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讀後感(精選12篇)

來源:才華庫 1.1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讀後感(精選1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正面管教》讀後感(精選12篇)

《正面管教》讀後感1

很慚愧,之前為了完成任務囫圇吞棗式閱讀,加之對關於家庭教育的積累不夠,所以理解得很膚淺。經過幾輪的讀書交流,不斷加深了我對正面教育的理解。當我再次捧起這本書時,原先無法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一下子有了新的認知。何謂經典,就是每字每句都透著智慧的光芒。我這次細嚼慢嚥,再次走進了《正面管教》,進行了整本書閱讀,我會在一個頁面反覆停頓,閉上眼睛,細細回味字句中蘊含的深意,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情況再上心頭。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方法,和其他傳統管教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正面管教既不會羞辱孩子,也不會讓我們感覺難堪,它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然後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他的各項能力。正面管教的基石是和善而堅定,這是因為“和善”可以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而“堅定”則可以幫助我們維護自己的權威,同時向孩子表明尊重事實的態度。

教育孩子知易行難。我們教育孩子切忌太容易受情緒的支配而陷入權利之爭。我們的目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是激勵孩子做的更好,而不是讓孩子放棄自己;是啟發孩子探索式的思考,而不是在命令、責備中招致孩子的戒備;是讓孩子決定做什麼,而不是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教育伊始,溝通先行。

7——9章用了非常多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

一、核實能改善溝通。我們要多去發現學生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可以通過核實,以友善的方式,問啟發式問題來促進溝通。

二、探詢會促進溝通。我們可以用好奇心增進情感聯結並改善溝通。比如一種簡單的探詢方式就是要求“多告訴我一些”還可以接著說:“然後呢?然後呢?”孩子們不需很多鼓勵就會告訴你他們的想法和感受。他們需要的是知道老師對他們的觀點真正感興趣。只要我們不評判、打斷或糾正他們,她們就會告訴我們很多。

三、邀請會鼓勵合作。邀請學生多參與一些有助於他們變得能夠自我指導的計劃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如果一味地指揮會招致被動會主動的抵制與反叛。

四、肯定會愉悅溝通。要尋找機會肯定孩子們的成就和獨特性,當我們要求過多並且急於求成時,他們就會喪失信心。就像書中講到一個叫傑森的五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如何的搗蛋,傑森的老師在開始也試到使用懲罰,留下抄幾遍課文,請他站起,送校長辦公室,而結果是傑森只會做鬼臉。之後老師怎樣運用鼓勵,給與尊重和友善的態度,在傑森每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哪怕是今天的課堂只是比前兩天的課堂少了幾聲亂叫,老師都會鼓勵並回以微笑,終於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越來越愉快地相處。

五、尊重會深化溝通。當我們尊重學生時,我們就會認可我們和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尊重會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並鼓勵成長和有效的溝通。不要因為別人不明白的事情評判他們,而要鼓勵學生尋求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當我們和學生之間建立相互尊重關係時,我們就會發現通過核實、探詢、邀請和鼓勵、肯定以及尊重賦予學生力量會更容易些。在良好的溝通中,會有大量的傾聽、尊重、好奇心和賦予力量。

當然,正面管教不會一蹴而就,過程可能會有反覆,這點作者在書中就曾說道:想把《正面管教》的書扔到窗外,不想讓人知道寫《正面管教》的作者也會反覆犯錯。

正面管教重點在於建立相互尊重和支援的班集體,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使教室成為一個培育人、愉悅和快樂的學習和成長的場所。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有一顆愛心,更需要知道如何去愛。知易行難,那就在實踐中反覆推敲吧!

讀書,使大腦充實;思考,則會讓智慧開花。教育絕非單方面的冥思苦想,更需要不斷摸索和實踐中的總結和改進。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努力先充實自己,做好自己,與孩子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在愛與歡樂中相處,在教育的道路上始終溫柔而堅定地走下去。

《正面管教》讀後感2

《正面管教》美國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的一書。書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如何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技能,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書中提出的“和善與堅定並行”以及“贏得孩子”。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批評和獎勵,我們應該在讓孩子形成良好自我價值感的基礎上,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懊悔和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培養孩子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和信賴。我們要做的不是“贏了”孩子,而是“贏得”孩子,其實想要“贏得”孩子,只需要經過四個步驟: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4.讓孩子關注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一書,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說,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

《正面管教》讀後感3

廢除懲罰、廢除驕縱、和善而堅定。教孩子就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

贏得孩子合作的4個步驟: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告訴孩子你的感受;讓孩子關注與解決問題。

矯正錯誤三步驟:承認、和好、解決。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

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的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父母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錯誤目的,努力將其變成更有激勵性的態度和行為。

自然後果VS邏輯後果。當心邏輯後果,確保我們要採取的方法是邏輯後果而非懲罰。邏輯後果必須:與行為相關、尊重、合理、預先告知。

懲罰造成憤恨、報復、反叛、退縮。當一個邏輯後果能將孩子的行為轉向一個有用的/有貢獻的行為時,就是有效的。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邏輯後果與行為的錯誤目的。

使用邏輯後果的另一個重要指導原則是,要考慮到行為的錯誤目的。在發生衝突的時候,邏輯後果可能有效,但只在孩子的目的是尋求過度關注時才有效。當孩子的目的是尋求權力或是報復時,邏輯後果在冷靜期之後或贏得孩子的合作之後的解決問題階段,才是有效的。邏輯後果不能運用於權力之爭,除非極其小心,因為它常常淪為懲罰性的報復行為。

由於這個原因,使用自然後果總能有所收穫,但邏輯後果則很可能事與願違。例如,假設一個孩子不做課堂作業。老師可以對這個孩子說:“你需要在下課前完成作業,要麼就在課間體息時去作業臺寫作業。(注意,給出一個選擇作為邏輯後果的一部分,是如何體現對孩子的尊重的。)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尋求過度關注,這個孩子很可能朝你笑笑,並且開始做作業。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尋求權力,這個孩子則可能拒絕做作業,以證明“你制服不了我“,除非你通過事先與這個孩子討論這種行為並且問過了她的選擇,而贏得了孩子的合作。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報復,這個孩子可能會以拒絕寫作業來傷害你的感情,直到她自己受到傷害的感覺得到處理。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自暴自棄,她需要的是訓練,而不是邏輯後果。

換句話說就是,要有效地使用邏輯後果,就要理解孩子的行為以及長期效果。記住,不論孩子的錯誤目的是什麼,邏輯後果都有可能完全不適合。或許是要求孩子做的作業毫無意義。或許是老師沒有讓孩子參與制定作業計劃,讀後感m並且沒有讓孩子感到自己與這個作業有任何關係。沒有什麼事能比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解決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贏得他們的合作的了。

邏輯如果只是一個工具,而且常常不是適合當時情形的最佳工具。讓孩子事先參與。關注於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讀後感4

我們共讀正面管教這本書已經結束了,這兩天才有時間來整理一下自己在這本書中學到的知識,首先感謝蘇老師給我們提供的平臺,也感謝兩位講課的老師給予我們細緻的講解,給正在針對孩子教育路上迷茫中的我點燃了一盞燈,讓我受益匪淺,並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

我的孩子她的性格很外向同時也很倔強,不聽話時我也經常打她,雖然知道打孩子不好,但是氣上來的時候真的是忍不住。我是一個控制性型比較強的媽媽,遇到問題會把它放大了看,以至於親子關係也不太融洽。孩子經常大喊大叫,做事沒有耐心,特別愛生氣,為此讓我很苦惱!我把自己的業餘時間毫不誇張的說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花費在了她的身上,在生活中我經常向我認為比較優秀的孩子媽媽們取經學習、在網上學習一些教育方法,回來了也照著做,但都效果不大。

在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我學習到了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和善而堅定,記得那天有一段是劉翔老師的講解,我的孩子跟她的孩子很像,就是這一次我吸收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那天起我首先改變了自己的態度,孩子又一次遇到事情對我大喊大叫時我沒有嚮往常一樣在她生氣的時候對她進行說教,而是等她冷靜之後再和她談,我告訴她媽媽最近也在學習,以前也是媽媽做得不好不懂一些好的方法,有時說的話可能傷害到了你,也告訴她媽媽在進步的同時也希望看到你在進步,我們首先改掉大喊大叫的毛病,在接下來的日子,我忍住了自己的壞脾氣,每天都會跟她談談心,才開始的前幾天效果不大,在越來越往後的日子裡我發現孩子真的慢慢的在改變!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每個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然而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不同,實施方法肯定也不一定相同,但重要的核心不能丟,那就是情感聯接!我相信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裡出來的孩子絕對是充滿自信的的孩子。

書中舉了很多實際的例子和父母應該怎麼應對孩子的方法,不過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實行起來還是小有難度,想要融會貫通必須要有自控力,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願每個孩子都能在愛的滋養中健康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5

如何關注孩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直是困擾家長和老師們的一個難題,閱讀《正面管教》後,我有了如下的看法。

一、把教育孩子的思路轉向關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後果上進行糾纏,需要態度和技巧上的一些小調整,調整雖小,卻能帶來巨大的變化。

正面管教關注的就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孩子們是整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因為受到尊重的對待並且尊重地對待其他人的感覺確實很好,所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個內在的,價值無量的人生技能就是讓孩子知道“冷靜期”的價值。

二、積極的暫停,目的是“要幫助孩子感覺更好,而不是讓他感覺更糟”。遵循以下四項指導原則

1.花時間訓練,要和孩子談談好處,在解決問題前要等待每個人感覺好起來很重要。

2.讓孩子自己佈置他們的“暫停”區,這是一個有助於他們心情好轉以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

3.事先和孩子們商量好一個好計劃,其碼自己先要認可做,去做。

4.最後,要教給孩子,當他們的感覺好起來之後,如發現問題仍然存在,就要緊跟著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或做出彌補。

和善而堅定的管教方法只有在大人理解了人類行為和各種管教方式的長期效果後,才會有意義。

三、啟發式問題,幫助孩子探討他們的選擇會帶來什麼後果,關鍵是要停止告訴孩子們答案。格外注意的是我們不能有腹稿,關鍵是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少問“為什麼”的問題,因為它聽起來像是在指責。

三、恰當使用啟發式問題的指導原則

1.不要預設答案;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個人心緒煩躁,則不能提問;

3.你問的啟發式問題要發自你的內心。

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同時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我的感覺是,孩子離開我們就會起不良變化,而不是保持或者做得更好,孩子的問題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很大程度上在於我們沒有很好的堅持,或者說在堅持的過程中沒有使用積極的暫停,導致越走越遠,話又說回來,在我們衝動的時候讓我們照著書中所說的做到那樣有很多時候不現實。

實際上,所有的觀點從提出者的角度看都是對的,過多的指令會增加孩子們的依賴性,消除主動性和合作意願,經常我們會感覺我們教給學生的東西,學生經常勉強把這件事做了最少的部分,留下儘可能多的部分讓老師去“煩惱”,這怎麼回事呢?比如說,如果你注意到自己不得不經常去重複自己說過的話,並且抱怨學生們不聽話,你就是給出了太多的指令。如果是那樣,你可運用邀請和鼓勵來促進溝通,如“馬上就要下課了,我會感激你們幫老師整理講桌,為下節課做準備。”指揮會招致被動或主動的抵制和反判,邀請則會鼓勵合作。在實際的運用中,比如,課前,老師可以說,“預備鈴已經響了,我非常欣賞按時回到座位的同學,我非常高興咱班的某某同學已經做好課前準備了,非常感謝咱班某某為老師把黑板擦乾淨,把講桌整理的這麼好,”而不是“今天該誰擦黑板和整理講桌了?”

要尋找機會肯定孩子們的成就與獨立性,而不是隻是期望。比如說,一個上課從來不舉手的孩子突然問了一個問題,可是他的問題與你正在講的東西沒有關聯,我們不應該批評他上課沒集中注意力或者插嘴,在肯定他善於提問之後,然後要問他對於正在討論的話題是否有話要說。對於作弊的學生,我們可以肯定他想得到一個好分數的願望,然後邀請他探究實現這一日標的其他方式。幾乎所有以“應該”或者“應當”開頭的話或者用生氣的語調說出來的話,都是一種成人主義。成人主義給孩子們造成的是內疚和羞辱,而不是鼓勵和支援,它傳達的資訊是:“由於你不明白我能明白的,你就是錯的。”當你尊重學生時,你會認可你和你的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尊重會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並鼓勵成長和有效的溝通。比如,不要說,“你知道這個題目的要求!”而是要說,“你對於這個題目是怎麼想的?”

關注於解決問題,在某種意義上促使我們避開對後果的關注,如分數考的不理想這個後果,正常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這個後果的原因,可能是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沒有認真的學習態度、沒有一絲不苟的堅持?所以我們應該關注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實際上,這些方面“引導”很重要,對於孩子的獨立,我們在支援的同時,要學會和善而堅定的說不,同時最重要的我認為,引導孩子,做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於學習、做家務、個人衛生等等,每個孩子的境況都不一樣,方法也會不同,在這條路上我們都要一步一個腳印,有時也要回頭看看,想想,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相信孩子會成為我們內心的那個期待。

“以誠相待”、“讓孩子受到尊重”、“關注於解決問題”、“和善而堅定”讓我們記住這些有智慧的話,並努力去實踐吧!

《正面管教》讀後感6

這本書早就出現在朋友圈中,終於在這個暑假翻開拜讀。這是本非常實用的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書中所介紹的正面管教方法。

“當過度控制對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時,其代價是什麼?經常受到懲罰的孩子,要麼變得極其叛逆,要麼變得因恐懼而服從。用懲罰和獎勵的方法控制學生,大人必須隨時捕捉孩子的好行為加以獎勵,隨時捕捉孩子的壞行為予以懲罰。是誰在承擔責任?顯然是大人!孩子沒辦法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驕縱的道理也一樣。”

在這點上作為老師的我深有體會,當我出差在外時,心裡總是惦記著學生能不能自律?雖臨走前千叮嚀萬囑咐,但每次回來總會有告狀者。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平時在管理學生時大多情況不是懲罰就是獎勵,用這些外在的控制教育都只能是短暫性的,正確的行為不可能長久。慶幸這本書給了我一些啟發。

孩子們更願意遵從他們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這樣他們就成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決策者。這是正面管教要達到的長期效果。在平時教育中,讓學生們自己討論解決問題也開展過,而現在才明白這討論解決問題的實質——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出現的不良行為都是為了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當每個人都有了這種感覺,就會喜歡一個集體。

我想以後的班會一定會精彩紛呈,只要學生有了問題,我就可以建議:“你願意把你的問題放到班會的議程上嗎?”而且學生們通常能夠比老師更好的解決問題,因為學生的人數比老師多,而且在頭腦風暴中會產生許多獨特的想法。最終,許多管教問題就被消除了。

在讓學生體驗的過程中,他們就會明白尊重,愛護會怎樣,打擊、傷害又會讓人怎樣。一定會營造出一個健康、和諧、自律的班級氛圍。

把書中觀念當做知識來接納是一回事,要把它付出實踐是另一回事。改變不能僅靠這本書,需要每日三省吾身,改變從小事,一言一行開始,才可能真正改變對學生的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讀後感7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盪人的靈魂。我覺得《正面管教》就是這樣一本好書。暑假裡,讀了簡尼爾森的著名作品《正面管教》一書,深深被作者的教育思想所折服。之前,在我的思想裡,正面管教就是賞識教育,同時,我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既需要適當的懲罰更需要鼓勵。讀了《正面管教》之後,我的教育思想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對於孩子的教育既不能懲罰也不能驕縱,需要正面管教。對於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是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因為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對於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縱觀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認為懲罰和驕縱是永遠存在的。現實中很多教育者往往也會從這兩個極端去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懲罰有效的人,懲罰就成為他們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認為鼓勵有效的人,往往演變成了對孩子的驕縱。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針對問題採取有效的的方法進行化解、溝通,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所在。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作者的意思是讓我們多鼓勵,但作者所說的鼓勵並不是簡單的讚揚。作者所說的鼓勵是指多給孩子一些機會,是對孩子的尊重。這種尊重會讓引導孩子慢慢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孩子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方法,讓我們的教育成為孩子們樂於接受的教育。今後,對於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我們老師也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

《正面管教》讀後感8

如果你是一位家長,你應該讀這本書:如果你是一名老師,那你更應該讀本書;我既是一名兩個孩子的家長,又是多名孩子的老師,我更更應該讀這本書。

說實在的,看到這本書的目錄時,讓我感覺到這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我不願讀下去,臨近開學,為了完成任務,強制自己靜下心來讀這本書,我卻發現這本書讓我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有了全新的、更深刻的認識。

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的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導既不懲罰也不嬌縱,棄二者之短而採其所長,既有驕縱的和善,亦有懲罰的堅定,而剔除了驕縱的無規矩和懲罰的過分嚴厲。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有效的運用鼓勵。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著眼優點等,讓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

第一:把握時機,及時讚揚鼓勵

及時的`讚揚猶如生病及時服藥一樣,對年幼的孩子會產生很大的作用。德雷克斯說過很多次:“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顯而易見的就是通過鼓勵來幫助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比如我們上課的時候,孩子們回答問題表現得非常棒時,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及時的把握時機進行鼓勵“孩子,你的聲音真好聽,你回答的真完整”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進行中,就給以適當的讚美和鼓勵,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記得我們班王子軒剛到教室來上學時,讓他回答問題,簡直聲音比蚊子還小,每次都這樣,當時我真的想發火,到底問問他還能說話吧。可是理智告訴我,不能發火,越發火,可能他越害怕,越不敢說了,以後會產生心理影響。我就剋制住心裡的怒火,抓住時機轉而進行對他鼓勵,:“孩子,今天老師感覺你有了小小的進步,你回答問題考慮的更全面了,聲音特別好聽,如果你的聲音能夠再大點,把你說的能夠讓每個同學能夠聽見,那將更完美了,老師相信你,下次會更棒的,加油!”每次回答問題,我都會找出優點對他進行鼓勵,慢慢的孩子自信了,聲音變大了,回答問題更積極了。

第二:改善,而不是完美

完美是一種極不現實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會陷入深深的沮喪之中。大多數家長的心目中都有一個“完美”的孩子,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管自己的孩子多麼努力,多麼優秀,他們總是看到自己孩子的缺點,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我們太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非常優秀,尤其是很多家長把以前自己不足的方面或者沒實現的目標,都寄希望於孩子,一旦孩子做不到,家長們就會很生氣,指責孩子,結果雙方都很痛苦。

今年暑假大兒子考試,道法考的不好,生物考的不錯,按照以前,我會很不開心,會責問孩子那一門為什麼沒考好?現在則會想,兒子有一門考得好,為什麼不開心呢?而且兒子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了,這次找到原因,下次努力改進,這也是另外一種提高的機會,我應該感到開心才對啊!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對改善的關注要重於結果的關注,對孩子優點的關注多於缺點的關注,這樣我們眼中就有一個不一樣的孩子,孩子也就會不知不覺地變成我們眼中的樣子。著眼於優點而不是缺點,你看到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心中有朝陽,到處是陽光。

作為一名家長,我會把鼓勵有效地用到孩子的身上,作為一名老師,我會把鼓勵有效地用到我的學生身上。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9

最近準備去上一門正面管教的家長認證課,課前需要完成一篇讀後感,於是拖更了好久的我貼過來湊數:在20xx年的中秋國慶節,我們驚喜的發現有一個小生命在我腹中孕育了。從那一刻起,我就想把我能給的最好的都給他,帶他好好的看一看這個世界。

我始終堅信做一個更好的、快樂的媽媽是對孩子非常重要的事情,剛好做幼兒教育的朋友向我推薦了正面管教,當時大著肚子粗讀了整本書,說實話並沒有很深刻的感受,大概也是因為沒有踐行機會。但是“和善而堅定”這個概念已經深刻的印在我的腦海中,也為我之後養育我的孩子打下了一個不錯的基礎。

現在我的寶貝已經15個月,是一個溫暖的、開朗的男孩,乳名叫做滷蛋。當然他也會有讓人頭疼的一面,比如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將玩具大力亂扔後咯咯大笑,如果制止他會愈演愈烈,我試著將正面管教的方法使用在這件事情上,首先蹲下來溫柔的告訴他玩具不能扔,並演示是應該怎樣玩的,之後拿來他的皮球告訴他球是可以扔的,經過幾次反覆的耐心講解和告知,成功的糾正了他的這個行為。

經此一役,我對正面管教的好感倍增,又找來了《0—3歲孩子的正面管教》一書來細讀,我的愛人看到後問我:滷蛋做了什麼事情惹媽媽生氣嗎?想怎麼“管教”他?這似乎也代表了一些人的普遍看法,認為管教是相對貶義的,要犯了錯誤後再去進行管教,而實際並非如此。以我的理解,“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書中也提到要給孩子建立日常慣例,培養出好的習慣。滷蛋從百天之後就有作息時間表,不論是我或者老人照看他都要遵循同一套流程,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看護人變了,他的作息也相對穩定。現在1歲多的他,吃飯、睡覺、玩耍都有相對穩定的時間段,以晚上睡前流程為例,8點半洗澡換睡衣,9點晚安奶—刷牙—上床讀故事—聽音樂入睡。規律的作息生活讓大人孩子都過得安心舒適。

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是為孩子建立合理的規則下,給孩子充分的愛、自由及尊重。書裡面說到“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這點我深以為然。有時孩子大喊大叫可能只是想讓父母看到他的訴求,試著俯下身來站在他的視角去看一看他的世界,也許會有一些不同的體會。記得小時候,家長總騙我說是垃圾桶撿來的,這是我至今都耿耿於懷的謊言。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問我他是怎麼來的,我會告訴他,在他還未見到這世界時就經歷了漫長的孕育,告訴他生命的來之不易,告訴他爸爸媽媽很珍惜他,他很重要,他也要珍惜自己。沒有一個小孩是想被撿回來的。

滷蛋有一陣分離焦慮十分嚴重,纏著我不讓出門,有些所謂的“經驗之談”告訴我趁他不注意溜出去,他玩起來就忘了。我並沒有那樣做,只因不想騙我的孩子,我想每個大人都不願意受到欺騙,小朋友也是一樣的。我選擇如實的告訴他:媽媽出去上班,晚上會回來陪他玩。讀後感他想要的不過是媽媽抱抱他,親吻他的額頭,告訴他媽媽不在家的時候也會很想你很愛你,和他承諾在他乖乖吃過兩次飯之後媽媽就會回家。逐漸的,滷蛋對早上爸爸媽媽離開家裡去上班變得欣然接受,主動的和我們拜拜,在晚上回到家的時候也會十分開心,並給我們展示今天又學會了什麼新本領。

安全感滿滿的他還會在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保護媽媽。有天家裡出現一隻小強,我是十分害怕這種生物的,叫愛人出面解決,同時和兒子說媽媽好怕,你可以保護媽媽嗎?令我驚喜的是,這個小小男子漢張開雙臂抿著小嘴緊緊的抱住了我。也許那一刻起,在他的內心已經有了責任感,他知道他是被需要的,他可以幫助媽媽。這恰恰也是正面管教中提到的基本方法——給孩子提供幫忙的機會。後來想想我為什麼會下意識的對滷蛋說這話呢,應該是我把他當作是和我平等的人,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媽媽,這讓我對我自己很是欣慰。

我真的很慶幸在懷孕之初就接觸到了正面管教,讓我在育兒本應最頭疼的初始就有機會去實踐,我想這也為滷蛋將來的成長建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未來我會繼續學習,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媽媽,始終尊重孩子的決定,平等的對待他,溫和而堅定的執行,幫助他尋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讓彼此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盡可能的將正面管教傳遞給同樣的有需要的家庭。

《正面管教》讀後感10

今年暑假學校給老師們推薦了《正面管教》,讀了這本書,我們可以用理論指導實踐,再從實踐中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孩子發展的教育思想。我們的教育不再是盲目的了,這讓身為老師的我很是欣慰。我們現在倡導“家校聯絡”,然而真正落實到實際,這個操作起來就有些困難。《正面管教》給了我們很多指導性的建議和方法。

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一味地懲罰孩子,是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在生活中我們就要對他們進行積極地引導。

現在的很多老師小時候在學校接受的都是傳統教育,如何轉變成新一代的教師,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教師,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細緻的指導,幫助我解決了很多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何幫助孩子們自覺地遵守規則,教師和家長的態度非常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遇到有個別學生經常不完成作業的情況,這個時候,如果一味地指責孩子“你不完成作業是不對的!你怎麼能不完成作業呢?”這樣說的話,學生的牴觸情緒肯定很強,即使他嘴上說的是“我錯了,不該這樣做”但是他心裡面是沒有真正地服的。所以一開始要先對學生表達你的“理解”。從理解入手才能讓學生一開始就“服氣”,從心理入手才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你所說的。我們的教育活動是為了孩子,一切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當家長和老師太嚴格和控制過多時,孩子們培養不出責任感:當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太驕縱時,孩子也培訓不出責任感。孩子的責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有機會去學習具備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價值的社會和生活技能時,才能培養出來。

我們要意識到:停止懲罰並不意味著允許孩子為所欲為。我們需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去體驗與其享受到的特權直接相關的責任。否則,孩子就會成為只會依賴和接受的人,認為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操縱別人為自己服務。有些孩子會認為“他們不照顧我就是不愛我”。這樣的感情體驗,甚至連我自己都深有體會。在如溫室般的家庭中長大,受盡了家裡親人們的寵愛,一旦不合我意,就會情緒崩潰,覺得“全世界都不愛我”。我想這樣的情緒跟我小時候的家庭教育環境有關。所以這些孩子們的情緒會崩潰,我能夠理解那種心情,然而小孩兒還沒有較好的控制自我情緒的能力。這種時候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理解,同時還要給予他自尊。責罵他,只能讓他覺得自己很差勁。這些孩子會因為做事情都會招來羞辱和痛苦,而認定自己不該再努力。最悲哀的是,孩子麼因為從來沒有得到過能感到自己很能幹的鍛鍊機會,而產生了“我不夠好”的信念。這些孩子會將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和逃避行為上。如果家長和教師沒有及時發現這樣的問題,這位孩子在未來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小孩”。在家人面前很暴躁,一點就燃,在課堂上或者在交友問題上會出現自卑的情緒。羞辱並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這就提示我們所有老師,要善於觀察學生,平時要多瞭解學生。“教書”不僅是傳授知識給學生,還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心理健全的人。

這本書中,提出了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這是有能力的人必須具備的:

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對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逇感知力——“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

3、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和影響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內省能力強:有能力理解個人的情緒,並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際溝通能力強,善於與他人合作,並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6、整體把握能力強: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度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後果。

7、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根據適宜的價值觀來評估的局面。

有多少家長代替孩子們做了孩子該做的事?而他們犯錯的時候,卻要懲罰孩子?家長們應該反省,你所要求孩子做到的一切,你有沒有在平時的生活中教給他?比如,你要教會孩子感知力和技能,那麼你在做家務的時候,就不要以孩子把東西整理不好、把地掃不乾淨為由,而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們“自己的事情”家長卻幫忙做了。我們必須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擔責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合作,遠比專橫的控制更為有效。這就涉及到了與孩子之前的規則。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與孩子之間肯定有規則。這些規則是如何制定的呢?是家長的要求?還是和孩子共同制定的?班級教育管理中,我們有班規制約學生,然而這些班規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還是老師單獨提出來的要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兩種制定規則的方式不同,學生的表現也不同。參與了規則制定的孩子,自律性更強;沒有參與規則制定的孩子表面上服從規則,暗地裡是規則的破壞者。從學生階段過來的我,深刻地體會到學生參與教學管理的重要性。在教育路上,我們要牢記:教會孩子們生活才能讓他未來更好的適應社會!

《正面管教》讀後感11

文:宸汐;《正面管教—兒童行為心理學》6月女兒班主任提議與家長共讀的書名,其實當我看到這個書名時,我覺得我的孩子很幸運,因為自己在學心理學的原因,我知道這正是現在的孩子所需要的。

接觸心理學有段時間,瞭解越多就越發現,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父母的認知結構失調所造成。書中的很多觀點背後都折射出父母的問題。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用消極,否定的態度來評判孩子,比如孩子很努力地嘗試完成一幅水彩畫,我們通常注意到的會是弄得一身滿地的顏料,卻忽略了孩子的努力。

孩子長期接受到這種態度自然也就變得消極不自信,消極的語言會傷害孩子幼小心靈,會摧毀他們的美好信念,會扼殺他們的天性。唯有放手,孩子才能慢慢擁有自主的能力,現在我們還能管,等到了青春期,管也管不了了,所以趁現在學會放手,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作家馮塵說過: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自己。

所以,孩子不是壓力,孩子是上天給我們的一份禮物,讓我們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最後讀完這本書,我想分享羅森塔爾效應給大家:

羅森塔爾,12世紀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他和助理來到一所國小,他們從一至六年級選出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最後隨機從中選出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他叮囑一定要保密。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的謊言”,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這個過程中教師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

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

如此迴圈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正面管教》讀後感12

時光如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兒子已成長為一名朝氣蓬勃的青春少年,作為媽媽我在欣喜的同時,也有著諸多對於教育的困惑和煩惱。前段時間智老師為家長們推薦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我讀後受益匪淺。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都有著一顆深愛孩子的心,但有時卻不懂得如何去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正面管教》這本書倡導的是“和善而堅定”,並且把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教給孩子的教育理念。回想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常會因為孩子的一些或好或壞的行為而導致自己的情緒如大海的潮汐般跌宕起伏,時高時低。當孩子好的行為讓我高興時我只有和善而忘卻了對於孩子行為約束應有的堅定;而孩子的不良行為讓我生氣時我已毫無和善可言,只想著讓孩子聽自己的話,立刻改正不良行為,此時的情緒已控制了自己理性的思維,已不去探究孩子不良行為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根本起不到真正引導的作用,孩子對自己的不良行為僅僅是暫時的改正,無法起到長久有效的作用。當我生氣時更多的是情緒的宣洩,表面上是我“贏了”孩子,實際上卻無法“贏得”孩子的合作。

而如何贏得孩子的合作,《正面管教》這本書也給我們做出了具體的指導,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是:

①表達出對孩子的理解。

②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

③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④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而友善、關心和尊重是上述四個步驟的根本。我會將書中提出的指導方法認真掌握並積極運用到平時的教育實踐中去,努力把自己修煉成為一個理性且溫和的好媽媽。

《正面管教》這本書還為我們提出了許多在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積極的暫停”,當父母和孩發生衝突時,我們可以用“積極的暫停”,給彼此一個冷靜的空間,當我們冷靜下來並且感覺好起來後,我們再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例如“決定你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讓孩子做什麼”,讓孩子從你決定你自己要做的事情的自然後果或邏輯後果中學習,權力之爭或報復迴圈出現的可能性就被消除了;例如“情緒的撤出”,從當時的情形中撤出來,等到情緒上的衝突平息下來,而不是進入權力之爭或報復迴圈,我們才能理智的解決問題。諸如此類的方法在該書中還有很多,這些方法都能幫助我在面對衝突時更好的解決問題,我會學著運用這些方法,去解決諸多之前不知該如何解決的難題。

在《正面管教》這本書中還有一個焦點就是“鼓勵”,鼓勵是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麼迴應”的感知力;鼓勵是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而想要運用好“鼓勵”這個工具並非易事,我們往往習慣與“讚揚”而非“鼓勵",這就需要我們認清兩者之間本質的區別,並運用“掌握好時機”、“為了改善而努力”、“作出彌補”、“避開社會壓力"、“安排特別時光”、“花一些時間訓練孩子”、“日常慣例表”、“試試抱一抱”等各種方法來實行“鼓勵”。對孩子進行“鼓勵”也是我在與孩子相處中所欠缺的方面,我往往將關注點放在了孩子的缺點上並進行指責和強行糾正,而不懂得運用“鼓勵”將孩子的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方面。學習運用“鼓勵”將是我在今後與孩子相處中需要不斷強化學習的內容。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社會、學校、老師、家長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慶幸孩子身處在這樣一個和諧社會,進入了一個友愛的大集體,並遇到了各位有責任感且和善的老師,作為家長,我將更加努力學習、提升自我,助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