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手抄報

來源:才華庫 1.93W

元旦節即預示著2019年的到來,希望我們的2019年是美好的,是充滿希望的,烏雲離你遠遠的,每天的生活都是陽光。下面是關於元旦節手抄報的內容,歡迎閱讀!

元旦節手抄報

元旦節手抄報

元旦節手抄報 第2張

元旦節手抄報 第3張

元旦節手抄報 第4張

元旦的來歷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後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七年級”的,有叫“大天七年級”的,有叫“年七年級”的,一般又叫“正月七年級”。

正月七年級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七年級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了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歡慶元旦作文550字

剛參加工作時,我年輕氣盛,常常跟比我小不了幾歲的學生們打成一片。一起跳皮筋、砸沙包,一起說說笑笑,但上課時是嚴肅的,學生們也都深知我的性格,我是堅決不允許他們在上課時調皮的 。

那一年我帶五年級,元旦節前一天,我組織學生們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地慶祝元旦佳節。學生們個個都精心準備了節目,唱歌的'、跳舞的、說相聲的、演小品的,真是五花八門。當活動即將結束時, 不知誰說了一句:“請張老師也給我們表演一個節目吧!”教室裡頓時產生了共鳴。我想:壞了,我哪裡準備有什麼節目呀!唱歌?不行,我天生的五音不全,還是別在這群大孩子面前出醜了。怎麼辦 ?

這時,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我裝作很嚴肅的樣子,清了清喉嚨說:“同學們,我給大家講一個笑話怎樣?”“好!好!笑話也行。”孩子們爭著說。我開始講笑話:“有一個五歲的孩 子,名叫小明,他的叔叔要結婚了,爸爸媽媽都準備去參加叔叔的婚禮。但是要把小明一人留在家裡。小明撅著嘴說:‘爸爸媽媽,你們也太不夠意思了,你們倆結婚時都不讓我去,這次叔叔結婚你們 還不讓我去,等我結婚時叫我去我也不去了。’”說到這裡我停了下來,其實我的笑話已經講完了。看看這群大孩子們,一臉的茫然。教室裡鴉雀無聲,我還故意裝作嚴肅。大約過了五、六秒鐘,熱烈 的掌聲響起來,頓時學生們個個笑得前仰後合。我也忍不住笑出了聲。

這次的歡慶元旦在熱烈的笑聲和掌聲中結束了,孩子們好像還意猶未盡,放學回家的路上還聽到他們在嘰嘰咯咯地笑呢!聽他們說,這是他們度過的一個最快樂的元旦佳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