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詞《蝶戀花·淚溼羅衣脂粉滿》鑑賞

來源:才華庫 3.02W

《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是作者從青州赴萊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樂縣(今屬山東)驛館時懷念其家鄉姊妹而作,通過描寫自青州赴萊州途中的感受,表達她希望姐妹寄書東萊、互相聯絡的深厚感情。上片通過“脂粉滿”的描繪,“千千遍”的誇張,“山又斷”的比喻,“聞微雨”的氣氛烘托,表現雨中傷別的境界;下片從正面對作者的心理作了更細膩的刻畫。全詞感情深摯,語言淺近,設句巧妙,音韻流轉,堪稱易安詞中佳作。

李清照詞《蝶戀花·淚溼羅衣脂粉滿》鑑賞

創作背景

此詞寫作背景有兩說,一是以為作者在滯留青州時寫給移守萊州的丈夫;一是以為作者在赴萊州途中的昌樂館寫給留居青州的`姊妹們。龔克昌《談〈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以為,當以後者說為勝。理由是:一、元代劉應李《事文類聚翰墨大全》後丙案卷凹收此詞,題為《晚止昌樂館寄姊妹》。但劉氏對作者失考,歸入無名氏;其實,在此之前,也即在宋代曾慥的《樂府雅詞》裡,已標明此詞為李易安作;曾氏生活年代與作者同時,其說當較可信,正可補正劉氏將此詞編入無名氏之誤。而以為此詞為清照思夫念舊之作均出後代,殊無實據。二、詞中出現的“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句,與所標“晚止昌樂館寄姊妹”題意正合,以詞中所流露的也恰是作者身處旅途中的口氣,和寄宿孤館中的心境。因此,斷此詞為作者寄姊妹之作,當較近是。

平慧善《李清照詩文詞選譯》認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八月間,李清照自青州赴萊州,途經昌樂宿館。作此詞奇姊妹。

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於公元1121年9月中旬。公元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庚子)趙明誠知萊州,李清照未與之同去,仍居青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秋天次年起身赴萊州與丈夫團聚,行到昌樂,遇雨宿於旅館中,一時難以見到久別的丈夫,又思念家中姊妹,在寂寞悽苦中寫了這首《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

蝶戀花·淚溼羅衣脂粉滿

李清照

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鑑賞

此詞一開頭就寫她想念家中姊妹想得厲害,以至珠淚漣漣,浸溼身上羅衣,並且連臉上的脂粉也衝落下來沾滿了羅衣;這時,她不由得想起了家中姊妹送她出行時,一遍遍吟唱《陽關曲》時的情景。《陽關曲》,又名《渭城曲》。唐代著名詩人兼音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渭城朝雨 輕塵,西出陽關無故人。”後歌入樂府,以為送別之曲。至“陽關”句,反覆歌之,所以李清照稱“四疊陽關”。如今,這長長的山路已將親人隔於兩地了,她孤身一人在這異地的旅館中,聽著這悽苦的蕭蕭雨聲,心裡無比憂傷,竟使自己的心緒全亂了,亂得忘記了姊妹們送她時,餞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淺還是滿。不管多麼想念,親人已經別於兩地了,只好靠鴻雁來傳遞音信吧。好在東萊是個實實在在的地方,不像蓬萊仙山那樣遙遠飄渺,可望而不可即。“蓬萊”,指蓬萊山,也稱醫壺,古人傳說與方丈、瀛洲併為海上三神山,都在渤海中,世人不能登及,所以說它“遠”。

這是一首開闔縱橫的小令,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到了她的笑下變成“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的激情,極誇張,卻又極親切、真摯。通首寫惜別心情一層比一層深入,但煞拍“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出人意料地作寬解語,能放能收,小令詞能用這種變化莫測的手法是很不容易的,這就是所謂善方情者不盡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