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飲酒詩之五

來源:才華庫 1.85W

導語:有時你的夢想達到是一種幸福,有時夢想破滅也是一種幸福。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陶淵明飲酒詩之五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陶淵明飲酒詩之五

陶淵明飲酒詩之五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少年時代受家庭和儒經的影響,懷有兼善天下,大濟蒼生的壯志。但由於東晉門閥制度森嚴,庶族寒門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門閥士族對高官權位的壟斷,在這樣的情況下,陶淵明的理想是難以化為現實的,

《 飲酒 》組詩共二十首,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詩表現了陶淵明歸隱田園後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讀者喜愛它,不僅僅因為它語言淺近,結構巧妙,寫景如畫,意境高遠,還由於它所蘊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反對"心為行役"的"物化"。詩的前四句袒露了詩人能夠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遠地自偏",後六句寫隱逸生活的樂趣,表現了詩人棄官歸田後遠離塵世,醉心田園的情志,這其中既有不滿現實,潔身自好的一面,同時也流露出迴避矛盾,與世無爭的消極情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結廬",建造房屋;"人境",人們聚集的地方;"車馬喧",車馬的喧鬧,意味著上層人士間的交往,用以指代人世間的各種紛繁雜塵。詩人將住所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囂聲。詩人緊接著就有了一問:"問君何能爾" 你如何能夠做到這樣呢 ?然後自問自答"心遠地自偏"。"意思是說精神和現實拉開了距離,超脫世俗的功名利祿,不管住在什麼地方都是偏僻和寧靜的。寧靜在心,心不動,外邊的世界就不會動。表達了作者超脫自在的生活態度。一個歸隱之士的高雅情志躍然紙上。它告訴讀者,詩人的心靈超然淨化,使車馬喧鬧的環境也因之幽靜僻遠了,詩句涵蘊著深刻的.哲理。"車馬喧"不僅是實在的事物,同時也是象徵。它代表了整個為權位,名利翻騰不休的官僚社會。這四句借眼前之物,談人生哲理。於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其結構設計也非常巧妙,第一句看似平淡,第二句就突然轉折,造成懸念,類似"拗救"。第三句借勢發問,第四句給出答案,四句渾然一體,以致於以造語奇險著稱的忘安石都稱讚說:"自有詩人以來,無此四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寫詩人之所為與所見,詩人所見乃"菊",風骨凌霜,傲然挺立的託寓之物,為詩人內心情致的物象;詩人所為乃是在自己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於一俯一仰間見其高潔的情致。 "悠然"不僅屬於人,也屬於山,人閒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見":居心於有意無意之間的一瞥,反射出詩人超脫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閒心情。還有一種版本將"見"字寫作"望"字,蘇東坡認為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因為"望"屬於有意識地注視,缺乏"悠然"的情味。而"悠然見南山"就好似在一種無意識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簾。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林中的霧靄在夕陽之下紫氣升騰,若有若無,繚繞於峰際;成群的鳥兒相伴飛返回巢,歸隱山林。寫出了詩人"悠然"所見之景,體現了詩人寧靜恬淡的主觀心境。這四句不僅寫出了詩人無意見山,心與物遇而進入物我兩忘的情態;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圖境,把主體的情感化為客觀的景物。難怪明人謝榛有云:"一切景語皆情語"。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二句是對全詩的總結。"此中",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 人生之理,造化之趣,這是全篇之髓。在這裡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邏輯的語言卻無法體現它的微妙與整體性。詩人在物我兩忘和同構中領悟到了一種"忘言"的"真意",這無非是在告訴讀者:你們看,這歸隱的生活多麼美好啊!又何必要去為官,去為"五斗米"折腰 這二句既可以看出老莊哲學的痕跡,也可以讓人感悟到後世禪宗大徹大悟的意味。在詩的結構上,這二句提示了全詩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是全詩的點睛之筆。

這首詩既抒發了歸隱生活的悠閒恬靜的欣悅,又蘊含著詩人對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嚮往和憧憬。此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說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如:"結廬在人境"是寫景,"而無車馬喧"是抒寫超脫塵世的感受,是抒情,說明了"心遠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人淡泊的心境和優美的環境水乳交融,歷來被評為"靜穆","淡遠",為後世所稱道。"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是寫景,但從寫景中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後怡然自得的情懷,將情融於景中。詩的最後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時又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詩無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餘音繞樑,回味悠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