師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裡感悟文字內容,拓展自如,開啟宇宙這個奧妙無窮的寶庫。

三、說教學過程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瞭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我設計了一下環節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內容: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創設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內涵,積累詩句,體會古詩詞的韻味。採用展示圖片、設疑激趣的方法匯入新課,通過質疑,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檢查自學。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使學生在自由讀的過程中瞭解課文內容,充分體現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同時也激發學生想進一步探索月球奧祕的慾望。

3、自主探究,讀文感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資源,引導學生觀看錄象,整體感知。採用學生喜歡的小宇航員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閱讀是學生與文字的對話,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在正確、流利的讀書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理解和體驗,感受讀書的快樂。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學習課後資料袋裡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有利於對課文的理解。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培養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己理解。”針對這一理念,這一環節我採用“讀→找→議→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3———6自然段。重點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初步探究月球之謎。

教學反思:

課堂亮點:

一、充分體現了資訊科技與語文文字的巧妙整合。

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課文需要製作了非常有實效性的幻燈片,內容豐富,頁面漂亮,如月亮詩句的收集,幽靜的月色圖配著舒緩的《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片斷和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月的片斷錄影。我在課堂裡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資訊科技有效的為文字服務,推進文字的發展。

二、正確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要把資訊科技與文字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這節課,教師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裡感悟文字內容,拓展自如。

課堂缺憾:

當然本課也有不少不足之處,《月球之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可欣賞的優美句段不多,因此學生在讀文時顯得感情較單調,難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略顯沉悶,學生對自己蒐集的資料整理分類的能力不強,導致在課堂交流裡,老師要加強引導,從而使課堂教學時間不夠。最能體現語文的工具性的一個環節——把掌握的知識通過宇航員的登月介紹或科學家的實驗介紹來練習說話,使課本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並能靈活運用。就因時間的不足而忍痛去除,使本課留下了遺憾。

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 7

【教材分析】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 “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本文旨在讓學生了解月球相關的知識,展示月球神祕的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祕的興趣;同時積累一些描寫月亮的古詩句。

【教學目標分析】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祕、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

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哪些不解之謎。

難點:

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祕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

【教法學法設計】

1、教法:針對教學內容,我打算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形象思維訓練。從圖中理解體會,教師通過“教、扶、放”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以情景教學法、美讀感悟法、質疑問難法等方法激發興趣,使其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學法:讀讀、劃劃、議議、說說自讀自悟、美讀交流、入景體驗,昇華情感。

【教具使用】

1、課文插圖,月球表面及能表現出月色皎潔、清幽的圖片,樂曲《春江花月夜》、《彎彎的月亮》。

2、有關月球奧祕的圖文資料。

3、學生收集的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名句。

4、媒體資源:教學演示課件《月球之謎》。

【教學過程】

匯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導語:茫茫太空,有著不可計數的星球。上一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太陽,今天,我們要走近地球的近鄰──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潔、環境清幽的圖片)同學們,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一輪明月,總會激起無窮的疑問。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就曾問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今天,我們面對著這散發著冷冷清輝的明月,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她嗎?(及時肯定鼓勵,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吳剛伐桂都是民間傳說。人們多想登上月球,去解開心中的疑問。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板書課題)。

4、點選課件主頁中的登月圖片,觀看人類登上月球相關視訊。

聽範讀,整體感知,再自讀課文。

1、聽課文範讀。

2、提出自讀要求:

畫出生字新詞,練習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正確、讀流利。

畫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有哪些難解之謎。

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上節課蒐集的資料和小練筆,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猜想。

組內交流

1、小組長設計形式,檢查組內同學的生字、生詞認讀情況和課文朗讀情況。

2、組內同學交流所畫出的月球之謎。

3、討論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關於月球之謎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組選派代表或組員接讀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讀的正確、熟練程度,其他小組注意對生字詞的.正音。

讀一讀:

懸掛 遐想 奧祕

努力 細菌 水藻

一項 估計 土壤

2、學生彙報

你在閱讀中發現了哪些月球之謎?

月球是從哪兒來的?上面有些什麼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麼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裡生長得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等等。

3、學生質疑

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麼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麼行走?

合作學習,探究問題

1、對某一未解之謎感興趣的.同學結為一組,大家共同猜想謎底。

2、據老師提供的“資料袋”展開討論,組內成員分工,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教師提供的資料,供參考)

a、課後“資料袋”

(1)月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地球上6公斤重的東西,到月球上只有1公斤了。在月球上,人只要稍微用力一蹬,就能躥起很高,如果在那兒跳遠或跳高,可以取得比在地球上好得多的成績。

(2)月球表面佈滿了無數大大小小的環形山,一些傑出的科學家的名字被用來命名大的環形山,其中有四位中國古代天文學家,他們是石申、張衡、祖沖之、郭守敬。

b、月球起源之謎:

目前,人類關於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種假說:月球被捕獲說,地月同源說和地球分裂說。到目前為止,三種假說都沒有取得強有力的證據,因此產生了第四種假說──“月球──宇宙飛船”說。

c、月球年齡之謎:根據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標本,可以測定月球的年齡。經分析發現,與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齡更長。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月球岩石年齡為53億歲,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億歲。有些科學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

d、21~22世紀,人類將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將利用太陽能取暖,利用月球上發現的水生產蔬菜、糧食,建立各種生活設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務是開採氮-3,並運回地球,利用這一熱能源發電,供應全球所需電能。人類還將開發地球人拜訪月球村的旅遊業。

3、舉行月球奧祕釋出會。

a、各小組選派代表有感情朗讀本小組感興趣的月球之謎,力爭通過朗讀激起同學們強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發言人有條理地說清本組對月球之謎的猜想。

c、聽了其他小組的發言,你們對月球又產生了哪些疑問?

4、想一想,說一說.

假如30年後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去做什麼?

積累古詩句,感悟文化內涵

古往今來,人們賦予月亮各種各樣的情感,有數不清的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詩詞歌賦、音樂繪畫。下面,就讓我們在《春江花月夜》這首名曲中,把自己課前收集到的關於月亮的名句寫在黑板上。(學生書寫詩句)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峽深明月夜,江靜碧雲天。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

結束語:

人類雖然登上了月球,但並沒全部揭開她神祕的面紗,月球上的無窮奧祕等著我們去探索。感興趣的同學課外可以通過閱讀書籍和上網查資料,去進一步瞭解月球。

【板書設計】

【教學時間設計】

匯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5分鐘

聽範讀,整體感知,再自讀課文。5分鐘

組內交流。9分鐘

全班交流。9分鐘

合作學習,探究問題。8分鐘

積累古詩句,感悟文化內涵。3分鐘

結束語 1分鐘

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 8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個專題第二課《月球之謎》第一課時,本次說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教學設計幾個方面展開。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國小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共八個專題,分別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周圍環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可貴的親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國際理解和友好,神話故事、傳說。而《月球之謎》一課就出自於第六單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神奇的科技世界”這個單元,有導讀、三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太陽》是一篇科普短文,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說明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家跨上了“資訊高速路”》課文描寫了“我”的一次上網經歷,讓我在領略網路魅力的同時,瞭解網路的特點和作用,真切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便利。《果園機器人》是一篇略讀課文,它同樣體現電腦的神奇,所寫的內容極為有趣。文章的敘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出來的。《月球之謎》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全文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叢生。開篇從“遐想”入手,引出一連串的問題,首寫“謎”。接著寫人們對月球的瞭解,以及開展的實驗,看似在“揭密”,其實,處處生“謎”,再寫“謎”。然後用一個自然段的省略號,留下無窮無盡的“謎”,三寫“謎”。 再看語文園地中安排的口語交際、作文、讀讀背背和寬頻網均與本組教材主題非常吻合。這種安排既可以讓學生獲得相關的科學知識,也能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根據教材特點,結合課標要求,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預定如下:

1、認讀19個生字,會寫42個生字,正確讀寫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有自己的體會和疑問;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訓練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鼓勵學生留心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增強探索和創造的意識,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這三個目標的設定,體現了新《課標》中對第二學段學生的閱讀要求:

1、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在本單元教學目標這根指揮棒下,再製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祕、努力、登上、任何、一旦、年齡、神祕、探索”。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教學重點:瞭解月球是個怎麼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祕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

二、學情分析

說完教材,再看學情,我將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進行分析。

第一、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早在一年級學生對科技專題文章就有所接觸, “一下‘我們身邊的科學’、二上‘熱愛科學’、二下‘走進科技的世界’”都單列一個單元,我們會發現學生對此類文章的閱讀興趣濃,有主動閱讀的`慾望,這是本次學習的一個前提,再加上之前學生閱讀方法的習得和閱讀習慣的培養,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水平,這是本次學習的一個保障。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已有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基礎上,在本學年段中還有更高的閱讀要求,即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這是本次學習的關鍵。

第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從電視上、網路上和書本中對月亮有淺顯的理解。

所以針對本班學生認知特點和本節課文字特點,我在設計閱讀教學時,側重於引導,讓孩子多讀,抓住關鍵詞語和句子,品味詞句在文中的作用,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三、教學模式

為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確立了語文新授課的教學模式為:

1、單元匯入、明確目標;

2、自學指導、合作交流;

3、大組彙報、教師點撥;

4、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5、課堂小結、當堂達標。在落真實模式的過程中併力圖在教學環節中體現 “三真、三實、一及時”的教學策略。三真即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實是指設計實、反饋實、檢測實;一及時是指評價要及時。

四、教學設計

通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並根據我校語文新授課的模式要求,本節課設計以“謎”為主線,安排了五個教學環節:讀文匯入,猜“謎”;整體感知,找“謎”;深度對話,品“謎”;言語實踐,問“謎”;總結延伸,探 “謎” 。其中深度對話、品“謎”和言語實踐,問“謎”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環節。下面具體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讀文匯入

氣氛渲染,引發興趣。

(二)整體感知

在揭示課題之後,安排了一個課前導學單的檢測過程,列舉出學生認為最難讀的詞或最難寫的字或最難讀的句子進行指導學習。之後,出示讀文指導:讀準讀通課文;找找課文中介紹了月球上哪些謎?用序號標一標。學生通過整體感知,找出月球之“謎”,理清整篇課文的脈絡。這樣做是在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通過抓題眼,從整體瞭解課文大意,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三)深度對話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所以在設計這一環節時,力求從學生角度、文字角度、教師角度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展示來解決問題,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教,創設真實有效的高效課堂。

例如,品已解之謎:請學生劃出描寫謎底的句子,讀一讀說感受, 這個環節沒有煩瑣的內容分析,只有簡單實在的語言實踐,在彙報交流過程中抓住“荒漠”與“奇異”二詞的教學,讓其成為聯絡上下文理解詞意的方法教學的平臺,也為學生下一環節小組合作中抓住關鍵詞明白表情達意做好方法的指引。

再看,品未解之謎中的小組合作,合作前就對學生分組合作提出明確要求和建議,防止合作探究流於形式的有效手段,明確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確保學習的有效性。這再一次落實了我校教學模式之三真、三實、一評價。

(四)言語實踐

在一篇文字中,一種語言現象反覆出現,這就該是引起我們重視的文字語言特色。這一課,課題是“謎”,課文中也展示了許許多多關於月球的疑問。其中,先寫關於月球的現象,再寫作者用“難道”“或者是”這些詞語對謎底進行的推測,這種寫法特別有意思。將文章內容用表格梳理,讓學生感受這有趣的表達方式,並抓住第三格只寫了現象,沒有對這一現象的推測這一空白,嘗試讓學生想一想,寫一寫。突出言語訓練的重點,助杖提出問題這一教學難點。

(五)課堂延伸

在這一環節中,將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總結,通過總結知識、閱讀方法,課堂到這裡給學生的不僅是奇異的驚訝,費解的驚奇,更多的是對探索慾望的激發。這樣設計不僅可以鼓勵學生留心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還能增強探索和創造的意識,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這種情感的習得,是通過深度對話,品謎而展開的,是通過言語實踐,問謎而伸展的, 真正體現了“大語文”觀。

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 9

說教材分析

《月球之謎》這是一篇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晧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

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閱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結合課後練習的第二題我設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本課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難點是瞭解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謎。

說教學法

“高效課堂基本正規化”旨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所以在施教的過程中,本人遵循其基本理念,以學生為主,通過學生自學、合作學習,教師引導相結合的學習的方式完成本次教學。

說教學過程

本課採用的“高效課堂基本正規化”的教學模式施教。“高效課堂基本正規化”的目標旨在改變老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還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一、激趣匯入定標

我以兩句關於月亮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讓學生通過讀後說出這兩句詩說了哪一種事物,引出課題。之後根據課題質疑﹕月球到底是什麼樣的,你們想知道嗎?這無形中幫助學生積累詩句,又為激發學生讀課文做好引子,可謂一舉兩得。

二、自學互動,適當點撥

“高效課堂基本正規化”是把學生的自學互動和教師的適當點撥分兩個階段進行,我覺得這樣施教不利於教師點撥,因此我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實施。

有了問題的`引領,學生自由地把課文朗讀了一遍,接著我出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又要求學生根據目標再自由讀或與同學合作讀課文,目的是通過多讀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有了讀的鋪墊,對學生學習生字詞有了很大的幫助.所以接下來學習的生字詞對學生來說容易了一些。

學習生字詞我採用搶答的方式來學習,這樣做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學習詞語時,我還引導學生理解詞義,造句,同時要求畫出詞語所在的位置,然後再要求學生把課文齊讀一遍,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學習生字詞,而且也為我檢測學生是否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個目標。

學生有了讀就會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這為接下來的把握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所以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時,我結合課後練習設計兩個問題﹕月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月球還有哪些沒有解開的謎?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畫出句子並通過合作完成,教師則巡視指導。

當學生彙報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後,我結合板書對課文進行總結,鞏固所學內容。

三、測評訓練

測評是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本課的內容,我根據所授的內容設計以下教學練習。

根據課文內容,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對的說yes,錯的說no.)

1、月球的表面全是水。()

2、月球上滿是塵土、岩石和環形山。()

3、人類已經登上過月球。()

4、研究結果表明,月球上可能出現過火山活動。()

國小語文《月球之謎》試講稿 10

一、講教材

1、教材簡析:

《月球之謎》是新課程標準國小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全文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叢生。開篇從“遐想”入手,引出一連串的問題,首寫“謎”。接著寫人們對月球的瞭解,以及開展的實驗,看似在“揭密”,其實,處處生“謎”,用一個自然段的省略號,留下無窮無盡的“謎”。正因為如此,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這是一篇激發學生探索熱情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8個生字,學會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月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謎?

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祕與奧祕,同時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

二、講教法

1、創設情景法;

2、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中通過有效的小組活動的開展,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培養了學生質疑的能力。

三、講學法

1、情景激趣法;

2、朗讀感悟法;

3、發散訓練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著多少祕密啊?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祕,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2、揭示課題,板書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這兩名宇航員乘坐“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向月球出發,準備好了嗎?

(由課文第一段匯入,既使學生對上節課的內容進行了回顧,同時也為新課起到了連線的作用。如此激趣匯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

(二)自主探究,讀文感悟

1、學習第二自然段和資料袋

(1)(出示課件演示)看,這就是月球,當我們首次來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景色?

(2)請大家找一找在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

(3)哪位宇航員來給我們彙報彙報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這是什麼樣的景色呢?

(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密切聯絡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將學生帶入神祕的太空中,以小宇航員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學文的'興趣。)

(4)月球上的景色奇異在哪兒呢?

你能把這奇異的景色讀一讀嗎?(個別)

讓我們把這奇異的景色告訴地球上的人們吧。(齊讀)

(閱讀是學生與文字的對話,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整體感知課文,交流收穫,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在正確、流利的讀書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理解和體驗,體驗讀書的快樂。)

(5)我們原本以為月球上有美麗的嫦娥,潔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與我們的想象簡直太不一樣了,你們想看看

宇航員從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嗎?(出示課件)

你們看,宇航員在月球上行走,咦,他們是怎麼走的呢?怎麼會這樣呢?

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學習課後資料袋裡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

2、學習月球的未解之謎

宇航員們把月球上的塵土和岩石帶回了地球作進一步的實驗和研究。

(1)請同學們小聲讀一讀3、4、5、6段,邊讀邊想科學家做了哪些實驗?(全班交流)

(2)在這三個實驗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個實驗呢?

(3)在小組內選擇一個你們共同感興趣的實驗,仔細讀一讀。說一說假如你們就是參與實驗的科學家,在做這個實驗過程中,發現了很多的現象,你們有什麼想法和感受呢?

(4)彙報交流。

(這一環節著眼於學生加強對課文的體驗和領悟,開闊視野,培養綜合素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培養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己理解。)

(5)課文的第七段出現了一個省略號,它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6)除了這些實驗給我們提出的沒有解開的謎,結合你們讀的月球的資料,你還想提出哪些謎呢?

(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該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在教學中以“知謎”、“探謎”為主線,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探究科學、不斷質疑的興趣。在探究中通過有效的小組活動的開展,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培養了學生質疑的能力。使得每個學生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新意識,其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不斷自主參與、自主學習,培養了濃厚的學習語文的興趣。)

3、發散思維,拓展練習

(1)假如20年後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去做什麼?(學生說)

(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為學生留下足夠的空間張揚個性、激揚靈性的服。)

(2)師生共同交流描寫月亮的古詩句(課件展示)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夏深明月夜,江靜碧雲天。

(豐富自己的積累)

(3)課後收集一些感興趣的月球資料與大家交流。

(在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探索奧祕的興趣。)

4、總結全文

同學們和科學家們一樣都對月球有很大的興趣,有志氣有決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會被人類開發和利用。

用課文最後一句話來結束我們這節課: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齊讀)

五、講板書設計

塵土是否能殺菌?

22、月球之謎水藻為何鮮嫩青綠?

(十分奇異)

年齡是否比地球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