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育演講稿彙總六篇

來源:才華庫 1.98W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演講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教育演講稿彙總六篇

教育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教育就是習慣》。

江蘇省原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成尚榮研究員曾撰文指出:當下的教育,對學生現範的要求提得過早。所謂過早,是指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時候,就用條條框框限制學生。教育部課改專家劉堅教授也認為:如果在學生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我們在教育教學上就強調這樣、那樣的習慣,試想當學生對面新知識的時候,還會有多大的把握進行創造力的想象。很顯然,兩位教授在國小生“習慣培養”方面是持穩重、謹慎態度的。那麼國小教育到底該不該、要不要培養學生的“習慣”呢?我們不妨先看看下面一組鏡頭。

一個人去應徵工作,隨手將走廊上的紙屑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被路過的面試官看到,因此他得到了這份工作。原來獲得賞識很簡單,養成好習慣就行了。

有個牧場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場上辛勤工作,朋友對他說:“你不需讓孩子如此辛苦,農作物一定會長得很好的。”牧場主人回答說:“我不是在培養農作物,我是在培養我的孩子。”原來培養孩子很簡單,讓他吃點苦頭,養成吃苦耐勞的好習慣就行了。

在電視畫面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大多數國外的孩子,在客人到家裡來做客時,會像大人似的充滿自尊、自信,他們懂文明、講禮貌。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尤其是有客人來訪時,一些孩子見了生人不是畏畏縮縮、扭扭捏捏藏在大人的身後,就是在客人面前亂折騰胡鬧,任意打斷大人間的交流,不講文明禮貌,有時弄得父母很是難堪。其實,這一切都緣自做父母的從小忽視培養孩子自尊、自信、自重和人際交換能力的良好習慣所致。

1988年,世界75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所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答到:“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麼呢?”“把自己的糖果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東西要放整齊,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飯前要洗手,午後要休息。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原來,基本的倫理道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需要從小養成的。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的增值,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對於學生日後乃至整個一生的學習、工作都能時時地、悄悄地發生積極的影響。上述系列鏡頭便是最好的佐證。國小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國小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而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不能靠自己來完成,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科學施教來逐步形成和完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保證。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勿庸置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簡直是一句空洞無力的口號。

孔子說:“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習慣和天生一樣牢固。確實,兒童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性格的收穫;播上性格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聖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正如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說的那樣:“人生幸福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其實,教育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習慣,習慣的培養也並非你想象的那麼難,最主要的就是掌握習慣的培養原則。

傳統教育特別注重標準化和規範性。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有專家學者提出國小教育更應著眼於“大智慧”的培養與發展,這一觀點的正確性毋庸置疑。但由於理解的偏差,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也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由此就可對學生學習上的一些“細枝末節”放鬆要求,甚至可以完全放棄。眾所周知,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標準和規範的社會,標準和規範是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之一,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首先必須具有強烈的規則意識。教育要規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規範”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而“規範”也有力地促進了現代各學科在國際間的交流與發展。國小教育培養“大智慧”與加強小規範”並不矛盾。我想沒有人會說:對國小生學習規範嚴格要求就會降低學生的智慧,而對國小生的學習規範放鬆了就會提高學生的智慧。恰恰相反,“大智慧”和“小規範”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規範”意識強的人做事細緻有序、思維嚴密周全,能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比“規範”意識淡薄的人更能取得成功。如果教育教學中能做到“大智慧”和“小規範”並舉,豈不兩全其美?此時,對規範的尊重,才既是對人性的尊重,又是對創新的尊重。

傳統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華。傳統是繼承的基礎,承前方能啟後,國小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亦是如此。“提高認識是必要的,轉變觀念似乎言重了,現在,是我們尋求東方和西方教育理念之間的中間地帶,保持科學平衡,取得辯證統一的時候了(我國著名教育家張奠宙語)。”課改專家、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斯苗兒於《課堂常規——在自由與限制中把握分寸》一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要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之一,貫穿滲透於學習活動之中,貫穿長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正如我國當代教育家李希貴所言:教育的根本說到家就是培養習慣。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教育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幸福是所有人都想擁有的。幸福也是一種安全的感受,它就在我們生活裡的點點滴滴中誕生。

記得在寒假裡的一天,晚上,我累了,就躺在床上,過了一會兒,我慢慢開始變熱,我以為是小事情,但是,又過了一個小時,熱得更厲害了,頭上出汗,全身發熱,媽媽走過來,看見我在床上苦苦的呻吟,心裡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於是,就揹著我,向醫院跑,過了半小時,終於到了,醫生說,我就是有點發燒。拿了藥,在回家的路上,只有媽媽和我,偶爾有一輛車經過,一陣陣北風吹過來,冷的想到掛一樣,回到家,我又躺在床上,媽媽那這要走過來,說:“孩子,起來,俺要吃了就好。”我按著順序吃完了,媽媽又熬了粥有我吃,轉身又陷入了忙碌,我的心很不安,她這麼辛苦的工作、勞動,究竟是為了誰?

啊,我感到了無比的幸福!

教育演講稿 篇3

加強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識,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設平安德城的重要舉措。多年來,我院在做好審判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優勢,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一是深入校園,開展“警校共建”活動。與xx農校等10餘所大中國小校建立了“警校共建”基地,派任法制副校長,開展法制講座、指導學生建立模擬法庭等形式多樣的校園普法活動,深受學校師生的歡迎。二是深入社群,開展“法官進社群”活動。不定期組織審判人員深入社群開展法律宣傳諮詢活動,教育引導群眾遵紀守法,依法維權。三是深入農村,開展“送法下鄉”活動。建立了便民訴訟網路,在偏遠鄉村設立便民訴訟聯絡點,法官定期巡迴辦案,並就一些贍養、土地權屬糾紛等典型案件現場開庭,切實做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有力地促進了轄區農村的社會穩定。四是深入企業,促進企業依法經營。組織法官經常深入企業,為企業員工講解勞動法、合同法等與企業關係密切的法律知識,提高職工的依法維權意識和企業的風險防範意識。五是深入行政執法部門,提高行政人員的執法水平。今年以來,我院行政庭的法官先後6次深入工商局、衛生局等行政執法單位開展專題法制講座。六是認真堅持公開審判制度,對依法應當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開庭審理,併為群眾旁聽和新聞媒體採訪提供便利條件。同時,強化裁判文書的說理性,使其成為展示司法公正和進行普法教育的有效載體。七是利用報紙、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採取以案釋法的形式,積極宣傳法律知識。今年來,我院先後在各級新聞媒體上發表稿件百餘篇,有力促進了普法工作的開展。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增強公民的法制觀念,實現依法治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不懈地開展普法教育。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院將從增強實效出發,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把普法教育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教育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我叫xxx,是時化街社群主任,根據組織安排,今天我在此對“五心教育”作發言,我的發言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及同志們給我提出來,我本人虛心接受,並立即予以改正。下面以我個人的理解對“五心教育”發言。

談到“五心教育”,首先要了解“五心教育”的主題是什麼?“五心”即對黨忠心、真心為民、清心律已、公心用權、用心幹事。我在社群工作八年了。在這段時間裡,我深刻的體會到,作為一個社群工作者,必須要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把群眾的事情當成我自己家裡面的事來做,“責任大於能力”,必須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這八年時間裡,在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同志們的關心、支援下,不管是我自己負責的工作,還是領導安排的臨時任務,我都能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實現了我當初剛踏上這個崗位的誓言:一絲不苟、創優爭先、為人民服好務。

作為社群工作者,我們離人民群眾最近,我們最能體會到群眾的心聲,我們最能瞭解百姓的冷暖。做一名合格的社群幹部,首先,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不斷加強新知識、新業務的學習,提高工作的科學性,提高政治敏感性,埋頭苦幹,紮實工作,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要深入群眾走家串戶,瞭解最直接的社情民意,解決群眾最直接的疑難問題,熟悉社群每一家人的生產、生活情況,關心社群困難人群的生活,將群眾冷暖掛心上,把百姓憂愁放手邊。

我們時化社群的工作重點是商貿活鎮,為居民增加經濟收入、搞好場鎮衛生和為居民服好務、辦好事。積極動員商戶做大做強產業,在他們遇到資金困難的時候,為他們提供小額無息貸款資訊,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在管理場鎮衛生中,社群為了給居民一個乾淨、舒適的環境、突擊場鎮衛生10餘次,清理垃圾場垃圾數次,在突擊場鎮衛生當中,社群幹部不怕太陽晒,不怕雨淋,臉晒脫皮,手都打起血泡,可是大家都沒有一句怨言,迎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通過開居民大會、院壩會等形式,大力宣傳黨的政策,給居民講不要亂丟垃圾,家庭、鄰里要和諧,不要吵架,不要參加xx組織,遵經守法,誠信經營。

我們社群有位王正文老人,90歲高齡,在一組鐵路邊居住,兒子多年前已死亡,媳婦已於去年死亡,家中只剩下年邁體弱的她,在今年的人大代表活動日中,我們社群去看望了王正文老人併為她買去了禮品,說服已出嫁的女兒回家來照顧老人,目前老人的生活很穩定。

總的說來,我們做的工作是很平凡的,但我相信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依法辦事,就不辜負黨委政府對我的培養,群眾對我的信任,為廣興鎮實現中國最美鄉村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教育演講稿 篇5

我是一個剛剛步入教育事業的幼鳥,在我的教學水平上缺乏的不僅是教育理論,還有主宰我教育生涯的經驗。古人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也有人說:老師是紅燭、春蠶、人梯、園丁!最近還有流行說法:老師是保姆!我覺得這些說法都有它一定的道理,可我覺得教育應該是學會更好的愛人。 記得在上學期,我帶的是三(1)班語文,思品兼班主任。由於剛進學校,剛接手一個新班級,對學生和教學環境還處於一種陌生狀態,孩子們也因為我是一名新來的老師充滿了好奇心,也許都是孩子吧,孩子們非常喜歡我這個年輕女老師,看著他們的那一張張稚嫩可愛的臉我也甚是喜歡他們,可是地位不同,角色不同,任務不同,我是一名老師,有著教書育人的義務,他們是學生,有著學習的責任,所以我不能隨時隨刻的寵愛他們,於是我的嚴厲便深深的烙進了孩子們的心裡,但是教育不能只有嚴厲,還應該充滿愛。

孩子們之所以喜歡上我的課時因為在課堂上我能夠撇開對每一個孩子的成見,做到對孩子們愛的公平對待,記得又一次思品課上,正在以“我的朋友為題”展開一次討論,內容很迎合孩子們的激動之心,題目一出,便聽見孩子們三五成群的討論聲,有的舉手高呼,有的直接下座位拉起自己的好朋友向大家炫耀。課堂頓然間熱鬧非凡。可是正在這令人興奮時刻,有一個孩子卻泣不成聲。在這譁然喧鬧之間,這哭聲震驚了所有的同學,本來是

一件開心事可怎麼會有哭聲,孩子們和我一樣百思不得其解,此時我心裡湧出來的一個想法是,“她的朋友要麼離開,要麼死亡,否則他不會如此的傷心。”我連忙走上前去想問個究竟,一遍 兩邊卻始終沒有問出原因,我想孩子不願說肯定有原因,於是我安慰他不要想的太多,應該開心點,當我起身離開準備接著上課時這孩子的同桌說了一句“他沒有朋友所以在哭”話音剛落教室裡有恢復了喧鬧,此時我聽到了諷刺之音,聽到這樣的話我不相信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正是夥伴成群的時候,怎麼會沒有朋友?我再次走上前去問他,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接著擦臉上的眼淚。

對於我一個剛剛走進教育殿堂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事情我還是頭一回遇到,霎時我也不知該如何是好,是置之不理還是?我也陷入了沉思,可在聽聽周邊孩子們的嘲笑和諷刺,我知道我的無動於衷肯定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有維護每一個孩子尊嚴的權利和義務,於是我控制住課堂記律,順便問了問孩子們“孩子們你們覺得自己沒有飛機丟人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告訴我:“不丟人””哦 那為什麼沒有朋友就會很丟人呢?”孩子們依舊告訴我“不丟人”接著我走到這個孩子的面前,說“願意和老師做朋友嗎?”當時他很驚訝從他的眼睛裡我看的出,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接著說“老師非常想和你做朋友,你願意麼?”他又是點了點頭,嘴角露出了淡淡的微笑。接著班級裡的同學紛紛舉手都表示願意和他交朋友。

一堂尷尬而漫長的課就這樣的結束,我想這件事情應該能夠煙消雲散,可在一次無意的作文批改當中我看到了這個愛哭男孩的一片篇作文,他用他優美的語言表達了他的快樂和朋友眾多的自豪。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其實教師對海的愛不需要混混烈烈,感天動地,默默地,靜悄悄的也可以改變孩子一生。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這句樸實的話卻詮釋了教育的本質,觸摸了師德的靈魂。愛的教育並不需要多麼的驚天動地,也不需要多麼的讓人感動,也許你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都將改變孩子的一生。

那一節課讓我和孩子都明白了,教育需要“愛” 情感才是教育的核心,教師只有真正地思學生之所思,想學生之所想,縮短了師生距離,增進了師生溝通,才能觸動孩子的心靈,提高教育的質量,從而培養出有個性,有發展,有創新的學生。

有古代全才美譽的亞里士多德說過:“教育的根是苦澀的,但其果實是香甜的。”把愛獻給教育的人不僅有付出,也有回報。當老師們看到桃李滿天下,用心血培育的學生成為社會棟樑時,我們付出的愛就得到了回報,我們就會欣慰地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就是愛的教育的真諦。

教育演講稿 篇6

幼兒教師——古老而年輕的職業。

說它古老,是因為它伴隨著人類教育的產生而產生,從人類矇昧時代至當今的文明時代,無不深深烙下它曲折而蒼桑的足跡,在歲月的流逝中跌蕩起伏,吹奏著它多姿多彩的生命的旋律。

說它年輕,是因為它的名字是多麼富有青春與活力,幼兒教師,孩子的指引者,孩子的大夥伴,活潑可愛的“孩子王”。它的名字,讓人不禁聯想到妖嫩的鮮花叢中微笑著的一張“孩子氣”的臉,讓人聯想到初春展現勃勃生機的春草所沐浴的朝陽,溫馨而甜美。

幼兒教師,是美的職業。

社會上普遍認同這一觀點:幼兒教師美。但她不僅僅是因為幼兒教師群體給人以外在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職業充滿了人性的色彩,我們為了孩子,為了教育,為了社會而工作。我們的物件是美的天使,是純潔嬌嫩的小精靈,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希望,他們凝聚著人的生命發展的理想和憧憬,而我們正在抒寫著最美的人生樂章~~~~~~~~

幼兒教育是開啟智慧潛能的金鑰匙,而我們教師正是金鑰匙的持有者。

幼兒教育——基礎教育的基礎,是奠定著每個生命絢麗成長的基石,它蘊育著生命發展的潛能,蘊含著生命發展多方向的可能性。科學的金鑰匙是催化生命成長的催化劑,“催促”著生命茁壯成長。

幼兒教師是時代的旗手,是邁向資訊時代、邁向現代化、國際化的啟蒙者。

在邁向資訊化的當今時代,資訊科技把幼教推上科教平臺,在素質教育中,引導幼兒進行資訊蒐集、資訊獲取,探索綜合資訊,學會觀察,激發強烈的探索欲,已成為幼兒創新精神的培養,拓展幼兒的生活世界、心靈世界的組成部分。資訊時代,我們

幼兒教師和我們的孩子們一起在資訊的發現、探索中翱翔!

當今時代是國際化的時代 ,加入“WTO”世貿組織使教育融入全球化的人類活動新潮流中,在橫向化、縱向化交錯的網路世界中飛速發展,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已成為時代的強音。國際化、全球化把我們的職業推向了更崇高的境界,更崇高的地位,我們培養的孩子不僅僅是一個“浙江人”、一個“中國人”、而是一個“全球人”!

當今時代是快步邁向現代化的時代,黨的十五大指出我國跨世紀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現代化,現代化給我們帶來教育新概念,教育新技術,教育新理念。新一輪教育現代化的滾滾洪流,推動著我們必須注入濃厚的現代特色,灌注科學、民主、開拓的精神,樹立新世紀主要課題——“人文關懷”。

幼兒教師更是永恆的職業。

有人類,就有教育,就有幼兒教育這塊芬芳的土地。在這裡,無數的生命蠢蠢欲動,向世界展現著自己天真、純潔、富有想象力的生命動態,向人類綻放著真、善、美的故事

有人類,就有社會,就有社會的發展,面對新一代,面對未來,面對永久的教育和永久的發展,“可持續戰略”已成為全球的共同教育的戰略目標。

“生命是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是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教育是永恆的。作為新世紀的幼兒教師,我們應達成一種共識:“我們所面對的物件是可持續發展的。” 我們所面對的戰略目標更是永恆的主題——“可持續戰略”目標。

教育是永恆的,幼兒教師是永恆的職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