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晏幾道

來源:才華庫 7.73K

【晏殊簡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祕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晏殊是什麼派】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詞人、詩人和散文家, 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進賢縣文港鎮人,官職做到了當時的宰相。晏殊與他的第七個兒子晏幾道,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當然晏殊最大的成就不在政治上而在他的詞作上,他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那麼晏殊到底是什麼派別的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晏殊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後到祕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後,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晏殊詩詞富閒雅而有情思,他的詞句主要有這幾個特點:一,感時傷別,春秋各異 。晏殊詞就題材內容來說, 未脫傳統婉約詞樊籬,即傷春悲秋、相思別離。但相同的題材,晏殊 表現出了對春景和秋景的不同偏好。其次,晏殊詞 具有文士氣。三,晏殊詞中的感慨多是中年人式的。四,內向的獨省與外向的同樂 。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以詞人自己為主人公的詞作,和詞中的'主人公身上明顯寄託了詞人自己情感的作品上。

由此可見,晏殊的詞更多的是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並且委婉含蓄。多表達傷春悲秋,相思別離的感慨,所以晏殊以他詞作的風格論是屬於婉約派的。值得注意的的是在晏殊的詞中沒有遊山玩水或羈旅愁苦,也沒有柳永式的純粹個人的兒女情感的情感的抒發,而是在一定範圍內隱約地表達,適可而止。晏殊也被奉為北宋婉約詞宗師。

【晏幾道簡介】

晏幾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漢族,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晏殊和晏幾道是什麼關係】

晏殊和晏幾道是父子關係,晏殊是晏幾道的父親,晏幾道是晏殊第七個兒子。晏幾道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公子哥,自小就是錦衣玉食的待遇。直到晏幾道的父親晏殊過世後,晏家的政敵方才出來打壓。

晏幾道的生活越來越糟糕,知道不出人頭地就沒有出路後。晏幾道發奮圖強,潛心六藝,不僅學術百家,而且文才出眾。雖然晏幾道晚年過的很淒涼,但他流傳下來的詩詞歌賦,無不是文學史上的瑰寶。

【晏殊的故事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詞人、詩人和散文家, 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是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他從小就是一個“神童”14歲就參加了朝廷的科舉考試,並且中了進士了。那麼關於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

從小就是一個“神童”14歲就參加了朝廷的科舉考試,並且中了進士了。那麼關於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

其中一個故事也就是他14隨時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14歲的晏殊被地方官以“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不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就可以做官的。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決然的參加了考試。事情也十分湊巧,科考題目居然是他以前做過的。這樣他就順利高中了,並得到了皇帝的讚賞。但晏殊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在複試的時候,把情況如實告訴了皇帝,並且要求皇帝重新出題目。皇帝與大臣商議後,出了一道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答卷非常優秀,又得到了皇帝的褒獎。

【官場時光】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加尚書左丞。第二年因諫阻太后“服袞冕以謁太廟”,貶知亳州、陳州。五年後召任刑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為三司使。時值趙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並出兵陝西一帶,而宋將屢屢敗退。晏殊全面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從失利中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奏請仁宗後,辦了四件加強軍備的大事:撤消內臣監軍,使軍隊統帥有權決定軍中大事;召募、訓練弓箭手,以備作戰之用;清理宮中長期積壓的財物,資助邊關軍餉;追回被各司侵佔的物資,充實國庫。由此,宋軍很快平定了西夏的進犯。

慶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樞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檢校太尉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晉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慶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誌等事,遭孫甫、蔡襄彈劾,貶為工部尚書知穎州,後又以禮部、刑部尚書知陳州、許州。60歲時以戶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63歲知河南,遷兵部尚書,封臨淄公。64歲因病回京就醫,並留任侍經筵,為皇帝講授經史,其禮儀、隨從均與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開封。仁宗親往祭奠,追贈為司空兼侍中,諡“元獻”,並親篆其碑曰:“舊學之碑”。

晏殊雖多年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他唯賢是舉,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皆經他栽培、薦引,都得到重用。韓琦連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為晏殊女婿,但殊舉賢不避親,晏殊為宰相時,富弼為樞密副使,後官拜宰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