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羅姆人為主題的手抄報

來源:才華庫 1.81W

羅姆人,起源於印度北部的旁遮普,是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迫於戰亂和饑荒,羅姆人約於公元1000年離開印度,經阿富汗、波斯、亞美尼亞、土耳其等地,到達歐洲。14世紀時羅姆人已到達巴爾幹半島,16世紀時已遍佈歐洲各地,包括蘇格蘭、瑞典等地。另有羅姆人經敘利亞到達北非,再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到達西班牙。同時印度北部至今仍有和羅姆人相似的民族居住。羅姆人沒有固定的居所,而是以大篷車為家和交通工具,以賣藝為生,在一個個城市間遊蕩,逐漸成為世界聞名的流浪民族。

對羅姆人的普遍稱謂是吉普賽人(Gypsy)。而吉普賽這個名字源於羅姆人初到歐洲時人們對他們的誤解,那個時候歐洲人認為他們來自埃及,而Gypsy來自Egyptian。除英國人認為他們源出於埃及之外,法國人認為他們很可能來自波希米亞,就叫他們波希米亞人(Bohemian),同時也稱他們為吉普賽人,吉坦人(Gitan)、金加利人(Zingari)等十餘個名字;西班牙人稱他們為吉普賽人、波希米亞人的同時,還稱他們茨岡人(Atsigano)或希臘人,認為他們來自希臘,俄國也稱他們為茨岡人。但這都是其他民族強加給他們的,而且根據主觀臆斷確定了他們的`族源,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幾百年。羅姆人(Rom)是吉普賽人對自己民族的稱謂,意思就是“人”。澳大利亞學者通過對粒線體DNA的研究,證實儘管吉普賽人分佈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部落,他們仍然是一個單一的民族,來自亞洲。

全世界一共有大約1200萬吉普賽人,其中1000萬左右分佈在 歐洲。吉普賽人有獨特的傳統,他們不與外族通婚(結婚年齡在 12~13歲)。在各個國家有不同的吉普賽人“部落”。儘管吉普賽人的人口不少,但是他們居住的比較分散,如同歷史上猶太人的遭遇一樣,他們受到了很多苦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把50萬吉普賽人送進了集中營加以殺害。1979年,聯合國正式承認羅姆人為一個民族。冷戰結束之後,中歐和東歐的吉普賽人又受到了嚴重的排擠,他們的身份得不到承認,生存受到威脅。

吉普賽人在歐洲現在仍然受到公開的歧視。捷克公開提出吉普賽人願意移民加拿大的可給津貼,斯洛伐克在進行社會福利改革時曾有吉普賽人聚居點發生騷亂,法國在2010年強制遣返部分旅居法國的吉普賽人返回原籍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而薩克奇本人為匈牙利人,在過去的歐洲,吉普賽人常與匈牙利人相混。在歐洲長期被歧視的吉普賽人的確犯罪率較高,在歐洲,人們經常認為小偷是羅馬尼亞人(Romanian),所指即為羅姆人。而羅馬尼亞有人慾將羅姆人(Romany)的正式稱呼“Roma(羅馬尼亞語,意為人類)”改為“Tigan(希臘語,意思是賤民)”。因為國際社會很可能將羅姆人的“Roma”與羅馬帝國最後一塊殖民地“Romania”混淆。“許多歐洲人將‘Roma’和‘Romania’混淆,他們想知道這到底指的是一個少數種族,還是一個有著2200萬公民的國家。”

此舉在許多羅姆人團體和組織中引發憤怒。

2004年6月,匈牙利選出了歐洲議會的第一名羅姆議員。同時東歐七國於2005年發起“Decade of Roma Inclusion”(容納羅姆人年代),旨在改善羅姆人的生活。

羅姆人在歷史上也曾經出現在中國,被稱為“囉哩回回”。在現代中文的語言環境裡,吉普賽人並無歧視色彩,我們熟悉的是大篷車,巴黎聖母院,卡門,葉塞尼亞,吉普賽更多是自由,熱情和浪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