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杜甫傳創作給今人的啟示

來源:才華庫 1.86W

給我的感覺,馮至的貢獻,在於研究杜甫,在於創作《杜甫傳》。《杜甫傳》的創作,起始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才完成,以至正式出版。

關於杜甫傳創作給今人的啟示

關於馮至創作《杜甫傳》的最初動機,是由遺憾引起的。

他在學習德語過程中,接觸到了西方文學,不斷深入的學習,他發現一個被國人一直忽視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古典文學,哪怕就是頂名上將、出類拔萃的人物,也就不過在相關的典籍裡有個小段,或是小傳,辭書裡有個詞條罷了,少有專門的傳記性的文字。但在西方國家,別說一流作家,即便是二三流作家,傳記文字都不乏。對比知道,國人從古至今,對文學名人的全面而客觀的文字評價,是缺少的,可以說,這方面是個弱項。由此,他萌生了對杜甫的研究,寫《杜甫傳》的思想,就是這樣產生的。

接下來,他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除了蒐集資料,閱讀相關的書籍之外,還對成書,提出了自己的約法三章,像做杜甫詩歌的卡片,朋友交往,花鳥蟲魚等等,分門別類,設計制定了創作的章法。

同時,研究詩人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典章制度、思想文化等有關方面,儘可能的全面瞭解。再有,還閱讀了當時我國學者陳寅恪等人有關的研究著作。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才動筆開始創作。

依現在人話講,這一點更為重要,就是在形成文字的起始,首先想到讀者,既然是傳記,難免要考據或考證,這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但他以為,不管是考據,或是考證,都難免枯燥乏味,倒讀者的胃口,則是常事。因此,他基本不搞考證或考據。但這並不等於不要實事求是。《杜甫傳》雖然是文學創作,但卻從實際出發,充分尊重史實,對杜甫進行了實事求是的客觀評價。

馮至對杜甫的研究以至最後《杜甫傳》的創作完成,起碼給今人這樣一些啟示:

第一,要善於發現問題。在深入讀書的過程中,深入思考,不僅必要,而且必須。發現問題,產生深入研究的想法,往往就是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產生的。馮至由遺憾,最後導致從事《杜甫傳》的創作,就是讀書後的對比與深入思考的結果。

第二,要堅持“通觀”的指導思想。作為研究者,從一個點出發,緊緊圍繞這個點,拓展開來,儘可能把與被研究的“點”相關的情況蒐集齊全,縱橫交錯,上下左右,全面深入,使單薄變得豐滿,使孤立變得融合。做到“通觀”,也就為課題研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第三,充分考慮成果的受眾群體。研究成果,貢獻給社會,是研究成果的必然去處。作為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研究者本身如果都覺得枯燥乏味,作為一般的讀者,就更不會為此而費力傷神了。因此,社科研究成果,首先要有可讀性,至於知識性與趣味性,都要服從可讀性。沒有可讀性,味同嚼蠟的知識性,所謂的趣味,也只能逗自己樂,讀者肯定不會無故樂起來。尊重史實為前提的寓教於樂,是研究者應該把握的一條根本準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