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頻夢微之 元稹

來源:才華庫 2.01W

元稹的《酬樂天頻夢微之》作為一首次韻和詩,在押韻韻腳受到嚴格限制的情況下,能匠心獨運,別出心裁地寫出這首詩,難能可貴。

酬樂天1頻夢微之2

山水萬重書3斷絕,念4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5魂顛倒,惟夢閒人6不夢君。

【註釋】

1、樂天:白居易的字。

2、微之:元稹的字。

3、書:信件。

4、念:思念。

5、病:詩人在通州得過一樣嚴重的瘧疾,病後身體一直很差,記憶衰退,同時也包含內心的苦悶。

6、閒人:不相干的人。

【白話譯文】

被千萬層山水阻隔使書信來往間斷,今日忽接到你寄來的詩,難得你愛憐我在夢中還打聽我。我現在有病心神錯亂,只夢見些不相干的人卻沒有夢見你。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時遭貶。白居易寫了四句詩給元稹:“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元稹寫了上面這首和詩。

【賞析】

元稹的這首酬答小詩構思相當奇巧,感情極其誠摯。雖然全詩只有四句,卻把詩人對好友的無限感念之情和內心世界的悽苦心境描寫得漓淋盡致。

元稹貶通州,白居易謫江州,兩地迢迢數千裡,通訊十分困難。因此,詩一開始就說“山水萬重書斷絕”。此時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來的一首詩,詩中告訴元稹,前一天晚上又夢見了他。老朋友感情這樣深摯,使他深深感動。詩的前兩句,詩人首先感嘆於由於“山水萬重”的阻隔,常常會使人的通訊斷絕,因此能得到好友的寄詩是不容易的,而從好友的詩中又得知好友連夢中都在關切著他的境遇,這種人世間珍貴的深摯友情,使詩人感深肺腑。這兩句直敘貶謫之後處境的艱難與鬱悶的心情。這種艱難,不光是反映在山水萬重上,更體現在由此導致的音書斷絕上。這種鬱悶,不僅僅是因為身處荒僻之地的無聊窮困,更多的是因為很難得到好友的訊息。

“念君憐我夢相聞”一句,表面經這千難萬險,詩人終於收到好友的來信,知悉還有遠在異地思念入夢的情景,不禁感慨萬千,夜不能寐。後兩句,詩人緊扣好友寄詩中的急切詢問,向還有作了深情的回答。兩詩都沒有直接敘述自己對好友的苦苦思念掛牽,而是用寫夢來抒難盡之情,但寫法又各闢蹊徑:白居易的寄詩主要以反問的語氣用如夢後的苦思來表示對還有境遇的關切;而元稹的詩,雖是從正面回答,但構思也同樣精巧,他回答好友自己因病魔纏身又夢到一些閒人而感到痛苦。前者“夢見君”,後者“不夢君”,這一唱一和,表面看去是如此截然不同,可是形成了感情基礎,都是來自兩人彼此苦思相念之情。這既符合酬答詩在內容上要彼此相應的基本要求,又在構思上獨處機杼,使人於同中見異。酬答詩在形式上也有嚴格的要求,它要求和詩與原詩必須題材主題相同、詩體相同、用韻相同,有的甚至連韻腳字詞都相同。而元稹這首詩能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依照酬答詩的形式要求,寫得如此深沉蘊藉、形神俱肖、富有包孕,為歷代詩評家視為酬答詩中的佳作。

拓展閱讀:元稹與白居易

元稹,字微之,洛陽人。他天資聰慧,十五歲便明經及第。元稹與白居易是患難與共的好朋友,其情之深、其意之厚,在當時的文人當中非他們倆莫屬。二人相識約在貞元十九年(803年),當年,白居易有《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白居易集》187頁),詩一開始就這樣說:“憶在貞元歲,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接著又自注:“貞元中,與微之同登科第,倶授祕書省校書郎,始相識也。”白居易年長元稹七歲,是年,白居易三十二歲,元稹二十五歲。

白居易和元稹有著相似的經歷:

803年,同以書判拔萃科登第,授校書郎。

809年,白居易在長安任左拾遺、翰林學士;元稹任監察御史。

810年,白居易改授京兆尹戶曹參軍;元稹貶江陵士曹參軍。

815年,白居易貶江州司馬;元稹改授通州司馬。

820年,白居易在長安任主客郎中;元稹任祠部郎中。

829年,五十八歲的白居易生子阿崔;元稹生子道保。

白居易與元稹一起登科,一起在朝任職,又在同年被貶,同年生子,相似的經歷,一樣的文學素養,把他倆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二人成為摯友後,無論誰在哪裡,贈、寄、酬、唱、和、答詩總是不斷。大和二年(828年),共同編纂了元白唱和總集《因繼集》共十七卷。

白居易與元稹間的詩文來往最多,下面選取幾首看一看二人間情同手足的真摯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