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事故應急預案範文(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3.33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有時會發生突發事件,為了避免造成重大損失和危害,總不可避免地需要事先編制應急預案。寫應急預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裝置事故應急預案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範文(精選6篇)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1

為有效防止突發性機械裝置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傷害,結合本專案特點,制定本預案。

一、各單位要加強對機械裝置安全工作的領導,經常性地組織操作人員學習操作規程,提高安全生產意識,排查裝置故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消除隱患。

二、各單位機械裝置操作人員必須持有有關部門頒發的操作證,並熟悉裝置的構造、原理、效能及安全技術要求,嚴禁操作人員違規操作,機械裝置帶“病”作業。

三、應急救援措施

1、漏電觸電。若機械裝置出現漏電觸電現象,當事人應及時向工區負責人或應急小組報告,採取有效的搶救措施。若操作人員觸電後,應儘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實施搶救。

2、剎車失靈。上坡時出現剎車失靈,不能脫檔,鬆掉油門,靠邊行駛,將發動機熄火,利用手制動將車停住,然後找人打眼。下坡時出現剎車失靈,掛低速檔行駛,不能將發動機熄火,靠邊行駛,行駛至平坦的地方將發動機熄火,利用手制動將車停住,然後找人打眼。

3、提升裝置事故。當提升裝置出現事故時,立即將現場人員迅速撤離,通知應急救援小組,組織人員對井架、電動葫蘆(捲揚機)、聯接件的安全隱患進行處理。

四、應急程式

1、發生事故後,當事人應立即報告現場負責人,事故報告時間不得超過事故發生後1小時。報告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的簡要情況、傷亡人數、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已採取的應急措施等。同時,迅速聯絡119、120處理事故現場。

2、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成立現場救援組,實施現場救援工作和調查處理。事故發生地的有關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並採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和損失加重,確因搶險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誌、拍照、詳細記錄和繪製現場圖,並妥善儲存現場主要痕跡、物證等。

3、特大事故現場救援組到達後,根據省指揮部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的命令,按照職責分工,立即開展救援工作,聽取事故發生單位的彙報,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制定搶險方案,並按分工組織實施。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2

1、 施工現場發生重大機械裝置事故,操作人員應立即停機,保持事故現場。如發生人員傷亡,專案部負責人應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救傷員,立即電告分公司領導和公司領導。

2、 報公司主要領導以及裝置、安全部門負責人應終止工作,火速趕往事故現場,組織搶險工作,並立即成立以總經理為首的搶險指揮部。

3、 公司各部門和各基層單位必須無條件服從搶險指揮部的指揮,保證人員、機械、物資和車輛的有效排程。

4、 裝置主管部門應組織有關人員在第一時間趕住現場,根據現場不同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搶險措施、方案等。

5、 如機械裝置事故損壞了供電、通訊等部門的設施,指揮部應立即通知相關部門,並指派人員積極配合他們的突擊搶修。

6、 緊急情況出現後的報警與社會救助機構聯絡方式:報警電話110;急救中心電話120;火警119。

7、 事故出現後與有關處室及領導聯絡電話如下:

各職能部門,工程管理處……安全處……;裝置處長……;

事故主要機械器具配備:塔吊、汽車吊T,打樁機;土方機械、裝載機,氧氣、乙炔;千斤頂,張拉機械,井架等。

8、 企業領導和主管部門必須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對事故認真進行分析和處理。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3

一、事故型別分析

1、倒塔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起重作業中超載、斜吊、拆卸安裝過程中鋼絲繩等連線件拉斷、地錨拉脫,靜置重大風貨軌基地形陷變形等。

2、折塔事故大多發生在傾倒過程中,塔身於建築物相撞,另外,當塔機遇鋼軌用卡軌鉗卡牢而嚴重超載時,由於塔機整體不能傾覆,載荷重力產生的彎矩大於塔身金屬結構的剛度,使塔身屈服變形,於是造成折塔。

3、塔機背杆主要是由於過卷楊或過傾角等執行失誤,導致起重暫被主捲揚機或變幅捲揚機拉起到垂直狀態,然後越過塔頂砸落在塔身後面。

4、折臂主要是由於起重臂、平衡臂在外力作用下嚴重彎扭變形甚至折斷,原因為背杆倒塔等意外事故,由於製造質量,安裝不合標準如臂杆前端滑輪中心與塔身中心線偏移過大,吊載受力後偏移過大,吊載受力後偏扭折斷。

5、塔機重物墜落事故是塔機吊載自空中墜落,其原因較多,如鋼絲繩拉斷,過卷楊造成吊鉤撞翻,起重鋼絲繩接頭固定卡扣拉脫,卷樣機制動器突然失靈以及三相動力突然缺一相等電氣故障均可造成重物墜落。

二、事故發生所存在主要因素

1、超載、斜吊、過卷陽、國慶郊、過行程是人為原因,是違章操作或操作失誤的直接結果,並且都以安全裝置的失效為前提條件。

2、機件過度磨損和隱傷,是操作者檢查保養不周所致。

3、自然環境影響大風颳跑屬意外因素。

三、認真處理好人為因素所存在三個障礙。

1、施工管理人員包括行政領導人員的安全技術障礙。施工管理人員和企業領導要把塔機安全工作當做大事來抓,要迅速提高塔機安全技術知識,充分發揮裝置管理人員的作用。

2、塔吊司機的安全心理障礙,其實質是技術障礙在塔吊司機心理的反映,存在僥倖心理,過於自信,不按操作規程操作。

3、機械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職責方面的障礙,裝置管理人員即要懂技術,又要有實踐經驗並保持穩定。

四、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大型機械裝置管理(包括安裝<拆>使用維修與保養)

1、對於起重機拆裝的工人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取得作業證。

2、在作業前要了解起重機的效能,嚴格按照說明書所規定的安裝及拆卸的程式進行作業,嚴禁對產品說明書中規定的拆裝程式做好任何改動。

3、熟知起重機拼裝活結體格拆裝部件相連線處所採用的連線形式和所使用的聯接件尺寸、規定及要求。

4、瞭解每個拆裝部件的重量和吊點位置。

5、在安裝或拆卸帶輕重閉合平衡臂的起重機時,嚴禁只拆裝一個臂就中斷作業。

6、在緊固要求有預緊力的螺栓時,必須使用專門的可讀數工具,將螺栓準確地緊固到規定的預緊力值。

7、拆裝起重機的電氣國家規定的部門部分,必須按照國家勞動人事部門的規定,由持有國家規定的部門發給的電工操作證的正式電工或由他帶領的電氣徒工進行,嚴禁其他人拆裝。

8、起重機作業中,司機除了對臨時出現的故障進行排除和修理外,每天必須停機對機械認真地做一次例行保養,並按使用說明規定的部位、週期和潤滑劑做好潤滑。

9、起重機發生故障後,必須及時排除與維修。

10、在安裝好的起重機的各部金屬結構上安裝或懸掛標語牌、廣告牌等擋風物件。

11、做好其它裝置的地錨或牽繩等的固定裝置。

12、將起重機的和部分或電焊機地線相連。

13、將起重機的工作機構、金屬結構、電氣系統作為其他裝置的附屬裝置等。

14、起重機上所使用的安全裝置及各種儀表按有關規定,定期標定、維修、報廢更新,不受起重機大修間隔時間的限制。

15、在安裝(拆除)使用過程中需要由經過培訓的人員,進行監控,並做好監控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與上級部門。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4

1、總則

(1)目的

為及時、有效、迅速地處理由於機械傷害造成的人身傷亡事件,避免和減輕因機械傷害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特制定此預案。

(2)依據

本預案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以“保人身、保電網、保裝置”為原則,以《電力安全工作規程》有關內容為指導,根據電力生產的特點,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進行制定。

(3)工作原則

專案部在機械裝置現場事故預防與應急處理工作中,應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集中領導、分級負責、統一指揮、執行高效”的原則。

2、重要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

(1)可能發生的事故型別為機械裝置安全事故,發生的地點為專案部所屬各涉及機械裝置作業現場。

(2)可能影響的範圍:機械裝置作業場所; 可能影響的人員:現場施工和管理人員。

(3)發生事故可能造成1人或數人傷亡或機械裝置損壞,構成重大安全事故、事件。

3、組織機構與職責

(1)本預案應急指揮部設定在技術組,人員集合地點在辦公樓前,集合方法為電話通知。

(2)專案部防機械裝置現場事故管理領導小組:

施工現場責任人:

組 長:XXX 手機:

副組長:XXX 手機:

成 員:XXX

預定急救中心:XXX醫院 電話:XXX

(3)各級人員職責

a、組 長:負責全面組織指揮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協調應急工作,做好事故現場應急措施,並將應急事故發展情況彙報有關領導、部門。

b、副組長:負責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協助組長做好應變的各項組織工作。

c、成員:負責做好本預案的各項應急準備與響應工作。

4、危急事件的應對及預案的啟動

(1)必要物資準備

工作服及手套、安全帶、安全帽、工具包、安全隔板、臨時遮欄、警示牌。

(2)危急事件應急預案的啟動

(a)當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後,現場作業人員應及時彙報機械傷害人身傷亡事件應急日常管理辦公室,同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迅速大致判明受傷者的部位,聯絡廠醫院和打120急救電話,必要時可對受傷者進行臨時簡單急救。

(b)日常管理辦公室人員接到通知後,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組織處理事故,並宣佈啟動事故應急預案,並通知相關人員要求保持通訊隨時暢通。

(c)日常管理辦公室人員判明情況後及時彙報機械傷害人身傷亡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接到通知後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組織協調處理事故,並根據情況向公司、分公司彙報。

5、應急結束

危急狀態消除,由日常管理人員宣佈應急行動結束。應急救援結束後,有關部門要組織協助調查,對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進行調查評估,並按照四“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突發事件做出處理。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5

根據起重裝置拆裝的特點,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有:物體打擊、高空墜落、機械傷害、觸電、倒塌等,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應急求援組織就迅速地投入到搶救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

一、應急組織

應急領導小組:專案經理為該小組組長,主管安全生產的專案副經理、技術負責人為副組長;

現場搶救組:專案部安全部負責人為組長,安全科全體人員為現場搶救組成員:

應急領導小組職責:專案工程發生安全事故時,負責指揮工程搶救工作,向各搶救小組下達搶救指令任務,協調各組之間的搶救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並做出最新決策,第一時間向110、119、120、企業就援指揮部、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公安部門求援或報告災情。平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值班,值班者必須住在工地現場,手機24小時開通,發生緊急事故時,在專案部應急組長抵達工地前,值班者即為臨時就援組長。

二、救援器材:

應急領導小組應配備下列救援器材;照明器材:手電筒、應急燈36V以下安全線路、燈具;通訊器材、交通工具等。

三、應急知識培訓

應急小組成員在專案安全教育時必須附帶接受緊急救援培訓。

培訓內容:傷員急救常識、滅火器材使用常識、各類重大事故搶險常識等。務必使應急小組成員在發生重大事故時能較熟練地履行搶救職責。

四、通訊聯絡

領導小組組長: 電話:

副 組 長: 電話:

報 警 電話:110

火 警 電話:119

急 救 電話:120

五、事故報告

工地發生安全事故後,企業、專案部除立即組織搶救傷員,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保護事故現場,做好善後工作外,還應按下列規定報告有關部門:

1、輕傷事故:應由專案部在24小時內報告企業領導、生產辦公室和企業工會:

2、重傷事故:企業應在接到專案部報告後24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工會組織:

3、重傷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企業應在接到專案部報告後4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單位、安全監督部門、工會組織和人民檢察機關,填報《事故快報表》,企業工程部負責安全生產的領導接到專案部報告後4小時應到達現場。

4、立即組織事故分析會,按“三不放過”的原則處理對違章作業違章指揮的行為,應追究其責任,並按相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

裝置事故應急預案6

一、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裝置安全事故及其危害,指導和規範全市特種裝置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確保應急救援行動安全、有序、科學、高效實施,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特種裝置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裝置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特種裝置事故處理導則》和《XX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XX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預案。

1.3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全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的涉及生命財產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等特種裝置、設施的一般、較大、重大和特別重大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1.4 工作原則

特種裝置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貫徹政府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應急救援體系力求職責明確、規範有序,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反應靈敏、運轉高效。

1.5 事故的分級

1.特別重大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事故:

(1)特種裝置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

(2)600兆瓦以上鍋爐爆炸的;

(3)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洩漏,造成15萬人以上轉移的;

(4)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高空滯留100人以上並且時間在48小時以上的。

2、重大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事故:

(1)特種裝置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2)600兆瓦以上鍋爐因安全故障中斷執行240小時以上的;

(3)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洩漏,造成5萬人以上15萬人以下轉移的;

(4)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高空滯留100人以上並且時間在24小時以上48小時以下的。

3、較大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事故:

(1)特種裝置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2)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爆炸的;

(3)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洩漏,造成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轉移的;

(4)起重機械整體傾覆的;

(5)客運索道、大型遊樂設施高空滯留人員12小時以上的。

4、一般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事故:

(1)特種裝置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2)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洩漏,造成500人以上1萬人以下轉移的;

(3)電梯轎廂滯留人員2小時以上的;

(4)起重機械主要受力結構件折斷或者起升機構墜落的;

(5)客運索道高空滯留人員3.5小時以上12小時以下的;

(6)大型遊樂設施高空滯留人員1小時以上12小時以下的。

二、 組織領導體系及職責

2.1 救援組織體系

市特種裝置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由市特種裝置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協調領導小組、現場指導協調組、事故調查處理小組、應急救援隊伍和其他社會力量組成。

市特種裝置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協調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救援領導小組)是XX市特種裝置一般、較大、重大、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協調機構,負責在特種裝置出現一般以上事故時,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和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參與指揮協調應急救援工作。事故現場指導協調組由救援領導小組派出,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由廣安質監局牽頭成立,應急救援隊伍及社會力量包括:特種裝置安全監察、特種裝置相關技術機構、公安消防、醫療救護、環境保護、專業搶險救援隊伍和其他社會力量。特種裝置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指揮體系見下圖:

特種裝置應急救援專家

援專家

市級配合部門

區市縣

XX市

市救援領導小組

現場指導協調組

特種裝置事故

2.2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職責

2.2.1 救援領導小組組成

市政府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成如下:

組 長:市政府分管質監工作的副市長

副組長:市政府聯絡質監工作的副祕書長

廣安質監局局長

成 員:廣安質監局、市政府應急辦、市安全監管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隊、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監察局、市衛生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環境保護局、市總工會、廣安電業局、市民政局等單位負責人。

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廣安質監局,由廣安質監局分管特種裝置安全工作的領導任辦公室主任。

2.2.2職責

救援領導小組職責

負責指揮協調全市特種裝置一般以上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

(1)廣安質監局:負責接受事故報告,提出應急救援處置建議,按照救援領導小組的決定實施應急救援組織協調工作,負責事故調查處理,提供技術支援。

(2)市政府應急辦:負責資訊收集彙總上報和應急救援綜合協調工作。

(3)市安全監管局:負責參與危險化學品有關的特種裝置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4)市公安局:負責事故現場人員疏散及警戒,加強事故區域內的治安管理,維護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

(5)市消防支隊:負責事故現場滅火搶險救援工作。

(6)市發展改革委:負責應急救援物資供應保障工作,負責組織搶險器材和物資的調配。

(7)市財政局:負責特種裝置應急救援經費的保障工作。

(8)市監察局:負責對相關單位及主要領導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的到位情況、工作情況、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參與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9)市衛生局:負責組織對受傷人員進行醫療救護應急工作,確定受傷人員專業治療與救護定點醫療;指定定點醫院儲備相應的醫療器材和急救藥品,負責事故現場調配醫務人員、醫療器材、急救藥品,組織現場救護和傷員鑑定轉移。

(10)市交通運輸局:負責組織事故現場搶險物資和搶險人員的運送。

(11)市環境保護局:負責與危險化學品有關的特種裝置事故的現場監測與環境危害監測控制和治理工作。

(12)市總工會:配合做好事故善後處理工作。

(13)廣安電業局:負責事故現場電力的供、斷控制工作。

(14)市民政局:負責協調做好死傷人員家屬的安撫救濟工作和善後處理工作。

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1)組織建立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之間的聯絡協調機制;提出啟動本預案的建議;組建特種裝置應急救援專家庫。

(2)指導和督促企業制定、完善特種裝置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開展演練,掌握特種裝置重大危險源的隱患,及時通報預警資訊,提出預警建議;建立並完善各種應急資訊資源系統;指導和督促相關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

(3)負責協調落實救援領導小組的重大決定;迅速瞭解、收集和彙總事故資訊、損害情況;組織事故調查和快速評估,瞭解、彙總應急救援工作情況;辦理救援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2.3現場指導協調組及職責

一般以上事故發生時啟動本預案,救援領導小組派出現場指導協調組赴事故現場協調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指導協調組組長和成員由救援領導小組確定。發生特種裝置一般以上事故,特種裝置應急救援工作應當在事發地政府統一領導下進行。

負責協調市政府有關部門參與現場應急救援工作,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發揮技術支援作用,提供發生事故裝置的基礎資料;組織特種裝置應急救援專家提出搶險救援方案的建議;提供專業救援機構和搶險器材物資資源資訊,供現場救援領導小組調動。

2.4 事故調查處理小組及職責

事故發生後,廣安質監局成立XX市特種裝置事故調查處理小組,辦公室設在廣安質監局,負責特種裝置事故的調查、處理及分析等工作。

三、 預警和預防機制

3.1 預警範圍

特種裝置使用單位應當對以下特種裝置重大危險源實行重點安全監控:

(1)發生事故易造成群死群傷的特種裝置;

(2)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特種裝置;

(3)重要地區使用的特種裝置;

(4)關係重大經濟安全的特種裝置;

(5)發生事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特種裝置。

各區市縣質監局應當分級建立特種裝置重大危險源資料庫,並監督相關使用單位落實安全監控措施。

3.2 預防措施

3.2.1特種裝置使用單位對特種裝置安全全面負責,屬重大危險源的特種裝置使用單位必須嚴格遵守以下規定:

(1)建立完善特種裝置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責任制度,並認真實施;

(2)設立專門機構或配備專人負責特種裝置安全管理工作;

(3)及時分析特種裝置安全狀況,制訂、完善本單位事故專項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應急救援演練;

(4)及時辦理使用登記,保證特種裝置登記率達到100%;

(5)按期申報特種裝置定期檢驗,保證定期檢驗率達到100%;

(6)特種裝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100%;

(7)特種裝置隱患整治率達到100%。

3.2.2 各區市縣質監局應當按照《國務院特種裝置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嚴格履行特種裝置安全監察職責,定期向社會公眾公佈特種裝置安全狀況,對重大違法行為或者嚴重事故隱患及時向當地政府報告。

3.3 資訊監測與報告

全市特種裝置監測網路及監測點分為三個層次:即各級重大危險源監控點(企業)、各區市縣質監局、廣安質監局,各基層監測網點應定期逐級上報監控資訊。遇有異常情況,應立即上報至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救援領導小組及時分析研究,提出監測意見,對可能引發一般以上事故的異常資訊,立即上報市政府。

企業對其擁有市級重大危險源監控點的特種裝置執行狀況的資訊、實施監控的技術手段、安全檢查和定期檢驗情況、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隱患整改情況和應急預案准備情況及時報告各級質監局;對處於異常狀態的市級重大危險源監控點的特種裝置,要立即採取有效措施並及時報告。

建立完善特種裝置安全監察網路。以各級質監部門的安全監察機構為主體,積極發揮專職執法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基層政府、大型企業和社會力量的作用,及時掌握特種裝置安全狀況。

建立完善特種裝置安全監察資訊化網路。建立相關技術支援平臺,包括重大危險源辨識系統、事故隱患預警系統、安全狀況評價系統、舉報系統等,保證預警系統的資訊傳遞準確、快捷、高效。

3.4 預警行動

以下事故發生時,應當做好啟動本預案的準備:

(1)化工企業爆炸、停電、火災事故;

(2)地震;

(3)客運索道、遊樂設施停電、火災事故;

(4)其他可能引起特種裝置事故的災害性事故。

各級質監部門接到可能導致特種裝置事故的資訊後,應及時確定應對方案,通知有關部門、單位採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並按照預案做好應急準備;必要時,及時報告當地政府。

四、應急響應

本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特種裝置一般以上事故,啟動本預案。

4.1 事故報告

(1)事故發生後,當事人、知情人應當立即向事故發生單位、業主報告,情況緊急的可直報當地縣以上行業主管部門和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事故發生單位獲知後,應當立即向當地縣以上行業主管部門和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最遲不超過1小時。市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事故報告電話:xxxxx。

各區市縣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應向社會公佈特種裝置事故報告電話。

(2)事故發生後,區市縣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當儘快核實情況,並在2小時內報告本級和市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立即報市救援領導小組,市救援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告後,根據實際情況按規定逐級上報。必要時,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啟動相關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

(3)發生特別重大、重大和較大事故,市救援領導小組在接到事故報告後2小時內上報。

(4)移動式特種裝置異地發生事故後,當事人或業主應在1小時內向事發地質監部門報告,事發地質監部門應當及時通知裝置使用註冊登記地質監部門。事故發生地區市縣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按規定逐級上報。

(5)事故報告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單位、地點、特種裝置種類;事故發生情況,包括事故簡要經過、現場破壞情況、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和涉險人數、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初步確定的.事故等級、初步判斷的事故原因;已經採取的措施;其他有必要報告的情況。

4.2 分級響應程式

接到事故報告後,事故發生單位須立即啟動本單位應急預案開展自救,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當地救援領導小組主要領導應當帶領職能部門人員立即趕往出事地點,及時採集現場各類所需資訊和有關資料,參與搶救和事故處理工作。

分級響應程式:

(1)一次死亡3人以下的事故,事發地區市縣救援領導小組應當啟動相應特種裝置事故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2)發生較大以上特種裝置事故,市、縣政府兩級啟動相應特種裝置事故應急預案。組織有關人員立即趕赴事發地點,成立現場指揮部,採集現場各類所需資訊和有關資料,指揮組織搶救和事故處理工作。

(3)當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危害時,經報市救援領導小組同意後,立即上報請求支援。

4.3 現場指導協調的主要工作

(1)根據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協助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協調有關應急救援行動。

(2)組織有關專家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工作,協助當地政府提出救援方案,制定防止事故引發次生災害的方案。

(3)針對事故引發或可能引發的特種裝置次生事故,提出防範措施和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的建議。

(4)協助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協調事故發生地相鄰地區和有關企業配合、支援應急救援工作。

4.4 現場緊急處置工作程式及要求

4.4.1 現場處置工作程式

1.儘快對事故發生時所涉及的特種裝置的基本情況做出初始評估,提出對事故所涉及的特種裝置進一步處置的方案。

2.在不影響應急救援的前提下,積極介入對事故現場特種裝置及其相關設施的事故狀態的保護,嚴禁一切對事故現場的變動。

3.根據發生事故的特種裝置的結構、工藝特點以及所發生事故的類別,展開必要的技術檢驗、檢測工作,確認危險裝置的型別和特性,提出搶險救援的技術方案,並採取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擴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響,並防止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

4.迅速對事故發生場所周圍的其他特種裝置展開必要的技術檢驗、檢測工作,儘快確定這些特種裝置是否有發生進一步事故的可能。

5、及時蒐集和整理涉及事故特種裝置的有關資料,為事故調查做好準備:

(1)事故發生企業的特種裝置使用登記證或檢驗合格證;

(2)事故發生企業的所有特種裝置作業人員證(包括管理人員);

(3)涉及事故特種裝置的所有監督檢驗報告和定期檢驗報告;

(4)涉及事故特種裝置的所有維修保養記錄;

(5)有關安全附件的定期檢驗、校驗記錄和報告;

(6)事故發生企業的特種裝置相關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7)特種裝置三個月內的操作記錄和巡查記錄,特別是事故發生前一週內的操作和巡查記錄;

(8)與事故發生企業特種裝置有關的所有安全監察指令書;

(9)涉及事故的特種裝置所在工程的所有竣工驗收資料。

4.4.2現場處置工作要求

1.對事故危害、事故範圍、事故危害擴充套件趨勢以及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等進行初始評估。

2.封鎖事故現場。嚴禁一切無關的人員、車輛和物品進入事故危險區域,開闢應急救援人員、車輛及物資進出的安全通道,維持事故現場的社會治安和交通秩序。

3.設立現場工作區域。應當根據事故的危害、地形特徵、天氣條件(特別是風向)等因素,設立現場搶險救援的安全工作區域。對特種裝置事故引發的危險介質洩漏應當設立三類工作區域,即危險區域、緩衝區域和安全區域。

4.搶救受傷人員。及時、科學、有序地開展受傷人員的現場搶救或者安全轉移,盡最大的可能降低人員的傷亡、減少事故所造成的財產損失。

5.設立人員疏散區。根據事故的類別、規模和危害程度,在必要時,應當果斷迅速地劃定危險波及範圍和區域,組織相關人員和物資安全撤離危險波及範圍和區域。

6.清理事故現場。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水源、空氣已經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迅速採取封閉、隔離、清洗、化學中和等技術措施進行事故後處理,防止危害的繼續和環境的汙染、毀壞。

4.5 應急搶險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參加應急搶險救援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裝備各種安全防護用品和安全設施、裝置。事故現場應當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事故現場應當開闢應急搶險人員和車輛出入的專用通道和安全通道。

4.6 群眾的安全防護

根據事故發生的特性和應急救援的需要,提出事故周圍居民和群眾疏散的建議,由事發地政府下達人員疏散指令。

4.7 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

在應急搶險救援過程中,根據需要建議事發地政府依法動員、調動、徵用有關人員、物資、裝置、器材、以及佔用場地。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支援、配合並提供便利條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拖延、阻攔和拒絕。

4.8 特種裝置事故的調查分析

特種裝置事故發生後,由各級質監部門牽頭,會同安監、監察等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參加事故調查組,在進行救援的同時,開展事故調查,進行事故分析,提出事故調查處理意見。特別重大事故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負責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重大事故由國家質檢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較大事故由省質監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一般事故由廣安質監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4.9 新聞釋出

市救援領導小組是特種裝置一般以上事故資訊的指定來源,負責特種裝置事故資訊的釋出工作。具體新聞釋出工作按照省委辦公廳、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省內突發事件對外報道工作的通知》、《XX省突發公共事件新聞釋出應急預案》執行。

4.10 應急救援結束

同時具備下列條件時,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實際情況,在報請市政府同意後宣佈特種裝置事故應急救援結束:

(1)死亡和失蹤人員已經查清;

(2)事故危害得以控制;

(3)次生事故因素已經消除;

(4)受傷人員基本得到救治;

(5)緊急疏散人員已恢復正常生活。

五、保障措施

5.1 應急救援的資源、物資、裝備、交通和通訊保障

(1)廣安質監局建立與市政府有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指揮機構、市級有關部門以及有關專家的通訊聯絡資料庫。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加強與特種裝置事故應急處置相關的物資、裝備儲備,切實提高應急保障能力。發生特種裝置事故後,廣安質監局、市政府應急辦、市安監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隊、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衛生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環境保護局、廣安電業局、市民政局等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做好相應的應急保障工作。

(2)廣安質監局組織建立全市特種裝置安全監察動態監管系統,及時掌握特種裝置的安全狀況和事故預警情況。

(3)廣安質監局、各區市縣質監局應當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援,針對可能發生的特種裝置事故型別,組織特種裝置檢驗檢測機構等應急救援力量,配備相適應的救援工具、檢測儀器、防護器材、應急車輛等搶險救援裝備和通訊裝備等,建立地方安全監察網路和資訊化網路。

5.2 資金保障

特種裝置使用單位應當做好事故應急救援的必要資金準備。應急救援資金首先由事故責任單位承擔,事故責任單位暫時無力承擔的,由當地政府協調解決。

5.3 技術儲備與專家保障

(1)廣安質監局負責建立全市特種裝置專家組,為特種裝置事故應急處置和決策提供諮詢、建議和技術保障。

(2)各區市縣質監局應當根據轄區內特種裝置的分佈特點,建立相應的專家組。專家組成員由XX市特種裝置監督檢驗機構、特種裝置生產和使用單位、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行業協會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

(3)專家組應當定期召開會議,對國內外近期發生的事故案例進行研究、分析。專家組應當積極開展與特種裝置應急救援有關的科學研究,參與起草或修訂完善本地區的特種裝置應急救援方案,指導企業建立和制訂本企業的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預案。

5.4 宣傳、培訓和演習

(1)廣安質監局、各區市縣質監局應當協助當地政府做好事故的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等知識的宣傳教育。

(2)廣安質監局、各區市縣質監局應當協助當地組織或者督促有關政府職能部門、特種裝置使用單位和專業搶險救援隊伍開展相關人員的應急救援培訓,鍛鍊和提高應急救援綜合素質。

(3)有關特種裝置使用單位每年進行一次以上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演練結束後,對演練情況進行評估、總結,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5.5 監督檢查

廣安質監局、各區市縣質監局應當依照《國務院特種裝置安全監察條例》和其他法律、法規規定,對相關部門和特種裝置使用單位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情況進行檢查。

六、後期處置

6.1 善後處理

(1)應急搶險救援工作緊急呼叫物資、裝置、人員和場地所發生的費用,按有關規定由有關單位負責。

(2)發生特種裝置事故後,必須由有質監部門核准的有資格的單位對特種裝置進行全面檢修,經檢驗合格後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對嚴重損毀、無維修價值的,使用單位應當予以報廢。

(3)特種裝置事故中,涉及到毒性介質洩漏或者鄰近建築物倒塌損壞的,應經環保部門、規劃建設部門檢查並提出意見後,方可進行下一步修復工作。

(4)事故救援結束後,當地政府應當做好安撫、撫卹、理賠工作,有關部門或者機構應當做好社會救助、保險等善後處理事項,儘快恢復受影響群眾的正常生活和生產活動。

6.2 事故調查報告

(1)根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破壞程度,按有關規定成立事故調查組。調查內容主要有:事故發生前裝置狀況,人員傷亡、裝置損壞、現場破壞以及經濟損失情況(包括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事故原因(必要時應當進行技術鑑定),事故性質和相關人員的責任,對事故有關責任人員的處理建議,確定事故隱患是否消除、周圍環境汙染、火災隱患是否基本消除,對疏散人員能否返回提出意見,提出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的措施。事故調查組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初步意見,報市救援領導小組。

(2)需要對事故、受事故影響的裝置和事故現場環境進行必要的檢驗檢測、試驗及鑑定時,由事故調查組確定與事故各方無直接利害關係的單位負責。

(3)事故調查小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事故調查,並提出調查報告。

(4)市救援領導小組適時向社會公佈特種裝置一般以上事故的發生原因及預防措施。

6.3 應急救援工作總結

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後,市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當及時進行總結分析,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

七、附則

7.1 名詞術語、定義與說明

事故:生產或者生活活動過程中發生的意外突發性事件總稱,通常會使正常活動中斷,造成人員傷亡或者財產損失。

事故隱患:可導致事故發生的裝置缺陷、人的不安全行為及管理上的缺陷。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7.2 預案管理與更新

各區市縣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當將本區市縣《特種裝置事故應急預案》報市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各級預案應當每兩年或者在發生特種裝置特大事故後,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評審和更新。

7.3 獎勵與責任

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後,救援領導小組和當地政府應當組織相關部門和單位認真進行總結、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訓,及時進行整改,並按照下列規定對有關單位和人員進行獎懲:

(1)對在應急搶險救援、指揮、資訊報送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2)對瞞報、遲報、漏報、謊報、誤報特種裝置事故和突發事件中玩忽職守、不聽從指揮、不履行職責或者臨陣逃脫、擅離職守的人員,以及擾亂、妨礙搶險救援工作的單位和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責任追究或者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4 制定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市救援領導小組制定並負責解釋。

7.5 預案施行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