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精選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2.7W

《愛的教育》一百多年來,巨集觀世界的影響超過了任何一種理論教育書籍。下面我們來看看愛的教育精選讀後感,歡迎閱讀借鑑。

【篇一:《愛的教育》讀後感】

人世間什麼是愛?愛又是什麼呢?愛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動力?帶著這幾個問題,我滿懷期望地閱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

《愛的教育》是一部令全世界億萬讀者都感動的偉大作品,它採用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從而反映了書中人物的精神:善良正義的卡隆,總是得第一的德羅西,勤勞的可萊蒂,孝順的波列科西,酷愛讀書的斯代地,愛國的倫巴第少年,鼓手,孝順懂事的小抄寫員朱利奧,為了救祖母而獻出生命的費魯喬,還有每月故事裡的那些少年們……這一個個小故事感動了我,令我感慨萬分。

尤其是每月故事裡的倫巴第的小哨兵。當我讀到尖銳的呼嘯聲又一次劃過,男孩猛地鬆開過,好像一塊石頭一樣落在了地上。讀到這裡,我的心怦怦地跳,一邊在心裡祈禱:“不會死的,不會死的。”一邊急切地往下讀,但最後男孩還是死了。讀到這裡,我鼻子一酸,被男孩的勇敢深深地震撼了。這個少年不怕危險為士兵報信,最後還英勇地犧牲了。

每次想到這兒,我就感到特別羞愧。有一次,我和媽媽去商場逛逛,我覺得非常口渴,就讓媽媽給我買飲料。媽媽想鍛鍊我的生活能力,便讓我自己去買。我膽怯地說;“媽媽,我不敢去,還是你去吧!”媽媽鼓勵我說:“人家又不會吃了你,怕什麼呢?”就這樣我和媽媽僵持了十幾分鍾,媽媽不耐煩了,我只好硬著頭皮自己去了。我連買飲料的膽量都沒有,我是多麼膽怯啊!而少年犧牲了自己都不害怕,以後,我要多鍛鍊自己,向少年學習。

這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給我的啟迪,讓我們每個人都沐浴在愛的溫暖中吧。

【篇二: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一開始,我為了應付作業,極不情願的翻開了《愛的教育》。書中似乎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拉扯著我,讓我拿起了就不想放下。真的是一開始是它來找我,到後來就是我來找它了。

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描述著人類最偉大的感情——愛!書中處處散發著愛的氣息,有同學之間的友愛,有親子之間的母愛父愛,也有師生之間的關愛。這本書把愛表現的淋漓盡致,一些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在作者的筆下,添上了愛的翅膀,讓人感動,讓人深思。

書中不同背景的孩子演繹著不同的故事。強壯的卡羅納誠實可靠,伸張正義;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助人為樂;炮兵上尉的兒子羅伯蒂捨己為人;老師為了學生日夜操勞、無私奉獻……

書中父母的信教導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合格的人。父母的信中說的雖然都是一些極其平常的小事,卻常常讓我深思……

精彩的每月故事,催人淚下。其中費羅倫薩的小抄寫員為了家人,幾個月沒有睡好覺,半夜起來幫爸爸抄寫紙條,導致白天無精打采,受盡了委屈和責罵,忍聲吐氣,默默的奉獻著;還有那倫巴第的小哨兵為了祖國,不畏艱險,在勘查時,壯烈犧牲……

讀完整本書後,彷彿這些事都剛剛在我身上發生過一樣,我的心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的洗禮。我如夢初醒,原來愛一直伴我左右。因為愛無形無影,看不見,摸不著,所以那些來自平凡的愛,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要讓所有人的心裡都燃起愛的烈焰,讓愛在每個人的心裡傳遞,塑造一個充滿愛的美好家園!

【篇三:《愛的教育》讀後感】

我最愛看的書是《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已經看過三遍了,但是我還想多看幾次,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受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是三年級的一個義大利小孩—安利柯。這本書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安利柯所見所聞的感人故事。

書中倡導的是要教育兒童有愛心。例如《囚犯》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師生的感情。故事中講到,有位老師到監獄的禮堂給囚犯上課,78號囚犯是個年輕人,學習比誰都認真,課後不久老師就走了。六年後,老師又遇到了這位囚犯學生,令老師覺得意外的是,這位學生把一個刻著“78號奉贈先生,當作六年紀念”的墨水瓶。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堂課,但是囚犯學生銘記在心,不忘回報。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爸爸看護著》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鄉下少年去看望爸爸卻陰差陽錯認錯了爸爸,但是在這個年輕人知道真相後還好心地照料這個“爸爸”,直到這個老人家去世。故事太感人了,年輕人的愛心真偉大。

這本書中我最崇拜的人是卡隆,他善解人意,還樂於幫助同學,充滿智慧和正義感。我以後也要向他那樣,他是我學習的榜樣。

如果我們從小就知道愛別人愛自己,給予和幫助別人的不圖回報,別人幫助我們的常懷感激之心,人們就會因富有愛心而善良,世界因充滿愛心而美好。

【篇四:讀《愛的教育》有感】

閒來無事,隨手拿起一本書——《愛的教育》,起先不瞭解它,只是打發閒來的時光而已,可我讀上了它,就真的再也無法放下了。

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每天所見聞的事情,以日記體的形式來編寫的。文章妙趣橫生,意義非凡。作者亞米契斯,義大利人,從小,國內正醞釀著愛國主義,這股風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因此,《愛的教育》誕生了!

文化在那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三個愛國的小故事,《少年偵察兵》、《少年鼓手》、《貧苦的愛國少年》,這三個小故事,都是愛國最好的詮釋。就拿《少年偵察兵》說吧,一個少年為了保全部隊,毅然決然地去送信,這封信對於整個部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稍不留意,就會全軍覆滅。少年在送信的途中,雖然已經中了一槍,但他仍然堅持,倒下了,再站起來,再倒下,就再站起來!少年這堅韌不拔的精神,這是任何一個愛國的人士都應該做到的,不是嗎?

義大利人的精神,我們中國人也應該有!作為一箇中國人,作為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就應該為我們的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樣才不愧對於我們的祖國!才不愧對於養育我們,給我們無限能量的大中華!中國人,好一個響亮的名字,誰不自豪呢?誰不自豪自己是一箇中國人呢!無論國家怎樣,無論國家出現了什麼危機,我們——中國人——大家族!就要維護國家的尊嚴,保護國家的安危,甚至,為國家付出生命,因為,是國家,是祖國,是中華給了我們生命,給我了我們肉體,給了我們靈魂,我們更要用一個好靈魂來回報國家!回報這個給了我們一切的大家庭!

我愛我國家,我愛我中華!

【篇五:讀《愛的教育》有感】

出於老師佈置的“任務”,我捧起《愛的教育》,剛看了幾頁,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接著幾乎一口氣讀完這本膾炙人口的書。這本書通過恩里科寫的日記,抒發了人類最偉大的感情——愛,大多寫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

這本書把“愛”描寫得淋漓盡致,從發生在恩里科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極有鼓勵性的評語,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愛的教育》中人物的描寫特別讓我敬佩,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雖然境況不一,但是他們都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

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感動,《意外的事件》,《高尚的行為》,《一隻雪球》……當我讀到《意外的事件》,羅貝蒂跑到馬路中央,把驚慌失措的小男孩往馬路邊一推。自己卻被馬車扎傷了,這是多麼偉大的舉動呀!我的眼眶溼潤了,勇敢的羅貝蒂,值得我們學習。

精彩的每月故事也令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小抄寫匠孝敬父母,每天半夜抄寫條子,還那麼認真,為父親分擔工作,即使勞累了,還白天黑夜地拼命幹。我們也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為家人分擔。

同學們,請你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

【篇六:《愛的教育》讀後感】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每當我讀起這一句話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桃花心木》這一篇道理深刻的文章。

《桃花心木》這一篇文章主要寫的是:鄉下老家屋旁的空地上中桃花心木,種樹人給樹苗澆水不是定時定量的。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讓桃花心木苗子在不確定中長成百年大樹。

以前,我有一個壞毛病,就是以遇到生活中的難題就去問爸爸,叫爸爸幫助我。爸爸老是說我不愛動腦子,總想依賴別人。我聽了就嘟著嘴說:“多問是好嘛!”自從我讀了《桃花心木》這一篇文章後,我身受啟發。平時我老依賴爸爸,依賴別人。萬一爸爸和大家都不在,我遇到難題怎麼幫呀?所以我決定改掉壞毛病。現在,我遇到生活中的難題就用腦子去思考,如果實在不知道的話我就去問爸爸。爸爸說我變了,懂得獨立思考問題了。

記得三年前,我去到一個我爸爸朋友的家裡玩。我看見了一個小孩頭髮長長的要去剪頭髮,可是他不幹去。他要他爸爸一起去,他才去。可是他爸爸硬要讓他自己一個人自己去剪頭髮。那一個小孩只好擦乾眼淚,自己去理髮店。

後來我才知道著是“獅子教育兒法”。韓國正流行著呢!所謂“獅子教育兒法”也就是讓孩子懂事起來,就獨自一人解決面臨的困難。讓他們認識社會。早日踏入社會。當然,在孩子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話,父母還是會出手“相助”的。

【篇七:《愛的教育》讀後感】

泰戈爾曾經說過:“愛是恆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著風暴卻不以動,愛就是充實了生命,正如盛滿了酒杯。”在看《愛的教育》時,故事中的情節深深地感動著我,使我不禁好幾次流下了淚水。我並不在意這本書的文化價值有多高,只要這本書流露著真情實感,讓人看了流連忘返,這就是一本好書。

《愛的教育》採用了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國小四年級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堅忍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他們送給了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最美好的回憶。當然,還有慈愛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師、他們給予了安利柯最無私的疼愛,教會他寬容與理解。這本書還有一個每月故事的版塊,通過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對家國情懷做了最好的詮釋,讀起來讓人心頭怦然一震,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保衛祖國,使祖國變得更加繁榮!《愛的教育》這本書中令我最感動的是《費魯喬的`血》這個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費魯喬的孩子總和人家打架,和人家賭博,是個壞孩子。可他卻有個愛他的祖母,祖母見費魯喬又和人家打架了,便教育他要做個乖孩子,不要走歪道。費魯喬心裡知道錯了,很悔恨自己當初的行為,準備和祖母道歉。可就在這時,兩個強盜闖了進來,祖母認出了其中一個強盜,強盜察覺自己被認出來了,便拿著刀向祖母撲去,費魯喬見狀,馬上撲在了祖母的身上,擋了那一刀,強盜走了。夜寧靜得可怕,費魯喬的靈魂已經去了天國……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了費魯喬對祖母那深深的愛,故事詮釋的愛是那樣的真誠。我想,天國的費魯喬肯定已經化身為愛的天使,永遠守護著他的祖母。

經典是不畏懼時間的,雖然經歷了一百年的光陰,但是這本《愛的教育》依然閃爍著最耀眼的光芒,引導著每一個閱讀它的人感受愛的芬芳!

【篇八:《愛的教育》讀後感】

《愛的教育》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它所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是在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高尚情操在我國源遠流長,無獨有偶,國外的學者對其師的尊重、感情也值得我們學習。即使已經過去了四十四年光陰,安利柯的父親也不忘他的國小老師,還專程去看望他,並好像小時候那樣愛戴他、尊敬他。這是多麼好的一位父親!我頓時覺得安利柯很幸福,他不僅擁有如此博學多識、溫文爾雅的父親,而且還擁有一個值得他學習的好榜樣!

師生之情固然使我感動,但是親子之情更敲動我的心扉。每月故事中的《萬里尋母記》,讓我不禁對主人公馬爾可的敬意油然心生。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為了擺清債務,獨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國首都一個富有人家去當女傭,後來就與他們斷絕了聯。13歲的馬爾可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親的請求。這件事一開始雖沒有得到父親的同意。可兩天後他父親的一個船長朋友聽說了這件事,便去找到了他父親並告訴他可以免費帶馬爾可去美洲,在馬爾可的多次請求下他的父親終於答應了,馬爾可在去美洲找母親的路上遇到了許多人,有慈祥的倫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婦女、熱心的小夥計,也有無惡不作的小偷,當然還有許多樂於助人的好人。在這些人的幫助下馬爾可終於找到了母親。這個故事讓我真正懂得了愛的力量:只要有一顆掛念家人的心,即便相隔千里都還是心連心。

這本書我讀了一遍又一遍,雖花費了很多時間,但我卻一點也不後悔,因為它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愛就好像花蜜,我們不能缺少愛,正如蜜蜂不能缺少花蜜一樣。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愛他人,世界就將因為愛而變得更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