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紀律國旗下的演講稿

來源:才華庫 3.27W

老師,同學們:

學校紀律國旗下的演講稿

大家早上好!很榮幸在國旗下演講。今天,我想與大家談談學校紀律。

很難說對紀律抱有怎樣的感情。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偶爾遲到時被揪住,拉到一邊寫下班級姓名;或者談笑正酣,突然全班一靜,猛然望向視窗,餘光掃到某個熟悉的威嚴身影,心跳咚咚,方才意識到這正是自習時光。總的來說,限制、壓抑似乎成了紀律的代名詞。就連上國小的妹妹,在作文中提到“夢想中的學校”,也不過渴求兩點:一是沒有種種紀律,二是從不佈置作業。紀律競排在了作業之前,足見對紀律的成見之深。學校是培養棟樑的苗圃,老師和學生絕不是對立的階層,那麼,由學校和老師執掌的紀律法寶,怎麼就會被我們如此感性地排斥,究竟是什麼出了問題?

前段時間有同學找我抱怨說:“打掃衛生時宿舍是我家,怎麼睡覺稍稍晚了一點‘你以為宿舍是你家啊!’”話糙卻未常沒有道理。我們把七分之五的時間停駐在學校,稱之為家絕不過分,我們渴求家庭的溫馨自由;但同時,我們有鮮明的目的,我們有同行的夥伴,我們的自由不能妨礙他人的自由,更不能違背求知的目標,而這無疑和家是不同的。渴望自由的我們和紀律似乎有著天然的矛盾。

排隊打飯,多麼想跨越人群先行一步,每當這時,就會忘掉曾被人插隊的憤怒;碰到難題,惱人的嗡嗡聲讓人集中不了精力,只有此刻,才會明白安靜的重要。我們一方面享受著良好秩序帶來的方便,一方面又在抱怨被紀律束縛的壓抑,可是,沒有付出何以收穫?

自習不說話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可我身邊就有同學聽著歌寫字效率極高,更有些人晚上和生活老師鬥智鬥勇白天卻比我還精神,個性化的我們面對要求共性的紀律難免無所適從。然而,學校的特殊性,帶來了學校紀律存在的必要性。紀律像一把刻刀,想把我們肆意的性格與行為雕成藝術品,可無論結果多麼精美,被雕刻的過程總有陣痛伴隨。

那麼,我們該怎樣面對紀律呢?

趙老師講到此時曾借用孔子的話叫“從心所欲不愈矩”讓我深受啟發。這是說“我的行為無不出於本心,但同時它們又不曾觸及紀律的紅線。”如果說這是最高境界,那麼,稍次一級,我以為我們應做到“選擇行為,承擔後果”讓理智,而不是衝動或僥倖,成為我們做事的導向。

作為學生的我們,要充分意識到紀律存在的`積極意義,用紀律限制自己的懶散和惰性;面對與自己的個性不符合的要求,也要多為大家著想,這也未嘗不是磨練性格的方式。早上開窗固然繁瑣,可比起生病之苦又算得了什麼呢;自習不說話固然憋悶,但平心靜氣,集中精力,多完成的那幾道難題,不就是最好的饋賞嗎?

當然,我希望亦相信,我們學校紀律建設與管理也將不斷前行,更加合理並始終成為我們前行的保障。

最後,我想用張老師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演講,“事實已經證明,沒有紀律就沒有好的學習成績,那麼,遵規守紀是否應成為我們的共識呢?”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