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與責任師德師風演講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1.12W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演講人圍繞著主題講話的文稿。在現實社會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與責任師德師風演講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愛與責任師德師風演講稿範文

愛與責任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今天的師德師風演講主題是:《愛與責任》

回想兩年前,第一次踏上雲龍國小講臺的時候,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正面帶微笑地坐在教室後排,當時的我心裡有些緊張,只知道她是面試的評委,心中也產生了對她的幾分猜測。課後才知道她是宋校長,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級教師。得知自己幸運的被聘用,還成為宋校長徒弟的那一刻起,心中可謂激動萬分,心想:能成為這樣一位校長的徒弟,是多麼榮幸,於是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工作,勤奮學習。

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剛開始繁忙的工作讓我手忙腳亂,是宋校長給予我鼓勵,指點我方法,教導我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同時,一定要認真鑽研教學。每月一次的青藍工程彙報課,宋校不論多麼繁忙,總會耐心地幫我修改教案,讓我在迷茫不知所措時能理清頭緒,抓住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課後還會認真地幫我評課,分析我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她點的每一個地方都很恰當,還鼓勵我,要我多看書,多向同年級組的老師學習,爭取下次更好。我親耳聆聽了宋校孜孜不倦、循循善誘的教誨,親身感受了她為了孩子的明天,真誠奉獻的博大情懷。這一切都那樣感人至深,催人奮進。在雲小課堂上的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源自於宋校的督促與鼓勵。我們感謝您,宋校,你是我們課堂上的領路人。

通過長時期的接觸,我熟悉了,宋校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每次做事情都很細緻,而且宋校似乎總有使不完的勁,路過辦公室總能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追求著自己的理想,在平凡的崗位上無私奉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她師德高尚,教書育人,嚴謹治學。她深知教材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她將教研重點主要放在優化課堂教學實踐上,通過教師培訓、公開課評課等一系列措施向基層教師宣傳一些先進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使一線教師,特別是一線的青年教師,能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和運用最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使老師們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

我們也親眼目睹了宋校長愛崗敬業、講求奉獻,為了兩型教材的編寫,她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多少個日日夜夜,炎炎夏日多少次學校往返於地調的奔波,字字句句的斟酌、推敲,讓她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她頭暈目眩,也顧不上休息。每每可以看到夜深了,而那盞燈卻依然亮著。如老師的一篇篇的論文,宋校都一篇篇、一字一句審閱,哪怕是一個標點都仔細的推敲,記得胡老師說過他的一篇論文,是有關於長方形面積計算,宋校看完之後立即打了電話給他,給他提出了正肯的修改意見,胡孝陽老師進行了一次次的修改,宋校也不厭其煩的看了一次又一次,哪怕是文章中的“的”“地”“得”的用法錯誤,標點的偶然出錯都給指出,終於經過宋校的指導胡老師的論文在縣級、市級、省級的競選中脫穎而出,在省級的論文評選中竟獲得了一等獎。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年近花甲的宋校卻一直堅持閱讀各類教育教學書籍,不論怎樣勞累,讀書總是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她把讀書當成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人的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當看到新的理念好的方法時,她還會與老師們交流學習。是什麼能讓她如此持之以恆?那是因為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在支撐著,是教師的幸福感和責任心在支撐著。這種持之以恆成為了一種美妙的感受和體驗。而作為平凡者的我們,卻總拿工作辛苦作為藉口,讓歲月在嘆息中悄悄流失了。想想自己,還真是愧疚。宋校這種堅持不懈熱愛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儘管早已是退休的年紀,但她依然選擇她熱愛的教育事業,兢兢業業為教育事業努力奉獻,時刻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總是把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敬業奉獻,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人才放在首位。時刻注意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以自己治學嚴謹、工作勤奮、待人誠懇、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和影響著每一位學生和老師,深受全校師生的愛戴和好評。

這樣一位優秀的領導,這樣一位可敬的老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努力的方向。向宋校學習,不僅是學習她高超的教學水平,還要學習她對教育事業的那份熱愛和執著。我們要學的就是她的“師魂”,而師魂的精髓就在於“愛和責任”。

愛與責任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們:

大家上午好!我叫崔素紅,博學實驗學校一名普普通通五年級英語教師。今天我很榮幸地站在這裡演講,衷心感謝學校的培養與鼓勵!

孩提時代,我就非常羨慕教師這份職業。教書如少女般光彩照人,育人如青春般健壯有力!如今,我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從踏上講臺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一個執著的信念——把教育事業視為生命,那麼愛與責任就是這生命的主旋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是教師職業的情操;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教師精神的風貌。“愛與責任”則是師德的靈魂。人們常說,愛與責任是母親的天性,我認為“愛與責任”更是教師的天性。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冰心說:“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

今天,在座的甘為人梯的同仁們,有的雙鬢已抵不住風霜的洗刷;有的風華正茂,洋溢著熱血青春。但在各位的眼中都共同閃爍著一種孜孜不倦的求索,兢兢業業教書的執著,更有一種閃光的、透著濃濃愛意的眼神。正是你們用愛、責任、尊重接納著一個個神聖的生命,傾其所有幫助他們,他們方能綻放生命的美麗。這,其中也包括我。

一位朋友曾經問我,你們民辦學校的老師,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晚上九點回宿舍,甚至更晚,工作量那麼大,十多天回一次家。你怎麼還能堅持下去?

愛與責任,這是我發自內心的聲音。

這些年,城鄉發展失衡,經濟鴻溝越來越大。世代以農為生的農民不再固守貧困與偏僻,開始遠離故土,嘗試融入城市,卻把子女留在農村。孩子們成了留守兒童。他們和自己的父母可能一年到頭才能有機會見上一面。他們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齡卻不能享受這份親情。

我有一個兩歲的女兒,由於工作需要,只能舍小家顧大家。慶幸自己生活在這通訊技術發達的今天,雖十多天才能回家,但可以每天抽出時間與她視訊通話。這不禁讓我想到我的這些學生們。他們何嘗不想呆在父母身邊,何嘗不想天天見到父母,哪怕是喋喋不休的嘮叨,哪怕是偶爾一次的接送上學。但這對他們來說都是奢望啊。

春節後,我任教的年級來了這樣一位插班生。第一天上課,我就注意到了他,調皮、多動、不專心聽講,甚至打擾到了其他同學,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個頭,比同齡人矮了很多。我走到了他身邊,詢問他的名字。他有些不好意思。當我提問他時,他一臉茫然。當然,我很生氣。課後,我單獨與他談話。發現他很懂事也很聰明,可能是家庭原因,他表現很自卑。那天,我與他聊了很多。由最初對我的排斥到慢慢向我敞開心扉。後來,在我辦公桌上他放了一張合著的紙條。上面寫道:崔老師,謝謝你!我個子低,同學們嘲笑我;我學習不好,老師們不喜歡我。你讓我感受到了尊重與溫暖。謝謝你!

愛可以創造奇蹟!愛學生不需要偉大的創舉,只需日常點滴,溫暖話語。自那以後,我發現這個孩子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還不時向我提出問題。在後來的期會考試中,他各科成績進步幅度較大,被評為“進步之星”。

有人把師愛比作春雨,滋潤了孩子的心田;有人把師愛比作陽光,溫暖了孩子的心房。當我們用心去愛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是講臺上那一束束美麗的鮮花,辦公桌上那兩個紅紅的蘋果……我想,更多的是一種為人師的幸福與自豪。

我愛我的職業,我愛我的學生。學生對我的依戀,家長對我的信任,便是對我工作的最高獎勵。我願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地走下去,盡心盡責,以心換心,以愛博愛,傾我所有,換取明天的桃李芬芳。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愛與責任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師愛寄水鄉”。

小時候,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師。老師是知識的使者,帶著一顆顆童心領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領著一群頑皮的孩子思考“分蘋果”的數學遊戲。老師更是愛的化身,記得在一次勞動中,我不小心被石頭砸傷了腳,班主任劉老師急忙找來碘酒為我消毒,小心地給我緾上紗布,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頭,說:“還疼嗎?”望著老師那慈祥面龐,望著老師那充滿心疼和愛意的眼神,我糼小的心靈分明感受到,那就是媽媽的眼神啊!於是,老師的眼睛、老師的眼神便深深地刻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我想,以後我長大了,也要做一個老師。

2003年,我毅然告別繁華的都市,告別昔日的同窗,踏上那條本屬於我的生命之旅,6月8日,一個難忘的日子,我終於揚起我人生理想的風帆,放飛了童年的夢想,通過了湖口縣教師招聘,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然而,當我揹著行囊,來到我的學校,那是依偎在母親河身邊的一所村級國小——長江國小,我夢想中學校的影子突然間蕩然無存,心裡莫名地升起許多失落與惆悵,城市與農村不可同日而語啊,一幢兩間兩層樓房,樓上早已是人去樓空布滿蛛絲了,只有32個孩子,和我搭檔的是一位50多歲快要退休的張教師。張老師神情嚴肅地告訴我:學校北面是長江,西面湖口縣第二大水庫——黃茅堤,32個學生,看起來不多,管起來很難啊!特別是很多孩子的父母不在家,我們這裡叫他們留守的娃,他們無人照看,其實也夠可憐的。說話間,眼裡流露出無奈與憂鬱。看著張老師的眼神,我童年記憶的閘門一下子開啟,啊,老師的眼神,那是萬般惦記,那是無限牽掛,是對學生無窮無盡的關愛,恰似一江春水,緾綿委婉,緩緩流淌。我做夢也沒想到,這一所與貧窮落後連在一起的鄉村國小,後來卻成了我人生中的夢裡水鄉。

我第一次走進了教室,第一次登上了講臺,32雙眼睛一下子齊刷刷地看著我,也許是水鄉的洗禮,孩子們一個個面板黝黑,也許是父母不在身邊,他們一個個都衣衫不整,也許是由於我的穿著,他們看著我似乎看著一位天外來客。我立刻感覺到,必須找到我們之間的共同語言。

不經意間,周玲闖進了我的生活,這是一個聰明的女孩子,學習成績是班裡最好的一個,可是有一段時間裡,她突然沉默起來,學習成績急劇下降,我和張老師都分別找她談了幾次,可她就是不說一句話,看著蓬頭垢面的周玲,我又想起了張老師那焦急憂鬱的眼神。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周玲的日記,寫滿歪歪斜斜字跡的紙上分明留有淚水的痕跡,我的心突然間被強烈的震撼著,那是一位鄉村小女孩內心深處的苦水啊!那是一個年幼的女兒對爹孃無限的思念啊。日記寫道:

爸爸媽媽,不是說好了,國慶節回家嗎?好不容易盼到了國慶節,怎麼卻看不到你們的身影啊!爸爸媽媽,你們好狠心啊!過年到現在,孩兒只是在夢裡見過你們幾回,你們要知道,我才十歲啊!……媽媽,我好想你!

我的眼睛模糊了,對爸媽的思念那可是日日夜夜揮之不去的痛楚啊,我想起了童年時代的班主任劉老師,想起他那慈祥的臉,那充滿愛意的眼神,想起了老師的職責,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一貧如洗的時候,難道我們老師不應該用自己愛心為他們換來心靈的一方淨土嗎?當學生身處曉風殘月的時候,難道我們老師不應該用自己的心血為他們鋪出一條康莊大道,讓他們穿越人生的風風雨雨與坎坎坷坷嗎?

第二天,我單獨找到周玲,想與她有一次心與心的溝通。

“周玲,想爸爸媽媽了吧!”我問周玲。

“其實,我也很想念自己的媽媽。”我自言自語地說。

“老師,你也想念媽媽?”周玲突然間冒出一句話。這使我感到意外,同時也似乎看到了希望。

“是啊!我媽媽都六十多歲了,可依然時常惦記我的冷暖,上次天氣突然變冷,我媽媽還特意打電話給我,要我注意保暖,都那麼大歲數了,還惦記著我的健康。”

“哦?!”周玲似乎感到很驚訝。

“其實,天下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啊!你的爸媽也和我媽一樣,無時無刻都在關心著你,愛著你,為了生活,他們外出打工,為了你讀書,為了你的將來,他們拼命地掙錢,其實,他們的內心也很苦啊!上次你不聽話,爺爺打了你,你媽知道了,打電話給我,哭著對我說,老師,求求你告訴她爺爺,玲玲是個聽話的孩子,千萬不要打她,她還小啊!……”

沒等到我說完,玲玲一下站起身來,撲倒在我懷裡,哭著,喊著“老師,我要媽媽,我要媽媽……”我一把摟住周玲,淚水奪眶而出,在我的臉上緩緩流淌。此時此刻,我突然覺得成了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我把學生帶出了感情的誤區,此時此刻,我為我的職業驕傲不已,我深刻領會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刻含義。

從此,我成了32個孩子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2個孩子卻成了我一生中的惦記和牽掛。原來,這就是愛啊!劉老師的眼神,張老師的`眼神都是一種深沉而又無私的愛啊!是的,“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去年12月,團省委鍾書記一行來我校調研留守兒童工作,我和周玲都受到鍾書記的接見,鍾書記對我們的工作給予高度的評價,鍾書記興致勃勃地說:“同志們,很了不起啊,你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子不平凡的事業!”

是的,我們的崗位是平凡的,但我們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們乾的是充滿青春活力的事業,我們將永遠青春煥發。每天清晨,一聲聲“老師您早”那充滿童稚的問候,給我帶來一天的快樂和生機,每天傍晚,隨著一聲聲“老師再見”,給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們純潔的、聖潔的情、濃厚的意,淨化了我的心靈,激起我對教育事業更加深沉的愛,我真正體會到了一個教師所有的幸福和快樂。那間教室裡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塊黑板上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筆畫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淚滴,奉獻的是自己。

愛與責任師德師風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我來自“雞鳴三縣”之地的定新新陽國小。在這個邊遠的農村國小裡,也有八年的教學經歷。在八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愛與責任。今天,我就以“愛與責任”開始我的演講話題。

在我的工作日記中,曾記下這樣一段:“沒必要埋怨不公,沒必要計較得失,既然選擇了,就應無悔。”在別人眼裡,我是最不實在的人,放下中午時間不休息,不圖回報呆在教室裡輔導學生,作為六年級的班主任,我怎忍心放下教學點轉入的學生,他們連一年級的拼音都不會。也許有人會說,你這樣做值嗎?的確,做教師這行,清貧且辛苦,尤其是心累。有時候我也很煩躁,很不想做了。但一看到學生們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想到他們取得進步開心的笑容,以及和我在一起時的歡聲笑語,我心中的煩惱就消失的一干而淨了。於是我又開始日夜兼程,無怨無悔。

在教育這片熱土上,有許多老師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20xx年9月的一天,在定新鄉大石板國小的辦公室裡,高加能老師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手裡還緊緊握住一支紅筆,在他面前還有一堆沒有改完的作業本。

20xx年5月12日那個充滿陰霾的下午,兩點二十八分,那一刻,譚千秋老師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雷鳴般的巨響,雪崩般的磚塊像彈片砸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噴湧而出;他咬著牙,拼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鮮活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卻定格為永恆。

聽,一歲半的小雯欣在不停地號哭:“救—媽媽!救—爸爸!”小女孩張大嘴巴不停地號哭,雙手死死抓住抱她的鄰居的肩膀。她只有一歲半,說話還不清晰。地震之後,她再也沒有聽到過爸爸媽媽的聲音,哪怕一個字。沒有人告訴她,她最愛的媽媽—映秀國小教師嚴蓉在救下了13個學生後,再也不會回來;而爸爸,依然音訊全無,小小的她已成了孤兒。

他走了,她走了,他們走了!

讓我們記住他(她)們的名字吧——敬愛的老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不,應該是“春蠶到死絲難盡,蠟炬成灰淚不幹”。作為一名教師,一個還健康活著的人,我們應該做什麼呢?是春蠶,就讓我們有抽不盡的絲;是蠟燭,就讓我們發出奪目的光;是人梯,就讓我們為學生架起人生成功的通道!

在座的同行們,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但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我們一如既往地用愛心去澆灌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如同對待我們心愛的孩子一樣,我們沒有理由不成功!我堅信,今天用愛心托起的太陽,必將在明天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