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

來源:才華庫 7.76K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1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呼蘭河傳》,讀著讀著,我彷彿被蕭紅帶回了呼蘭河,彷彿看到了胡家無緣無故地打小團圓媳婦,彷彿看到了雲遊真人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騙錢,彷彿看到了跳大神的人在那兒瞎擺弄,又彷彿看到了小團圓媳婦在滾燙的熱水中的掙扎……與其說小團圓媳婦是被燙死的,還不如說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

比如說街中的大坑吧!人們和家畜不管在晴天還是雨天都會遭殃,這個坑淹死過豬,淹死過貓、狗、雞、鴨,甚至有人掉進裡面也很難出來。遇到這種情況,大家的第一個想法肯定就是:把坑填上不就好了麼?但是他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什麼拆牆讓路啦,種樹攀爬啦,但就是沒有想到這個最簡便、最直接的方法!

茅盾曾經說過:“呼蘭河傳裡的人物都像最低階的植物似的,只要極少的水分、土壤和陽光就能夠生存了,磨官馮歪嘴子是他們中生命力最強的一個——強的使人不禁想讚美他。”這本書不但形象生動,還有一定的諷刺意義,希望你有時間也去看看。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2

在眾多的現代女作家中,我覺得蕭紅(張乃瑩)不像其她女作家那樣幸福,她的生活、經歷令人流淚。她的代表作《呼蘭河傳》寫了她那美好的童年。與她成年後的生活真是一個天,一個地。

此書語言簡樸,大作家茅盾(即沈雁濱)評價它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書中有著蕭紅的特有的寫作手法,極具個性地描繪了她小時候的事、她的祖父、她的家。

沉浸在蕭紅的回憶中,看她祖父教她念詩、看她捉弄祖父、看她鄰居愚昧的迷信做法……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回憶就好像是《朝花夕拾》是魯迅的回憶。可蕭紅的經歷夾雜了各種情感,魯迅寫得像雜文,她寫得似自傳。二人雖相識,但流派完全不同。蕭紅的人生更豐富,但又更單調。其中悽慘的成份太多。她18歲時,最親的人——祖父便離開人世,她父親對他不好。1938年4月,與第三任丈夫端木蕻良結婚不久,就在香港病故了。悲慘的人生啊!

話題遠了,再回過來。蕭紅小時候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那小團圓媳婦的事,她只有十二歲,卻活活地被無知、無情的婆婆連打帶罵,加上迷信的做法殘酷地折磨死了。結束了悲劇的人生……

總而言之,這本《呼蘭河傳》值得大家去賞、去品。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3

《呼蘭河傳》是由著名作家蕭紅寫的。文中主要講了從小生活在呼蘭河這個地方的蕭紅,記錄了蕭紅小時候的故事。

這篇文章分別分為七章。第一章描寫了呼蘭河的街道上的店鋪有各種各樣的,以及詳細的描寫了街道上的大泥坑。第二章寫了因為呼蘭河的人們怕“鬼”,舉行了各種活動。第三章寫了“我”與祖父在後花園裡的美好時光。第四章寫了“我”的家是荒涼的。第五章寫了小團園媳婦慘死的經過。第六章寫了有二伯的古怪。第七章寫了磨倌馮歪嘴子的故事。

其中,我對第七章的印象最深刻。文中寫了“我”家有一個磨倌叫馮歪嘴子,他很貧窮。人們都看不起他,過了一段時間,馮歪嘴子娶了個妻子,人們並沒有覺得什麼大不了的。當他有了第一個孩子時非常開心。馮歪嘴子有了第二個孩子時,妻子因為難產而去世了。他並沒有放棄生活,反而更有信心生活下去。人們覺得他的孩子肯定很快會死去,但並沒有這樣。讓人們更加不可思議起來。每次馮歪嘴子吃飯的時候,人們都會找藉口不讓他吃菜,他並沒有覺得人們在潮諷他,反而以為人們說的有道理

我們要學習《呼蘭河傳》中的馮歪嘴子,不管別人說什麼,都要努力地生活下去。要微笑著面對生活,不能退縮。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4

灰色的色彩,平淡的敘述,跟隨作者的筆觸,我們來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

在這裡呼蘭河不再僅僅只是呼蘭河,而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因為迷信、愚昧、無知上演著一出出悲劇……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成了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前四章作者一改成人邏輯抽象的思維,以孩童的目光、

視角、思維、感觸去直觀形象的觀察社會,感受社會,發現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兒,從此來“直視”人生,真是難能的可貴之舉!後三章是本小說的巔峰之旅,直擊人性的本質,自私、困頓、麻木、愚昧、凶狠、落後、野蠻的世界,表達了對國民團體盲目、愚昧、麻木、殘忍等劣根性的憂憤和悲憫。

這部作品在思想上繼承了魯迅對中國人民性質的剖析與批判在題材上開創了介於散文、詩歌與小說之間的一種體裁樣式,在語言上,文字娓娓道來,樸實清新,沉鬱感傷。被越來越多的後人認為是繼魯迅之後對原國民心態的開掘和批判的力作。關於書,呼蘭河留給作者的,也許正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讓我們瞭解過去了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撤。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5

舊時社會的人,都十分具有迷信,相信這個妖魔鬼神也是一類的東西。今天,我讀了《呼蘭河傳》,更是我們感觸頗深。

呼蘭河是一個小鎮,有幾個街道和幾個小商店,一切正常。直到有一天,一個小城鎮的“團圓妻子”,讓人以為她是惡魔纏身,所以請人跳舞,一直在做一些驅魔咒語。後來,他被毆打致死折磨所謂的“快樂的妻子。”

讀完了我們這一部分章節,我不禁為之憤慨,為什麼要這樣學生對待自己一個女孩?這些問題都是所謂的迷信惹的禍啊!什麼跳神,什麼專治鬼神纏身的藥方,統統使用都是可以騙人的呀!為什麼不能因為他們相信這個妖魔纏身的鬼話,就白白的葬送一個人的性命呢?

我認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片段:有些人就是利用這個迷信思想的優勢,銷售假藥,假處方,這是迷信啊!這種迷信的心態,這是沒有什麼更具有欺騙性伎倆!我們應該相信科學,不要相信所謂的鬼魂啊!

我從這本書中悟到了作為一個沒有道理:應該相信社會科學,不要太迷信。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6

寒假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呼蘭河傳》。當天晚上我就讀了起來,其實剛開始讀,我覺得枯燥無味,耐著性子看了一看,隨手就丟到一邊去了。當我學了課文《祖父的園子》,老師讓我們讀一下《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又重新翻開的時候,細細品味,才發覺它的精彩。

開啟書的第一頁,我彷彿置身於二十世紀20年代的小鎮呼蘭河。呼蘭河並不繁華,但在單調中卻蘊含著生機,夾雜著悲涼。這裡有東二道十字街上拔牙的醫生,有被當地愚昧和無知的人折磨死的小團圓媳婦。有衚衕賣麻花粉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懇老實的馮歪嘴子,更有書中的‘我’跟著祖父學唐詩,學下地。

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童真的語言描繪的生動無比。尤其是“我”和祖父的事情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裡,不覺得拿自己的童年和書中“我”的童年去比。童年在書中“我”的筆下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在作者蕭紅看來,這些故事並不美,可是我們看來讀了《呼蘭河傳》,更讓我們感到童年的快樂與幸運,從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讀書使我快樂,讀書使我成長,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吧!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7

《呼蘭河傳》是一部蕭紅回憶童年的自傳體小說。

小說回憶了“我”和外祖父遊玩時、“我”家的後院、大泥坑、看廟、小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等等。不僅有悲傷、難過,還有開心、快樂。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是:小團圓媳婦。小團圓媳婦是婆婆花了大價錢請回來的,這小團圓媳婦一請來就生病。人們說她不像團圓媳婦,個子高,辮子長,太大方了,見了人不害羞······婆婆每次一到小團圓媳婦惹她生氣的時候就把小團圓媳婦給綁或吊起來,然後打他,一打她,小團圓媳婦就說她要回家,可她一說她要回家,婆婆就更生氣了,又打又罵,有時候惹火了,還會用燒紅了的烙鐵去烙團圓媳婦,烙出了個大疤。

童年是快樂的,有時也是悲傷傷心的。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8

這一週我閱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是蕭紅走到人生盡頭時創作的長篇小說。全書共分為七個章節,主要講了蕭紅小時候生活在呼蘭河小鎮上發生的童年趣事,主要人物有祖父、馮歪嘴子、小團圓媳婦、有二伯。每個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讓我像是在看一幕幕的小話劇。

呼蘭河小鎮裡的人們既有善良的一面,又有醜惡的一面。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時,內心十分氣憤,為她感到惋惜。我十分痛恨那些把小團圓媳婦壓下水,使她不停掙扎、生不如死的人。小團圓媳婦僅僅12歲就被買去當老胡家的童養媳,沒有家人疼,甚至還要遭受那些無緣無故的打罵。12歲,這本是個無憂無慮的年齡,可小團圓媳婦卻要拼命幹活,最終還被跳大神的謊言害死了。真是讓人覺得可憐啊!

看完此書,我聯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三毛流浪記》。在呼蘭河小鎮裡,也有不少與三毛一樣的社會最底層人物,飽受了那些高階人物的折磨,真讓人揪心啊!

作者蕭紅細緻地把那個本不熱鬧卻有趣的呼蘭河小鎮描繪了出來,還介紹了很多東北民俗。這裡有放河燈,有跳大神,還有逛廟會,每一個場景都描寫得那麼鮮活,那麼有趣,展示了呼蘭河小鎮多彩的一面。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9

最近,暑假裡我讀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內容十分精彩、有趣。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一天,蕭紅和他的祖父來到田野裡。祖父給田地鋤草,蕭紅看到很多玫瑰花,就去摘了一些玫瑰花。一邊給爺爺的帽子上插花,一邊笑。祖父聞到了玫瑰花的香味說道:“我家的玫瑰花真香,哪怕十里路都聞得到。”聽到爺爺如此誇張的說自家的玫瑰花,蕭紅情不自禁的開懷大笑。

從這段故事裡,我可以體會到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多麼的無憂無慮,另外也讓我感受到她是那麼的天真可愛。但是我又為蕭紅的英年早逝而惋惜,像她這樣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作家若還在人世,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更多的優秀作品。

蕭紅的童年生活也讓我憶起了我的美好童年生活。記得10歲時,我和姐姐在一片雪白的草地上打雪仗。當時我們打得不分勝負,兩人臉上都洋溢位燦爛而快樂的笑容。雖然過去了好久,每當回憶起,我的心田間就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暖暖的快樂感。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同學們讓我們好好珍惜上帝送給我們最美好的時光——童年吧!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10

在上個星期我的老師給我發了一本好書,名字叫:《呼蘭河傳》,對我感觸很深。

《呼蘭河傳》這一本書的作者是蕭紅,是一位女作者家。這本書所講的是女作者家蕭紅在她的家鄉呼蘭河所寫的一本小說。把她在呼蘭河中所發生的的點點滴滴記下來,有一些事情寫的是她和外祖父在小時候一起遊玩的事情。開頭寫了他在生活上的一些酸甜苦辣和他悲傷的心境。中間寫了蕭紅在呼蘭河和家人一起生活,和她和外祖父在後花園一起遊玩的的事情,讓我十分感興趣。

蕭紅的寂寞也是不可抹滅的,在文章中大多數都是蕭紅在童年的寂寞和傷心。小時候會被家人打罵,可是她一點也沒有沮喪。蕭紅小時候各方面能力都比我們強。她把呼蘭河的情

景都描寫得非常好,把每一個活動的情景都描寫的十分優美和清楚。蕭紅的童年有的快樂、有的悲傷,真是五顏六色,可是她寫的呼蘭河傳中的有些事情和描寫是我們看不懂的,寫的十分深奧。

我非常愛看這本書,十分好看,寫出了和我們非比尋常的一個童年。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11

今天早上,我在書房裡看爸爸給我新買的《呼蘭河傳》我看到第三章《祖父的園子》。這一章寫的是作者童年時候在祖父的園子裡盡情地玩耍,作者小時候是多麼地天真可愛!

讀了這一章,我想到了自己老家梅州汾水村。汾水村那裡有很多很高的大山,大山山腳有好多菜園,菜園裡生長著綠油油的菜。小時候,我也很喜歡跟爺爺一起到菜園玩,那時候我十分淘氣,爺爺摘菜我也學爺爺摘,但我老是把葉子摘了,菜摘不到,爺爺總是微笑地看著我,摸摸我的頭個一點都不生氣。爺爺在鬆土,我也拿著一個小鏟子在鬆土,其實我並不是在鬆土,我也不會鬆土只是在地裡挖一個小坑玩。爺爺在灑水,我也跟著灑水,我是在玩水玩到全身都是水才走。

《呼蘭河傳》真好看,我要繼續認真地讀下去。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12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關於蕭紅的書。茅盾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本書就是《呼蘭河傳》。

裡面講的是蕭紅的童年故事,在蕭紅小時候,唯一愛她的就只有祖父,在祖父的愛中,蕭紅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這裡面有一個“大泥坑”,它的難忘在於淹沒一些馬和小孩;有一個“火燒雲”,它的難忘在於每到太陽落山時都會有非常美麗的'晚霞;有一個後花園,它的難忘在於這是一個自由的園子;有一位祖父,它的難忘在於給了蕭紅許多愛,有許多好玩、難過、新奇的故事讓蕭紅難以忘懷。

蕭紅,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她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總能讓我們為她感到快樂、悲傷……她的一生是很悲慘,但她還是不屈服,她的寫作,反映了以前封建社會,引得很多人的喜愛。

我們也應該向她學習,學習她不屈不撓,不被命運屈服的精神。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13

星期六,抱著一疊從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裡,喜歡泡上一杯茶走進書中與人物對話。記憶中腦海裡仍然浮現著《我和祖國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一直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呼蘭河傳》,我把這本書放在最後的閱讀中,帶著這樣的一種美好的印象,深切的渴望,我在一個午後翻開了這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偱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裡,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人生。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過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裡。人們說拆牆,有說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啊!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中。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14

蒼涼中蘊含熱情,歌頌時不忘批判,這是一幅舊中國東北小縣城居民平凡但又不一般的生活風情圖,更是濃縮了的20世紀初舊中國下層勞動人民的辛酸與苦澀,無奈與掙扎,苦痛與麻木,愚昧與可笑。《呼蘭河傳》飽含了女作者的血淚,用回憶性的文字為我們展開了一幀真實無比卻又生動形象的舊中國東北人民的命運畫卷。寫這部小說的原因是:"只因為他們充滿了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那裡了。"寫得之所以深刻、真實,是因為難以忘記,之所以難以忘記,是因為太過於熟悉,之所以太過於熟悉,是因為這些往事早已經刻進了腦海裡,揮之不去,掃之不去,趕之不去,轟之不去。

儘管她寫起來似乎很得心應手,並不吃力,可是我讀起來卻頗感勞累,不是眼睛累,而是心累。那一串串文字,讀起來不是那麼簡便,雖說寫得很流暢、平實,資料很樸實、充實、真實,可是小說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老是不斷的敲擊著我的內心,使我的心為之打動,為之感動,為之顫動,為之激動。蕭紅用寫散文的筆法來寫小說,並且還是這種鄉土題材的小說,讀起來令人絲毫感覺不到有隔閡,而是那麼的熟悉,那麼的親切,那麼的自然。

她出生在這個小城裡,童年的生活並不完美,盡她的父母皆在她身邊,可是父母的愛對她來說是那麼的遙不可及。父親的暴躁,母親的冷漠,奶奶的凶悍,這些家人的愛她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唯一得到便是祖父的愛,這愛從她一出生就伴隨著她,直至十幾年後因祖父的去世而遠去。幼年的她唯一的取樂方式就是和祖父在一齊,他到哪裡她就跟到哪裡。異常是在他們家裡的園子裡,留下了她最完美的回憶。這個園子裡,有各種小動物和植物,爺爺種菜她也種,可是往往是吃力不討好,勞而無功,白忙活一場。雖然如此,但他們都得到了千金難買的東西——歡樂。在園子裡的這段童年記憶是刻骨銘心的,也是頗讓人難以忘懷的,寫得很投入,很不錯,已被選入國小課本。在這個園子裡,她慢慢長大,爺爺慢慢老去。

祖父,是她心目中最可親、可愛、可敬的家人。比起父母對她的漠視,祖母對她的凶狠,祖父與他們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他對她很熱情,天天與她玩,有好吃的給她吃,有好玩的給她玩,想著法子逗她玩,教她識字,讀詩,認識事物。她也喜歡和這個老爺爺開玩笑,用玩笑來愉悅彼此的心境。祖父還是個很正直的人,見胡家的團圓媳婦幾乎快被折磨死了,胡家的人又想把她休了,他就說:"好好的孩子快讓他們捉弄死了。"並且還決定讓胡家的人搬走,房子不租給這樣的人家。馮歪嘴子的私生子出生後,一家人沒地方住,他不假思索地就讓出了一間房子讓他們住。由此可見,祖父是個對外人也很熱心的人,與其他一味壓榨盤剝農民的地主還是有所不一樣的。

讀完這部小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不少。比如說有二伯,無父無母,無子無女,六十多的人了,跟隨"我"祖父三十多年了,也自恃資歷老,常對別人頤指氣使,還好發牢騷。並且之後經學會了偷盜,偷起了"我"家的東西拿出去換錢,被"我"發現了就想收買"我".之後,他被"我"爸爸揍了一頓。馮歪嘴子,本是個磨倌,卻與王大姐好上了,還生下來私生子,所以,他們,尤其是王大姐沒少遭人白眼,受盡了冷嘲熱諷。可是他們還是歷盡艱辛,挺過來了,當日子一步步好過來時,王大姐卻因產後風而死,留下了兩個年幼的孩子,與他相依為命。胡家的團圓媳婦,只是一個12歲的女孩子,或許是因為年紀小的原因吧,見人愛笑,可是而這笑竟然也被人當做缺點。因為在大家的潛意識裡,做媳婦的見人就笑是不妥當的,所以大家就當她是病了,不正常了。於是,就請來跳大神來給團圓媳婦治"病",不行又請來了一個所謂的雲遊真人來治,結果"病"沒治好,倒是被騙走了一大把錢。最終把她弄到熱水裡,當眾脫完她的衣服,用熱水澆她的頭,昏了停下,醒來之後澆,之後又用針刺、鞭打,把她"治"的奄奄一息,最終最終死去了。愚昧無知而又殘忍的人,把這個年僅12歲的小女孩給活活折騰死了,到底是她病了,還是這一幫子人不正常了?

蕭紅用一個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用一個孩子的語氣來敘述這些個故事,用一個孩子的獨特方式來解讀這些問題,雖不免幼稚,甚至異想天開,畢竟童言無忌,說出了許多的"大人"說不出來的真話,這是難能可貴的。因為對這方土地愛的執著,愛的深沉,愛的無法自拔,所以下起筆來很容易,寫下的東西很厚重,很耐讀。聯絡到作者苦難的一生,再來讀這些文字,心中翻騰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苦痛,是無奈,是唏噓,還有在淚水裡浸泡許久的溫暖。

呼蘭河傳課外書閱讀感慨15

前兩天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起初只覺得這本書作者只是乾巴巴的描繪了一下他的家鄉,沒有色彩,但是隻要你精心的品味這本書,你就會發現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隨著作者的筆鋒,我也跟著走進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處在東北那一座封建小鎮,那裡的房樓是灰色的,那裡的人們也是灰色的,都迷信邪教,沒有一點色彩。

那裡有很多的迷信習俗,這些習俗看起來莊重,卻荒唐可笑,那裡的人們都是從迷信於邪教中生長的。有的人為了為了生命而活著,有的人則為了死亡而活著。我是含著眼淚讀完的,書中有很多人自認為是美德的事卻極其殘酷。其中,小團圓媳婦給我的印象最深。十二歲本來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年齡,卻過早的被人們拐賣過來,本來來失去父母的愛已經夠傷心了,可是還要為那裡的人們拼命幹活,同時還要忍受著人們的打罵,甚至還要以“治病”為由,是太過早的失去了性命。

封建社會是可怕的,也是殘酷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團結起來趕走封建社會,同時為呼蘭河的人敲響警鐘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