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滿庭芳》詞作鑑賞

來源:才華庫 1.84W

●滿庭芳

蘇軾《滿庭芳》詞作鑑賞

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佘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

萬里家岷峨。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

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好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

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晒漁蓑。

蘇軾詞作鑑賞

這首詞,於平直中見含蓄婉曲,於溫厚中透出激憤不平,依依惜別的深情中表達出蘇軾與黃州父老之間珍貴的情誼,抒發了作者坎坷、不幸的人生歷程中,既滿懷悲苦又尋求解脫的矛盾雙重心理。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因“烏臺詩案”而謫居黃州達五年之久的蘇軾,奉命由黃州移汝州(今河南臨汝)。對於蘇軾來說,這次雖是從遙遠的黃州調到離京城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給他的罪名並未撤消,官職也仍是一個“不得籤書公事”的州團練副使,政治處境和實際地位都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改善。當他即將離開黃州赴汝州時,他的心情是矛盾而又複雜的:既有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哀愁和依依難捨的別情,又有久慣世路、洞悉人生的曠達之懷。這種心情,十分真實而又生動地反映詞中。

上片抒寫對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對黃州鄰里父老的惜別之情。首句“歸去來兮”,搬用陶淵明《歸去來辭》首句,非常貼切地表達了自己思歸故里的強烈願望,暗含了思歸不得歸、有家不能歸的悵恨。接下來“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二句,以時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嘆,加深了失意思鄉的感情氛圍。上片的後半部分,筆鋒一轉,撇開滿腔愁思,抒發因黃州居住五年所產生的對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誼。“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句,於平和的語氣中,傳達出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沉重哀傷。“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這三句,真切細緻地表現了作者與黃州百姓之間純真質樸的情誼,以及作者逆境中曠達超脫、隨遇而安的淡泊心態。

詞的下片,進一步將宦途失意之懷與留戀黃州之意對寫,突出了作者達觀豪放的可愛性格。過片三句,向父老申說自已不得不去汝州,並嘆息人生無定,來往如梭,表明自已失意坎坷、無法掌握命運的痛苦之情。“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二句,卻從未來著筆瞻望自已即將到達之地,隨緣自適思想頓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個“閒”字,將上片哀思愁懷化開,抒情氣氛從此變得開朗明澈。從“好堂前細柳”至篇末,是此詞的感情高潮,以對黃州雪堂的留戀再次表達了對鄰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囑咐鄰里莫折堂前細柳,懇請父老時時為晒漁蓑,言外之意顯然是:自己有朝一日還要重返故地,重溫這段難忘的生活。此處不明說留戀黃州,而留戀之情早已充溢字裡行間。詞的下片,深沉蘊籍,含蓄委婉,情真意切,將惜別、依戀之情表現得動人肺腑,令人回味無窮。

結尾的臨別告語,奇峰突起,收束全篇,與上片的純真友情相呼應,將惜別之情推向高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