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火山雲歌送別》原文

來源:才華庫 1.36W

岑參的《火山雲歌送別》以景結情,含蓄委婉。全詩言辭雄壯,氣勢磅礴,充滿浪漫色彩。

岑參《火山雲歌送別》原文

火山雲歌送別⑴

火山突兀赤亭口⑵,火山五月火雲厚⑶。

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

平明乍逐胡風斷⑷,薄暮渾隨塞雨回⑸。

繚繞斜吞鐵關樹⑹,氛氳半掩交河戍⑺。

迢迢徵路火山東,山上孤雲隨馬去。

【註釋】

⑴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橫亙於吐魯番盆地的北部,西起吐魯番,東至鄯善縣境內,全長160公里,火焰山主要為紅砂岩構成,在夏季炎熱的陽光照耀下,紅色砂岩熠發光,猶如陣陣烈焰升騰,故名火焰山。

⑵突兀:高聳的樣子。赤亭:即今火焰山的勝金口,在今鄯善縣七克臺鎮境內,為鄯善到吐魯番的交通要道。

⑶火雲:熾熱的赤色雲。

⑷乍:突然。逐:隨著。胡風:西域邊地的風。

⑸薄暮:接近天黑時。渾:還是。

⑹繚繞:迴環旋轉的樣子。鐵關:鐵門關,故址在新疆境內。

⑺氛氳:濃厚茂盛的樣子。交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內。戍:戍樓。

【白話譯文】

火山高高聳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雲厚。

火雲鋪山蓋嶺凝滯不開,方圓千里鳥兒不敢飛來。

火雲清晨剛被胡風吹斷,到傍晚又隨著塞雨轉回。

迴環繚繞吞沒了鐵關樹,蒸騰瀰漫半掩了交河戍。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東,山上孤雲將隨你向東去。

【賞析】

這首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九十九,是一首送別之作。在這首詩中,“雲”是詩人歌詠的物件,也是貫穿全詩的線索。

“火山”二字首先刺激人的審美慾望,把人的注意力拉引到遼遠壯闊的塞外。此詩前四句連貫而下,以讓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把火山火雲推到人們面前。一二句都以“火山”開頭,第三句以“火雲”起始承接第二句尾,三句中凡四次出現“火”字,描寫的筆鋒在“山”“雲”上騰挪,讓人感到詩人在這種奇異的現象面前興奮不已。“滿山凝未開”從正面具體展現火山雲的外觀,主體感強。“飛鳥千里不敢來”緊接著從側面渲染這外觀的奇異可懼。火山雲的形象便鮮明突出。誇張中已為下文送人經過火山做了鋪墊。

前四句是大筆勾勒,目的在於讓人得到火山雲的總體印象。次四句筆鋒一頓,轉寫火山雲的動態。“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隨塞雨回”,說這些火山雲早上剛被風吹散,傍晚又隨雨重新聚集起來。同“滿山凝未開”的厚重濃濁相比,這種動態的雲輕盈靈巧多了。“繚繞斜吞鐵關樹,氛氳半掩交河戍”兩句互文,描寫火山雲遠“侵”近“略”的威力。“斜”“半”分別點出火山雲與鐵關、交河戍的關係,從空間位置上烘托“吞”“掩”的氣勢。

既有靜態的描摹,又有動態的刻畫;既有時間的縱向變化,又有空間的橫向展開。對火山雲的描寫便可告一段落,結尾二句自然歸結到送別上來。第九句“火山”二字輕輕收束前八句,使得對火山雲的描寫實際上成了描寫送別的環境背景,路途遙遙,行路艱難,——對行人的關懷之情全部包括在“迢迢”二字之中。最後一句不出現人,孤雲獨馬的意象卻讓人想見軍士塞外相別的獨特場景,以及軍人的驍勇剽悍。

詩人曾兩次出塞,邊疆的風沙草石和火山冰雪磨礪了他的意志,軍中生活的粗獷豪邁錘鍊了他的性格,所以他能臨別不傷,通過歌詠塞外特有的奇麗不凡的景色為對方壯行。

拓展閱讀:岑參簡介

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遷居江陵(今屬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歲孤貧,遍讀經史。

20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中進士。八載、十三載兩次出塞任職。回朝後,任右補闕、起居舍人等職。大曆間官至嘉州刺吏,世稱岑嘉州。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述懷及贈答之作。山水詩風格清麗俊逸,頗近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感傷不遇,嗟嘆貧賤的憂憤情緒也較濃。如《感遇》、《精衛》、《暮秋山行》、《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他既熱情歌頌了唐軍的勇武和戰功,也委婉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悲慘。火山雲,天山雪,熱海蒸騰,瀚海奇寒,狂風捲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均融入其詩。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馬行川》、《輪臺歌》。此外,他還寫了邊塞風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處以及將士的思鄉之情和苦樂不均,大大開拓了邊塞詩的創作題材和藝術境界。岑參晚年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後,山水詩中添奇壯特色,但隱逸思想在詩中也有了發展。

岑詩的主要思想傾向是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難的樂觀精神;藝術上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誇張大膽,色彩絢麗,造意新奇,風格峭拔。他擅長以七言歌行描繪壯麗多姿的邊塞風光,抒發豪放奔騰的感情。唐人杜確編有《岑嘉州詩集》,後人集據此演變。今人陳鐵民、侯忠義有《岑參集校注》。事蹟見杜確《岑嘉州集序》、《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遷居江陵(今屬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歲孤貧,遍讀經史。

20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中進士。八載、十三載兩次出塞任職。回朝後,任右補闕、起居舍人等職。大曆間官至嘉州刺吏,世稱岑嘉州。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述懷及贈答之作。山水詩風格清麗俊逸,頗近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感傷不遇,嗟嘆貧賤的憂憤情緒也較濃。如《感遇》、《精衛》、《暮秋山行》、《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他既熱情歌頌了唐軍的勇武和戰功,也委婉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悲慘。火山雲,天山雪,熱海蒸騰,瀚海奇寒,狂風捲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均融入其詩。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馬行川》、《輪臺歌》。此外,他還寫了邊塞風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處以及將士的思鄉之情和苦樂不均,大大開拓了邊塞詩的創作題材和藝術境界。岑參晚年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後,山水詩中添奇壯特色,但隱逸思想在詩中也有了發展。

岑詩的主要思想傾向是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難的樂觀精神;藝術上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誇張大膽,色彩絢麗,造意新奇,風格峭拔。他擅長以七言歌行描繪壯麗多姿的邊塞風光,抒發豪放奔騰的感情。唐人杜確編有《岑嘉州詩集》,後人集據此演變。今人陳鐵民、侯忠義有《岑參集校注》。事蹟見杜確《岑嘉州集序》、《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