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元旦黑板報圖片

來源:才華庫 8.96K

元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學校元旦黑板報圖片,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學校元旦黑板報圖片一

學校元旦黑板報圖片

學校元旦黑板報圖片二

學校元旦黑板報圖片 第2張

學校元旦黑板報圖片三

學校元旦黑板報圖片 第3張

元旦的起源

古代中國的元旦日,並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曆的1月1日。從殷代定農曆十二月七年級為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覆覆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改公曆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直到解放後中央人民政府頒佈統一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曆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並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一天。同時為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前後,因此改農曆正月七年級稱為“春節”。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元旦一詞最早始於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七年級為旦。南朝梁人蘭子云的《介雅》詩也雲:“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還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在民國以後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並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曆七年級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麼歡慶活動。解放後將1月1日歲首改稱為“元旦”節後,政府仍按照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曆曆法按農時節令,在立春前後冬閒時期的“春節”放假三天,民間辦“廟會”等歡慶,傳承百姓的心願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飲食習俗

英國元旦飲食習俗——瓶中有酒,櫥中有肉

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 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

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髮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髮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黴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

印度元旦飲食習俗——“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美國元旦飲食習俗——吃鯡魚

很多美國人要吃鯡魚。因為這種魚總是成群結隊地遊弋,象徵著家族的富裕繁榮,美國人偏愛鯡魚的另一緣由是這種魚在水中總是向前方努力,吃了它,在新的一年中會出人頭地。

義大利元旦飲食習俗——先吃小扁豆

義大利,人們在新年裡首先吃小扁豆。因為這種豆子宛如古幣,食之必日進斗金。近年來,人們把麵粉團捏成小扁豆形狀,烘焙後再澆上蜂蜜入席,在新年來臨之際不僅祈求生活富有,而且寓意愛情甜蜜。

從一天看一年: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在新年到來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餘酒全部喝光,以致許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們認為,元旦時如果家中還有剩餘的酒,新一年裡交厄運。

西班牙元旦飲食習俗——吃十二顆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遊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鐘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著吃葡萄。而且能按鐘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

日本元旦飲食習俗——“御雜煮”

日本人稱元旦七年級為“正日”,元月1至3日,稱為“三賀日”。 元旦早晨,全家從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蘇酒,共嘗青魚子、黑豆以及稍帶甜味的醬油煮小乾魚等。據說這些象徵吉祥的食物會帶來子孫繁榮、身體健康。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按習慣要吃年糕湯,日本人叫做“御雜煮”。

據調查,“御雜煮”是日本傳統年節食品中生命裡最強的一種。被問每年陽曆一月一日早晨,迎接新的一年以後吃的第一頓飯是甚麼,至今絕大部分日本人回答說:“御雜煮”。“御雜煮”就是湯泡糯米糕。做法並不複雜,材料也不難到手,特別在於專門在年頭三天裡吃,其它時候絕不會出現在餐桌上。

至於糯米糕的形狀以及湯水的做法,你問十個日本人,大概會得到十種不同的答案了。基本上,東京等關東地區人吃的糯米糕為方塊,湯水則用柴魚、醬油和清酒調味,另外加雞肉和青菜。而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人吃的糯米糕為圓形,湯水則用昆布和白味噌調味,另外加芋頭和胡蘿蔔。

朝鮮元旦飲食習俗——藥飯

新年期間,吃類似我國八寶飯樣的“藥飯”,朝鮮的藥飯是用糯米、栗子、棗、松子、核桃仁等加香油和蜜拌勻蒸制的。味道非常好,以示日子過得甜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