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戲問花門酒家翁》

來源:才華庫 2.91W

岑參的《戲問花門酒家翁》寫詩人在春光初臨的涼州城中,對賣酒老人的詼諧戲問,展現了盛唐時代人們樂觀、開闊的胸襟。

戲問花門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⑴酒,

千壺百甕花門口⑵。

道旁榆莢⑶巧似錢,

摘來沽酒君肯否?

【註釋】

⑴沽:買或賣。首句的“沽”是賣的意思,末句的“沽”是買的意思。

⑵花門:即花門樓,涼州(今甘肅武威)館舍名。花門口:指花門樓口。

⑶榆莢:榆樹的果實。春天榆樹枝條間生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稱榆錢。

【白話譯文

這位老人家七十歲了仍然在賣酒,

將上千個酒壺和酒甕擺放在在花門樓口。

道路旁的榆莢看起來也很像一串串銅錢,

我摘下來用它買酒您可賣否?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載(公元751年)舊曆三月,安西節度使高仙芝調任河西節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庫車)節度幕府盤桓了近兩年之久的岑參,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隨高仙芝來到春光初臨的涼州城中。見有老人賣酒,寫下了這首別具一格的'小詩。

【賞析】

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詩,詩人在經歷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後,驀然領略了道旁榆錢初綻的春色和親見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誘人場面,他就在酒店小駐片刻,讓醉人的酒香驅散旅途的疲勞,並欣賞這動人的春光。

詩的開頭兩句純用白描手法,從花門樓前酒店落筆,如實寫出老翁待客、美酒飄香的情景,堪稱是盛唐時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動感人的風俗畫,字裡行間烘托出邊塞安定、閭閻不驚的時代氣氛,為下文點明“戲問”的詩題作了鋪墊。三四兩句詩人不是索然寡味地實寫付錢沽酒的過程,而是在偶見春色的剎那之間,立即從榆莢形似錢幣的外在特徵上抓住了動人的詩意,用輕鬆、詼諧的語調戲問了那位當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燦燦的榆錢來買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詩人豐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詩,讀者可從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時代人們樂觀、開闊的胸襟。

這首詩用口語化的詩歌語言,寫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調詼諧、幽默。詩人為涼州早春景物所激動、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細流,迴盪在字裡行間。在寫法上,樸素的白描和生動的想象相結合,在虛實相映中顯示出既平凡而又親切的情趣。此詩語言富有平實中見奇峭的韻味,給全詩帶來了既輕靈跳脫又幽默詼諧的魅力。

拓展閱讀:《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岑參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⑴

側聞陰山胡兒語⑵,西頭熱海水如煮⑶。

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

岸旁青草長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⑷。

蒸沙爍石燃虜雲⑸,沸浪炎波煎漢月⑹。

陰火潛燒天地爐⑺,何事偏烘西一隅⑻?

勢吞月窟侵太白⑼,氣連赤阪通單于⑽。

送君一醉天山郭⑾,正見夕陽海邊落。

柏臺霜威寒逼人⑿,熱海炎氣為之薄。

【註釋】

⑴熱海:伊塞克湖,又名大清池、鹹海,今屬吉爾吉斯斯坦,唐時屬安西節度使領轄。崔侍御:未詳。侍御,指監察御史。

⑵側聞:表示有所聞的謙詞,等於說“從旁聽說”。陰山:指西北邊地的群山。胡兒:指西北邊地少數民族子弟。

⑶西頭:西方的盡頭。水如煮:湖水像燒開了一樣。

⑷遙旋滅:遠遠地很快消失。

⑸爍(shuò):熔化金屬。虜(lǔ)雲: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上空的雲。

⑹漢月:漢時明月,說明月的永恆。

⑺陰火:指地下的火。潛燒:暗中燃燒。天地爐:喻天地宇宙。語出西漢賈誼《鵩鳥賦》:“天地為爐兮,造化為之;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⑻隅(yú):角落。

⑼吞:瀰漫,籠罩。月窟(kū):月生之地,指極西之地。太白:即金星。古時認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⑽赤阪:山名,在新疆吐魯番境內。單于:指單于都護府所在地區,今內蒙古大沙漠一帶。

⑾天山郭:天山腳下的城郭。

⑿柏臺:御史臺的別稱。漢時御史府列柏樹,後世因稱御史臺為柏臺、柏府或柏署。因御史糾察非法,威嚴如肅殺秋霜所以御史臺又有霜臺之稱。

【白話譯文】

我聽陰山人們說過多回,西方熱海之水好似煮沸。

海上各種鳥兒不敢飛翔,水中鯉魚卻是大而肥美!

岸邊青草常年不見哀歇,空中雪花遠遠融化消滅,

沙石熾熱燃燒邊地層雲,波浪沸騰煎煮古時明月。

地下烈火暗中熊熊燃燒,為何偏把西方一角烘烤!

氣浪瀰漫西方月窟太白,把那廣大邊塞地帶籠罩。

置酒送君在那天山城郭,熱海之畔夕陽正要西落。

君居柏臺威嚴好似寒霜,熱海炎氣因而頓覺淡薄!

【創作背景】

這首送別詩,是詩人在北庭,為京官崔侍御還京送行時所作,約作於天寶十三載(754)。此詩或寫於交河郡,或寫於輪臺縣。岑參雖未到過熱海,但根據傳聞和自己長期在荒遠之地的體驗,把它寫得有聲有色、神奇無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