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復杜溫夫書閱讀標準答案及原文翻譯

來源:才華庫 1.55W

復杜溫夫書①

柳宗元復杜溫夫書閱讀標準答案及原文翻譯

柳宗元

二十五日,宗元白:兩月來,三辱生書,書皆逾千言,意若相望僕以不對答引譽者。然僕誠過也。而生與吾文又十卷,噫!亦多矣。文多而書頻,吾不對答而引譽,宜可自反。而來徵不肯相見,亟拜亟問,其得終無辭乎?

凡生十卷之文,吾已略觀之矣。吾性駿滯②,多所未甚諭,安敢懸斷是且非耶?書抵吾必曰周、孔,周、孔安可當也7擬人必於其倫,生以直躬見抵,宜無所諛道,而不幸乃曰周、孔,吾豈得無駭怪?且疑生悖亂浮誕,無所取幅尺,以故愈不對答。來柳州,見一刺史,即周、孔之;今而去吾,道連而謁於潮,之二邦,又得二週、孔;去之京師,京師顯人為文詞、立聲名以千數,又宜得周、孔千百。何吾生胸中擾擾焉多周、孔哉!

吾雖少為文,不能自雕斫③,引筆行墨,快意累累,意盡便止,亦何所師法?立言狀物,未嘗求過人,亦不能明辨生之才致。但見生用助字不當律令,唯以此奉答。所謂乎、歟、耶、哉、夫者,疑辭也;矣、耳、焉、也者,決辭也。今生則一之。宜考前聞人所使用,與吾言類且異,慎思之則一益也。庚桑子言藿蠍鵠卵④者,吾取焉。道連而謁於潮,其卒可化乎?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為十數文即務往京師急日月犯風雨走謁門戶以冀苟得。今生年非甚少,而自荊來柳,自柳將道連而謁於潮,途遠而深矣,則其志果有異乎?又狀貌嶷然類丈夫,視端形直,心無歧徑,其質氣誠可也,獨要謹充之爾。謹充之,則非吾獨能,生勿怨。亟之二邦以取法,時思吾言,非固拒生者。孟子曰:“餘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而已矣。”宗元白。

【註釋】①杜溫夫,元和十四年自荊州來柳州,三次致書柳宗元,希望得到柳宗元的延譽。②騃(aí)滯:愚笨遲鈍。③雕斫,刻意修飾文辭。④藿(huò)蠍(shǔ)鵠卵:藿蠍,生長在豆類植物上的毛蟲;鵠卵,鶴之卵,形體較大。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來徵不肯相見

徵:徵詢,追問

B.吾性騃滯,多所未甚諭

諭:明白,理解

C.宜考前聞人所使用

聞:使……聽到

D.時思吾言,非固拒生者

固:執意,堅決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得終無辭乎

其孰能譏之乎

B.而不幸乃日周、孔

若事不濟,此乃天也

C.何吾生胸中擾擾焉多周孔哉

使皇武子辭焉

D.與吾言類且異

臣死且不避

7.給文中加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為十數文即務往京師急日月犯風雨走謁門戶以冀苟得

A.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為十數文/即務往京師/急日月/犯風雨/走謁門戶/以冀苟得

B.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為十數文/即務往京師/急日月/犯風雨/走謁門戶/以冀苟得

C.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為十數文/即務往京師/急日月/犯風雨走/謁門戶以冀苟得

D.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為十數文/即務往京師/急日月/犯風雨走/謁門戶以冀苟得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段開宗明義,提出杜溫夫三致書信,而自己遲遲不作答一事,為下文交待原因張本。

B.在文中,“何吾生胸中擾擾焉多周、孔哉”一語,既道出了作者對杜溫夫的譏諷,更是對

他的嚴肅批評。

C.柳宗元不對杜溫夫來信作答,主要是來信很多地方看不明白,文字表述不夠清晰曉暢,無法判斷其是非,故不便作答。

D.在文中,柳宗元要求杜溫夫端正態度,學習寫作的基本知識,加強氣質方面的修養,這種從根本上關心後進的態度和方法,至今還有積極意義。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兩月來,三辱生書,書皆逾千言,意若相望僕以不對答引譽者。(4分)

(2)且疑生悖亂浮誕,無所取幅尺,以故愈不對答。(3分)

(3)立言狀物,未嘗求過人,亦不能明辨生之才致。(3分)

參考答案

【參考譯文】

二十五日,宗元啟:兩個月來,承蒙你多次來信,每封信都超過一千字,信的意思好像是埋怨我沒有回答你、沒有寫信讚美你的好處,讓你名聲遠揚。這樣講確實是我的過錯。而你又給我寄來十卷文章,唉呀!也夠多了。文章寄得很多而書信寫得頻繁,我沒有回答你,沒有讚美你、讓你名聲遠揚,你也應該自己反省一下。可你卻來問我不肯和你相見的原凶,你多次來拜訪、多次來詢問,難道最後我連一句回答的話都沒有嗎?

你的十卷文章,我已簡略看了一下。我這個人天性呆笨,對你的文章許多地方都不太懂,怎麼敢憑空推斷它們是好還是不好呢?信巾寫到我,總是把我稱為周公、孔子,周公、孔子,我怎麼能稱得上呢?比擬人一定要用和他同類的人來作比,你可以直率地把想法告訴我,不應該說一些奉承的話。可是不幸得很,你竟然用周公、孔子來稱呼我,我怎能不感到驚奇呢?而且我還懷疑你為人不講禮義、輕浮放蕩得很,全不顧規矩,凶此越發不回答你。你來到柳州,見到一個刺史,就把他稱為周公、孔子;現在要離開我,途經連州而到潮州,去拜訪那兒的刺史,到了那兩個地方,又得到了兩位周公、孔子。到了京城,京城裡那些有地位的人因為會寫文章而建立了名聲的數以千計,又該得到千百個周公、孔子了,為什麼你胸中亂紛紛地有那麼多周公、孔子呢?

我雖然很少寫文章,自己不會修飾文詞,但揮筆寫作時,只覺得痛快的感受累累不斷,意思表達完了就放下筆,又哪裡效法過什麼呢?我提出一種論點,描摹一件事物,未曾希望超過別人,我也不能夠明確地辨別出你的.才能情致如何。只是見到你用助字,不合語法,只能就這一點來回答你。我們所說的乎、歟、耶、哉、夫等字,都是表示疑問語氣的虛字;矣、耳、焉、也等字是表示肯定語氣的虛字。現在你卻把它們當作一回事。你應該考察一下,從前有名聲的人使用助詞的方法和我所講的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慎重地思考一番就會有一定的收穫。庚桑子說土蜂變不成豆葉上的大青蟲,小雞不能孵天鵝下的蛋,我同意他的看法。你路經連州到潮卅去拜訪那裡的刺史,難道最後就能變化了嗎?然而,如今世上一些尋求知己的人,一遇到知己,有的寫了十幾篇文章,就一定要到京城去,急忙搶時間,冒著風雨,跑著去拜訪高門大戶,指望苟且得到好處。如今你年紀不是很小,而從荊州來到柳州,還將從柳州到連州、潮州去拜訪那裡的刺史,道路十分遙遠,那麼你的志向果真和別人不同嗎?又見你形態魁梧像個大丈夫,眼神端正、身軀正直,心地單純,沒有雜念,你的氣質確實是好的,只是慎重地充實自己就是了。而慎重地充實你的心胸,那又不是我獨自能做得到的,你不要埋怨我。趕快到連州、潮州去學習作文的方法,時常想想我講的話,並不是我要堅持拒絕你的要求。孟子說過:“我不屑於去教誨他,這也是對他的一種教誨呢。”宗元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