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1.99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孫中山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孫中山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孫中山讀後感1

在《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一書的後面,有對孫中山一生的評論:

用無數次失敗,換取了最大的成功,失敗與成功的交替,鑄就了他的人格。公而忘私,救國救民,百折不回,愈挫愈烈,使他留下的遺產。

的確,孫中山先生,曾因為推翻清政府的獨裁統治,而發動了十一次起義,就失敗過九次;因為討袁護國,發動過四次進攻;因為要打—倒軍閥,發動了三次起義。在挫折的阻擋下,他不但沒有向困難低頭,而且態度更加堅決。

記得有一次,孫中山先生患了肝病,需要休養,但部隊也要北上,他的親屬、戰友都勸他不要去了,但他卻說:“我已經五十九歲了,就是死,也心安了。”其他人見中山先生態度堅決,只好同意了。坐船走的孫中山,接受了岸上的軍人致的舉槍、撇刀禮。

孫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中國的,是偉大的。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留給後人的精神遺產是偉大的。

孫中山讀後感2

《孫中山》講述了中國偉大的人物孫中山從小到大經歷過的事,講述了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為中國革命奔走一生,最後為救國救民而鞠躬精粹的曲折歷程。

《孫中山》前有序言,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再見了,翠亨村;第二章:海外求學;第三章: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第四章:討袁護國;第五章:偉大的轉變;第六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孫中山出生貧苦,祖籍廣東,12歲時隨哥哥孫眉到夏威夷去,到了意奧蘭尼中學,全校的教師只有一個是夏威夷人,其餘都是英國人,他們用英語進行教學。孫中山聽不懂老師的話,更不認得黑板上的那些字。他沒有因此而氣餒,認真學英文,最後他把英、漢兩種語言相對地比較,英語較好學。他發現,英語有26個字母,由26個字母組成各種各樣的單詞。學校開設的課程是上私塾時所沒有的,這些課程大大地激發了他學習的積極性。在三年以後,孫中山畢業了,他的英語語法課獲得了全校第2名!後來他又到了奧阿厚書院讀書,在學校一直是優等生。

由於哥哥孫眉擔心孫中山會變成一個洋人,就迫使他離開檀香山,回到翠亨村,這時他已經是一個17歲的大小夥子了。他有了新知識、新思想,胸中燃燒著改革的熱情。他一面幫助家人做些農活,一面在村民中大力宣傳社會改革,抨擊的中國政治和落後的社會習俗。

1883年11月,孫中山再次告別家鄉、告別父母,到香港求學。他學習努力、成績優秀。他從中央書院畢業後,改學醫學,他想“由醫人而醫國,借醫術為入世之媒”。在西醫書院唸書期間,他幾乎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在宣傳革命、策劃革命上了,滿腦子都是革命思想,見人就談革命。

孫中山從西醫書院畢業後,在澳門當了一名西醫師。但他認為“醫術救人,所濟有限”,“醫國”比“醫人”更重要。1893年冬,他組織成立了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宗旨。他先後組織了10次革命起義,都以失敗告終。但他沒有氣餒,繼續組織發動革命武裝起義,終於在1911年的武昌起義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

由於孫中山輕信袁世凱,把總統之位讓給了他,革命果實就這樣被竊取了。孫中山又開始討袁護國活動。粉碎了袁世凱的皇帝夢後,孫中山又奮起鬥軍閥。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後,為求統一,扶病北上,最後鞠躬盡瘁,為革命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孫中山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推翻了統治中國268年的大清帝國,從而也就結束了自秦始皇以來綿延了2133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另一件是高舉起反帝反軍閥的旗幟,堅定地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三民主義和公產主義的革命統一戰線,推動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發展。

他一生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卻在失敗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他在失敗和成功的辨證統一中,鑄就了自己的人格。

他有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奮的堅強鬥志、永不停頓的進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這就是孫中山,這就是孫中山留給我們的遺產。

孫中山是偉大的,也是平凡的。他生為平民,死為平民,在平凡中見偉大。

讀完《孫中山》以後,我越來越感覺到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他的最偉大之處在於他的“博愛”和“天下為公”。我決心:一定要向他學習,刻苦學習,將來把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生活水平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把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為自己的責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孫中山讀後感3

當我看到學校掛出來的漫畫集《少年孫中山》時,就充滿了好奇感。看完後,讓我一睹了孫中山小時候的風範,使我對孫中山的瞭解又深了一份,更增加了對他的一份敬佩之情。

孫中山小時候就喜歡和姐姐一起幫幹家務活,而且喜歡打抱不平。還記得記憶尤為深刻的一幅漫畫:清兵到村中抓人,強佔房產,可是,村民們都敢怒不敢言,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主持公道,維護正義。年僅八歲的孫中山站了出來,挺直了腰板,加大了嗓門,憤憤不平地怒吼:“你們憑什麼抓人,還有沒有王法?”頓時,年僅八歲,個子約1米3左右的孫中山,在我看來卻是如此高大,如此成熟。“你們憑什麼抓人,還有沒有王法。”這句簡短而又強勁有力的話像一個沉重的古鐘,在我耳旁環繞,餘音杳杳。孫中山長大後也毫不忘卻清兵那野蠻暴躁的`凶惡嘴臉,於是,他暗下決心,要推翻清滿,建立國民。雖然遭到許多人的冷嘲熱諷,甚至有人說他痴心妄想。但在他的不懈努力和持之以恆的決心,信心下,他的計劃成功了,他救國救民的偉大計劃成功了。

記得有一次,我下定決心練毛筆字,一開始還自信滿滿的樣子,但在旁人的冷嘲熱諷下,卻垂頭喪氣的放棄了。現在想起那時的我真是太愚蠢了,為什麼要放棄,為什麼不堅持?想當年,如果孫中山先生在旁人的嘲笑下,放棄了推翻清滿,建立國民的偉大救國計劃,就沒有我們,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孫中山先生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堅持,什麼是持之以恆。面對旁人的教唆,聽從者看到的是“黑雲壓城城欲摧”,堅持者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鱗開”。

有人說孫中山先生是燈塔,照耀著黎明前的黑暗,振臂高輝:天下為公,振興中華;有人說他是舵手,掌握著航行的方向,創立《三名主義》思想;有人說它是革命先行者,推翻滿清封建地制,開闢民主共和新紀元…但我卻說,孫中山先生是歷史偉人,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事業,奮鬥一生,不畏艱險,是一位救國救民的歷史偉人。

看完《少年孫中山》,我深刻體會到孫中山先生永不服輸的革命精神和毅力。後人正是沿用了他這種精神,才有了新中國的成立。

孫中山先生已成為了遠去的歷史人物,但他感人的故事,偉大的精神,愛國的理想,卻永遠激勵著我,鼓勵著我,在我心中生生不息,樹立了一個最高大、最閃耀的豐碑!

孫中山先生從沒離開過我們,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孫中山讀後感4

這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翻開了這本《偉人少年的故事——孫中山》,如飢似渴地閱讀起來。書中那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使得孫中山這個形象在我心中變得神聖而不可侵犯。

這本書主要講了歷史偉人孫中山雖然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家小院,但少年時期的他發奮讀書,立志報國。他從六歲起,就經常跟隨姐姐上山砍柴草,去池塘邊撈豬飼料。年紀稍大,便下田除草、排水、放牛;有時還跟外祖父出海。貧困而勤勞的生活,使他懂得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正是這些,才造就了孫中山立志報國的信念。

看到這些,我真為自己感到愧疚。同樣是少年,孫中山過著那種艱苦的生活,而我卻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卻還嫌不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如果我到孫中山的那個年代去生活,一定會叫苦連天的。可是,即使生活在那種環境中,孫中山還是不忘發奮讀書,以至於他最後終於圓了他的心願。再看看我吧,雖然家裡堆滿了書,可我基本上沒幾本是看過的,就算有時會看一會,也是被逼無奈。比起孫中山來,我真是差遠了。

《偉人少年的故事——孫中山》這本書真讓我受益匪淺。我暗下決心﹕處在童年時期的我要學習孫中山孜孜不倦讀書的習慣,到青年時代,我要學習他愛國的情感,長大了,我也要像他那樣做一名祖國的棟樑之材,報效祖國!

孫中山讀後感5

這本書講述了孫中山一生的經歷,從小思想前衛的他,似乎註定有一番作為。他從小熱心,善良。對當時政府的腐敗感到深惡痛絕,再聽別人講著英雄事蹟和海外的政治觀念,為後來的起義埋下了種子。

他在歷史上的威信不只是一點點,至少中國人民視他為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因為他為新中國的建立,有著莫大的貢獻。孫中山從小就特別聰明,對世界上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和疑惑。後來他與母親去了檀香山,並在那裡學到了很多海外的知識。就在那時,他對祖國的腐敗無奈至極,因此萌生了一個遠大的抱負。

他的愛國情懷激勵了很多人,他的思想觀念也影響著很多人,使很多人與他出生入死,死而不懼。讓人敬佩的是,他拼死起義並不為了權勢,地位,為了能起義成功,他甘願讓出大總統的位置。

孫中山終身的憾事,就是沒能為母親盡最後一點孝道,他這一生都在為革命事業到處奔走,沒能顧得上家中的家眷。這種“為大家,舍小家”的氣度讓大家感慨萬分。從起義到新中國建立,有很多偉人都值得我們敬佩但是,孫中山是第一個敢於站起來的偉人。更值得大家去尊敬和愛戴,宋慶齡是女中豪傑,她是因為孫中山才加入了革命的隊伍,為革命付出了一生,這更體現出了孫中山先生的高風亮節。

他曾說過一句話,我仍記憶猶新。他說:“革命不成功,談不上生日。革命成功了,天天都是生日。”不錯只有國泰才能民安,只有國富才能民強。這種不自私自利的行為,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只有具有這種氣度的人,才能讓大家心悅誠服。也就是因為他為人正直,品格高尚,才能使很多人義無反顧地支援他。因為他們互相信任。在現在的生活中,也應當如此。朋友之間只有互相信任,友誼才能長久。但是信任是建立在個人的品行上的,若一個人的品行不端正,那麼這樣的信任就是盲目的,再看關於孫中山先生的每一個故事,都能體會到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就連當時海外的人士也對他讚美有嘉,能做到像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怎麼還能做到十全十美呢?

這本書讓我們重溫了當年革命的一些感人事蹟,是由孫中山的孫女撰寫的,從他的孫女對他的崇敬程度就能知道,他是多麼的偉大。一個勇於為國家的富強獻出生命,難道不值得大家永遠記住他嗎?他在小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死了之後不讓我的生命就此結束,當時的一句莫名其妙的話卻成真了,他永遠的活在了大家心中。

這一生,他多的是膽戰心驚,但是沒有耕耘,又哪來收穫呢?他的努力換來了百姓的安居樂業,和完成了他的夢想,永遠活在了大家的心中。他的感人事蹟和精神,不會隨著生命的結束而終止,而會永遠的流傳下去。讀完這本書,彷彿又回到了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熱血奮戰的精神,使我們對生活充滿了鬥志。孫中山的傳奇經歷告訴我們,只要肯付出,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