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居委會社會實踐個人鑑定

來源:才華庫 1.77W

長期以來,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跨世紀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

大學生居委會社會實踐個人鑑定

我們的實踐小組就去參加了居民委員會選舉的活動,從中瞭解不少關於居委會選舉的訊息。

(一)對居委會的瞭解

居委會換屆選舉是我市基層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過換屆選舉可以強化居委會職能作用,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選好配強居委會班子,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密切黨群關係,完善居民自治,建設“六好”平安和諧社群,構建和諧深圳具有重要的意義。

居委會直選這種基層民主的發展,其意義不可小覷。

居民的自治,說白了就是在自己居住的社群內,對涉及自身普遍利益的公共事務,在不違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居民擁有最大限度的自決權。或者可以這樣說,居民的自治,為行政權力劃定了一條邊界:居民自治範圍內的事,由居民(通過自己選舉產生的居委會)說了算。這對居民來說,當然是一種權利和自由的擴張,但對行政權力來說,卻有了一種來自民間社會的制約。在居民自治以後,行政權力再也不能“一杆子插到底”,事無鉅細大包大攬了。居民自治,使每一個居民對社群公共事務的發言權都能得到尊重,這當然能增加人們對社群的歸屬感,使人人都能感到自己是社群的真正主人。愛國主義的情感,其實首先來自於對社群的歸屬感,而不是來自於遙不可及的從經典概念到經典事例的說教。

居委會由居民選舉產生,這就意味著,被選出來的社群居民領袖們必須盡心盡力維護本社群居民的利益;如果失去了居民的信任,他們手中的權力也就失去了政治、法律和道義的“合法性”,居民們就有權為自己的社群選擇新的領袖。這裡蘊含的民主政治的邏輯,塑造著我們的民主生活,開發著我們的政治智慧,激發著民間社會的政治活力。民主的實踐,是最好的民主訓練,也是最好的啟蒙。

中國的民主法治化程序,不可能像英國那樣靠歷史的自然演進,也不可能像美國那樣先有成熟的社會再有民主的國家,歷史似乎註定了,我們必須走一條既靠政治力量推動,又靠民間社會積極呼應的道路。這是一條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道路,也是一條安全的道路。

(二)我的經驗和教訓

在實踐中,我還認識到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主動性不夠,溝動意識有待提高,以後,我一定會不斷提高自己,因為我知道,只有溝通,才能相互瞭解、相互認識;只有溝通,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比如說,組員之間交流甚少。在一起的時候大家一般很少談論工作中的事情。這樣就不利於彼此工作的提高。因為工作中的得與失只有通過交流、溝通,相互學習、參考,才能避免走彎路,才能真正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時間太短暫了,我們只能走馬觀花似地去接觸和吸收新事物,但我們通過實踐也學到了很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既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實踐操作能力、豐富了生活閱歷,這將是我們走向社會的一筆最為寶貴的財富,同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們學生一些思想認識問題,促進了自身世界觀的轉變,通過到了機關部門裡的溫暖,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了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更為自己日後就業指明瞭方向,對自己的社會定位和自身價值進行了一次客觀的評價,發現自己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有句話說得好:實踐出真知。作為一名大學生,要想成為21世紀的一名合格人才,必須跨出校門,走向社會,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從實踐中不斷分析、總結,從而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走向社會,參加實踐,可以幫助我們擺正自己的位置:不盲目自大,也不過分自卑。有的時候我就是缺乏自信,也並不是我一直就這樣,只是人長大後才變成這樣!參加社會實踐,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很大的幫助,對我們的事業心、社會責任感也有一定的幫助。

總結前的絮語

轉眼間,又是一個九月的金秋;秋天可以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也可以說是一個開始的季節。回想起過去走過的炎熱,記憶起七、八月的假期實踐生活:一份辛酸、一份喜悅;一份嘗試、一份認知;一份實踐、一份進步;一份收穫、一份開始。社會實踐是在實際中踐行自己的知識及能力,作為一名大學生的我,更是懂得在實踐中體驗生活、學會生存。

組隊前的絮語

6月下旬期間,是我們參加社會實踐的選擇準備期,記得那時的我,尚在猶豫的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是參加別的學生組織的團隊好,還是我自己來組建一個團隊去參加社會實踐好呢?學生難得有一次這麼好的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我得慎重考慮下這個問題,因為在我看來,在一個團隊中充當的角色不同,可能收穫也很不相同。說真的,我本來也在學校的某個社團組織中體驗過,深知道在角色的轉換過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得到的成效大有不同。在一個組織中,如果是一個成員,可能只要積極負責踏實點,就可以說得上是完成這個角色的任務;可是如果是領導者,那所面對的壓力與所需承擔的工作就有所不同。社會實踐,是學生走出社會進行鍛鍊的一堂很好的課,這個無論是在去之前,去之中,去之後,所嘗試到的滋味都在不同程度上,滿足到學生自身鍛鍊發展的需要。在這個時候,與其說是我想得多,不如說是古人說得好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切的想法與言語將在實踐之中得到驗證。

調研前期的絮語

七月清晨的陽光總是那麼燦爛,幾經的思慮之下,我選擇嘗試做個組織者的決定。在之前我曾經有報過文學院四川實踐隊的名,然而在我這個決定後,我放棄了去面試的機會。想好之後,可能免不了一會兒的喜悅,然而之後的我卻是一頭霧水。俗話說:既然選擇了前方,就得風雨兼程地走下去。雖然那時已經是快要期末考試的時間,我隱約記得,我的課題的立項申請籌劃工作,是在緊張的複習之中開展。在這段時間,我詢問過以前曾經當過隊長同學的意見,也問過了許多曾經帶隊老師的意見,他們的意見讓我在模糊的調研課題及組織工作上,見到了絲絲清晰的思路。在這裡我特別感謝的一個同學,那就是我們隊的副隊長曉臻同學,她讓我更是在調研課題的思路上山重水複疑無路,繼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由於萬里行實踐隊的專案都是由學院組隊的,所以那時我們選擇了城鄉調研實踐隊。曉臻說,她家鄉饒平那邊的文化遺產比較多,而且也很聞名;她還還說,遺產雖多,然而一些的文化遺產還是在時代的步伐中沒落,得不到當地人民的重視,遺產文明的消失,作為一名大學生,很是必要去呼應大家的共同保護意識,很是必要是實地調研瞭解,爭取寫成一篇調研報告,讓更多的人知曉、讓政府更加重視。所以那時,我們把課題定為文化遺產現狀調研的方向。遺產有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之分,物質遺產重在一些很固定性的建築遺址等,非物質遺產則重在一些很動態性的,如民俗、工藝、舞蹈、風情等,像這一類的遺產它們一般是通過口頭的方式遺傳下來的,很容易出現承傳上的斷層與沒落,實地調研可能會有一些意外新的發現與收穫,基於以上因素的考慮,我和曉臻把調研的方向稍縮小點,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研,再說那時的我,有一個這樣的想法,就是調查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如何在現代化的城鎮建設,和諧社會建設上發揮作用的?及它是充當一個怎樣的角色,這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處理好的等類問題,很值得我們學生去深入調研與瞭解,為我國今後在和諧文化建設上提點借鑑的意義。確定課題方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進行文獻資料的查詢與收集。也許認真、努力的吧,用了幾天的時間,我們把那份立項申請書基本上寫了出來。也許,我的第一次搞課題申請的吧,自然存在許多的問題。我和曉臻找了我們學院的教授丘老師給指導意見,他給我們的意見就是我們的課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選題的範圍很寬,應該要選題小點,例如具體到某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研,那時我也記得也問過於老師、劉老師等幾個老師的意見,他們給我的意見都差不多,都說課題的選取範圍過大。我猶記得寫好這份申請書的時間已經是7月6日,團委要求提交的日期是7月7日。考慮到自己想改也改不來,所以想擱置不改,不過還好吧,團委那時又把提交的時間延遲幾天。那時,我就著手把選題壓小,幾經選擇努力,也最終把選題定為當地的一種民間舞蹈——饒平布馬舞的調研,課題的申請到此也告了一段落。

也許功夫不負有心人吧,我們申請的課題最終通過,那時我自覺得嘗試到實踐前的第一份喜悅。繼而的工作就是調研的行程安排,及人員的確定,還有就是問卷的設計等工作。既然是一個團隊,就得懂得分工合作,我也自覺得輕鬆了許多。20號之前,調研的前期準備工作完成。之後,就是我幾乎一個星期的社會實踐征程。

調研地的見聞感觸絮語

這次的社會實踐,調研地點是饒平黃岡鎮的霞西村。在調研過程中,我看到了村民們樸素與生活簡單的一面。農村的孩子們天真純樸;長輩的成年人雖然不會聽普通話,甚至不識字,然而在待我們調研調查時經常保持笑容,有的一家幾口人住在一間很小的瓦房屋中,地板全是鬆泥,四周的牆壁是黃泥漿蓋住,即使是中午,房屋裡光線很黑,他們依然在工作,有的在修自行車,有的在縫補衣服等。他們的生活現狀,即使貧苦,但依然不忘了勤勞地工作,美好的一切都得需要持續的努力與勞動。還有就是,我發現農村的孩子他們並不執著於玩,他們學習的條件是在沒有風扇的情況下,依然在努力地學寫字,做作業等,他們學習的那股幹勁與毅力,即使是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中,依然毫無退縮。他們學習的熱情,讓我覺得在大學很舒適的空調環境中深有感觸。讓我覺得在學習環境很優美、條件很舒適的深大,依然不努力學習的我,感到很自慚不如。農村的孩子他們珍惜的是光陰,即使在條件很差的環境中依然勤奮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我卻不懂得在優美的`環境中學習,相比之下,我自覺得自身的渺小。記得還有就是,在我搞問卷調查的時候,我曾經遇到一個八歲左右的孩子,他正騎著自行車要到某地方去,但他不介意停留幾分鐘,幫我做一份問卷;而這種情況我在黃岡鎮鎮裡面開展問卷調查時,那時記得遇到的是一位年齡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但他對我們的問卷調查是拒絕,相比之下,我覺得農村孩子們的樂意助人的品格又是多麼的高尚。

調研中自身體會收穫絮語

社會實踐每一刻的事情都充滿著挑戰,每一處的見聞都令我產生感觸,每一次的失敗都將成為我新的教訓。記得剛到饒平的時候,我們一下車,就被開三輪摩托的矇騙了,摩托才在城裡走了幾分鐘,他們竟然要收我們15塊,記得這次教訓我們下次再坐車時,我們一般都打的,因為打的在城裡怎樣走,也只需2塊。在和當地領導進行座談時,之前準備好的問題,彷彿在訪問的時候,都不很管用,那時我覺得筆頭上的東西,還得在現實具體情形中做到恰到好處地轉換為口頭表達。他們的講話風格可能更注重於口頭化,所以在採訪的時候,就得學會相應的改變,這種將自身的語言恰到好處地轉換為當地人的語言表達方式,我想在這次的實踐當中,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與學習鍛鍊的機會,特別對於我這個學中文專業的學生來說。還有就是在採訪做筆錄的時候,我們的採訪者普遍都講得比較快,因此在筆錄的時候,難免出現錄不達他們之意的感覺。實地現人採訪,注重的是別人談話中的一些細節的內容,因此我們在採訪的過程中單記住重點是價值不大的,所以在現場筆錄的時候,要做到兩面俱全,不能不說是個挑戰,同時也是個很好的鍛鍊。在實戰中提高自身的文字記錄速度的能力和手寫的能力,對於一個學中文的學生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場筆錄採訪的時候,我都很注重這方面方法的改進和鍛鍊,即使有時字寫得很模糊,但最重要的一個要及時去整理筆錄,同時還得加快提高自己聽力的接受能力和回憶能力。同時還得注意,面對不同人,懂得說話的氛圍的調溫。對年輕人懂得幽默與活潑,對領導懂得慎重與莊嚴些等。還有就是,記得我們無論是在霞西村,還是黃岡鎮搞問卷調查的時候,開始時不理睬,拒絕我問卷填寫的人很多,不過最後自己的堅持與努力,也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事情儘管有困難的開頭,有僵局的開始,但不代表事情的結局也是僵局,不堅持又怎麼能體驗到成果的喜悅的呢?不經風雨又何能見到彩虹呢?在這裡,實踐給我的不是努力,事情並不是說努力就夠了,有時即使你給別人解釋得多麼的認真與詳細,你用很努力的工作態度去對待工作,但都不一定能得到成功,成功可以說往往是經得起考驗、經得起堅持的人所得到的。說到社會見聞方面,我不得不提下,黃岡鎮那邊的小生意場面,在這裡鎮民的收入來之不易。而且有些是從附近的村莊趕集而來,有的很早就得從老遠的地方趕來,即使買出的不多,但他們依然每天都這麼堅持,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在他們的身上體現得不明而喻。有時,他們即使在那裡喊買了一整天,或許真正光顧的人也不多,這時他們真是酸在心裡,幹在口裡。還記得有一次自己拿出50元的人民幣給他們找錢,他們竟說自己沒有那麼多錢找,這時我心裡真不是滋味,他們的生活貧困,讓我覺得珍惜自己眼前的好環境、好條件的必要。我本身是來自農村的孩子,有時候覺得自己也是貧窮中人,不過相比之下,我又何嘗不是幸福中的人呢?這時的我回想起自己在學校的不努力,我心裡又何嘗是個滋味?我更應該懂得好好珍惜自己的眼前,奮力向前發展,踏實做人。

調研結束的總絮語

在我看來,短短的幾乎一個星期的社會實踐並不簡單,時間雖短,但我走過的路長而遠,體驗到的生活深而沉,感觸到人情多而廣。即使我在這次實踐當中,有不少的不足之處,但我記得,這是僅為我的第一次,在遙遠的將來我將會是另一番的作為。學生社會實踐,付出,收穫並不可強求;但不付出,收穫更不可強求。這次的社會實踐真正教給了我,堅持付出,永不悔行。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路在那裡,路在腳下;如果讓我補充一句,那我就說,路更在自己的腳下。要把路走得更遠,就得付出,要付出就得學會嘗試。付出既然不等於收穫,那麼付出就相當於一次無法預知的嘗試,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如願以償,但我知道我已經付出,已經親身去嘗試,有時即使不是很成功,但我相信這次的嘗試與付出就是一次刻骨銘心的回憶與教導。

很早就希望能到外面去社會實踐,主要是因為進深大不久就有機會看到了師兄師姐們在暑期社會實踐中的成果。在師兄師姐們展示的實踐成果——圖片和視訊中,我看到了祖國大地的美好風光,其時心已嚮往那和同學一起到遠方的情景。讓我更加渴求社會實踐的是實踐期間大家所建立的深厚的友誼,師兄師姐們和同學以及和當地人民之間建立的深厚感情常讓我非常感動。

本也就想這暑假和幾個好友組隊參加社會實踐,但沒想到不到暑假我就有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了。今年應該是深大第一次實施雙休日社會實踐的吧。初次聽聞07級實施雙休日社會實踐的訊息,曾為不能到外面去而惋惜。不過後來知道雙休日社會實踐只是以後暑期社會實踐的一個前期和重要的補充,旨在讓大家更好地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最主要的是讓大家更多的接觸社會的階層,豐富我們的生活閱歷,心中的遺憾就雲消雨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對於它的期待。

這次雙休日社會實踐是以課題調研為主的,通過抽籤,我們班選擇到的課題是“移民城市老少的歸屬感問卷調查”。有了調研課題,我們就緊鑼密鼓地開始工作了。我們查詢關於做調研的資料,弄明白怎樣開展調研工作;從網上查詢關於這個課題的一些同類的問卷調研作為參考,以更好制定我們的調研方案;聯絡我們所要調研的人群的單位——各區的福利院,已進行我們的調研工作。最後的方案的出臺,是我們大家多次討論辯證的結晶。弄完這些之後,就開始分組。全班分成6個小組,本著平均人數的原則,各小組的具體成員自我組合。我和舍友以及幾個較熟的同學組了一個小組。

做完了早期的工作,班裡又開了動員大會,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事項;小組也經常開會,討論怎樣具體地開展工作。晚上,在新西南餐廳一樓高牆角的幾個餐桌旁,我們小組經常在那裡開會、討論問題。每個人都認真投入到調研的準備工作中,不斷地改善我們的方案。

我們小組的調研物件是南山福利院的老人。我們這個小組的人分好各自的工作,負責採訪的、負責照相的,每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分工合作。為了能讓老人們高興,以更好地完成我們的調研,我們特地買了一些小禮品準備送給老人們。

我們來到了南山福利院,在福利院的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們採訪了院裡的老人。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調研中,我們摒棄了問卷調研的方式,而採取了通過交談獲取有效的資訊的方法。我們都記住了採訪時需要提問的一些問題,在採訪老人時,我們會盡量用委婉的方式問他們。本來還打算用筆記錄老人的答案的,後來為了避免或許會讓老人感到不高興,我們又摒棄了用筆記錄的方式。這樣,就要求我們要用心記好老人的話,帶採訪結束後再記錄整理。雖然這樣工作會相對麻煩一點,但我們都不希望我們的調研會給老人們帶來不愉快,所以我們對老人們隱瞞了我們的真實目的,只是對他們說是來和他們聊天、分享他們的人生經歷的。

我和鄧龍一起採訪一位老爺爺。雖然此前已經做了不少準備,也曾想象和老人交談的情景,考慮各種情況。但真的開始採訪的時候,才發覺事情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既要從交談中獲取重要的資訊,又要避免敏感的提問會讓老人感到難堪。所以,剛開始時,我們都小心翼翼,生怕出錯。我和鄧龍都不善言辭,和老人的交談有時會出現冷場。我們都缺乏經驗,不知怎樣應對,這時反而是老人主動地引出話題解決冷場的問題。老爺爺很熱情,我們進了他的房間後他就為我們倒水請我們喝。老爺爺喜歡唱歌,在房間的牆壁上貼著幾首革命歌曲的歌詞。老爺爺為我們唱了幾首歌,又一句一調地教我們唱。所以,作為這次社會實踐的意外收穫,我們學會了幾首革命老歌,在歌聲中我們的距離拉近了很多,我們就像忘年交那樣,交談甚歡。

老人的眼睛不好,據他說,有一隻眼基本上看不到東西,眼前總是模糊一片。而讓我們佩服的是,老人每天都會開啟電視機,雖然看不到東西,但是卻堅持聽新聞,瞭解國內外發生的大事。在交談中,我發現老人對於時事的瞭解程度並不比我們差。

剛開始時我還擔心會說錯話而令老人不愉快,隨著和老人交談的深入我發覺是我多慮了。這個老爺爺是個樂觀的人,同時也是個為他人著想的人。我們一直都在閒聊,不去問那些可能會比較敏感的問題。而對於我們的問題,老人都會認真的回答。可能是感覺到了我們兩個的來意,他直接要求我們有什麼問題就問,並主動的為我們介紹福利院裡老人的生活狀況,介紹福利院的設施情況,還帶我們在福利院裡四處參觀。通過這位老人,我們獲得了很多客觀的有效的資訊。

老人的樂觀豁達讓我敬佩,老人的善解人意讓我感動。

從南山福利院回來的晚上,我們小組成員又聚在一起,整合當天調研得到的資訊,分析各個問題的答案並整理調研結果。在這過程中,我們各組員團結協作,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對於這次社會實踐,雖然因為經驗不足可能我有些地方做得並不是很好,但是,總體上我還是滿意的。有了這次的經驗,暑期社會實踐的時候我想我會做得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