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憶李白古詩解讀

來源:才華庫 2.53W

文/霍源江

春末憶李白古詩解讀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一般認為,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對李白的讚美和敬仰之情。

首聯“白也”“飄然”,以感嘆詞開端,直抒胸臆,讚歎之情噴湧而出。像這樣在首聯便宣洩情感的詩歌,不僅表露了詩人興致之高,還有突破常規的藝術嘗試——詩人沒有講求起承轉合,慢慢鋪墊,循序漸進,把感情一步步地提上去;相反,詩歌首聯就奠定了全詩感情基調。緊接著,在頷聯中詩人闡釋李白“詩無敵”“思不群”的外在表現,借用南北朝詩人庾信和鮑照的典故來凸顯李白詩風的“清新”“俊逸”。頸聯兩句筆鋒突轉,看上去不再執著於對李白的詩文和才思的陳說和流連,但實際上和前兩句仍然難捨難分,詩人和李白一個遠赴“渭北”,另一個前往“江東”,兩個地方相隔甚遠。在音信不便的古代,別離常常升騰出兩種情感——一種悲壯而崇高,伴隨著的多是鼓勵朋友勿忘人生志向,實現儒家“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等等;還有一種是走感傷、沉吟格調,與朋友難捨難分,彷彿再無相見之日。而此詩頷聯顧左右而言他,無一個離別字眼,寫景卻不抒情,給讀者的觀感世界是遙遠的兩地,樹和雲遙遙相望,這兩則意象隱含著長期沉澱的別離之意,隱喻詩人和李白同樣眷戀這份知交之情。由此可見,前兩聯表層是詩人對李白詩風和才思的欣賞,深層處是對李白人格魅力的激賞,但詩人感情沒有停留在此。好友分別,各安一方,舊時記憶,蓬勃在心頭。情之所至,在後兩聯中吐露了對李白的創作和對這位富有魅力的'好友的想念。於是,惦記著與李白重逢,把盞論文,細品好詩。

總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李白的讚美和敬仰之情,這種看法是國內大多數研究者所中肯的。但也有另一種讀法,看上去也頭頭是道,似乎合理。“白也”與《論語·雍也篇第六》中孔子表揚顏回的句式和口氣相近——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對應到這首詩裡,詩人對李白的評價,其內在感情是老師對學生的認可與表揚,而不是讚揚與敬仰。頷聯兩句中“庾開府”“鮑參軍”,分別指的是庾信和鮑照,二人行走於南北朝時期,但均身世坎坷,歷經多難,且前者做了貳臣,後者死於非命。這兩個典故是詩人對李白命途的預測,暗示著詩人對李白遭遇的態度。而頷聯渭北之樹,暗指詩人自己,樹紮根大地,安穩度日;而代表李白行跡的江東,浪跡如雲,四處漂泊,身心難安。且一個生於春天,另一個則側身日暮,不難看出詩意中潛藏的希望與無望的對比。至於尾聯,品論詩文的意思是說,詩人計劃與李白一比高低,重排優劣。這樣看,詩人對李白似乎並不怎麼欣賞,反而帶著輕視,甚至鄙薄之情。

這是一位美國學者的解讀,他從另一個角度來闡釋作品,賦予了詩歌顛覆性的解讀。至於這樣解讀合理與否,與當時的歷史語境和詩人思想是否吻合,我們無法知悉。但作為一種解讀方式,似乎也無不可,詩無達詁,見仁見智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