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東山二首(其一)》李白全詩賞析

來源:才華庫 6.57K

《憶東山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東山是東晉政治家謝安曾經隱居的地方。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憶東山二首(其一)》李白全詩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憶東山二首(其一)》李白全詩賞析

憶東山二首

  其一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註釋】

⑴施宿《會稽志》:東山,在上虞縣西南四十五里,晉太傅謝安所居也。一名謝安山,巍然特出於眾峰間,拱揖虧蔽,如鸞鶴飛舞,其巔有謝公調馬路,白雲、明月二堂遺址,千嶂林立,下視滄海,天水相接,蓋絕景也。下山出微徑,為國慶寺,乃太傅故宅。旁有薔薇洞,俗傳太傅攜妓遊宴之所。

【白話譯文

其一

東山我很久沒有回去了,不知昔日種在洞旁的薔薇又開過幾次花?

環繞白雲堂的白雲是不是仍自聚自散?明月堂前的明月不知落入誰家?

【創作背景】

東山是東晉著名政治家謝安曾經隱居的地方。據施宿《會稽志》載:東山位於浙江上虞西南,山旁有薔薇洞,相傳是謝安遊宴的地方;山上有謝安所建的白雲、明月二堂。這首詩是李白天寶初在京待詔翰林時作。

【賞析】

東山位於浙江上虞縣西南,東晉著名政治家謝安曾經隱居於此。山旁有薔薇洞,相傳是謝安遊宴的地方;山上有謝安所建的白雲、明月二堂。

李白嚮往東山,是因為仰慕謝安。這位在淝水之戰中吟嘯自若,似乎漫不經心地就擊敗苻堅百萬之眾於八公山下的傳奇式人物,在出仕前就是長期隱居東山。當匡扶晉室,建立殊勳,受到昏君和佞臣排斥時,又曾一再辭退,打算歸老東山。所以,在李白看來,東山之隱,既表示對於權勢祿位無所眷戀,但又表示不妨在社稷蒼生需要的時候,出而為世所用。李白嚮往的'東山之隱,和謝安式的從政是相結合的。在陶醉自然、吟詠嘯歌之際,並不忘情於政治,而當身居朝廷的時候,又長懷東山之念,保持自己澹泊的襟懷。

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大約正在長安。唐玄宗親自下詔召他進京,看來是夠禮賢下士的了,但實際上並沒有給他象謝安那樣大展雄才的機會。相反,由於詩人的正直和傲慢,卻招惹了權貴的忌恨。從“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可以看出,詩人在默算著離開“東山”(實際上指進京以前的隱居之地)的時日。時光易逝歲月如梭。他有象謝安與東山那樣的離別,卻未成就象謝安那樣的功業。因此,在詩人的沉吟中,已經包含著光陰虛度、壯懷莫展的感慨了。當初,詩人告辭東山時,是為了實現匡國濟世之志。但如今在帝城久久滯留卻毫無所成,又怎能對得起東山的風物呢?

所以“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兩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嚮往,一方面又有一種內疚,覺得未免辜負了那兒的白雲明月。

這首詩應該看作是李白的“歸去來辭”。他嚮往著東山,又覺得有負於東山。他無疑地是要歸去了,但“東山”是和謝安這樣一位政治家的名字結合在一起的,嚮往東山,既有隱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時而起的一面。“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梁園吟》)他的東山之隱,就包含著這樣一種情愫。詩中李白隱以謝安這樣一個人物自比,又用白雲、明月來襯托自己的形象,那東山的白雲和明月的澹泊和明潔;而李白的情懷,便和這一切融合在一起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