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升旗儀式的主持詞

來源:才華庫 1.8W

老師、同學們,唐朝大詩人杜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中就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關於清明節的由來,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清明節升旗儀式的主持詞

春秋時代,有人要殺害晉國國君的大兒子重耳。重耳在介子推等人的幫助下逃到了國外。他們在荒山中迷了路,幾天幾夜找不到吃的東西。重耳坐在地上嘆著氣說:“我死了是小事,晉國的百姓又有誰會關心他們呢?”介子推一聽這話,十分感動,就咬咬牙,偷偷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烤熟了遞給重耳吃。重耳知道後,流著淚說:“你這樣對我,將來我可怎麼報答你呢?”介子推說:“我不求報答,只求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上。”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後,終於回國做了國君。他給當年跟隨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賞,惟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就提醒他,他非常過意不去,就決定親自去請介子推。誰知道介子推早就帶著老母親躲到綿山裡去了。重耳帶人搜山,也沒找到介子推母子。有人就出主意說:“從三面放火燒山,逼他們母子從沒有火的一面逃出來。”重耳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下令放火燒山,可始終沒見他們母子下山。大火熄滅以後,重耳才發現介子推母子已經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了。重耳非常後悔,他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柳樹下,為忌菸火,他命令全國的老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不得點火做飯,定為“寒食節”。第二年,重耳帶領群臣去綿山祭奠,他發現那棵柳樹復活了,於是就恭敬地摘下一根柳枝,編了一個圈戴在頭上,並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把“寒食節”的第二天定為“清明節”。

而晉國的'百姓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忠誠,也在寒食節禁火,在清明節插柳,代代相傳,成了全國性的大節日。又因為清明節正好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因此有清明踏青,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例如盪鞦韆、放風箏、郊遊、拔河、打馬球等等。

上星期,政教處帶領學生會、校團委的同學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到堯山深切緬懷我校三烈士的豐功偉績,表達我們的思念之情,告慰他們的在天英靈。望未來,任重道遠,我們必須以革命先烈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不畏艱難、勇於獻身的革命精神鼓舞鬥志;以他們為了民族的獨立解放前仆後繼、不怕犧牲的進取精神堅定信心;以他們為了實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求索取、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教書育人。我們要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發揮團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時刻銘記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我們要用先進的教育理念,高層次的培養目標,科學的教育手段,打造出逸仙的辦學品質,以高質量的教育贏得社會的讚譽,這是我們不懈的奮鬥目標,是我們對革命烈士的鄭重承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