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背影有感

來源:才華庫 2.91W

讀背影有感 1

《背影》,是幾代人共同的記憶。

讀背影有感

我父親上學時,就曾學過這篇文章;如今,我也開始學習這篇佳作,同樣是是風華正茂的少年,同樣的文字,那麼,我們看出同樣的東西了麼?

這是一段時間,一個破碎的家,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

時間,是什麼?

千古才女李清照寫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那時,李清照國破家亡,流落無歸,一切對她來說珍重的事物都隨著時間消逝了。她,就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卻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我忽又想起晚明張岱: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在他們眼裡,時間是有破壞性的,能把生變成死,把鮮活變得腐爛,把年輕變為衰老,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變得毫無意義的可怕的存在。

隨著時間敗落的,有什麼呢?

家。

作為被人呵護的兒女,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放學回來,離門口老遠就聽見鍋鏟輕快的聲音,飯菜香一陣一陣,這個溫暖而安心的地方,叫家。

可這個家,會怎樣?

兒女一個個離開,通常走得很遠;沒走的人,體態漸孱弱,步履漸蹣跚。這個原本喧譁的地方漸漸只剩下牆上掛鐘滴答的聲音。

兩人做伴侶時,兩人在的地方就是家。隨著一個個新的城市,一段段新的經歷,家,也一遍遍重新來過,這個剛好夠兩人暫時歇腳的地方,叫家。

可這個家,會怎樣?

很多,很快就分道揚鑣,因為人心會變,生活會變,家,也跟著變。

很多,很快就有了孩子,有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天氣不好,父母幾乎哀求著孩子帶傘;晚上,又悄悄的把溫好的牛奶放到他跟前,直到親眼看他喝下去才安心。這個雖勞累但溫暖的地方,叫家。

可這個家,又會怎樣?

不隨時間敗落的,又有什麼呢?

愛。

你的母親懷胎十月,在某日清晨或晚上忍著劇痛將你誕下,這是愛;你的父母和老師不辭辛勞,把你從牙牙學語教成滿腹經綸,這是愛;你長大後叛逆,但逢年過節你回去探望父母時,父母卻忘卻你的不好,一直惦記著你,這是愛;你和愛你的人不管是長久不見,甚至於陰陽兩隔,你都能在心裡感受到那股溫暖,這就是時間帶不走的東西——愛。

朱自清的《背影》在我看來實際上是個問題,是世間的生死大問,而答案,古人早已給出——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讀背影有感 2

都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好像也確實如此,母親的愛細膩又溫柔,彷彿潺潺流水般將你包圍,而父愛,如山,那樣地厚重,堅實。都說總有相似的美,愛也是如此吧,朱自清筆下的父親,似乎,給我們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總是在母親的嘮叨完之後永遠不會再補充兩句;母親與女兒說悄悄話時總是默默地聽著……默默地,一直都是默默地,就像《背影》當中的父親那樣,總是在等離別之際才知此愛之深沉。

世道那時是那樣地艱難,“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冬天,彷彿生活和天氣一樣地寒冷、孤立無助。“簌簌地流下眼淚”這是像我一樣的常人面對家中接二連三的變故的正常反應,但父親沒有,“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為什麼他不難過?因為他是父親。

因為他是父親,所以他想幫自己的兒子做自己可以做的一切,堅持自己送兒子去站臺;堅持自己與腳伕講價錢;即使是身體早已不如以前那樣地靈活也要爬上月臺給兒子買橘子吃……“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12,深青布棉袍,蹣跚13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應該是這篇散文最戳中人內心的地方了,往往簡單樸實的文字最能打動人心,因為生活就是如此,沒有那麼多的轟轟烈烈,更難以用蒼白的語言來言說。為何,在看到自己父親的背影之後,朱自清才會掩面抹淚,因為“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知道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我們都是如此,文中由我,我們便是文中人。

身為兒女,我們接受得總是那樣地心安理得、理所應當,就彷彿朱自清一開始的想法那樣“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但總會有那麼一天,或是自己為人父母,或是看到父母老去的背影,你會像朱自清那樣深深地有一種悔意“我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朱自清文字的細膩與動人不禁讓我聯想到了來到大學之後與父母分別的瞬間。在機場中,我們就得向對方說再見了。事實上,在來機場的途中,我似乎並沒有特別大的情緒起伏,而是自己的父親緊緊地、不似平常一般地、握住我的手,而母親則是一路上嘮叨不停,我甚至當時有一絲厭煩,就像當時的朱自清那樣心中對於父親事無鉅細的關切一樣。而真正到了分別之際,突然心酸,對於彷彿會一直陪伴著我的父母的不捨,對家鄉的戀戀不忘,一下子悉數爆發,而這時,我也像朱自清那樣,看著父母離去的背影,默默了良久。

寫完這篇,看完這篇,我們給自己的家人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可好?

讀背影有感 3

在人世間愛的情感當中,最偉大的愛是父愛與母愛。父愛如山,深沉嚴格,而往往就是這種愛給了我很深的感觸。

讓我難忘的是,父親一遍又一遍的叮囑腳伕好好照顧我,這使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在我上學時,平時嚴厲的爸爸看見上學時間晚了,會為我按電梯,裝杯子,當我走進電梯的時候,我的耳邊會想起一個熟悉的聲音:“路上慢點走。”每一次,都是同樣的話,然而每一次都會溫暖我的心。

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了真摯的父子之間的情感。朱自清沒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父親爬上月臺時的背影。

朱自清父親肥胖的背影彷彿出現在我眼前,朱自清的父親那抱著橘子的笨拙的身影,也深深映在了我的心裡。

在文中,我體會到了父親對兒子不放心的心情,體會到了兒子對父親所做一切的感激之情,體會到了兒子與父親多年不見得思念之情。

樸樸實實的文章,表達出的情感真真切切。憨憨厚厚的背影,體現出兒子與父親之間濃濃郁鬱的愛。

讀背影有感 4

很長一段時間,並不喜歡朱自清的筆,特別是《背影》。因為太過平實,而平實的東西,往往也不是逗人喜歡的。不逗年輕人喜歡的。

但等到年紀再長了一些後,再回來看這篇文章——特別是男人——卻是覺得人生,確然也是這樣的平實。平實得,讓人有些發不出脾氣。

文章寫了兩個很平實的男人,平實的父親,平實的兒子。用很平實的筆寫出來的。

《背影》的文字並不出彩,就算是父親爬月臺那一點細節描寫,依然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但這就是生活。生活總是平實的,朱自清也不能改變這點,他也沒想過要改變。

但是人生本就是一部傳奇,因為它的表面雖然是平實的,但是人物的感情卻是高尚的。

這就是《背影》這樣一部“簡簡單單”的散文,最後能夠成為傳奇的原因。

有人說《背影》是寫的父愛。

有道理,但我並不敢完全苟同。

因為《背影》原本便是寫了兩個男人,而非僅僅是“父親”一個角色。

“父親爬月臺”的那一段,我並不否認它是《背影》的一個重點,但人們往往會忽略了“我看著父親的背影流下眼淚,卻又擦乾眼淚”這一段的這個細節。

愛,是相對的。

《背影》所寫的,並非是單純的、單方面的父愛,它寫的是一個雙向的感情交流,有父親對兒子的,也有兒子對父親的。

很多人不懂父愛。因為它是深沉的,是從大局上給你的。而人這個物種看一件事情卻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很多人並不真正懂什麼是父愛,也不懂得兒子給父親的愛。

朱自清在看到父親的背影流淚,是被父親的父愛所感動。而朱自清在自己父親背後悄悄地抹眼淚,卻是一個兒子對父親的感情。唯有這兩段加起來,才是完整的《背影》,才是父子之間的完整的感情。

父愛是雙向的,至少對於一個已經長大了的兒子來說,它是雙向的。

所以朱自清才會在自己父親的背後流眼淚,對著他的背影,這才是《背影》,這就是兒子對父親的報答。

同樣是深沉的,同樣是大局的,因為他已經長大了。

這一個小小的,抹眼淚的動作,和父親爬月臺的動作一樣平實,每個人都會做,但它們又是不平實的,因為它們是傳奇,是父愛最完美的體現,同時也是兒子對父親感情的完美體現。所以它們成為了傳奇,不是偶然。

這就是父子之間的愛,隱藏的很深,甚至於他們自己和對方都不知道。

因為這份愛是平實的,是高尚的。

而就是這份隱藏很深的,很平實的愛,朱自清卻能夠用兩段話便寫了出來,這便是《背影》能夠吸引人地方。

讀背影有感 5

湛藍色天空中綻放著“白雲花”,凝視著遠處被霧隱約遮住的青山,眼圈泛紅了,淚水湧上,心中被一股暖流包圍著,回憶起那剎時間的回眸……

——題記

我的書桌上放著一本《朱自清散文集》,一頁一頁,一張一張,都是他畢生的心血,那面快被我翻爛的《背影》,更是令我永難忘懷……

一個普通的場面,一個簡單的動作,觸動了無數讀者心中的弦,大家被這平凡的'父親深深打動……

朱自清在回北京時,父親來送他,火車還沒有開走,父親讓他等等,去買幾個橘子。朱自清靠窗坐著,看著父親的背影,心裡溼潤了。然後,父親抱著橘子回來了。過月臺的時候,因為身子微胖,爬得很努力。父親蹣跚地走了過來,把橘子放下,囑咐朱自清好好照顧自己,然後慢慢地走了。他看見父親遠去的背影,流下了眼淚。

世間的每一個父母都是這樣,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學會理解。我們是不是應該懂事一點?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報答他們呢?想想當年,他們耐心教我們繫鞋帶、梳頭、寫字……一步一步教我們走路,從不厭煩我們咿咿呀呀的學語。而現在,我們長大了,可開始惱他們的嘮叨。有時回頭想想,自己真的不懂事,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這麼多,而我們卻沒有給予他們一絲的關心,身為人女,怎可以這樣!

是啊!朱自清筆下父親的背影深深打動了許多人,在我的印象裡,母親的回眸同樣令我有一樣的感受:我的媽媽長期不在我的身邊,因此,我非常想念她。前不久,媽媽回來了,我和她度過了美好的時光……幾天後,媽媽又要走了,儘管有些不捨,卻還是沒有讓淚水滴落。我隨媽媽來到了車站,她頭也不回的上了車。我賭氣的坐在車站,注視著車上隨人流走動的媽媽。緊咬著脣,不願意讓媽媽看見我的淚水。車漸漸開走了,媽媽轉過頭,給我了一個無比燦爛的微笑。看著這溫柔的回眸,我再也忍不住了,淚水一滴一滴落在衣服上,望著往遠方駛去的車,我狠狠擦掉掛在臉上的淚珠,笑了!

那一個蹣跚的背影,那一次溫柔的回眸,無一不體現父母對我們的愛。望著開啟的書,我的眼睛再一次溼潤了……

讀背影有感 6

愛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那麼辛酸那麼苦痛?這是三毛對愛的定義,愛是痛苦和心酸。

看著三毛對荷西刻骨銘心的愛和依戀,讓我心酸,也令我汗顏。三毛為了愛情,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但是,簡簡單單的死又怎麼能喚回斷了線的愛人?冥冥之中,愛的力量能得到永生?

可是,世俗的人啊,愛到底是什麼?是珍貴的親情和友情,也是讓人動情的愛情。以前,常常苦想著“愛一個人就要為他付出,甚至是生命。”儘管覺得不太公平,儘管有些委屈,但仍是那麼認真那麼執著地照著去試、去做了。付出了代價,能換回一時的甜蜜,一時間也會覺得自己已經瀟灑過了,偉大過了,即使是生命立即終止,仍是無悔無憾了。可是,從不滿足、從來自私的心又怎會為此而寧靜,不再掀起巨浪?付出了,總是渴望得到回報,回報了便希望再多一些。天下哪有那麼好的事情?給了回報的已經算是大大的君子,沒有回報的,他會甩給你一句話:付出的不夠,僅僅只是令他感動了一下子而已。究竟,多少的付出才能換回長時間的感動,或是更深刻一點?沒有人回答!多少的痴男怨女,恰恰不懂得怎樣將付出與感動劃上一個完美的等號。

這愛的魔力也太大了!就像燈火外飛竄的飛蛾一樣,明知道跳入“火坑”便是自取滅亡。但是,總是有太多人跳入了愛中。

三毛有那麼辛酸的愛情,那是她心痛的感受。她的為愛而生為愛而亡,值得我們的尊敬。

讀背影有感 7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合上書,父親那吃力的背影卻還在我腦海中湧現,那是一個艱難的背影,那是一個輕鬆的背影,更是一個裝滿了父愛的背影。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身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說得好,在父母的眼中永遠有我們的存在,他們常常會為我們而著想,因為他們的期望全都寄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成就,不用再走父母曾經走過的那一段佈滿荊棘的道路,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而不求半點兒回報,這對於我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從我們開始咿呀學語,直到我們開始蹣跚學步,再到我們跨入校門的那一刻,他們——我們偉大的父母無時不刻的在我們身邊給我們鼓勵,給我們加油,給我們關懷。我們在他們的臂彎裡快樂而又健康的成長著,所以到了現在我們都還是離不開他們對我們的悉心呵護。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身邊最親切的愛,反而將愛給了毫無感情的陌生人。父母將生命給予了我們,我們已經欠了他們一生的債,只是那債他們不需要我們去償還罷了,而且他們賜予了我們生命,生命雖然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可以在這有限的生命當中去創造無限的價值!

讀背影有感 8

其實我們和作者一樣,雖然知道父母是愛我們的,但我們總是很少表露自己對他們的情感。為什麼呢?——倔強。作者大概和我們一樣才強忍著淚把。

記得莫天的下午國小那舉行“文化藝術節”我答應老師去參加的,當我興致勃勃的告訴老媽妖點回來。原來昏昏欲睡的老媽突然扳了一副臉:“什麼?要9點回來難道不可以不去嗎?”

我有寫不悅了嘀咕道:“9點又不是很晚。再說了,去下又不要緊。”老媽似乎聽到了,凶道:“你說什麼?!你心理還有沒有著個家呀?好!你去,反正你也不會想到我們!”

我聽完索性氣呼呼地摔門而走,(可能那時候一時衝動把。)什麼叫我沒顧及你們,氣死我了!哼!我原想10點回來呢!我越想越生氣。

我走進了房間,在那犯難,老媽在那大發雷霆,不去?老師那怎麼交代呀?雖然我知道老媽是擔心我這麼晚回來可能會有危險,但我還是那樣義無返顧……

那時的我好象在重複朱自清的行為,明知父母是關心我們的,但我們總以倔強的脾氣將愛淹沒。是我們的錯嗎?是父母的錯嗎?那就留給後人評論了。

從古至今,我們不一直都在重複著那一幕嗎?或許是我們的“執迷不悟”又或許是社會原因,造成了我們不善於表達愛把!(純熟我的個人認為,如有意見請留言)

最後願大家和父母和諧相處。不要再重複同樣的錯誤了。

讀背影有感 9

沒有語言,沒有表情,只有最真實、最簡單的動作,卻最能打動人。一位父親,在他兒子外出讀書就要登上火車前,親自幫他挑選座位,拜託茶房多多照應,又爬上爬下的去買橘子,在人們眼中留下了一個忙忙碌碌的身影。正是這個背影,深深感動了即將遠行的兒子和作為旁觀者的我們。

那時候,真是朱自清一家人最困難的時候,祖母去世,父親下崗,家裡滿是頹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他堂堂七尺男兒卻掉下了眼淚,唯有父親的話在耳邊迴響:“天無絕人之路。”這句話的確不錯。即使山崩地裂,還有父親撐起的一片天空。

“他的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傾斜著,顯出努力的樣子。”當兒子看到父親這樣疲憊的身影,才發現那堅硬外表下的溫柔內心。孩子大了,懂事了,父親卻老了。

其實每個人都擁有這樣一個屬於自己的“背影”。

一天晚上,爸爸出差了,外婆回也老家了。我回家時很晚。在路上就有些餓了。剛回到家,媽媽就到門口來迎接我。一進門,撲鼻而來的就是一股濃濃的雞湯味。我坐下來,準備吃晚飯。桌上擺著算的上豐盛的飯菜,兩葷兩素,還有一碗雞湯。我接過飯碗,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媽媽注視了我一會兒,溫柔地說:“你等等,我去給你端雞湯。”她轉過身,向廚房走去,在我心上留下了一個暖暖的背影,又端來了一碗充滿愛意的雞湯。我深深的感動了。

這件事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我一直念念不忘。雖然這是母愛,但與父愛相比,一樣是偉大的。

讀背影有感 10

  今天,我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頓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主要寫了:朱自清祖母不幸去世了,父親也失業了.可見朱自清家裡的經濟狀況.這真是禍不單行的日子啊!為了給祖母辦喪事,父親到處去借錢.辦完喪事後,朱自清要去北京讀書,父親把他送到火車站,還給他買了一袋硃紅色的橘子,並囑託兒子在路上要小心,看著兒子走了,才放心離去.讀了《背影》,我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就像文中說的:"這時,我看見了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留了下來."是啊!因為作者感受到了父親的愛,所以他不禁鼻子一酸,留下了淚來.連我看到這裡都哭了!對啊!父親是愛我們的,是疼我們的.說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是一位總經理,他的公司有在四川那邊,所以他的工作很忙.

他每個星期一至星期五都在四川,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回來看我,星期一一早便又去了四川.爸爸是愛我的,每次我考的好爸爸就給我買我想要的東西(只要不高於600元).一天,我去給冉黎冰過她十一歲生日.要走解放碑那邊去.雖然路途不遠,但是他還是很擔心.我看著他那不放心的樣子,笑著說:"幹嗎呀我已經十歲了,去解放碑算什麼小菜一碟.我還能一個人去龍湖呢!""別吹牛了,這樣吧!爸爸開車送你,行嗎"爸爸回答."幹嗎呀"我說,"鍛鍊鍛鍊我嘛!也給你省些油."爸爸仍然堅持他的意見:"可是……"就在我和爸爸商量的時候,突然,隔壁的曾小芸打來電話,說她也要去給冉黎冰過生日,要和我一起去."這下放心了吧!我和曾小芸一起去."我對爸爸說.爸爸對我說:"好嘛!但是你要特別注意:你們兩個不要分開,連上廁所也要一起去……"突然,我的心裡感到非常難受,鼻子一酸,淚馬上就要留下來了.我被爸爸感動了!可是我使勁憋著,不讓淚水留下來.在這一件事裡,我真正體會到了父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