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勝利80週年的手抄報二年級

來源:才華庫 1.7W

二萬五千里長徵,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途。這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它的魅力如同一座豐碑,巍然屹立於大半個世紀的光陰流逝中,它的精魂跨越時代,跨越疆域,跨越國界,震撼著每一顆流淌著滾滾熱血的心靈。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長征勝利80週年的手抄報,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長征勝利80週年的手抄報二年級

長征勝利80週年的手抄報篇一:紅軍為什麼要長征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高舉革命旗幟,逐步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在全國許多地方建立了紅軍和革命根據地,武裝鬥爭和土地革命蓬勃發展。從1930年底開始,國民政府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及其他革命根據地接連發動大規模軍事“圍剿”,企圖消滅革命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

紅軍開展了英勇的反“圍剿”鬥爭。

1931年9月起,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三省,並步步進逼,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危機。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向全國發出武裝反抗日本侵略的號召,並表示願意同其他武裝部隊“共同對日作戰”。但國民政府政府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一再妥協退讓,同時卻調動大批軍隊,繼續對紅軍和各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軍事“圍剿”。

長征勝利80週年手抄報版面設計圖1

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的指揮和毛澤東的軍事戰略思想指導下,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連續取得了四次反“圍剿”鬥爭的重大勝利。1933年9月,國民政府當局以50萬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於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錯誤指揮,1934年10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利。黨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並實現北上抗日的'目的。

繼中央紅軍之後,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奉命從鄂豫皖轉移,以建立新的根據地。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為了向四川、甘肅邊界發展,配合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的作戰,發起強渡嘉陵江戰役。紅二、紅六軍團(即後來的紅二方面軍)在粉碎敵人“圍剿”後,於1935年11月主動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

紅軍長征的直接目的,是突破國民政府軍隊的包圍,儲存有生力量。長征的戰略方向和最終目標,是北上進到抗日前線,抵抗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長征勝利80週年的手抄報篇二:《十送紅軍》觀後感

近年來,我國影視劇中描寫革命歷史見長又好看的並不多,倒是一些所謂的抗日雷劇充斥熒屏,被我們稱道的只有幾部,譬如《亮劍》,譬如《長征》。好的影視劇看了還想看,因為它的思想水平,因為它的精神追求,因為它的藝術價值,還因為它的刻骨銘心的動人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最近的一部叫做《十送紅軍》的電視劇,非常吸引人。

《十送紅軍》將作為紅軍戰士個體的具體經歷與長征這一巨集觀歷史事件相結合,將微觀的人性表達和一代人的理想信仰相映照,使得這部描繪長征途中小人物的作品,獲得了史詩般的品格。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座豐碑,長征拯救了紅軍,也拯救了中國革命。紅軍在長征途中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傳奇,在數百倍於紅軍的強敵面前,弱小的紅軍開始了從紅色根據地突圍出發,經歷了告別瑞金、湘江血戰、遵義會議、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翻越雪山、穿行草地、吳起會師等重大事件,無數次的戰鬥,無數次的生死,無數次的危難,無數次的穿越,在這條用鮮血鋪就的道路上,紅軍戰士的無畏無懼,浴血奮鬥,在灑滿鮮血的大道上開滿了異樣的鮮花,這鮮花就是普通紅軍戰士的一曲曲英雄讚歌。《十送紅軍》用連環相扣的敘述手法,通過十個故事,塑造出敢死隊員、神槍手、政工幹部、炊事班老兵、戰鬥模範、文藝女兵、衛生員、甚至於天生殘疾的傻子士兵等人物形象,展現英雄群像,彰顯出個體生命的本相質感,給革命英雄主義一種別樣的解讀。

紅軍老爹鍾石發要從四個當紅軍的兒子中留下一個到相對安全的中央縱隊去,結果四個兒子都選擇了赴死與強敵決鬥,老爹活生生地目睹三個兒子犧牲,且死得很悲壯,最後老爹與當機要員的`二兒子為掩護大部隊轉移而將自己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之下壯烈犧牲。

紅軍文藝女兵戴瀾,為尋找部隊不惜自毀容顏和嗓子,在血與火的肉搏中變得無比堅強,一次次的磨難中親手宰殺頑敵。她雖然失去了外貌的美麗,但她內心蘊藏著精神力量的純潔之美。

劇中有兩個名叫鄧秋生的戰士,在戰鬥中成長為戰鬥模範。第一個鄧秋生是被部隊頒獎的戰鬥模範,第二個鄧秋生是被部隊無意中派去照看受傷的鄧模範的。鄧模範在一次戰鬥中為掩護戰友脫險受傷被敵人俘虜了,第二個戰士鄧秋生模仿鄧模範的樣子接替鄧模範指揮尖刀班繼續戰鬥,結果在連續的幾次突擊戰鬥中表現得無比的英雄而被戰士們敬捧為鄧模範。自此,鄧戰士被部隊邀請輪番上講臺做模範報告。鄧戰士也一度被幾個認識他的老兵拆穿身份欲報告首長。鄧戰士這個“假模範”一度陷入兩難的痛苦之中。政治幹事知道這件事後,鼓勵鄧戰士繼續當這“鄧模範”,因為紅軍在特殊的時刻需要像鄧戰士這樣的“戰鬥模範”鼓舞士氣,浴血殺敵。這個“冒名頂替”的事件在政治宣傳幹事的鼓動下繼續演繹著,後來冒頂的鄧戰士又在戰場上營救了真模範鄧秋生。但這個鄧秋生已經被敵人折磨的身心摧殘,幾乎拿不動槍了。假模範想把這“模範的身份”還給真模範,演繹了一出真假模範的思想變化與現實承擔責任之間的折騰戲,最後被部隊的團長下命令說,不管你們誰是真模範,現在面對強敵,你們都要以模範的身份和姿態去戰鬥去完成作戰任務。最後兩個戰鬥模範雙雙戰死在戰場上。兩個鄧秋生的身體和精神合而為一體,他們的戰鬥故事在部隊中傳揚。殘酷的戰爭錘鍊了他們,使他們的精神得到昇華。

《十送紅軍》從一個新的視角、以一種新的形式,對一個人們早已熟悉了的主題進行富有新意的發掘,為主旋律題材拓寬了藝術表達的空間。劇中戲劇衝突的極致化,人物命運的極致化,對於人物之間關係的深入描寫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對小人物在重大題材中煥發出來的那種極致的精神訴求,給我們最新鮮的藝術感受和視覺盛筵。

長征勝利80週年的手抄報篇三:開展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活動總結

80年前的紅軍長征,是人類歷史上氣壯山河的偉大壯舉。紅軍將士在漫漫征程中,不僅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而且鑄就了彪炳千秋的長征精神。

慰問老兵、追尋歷史、回顧故事……值此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全區上下組織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慶祝紀念活動,以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9月23日下午,江東紅螞蟻志願服務總隊帶著滿滿的祝福,來到海軍江東干休所,為這些親歷戰爭的老兵獻上主題為“向老兵致敬為祖國放歌”文藝演出。

詩朗誦《我是中國人》、女聲獨唱《我愛你中國》、舞蹈《軍鼓聲聲》、薩克斯與舞蹈《軍港之夜》……舞臺上的節目精彩紛呈,臺下的觀眾掌聲雷動。“這些可敬的老兵,他們一張張飽經風霜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但他們依然用那雙曾經扛過槍的蒼勁大手用力鼓掌,散發著軍人的豪氣。”參與活動組織的紅螞蟻志願服務總隊副總隊長硃紅英認為,長征精神展示了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敢於勝利的革命風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崇高的`革命理想、堅定的革命信念,是長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核心。兩萬五千里長徵,每一步都熔鑄著理想信念,檢驗著精神之鈣。當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正在全區上下深入開展。此前,不少街道和社群組織黨員幹部前往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等地,通過瞻仰革命遺址遺物、參觀黨性教育基地等方式,以一堂“重溫入黨誓詞、重談入黨歷程、重走紅色之路”的體驗式黨課,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手抄報內容

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也在我區蓬勃開展。為傳承弘揚長征精神,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我區部分學校組織開展了包括學習長征故事、唱紅歌等系列活動。同學們紛紛表示會更加珍視長征的歷史饋贈,更加堅定地走好新時期長征路。

“爬草地、過雪山,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回顧長征故事,對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具有不小的意義。”四眼碶中學社會老師陳家晶認為,這能讓他們從小意識到,只有像紅軍那樣緊密團結、艱苦奮鬥,才能在新長征路上展現出強大的中國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國力量。

悠悠革命史,歲月易逝;浩浩民族魂,精神永存。長征精神以它特有的魅力和氣壯山河的豪邁之氣鼓舞我們繼往開來、奮勇前行。江東是寧波較早建立黨組織的地區之一,是一方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也是寧波工人革命鬥爭的重要區域。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各級黨組織團結帶領廣大江東人民,克難奮進、開拓創新,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波瀾壯闊的長征歷史,全區上下正堅守著紅軍長征的革命情懷,牢固樹立爭先意識、底線意識、實幹意識,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不斷為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和全面推進現代化核心城區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