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中問答》原文賞析

來源:才華庫 2.54W

山中問答

李白《山中問答》原文賞析

【唐】李白

【原作】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註釋】

山中問答:一作《山中答俗人》。

餘:第一人稱代詞“我”,指詩人自己。

何意:一作“何事”,也就是因為什麼或為什麼。

棲:棲息,居住。

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陸縣內,據說山下桃花巖是李白當年讀書的地方。

閒:安然,泰然。

窅(yǎo)然:深遠的樣子。窅,深遠,幽遠。

別:另外。

非人間:即不是人間,當喻指晉陶潛筆下的世外桃源,這裡指詩人的隱居生活。

【古詩今譯】

有人問我為什麼隱居在這僻靜偏遠的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卻覺得十分閒適自樂。繽紛飄落的桃花隨著流水悠悠地向遠方流去,就像別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樣,不是凡塵俗世所能比擬的。

【賞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自稱與李唐皇室同宗。李白少年時居住四川,讀書學道。二十五歲出川遠遊,先後居住在安陸、魯郡。在此期間曾西入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後來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讒言出京,開始漫遊各地。安史之亂起時,為了平叛動亂,加入永王的幕僚;後來永王為唐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而被流放夜郎。後遇赦東歸,投奔族叔當塗縣(今屬安徽)令李陽冰,不久病逝。他因寫詩而聞名,當時的人們稱讚他的詩可以“泣鬼神”。他以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反映現實,描寫山川,抒發壯志,吟詠豪情,因而成為光照古今的偉大詩人。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表現了詩人淡薄名利、超脫世俗的閒適恬淡心境與鍾情自然的情趣。

“問餘何意棲碧山”。“問餘”,即有人問我。“餘”,此處是詩人自指,相當與現代漢語中的“我”。“何意”,也有的版本寫作“何事”,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因為什麼或者是為什麼。“碧山”,不僅僅是山的名字,也指山色*的青翠蒼綠,指環境的幽靜深遠。作品開篇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直接觸及詩題,突出題旨,起到了很好的喚起讀者注意作用。

“笑而不答心自閒”。前句以問句的形式突兀領起,而此處又並未作答,而是繞開問題從另一個角度續上了一句“笑而不答心自閒”,委實接得蹊蹺,令人感到迷離。“笑而不答”,形象地再現了詩人當時憨態可掬的情態;“心自閒”,既寫出了詩人隱居山水之中的心境,也寫出了詩人對“何意棲碧山”的司空見慣與不以為奇的常態心理。正如前面欣賞家趙其鈞說的那樣:“對於詩人來說,正如既不覺得新鮮,也不感到困惑,只不過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罷了。本句妙在不答,這‘笑而不答’不僅使作品‘增添了變幻曲折,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更為讀者設定了諸多疑惑與想象的空間,加大了詩意的內涵。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兩句既是寫碧山景緻之美,也是對開篇“問餘何意棲碧山”的巧妙作答,詩人此時的心境可見一斑。據說詩人李白當年隱居碧山時常坐在溪邊的一處平坦的大山石上讀書,面對的正是穿行於山間林蔭之中淙淙作響的小溪。春日,陶林與青山相伴,落英與流水同歸。繽紛的桃花隨著清澈的溪水悠然飄向遠方,已然晉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這兩句詩體現了幽靜的環境與詩人的心境的物我合一。這一令詩人物我兩忘的幽靜之所絕非“人間”任何美景所能比擬的。從這兩句詩中我們清晰可見的是詩人酷愛自由、天真、開朗、樂觀的性*格和鍾情山水、淡薄名利的人生觀。

這首詩融敘述、描繪、議論、抒情於一爐,統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於一篇,結構轉接靈活,描寫虛實並舉,詞句自然質樸,語勢舒緩悠然,意蘊深厚,心境淡然,小篇幅,大容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