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後感範文5篇

來源:才華庫 2.97W

讀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那種腐敗,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下面小編整理收集了《童年》讀後感範文5篇,歡迎閱讀!

《童年》讀後感範文5篇

《童年》讀後感範文1

暑假的時候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這本書是他的自傳體,書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

讀過這本書,我不禁為阿廖沙的經歷感到辛酸。他年幼時父母雙亡,冷酷暴虐的外祖母經常毒打他,只愛錢財的兩個舅舅冷淡他,表哥薩沙總是捉弄他,除了外祖母以外,幾乎沒有人關愛她。阿廖沙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過早的體驗了人間痛苦與醜惡。他的兩個舅舅為了爭奪財產,總是爭吵鬥毆。他們自私自利,冷酷無情,不僅差點害死阿廖沙的父親,還害死了“小次岡”。外祖母為了得更多的錢財,慫恿夥計去偷東西,放高利,甚至對於和她生活了一輩子的外祖母都極其吝嗇……阿廖沙就是在這種殘酷無情的家庭中長大的,她整天面對的勾心鬥角、殘暴酷虐,他曾被外祖父打得暈了過去,還被趕出家門,以撿垃圾為生。

和阿廖沙悲慘的童年相比,我們日子就幸福多了。我們的生活是燦爛的快樂的,整天像泡在蜜罐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不缺少關愛。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聽著老師諄諄教導;放學回到家父母就會將好吃的東西端了面前,對我們噓寒問暖。可是擁有了這些,很多人卻並不知足,在他們眼中,這一切似乎是自己應得的,總是奢求更多,我們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珍惜父母的關愛、珍惜現在美好的學習生活,是我們最該做到的。從現在起,我們就該滿足於自己的幸福生活,為父母著想,多體諒他們,將來用最好的條件回報他們。

《童年》讀後感範文2

這本書,我上學的時候知道,考試題老出高爾基的三部曲是哪三部,但沒細讀過。小時候家裡沒書,父母好像也不在乎孩子讀不讀書。

沾了閨女的光,補上了這缺失的一課。今年的必讀書目裡面就有這一本。

書中的主人公叫阿遼什卡,課本里的翻譯成阿廖沙。我覺得阿廖沙要順口些。

這本書發生的大環境是19世紀7、8十年代的俄國,那時的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故事發生在這個男孩可真是歷經磨難,書是從阿廖沙親眼見證了父親的死開始的。繼而男孩隨母親去了外婆家生活。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外公是個自私無情的人,經常打罵外婆和阿廖沙,還有他的兩個舅舅,也是些沒人情的傢伙。在外公家發生了很多事,圍繞著貧窮痛苦爭吵捱揍,整個一壓抑的環境。連阿廖沙的母親,也受不了生活的重壓,自暴自棄,最後也變得性情暴躁,憂鬱而死。後來外公破產,阿廖沙離開學校,到“人間”混飯吃,結束。

書中重點描寫了外婆這個好形象,她有一顆陽光般的心,不管是怎樣的苦難,她總是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她慈祥善良,寬容大度,對待那些惡人,她也會不去計較,用她的愛心溫暖每一個人。阿廖沙的成長過程,有這樣一位長者保護引領,實在是幸運。

阿廖沙這個男孩,雖然很不幸,但他始終保持了優秀的品質,有愛心,有同情心,熱愛生活,熱愛自然,他觀察很仔細,也強烈的好奇心,願意同不同的人接觸,向他們學習。同時,他也有一顆堅強的內心,再困難的事,他也能從中找到樂趣。遇到強權不膽怯退縮,有一段他戲弄繼父母親那個綠衣老太婆,我笑噴,直呼過癮。

書裡還有幾個陪襯的小人物,樂觀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裡,還有那個熱愛科學實驗的好事情,他們都給了阿廖沙力量和幫助,讓他在黑暗汙濁的環境裡保持生活的勇氣和熱情。這些小人物最後的結局都不太好,但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讓人難忘。

看了這本讓人壓抑的書,感嘆我們現在的生活太幸福了,衣食無憂,家庭和睦。很多時候我們卻視而不見,無病呻吟呢。

《童年》讀後感範文3

在這個寒假裡,我讀了著名前蘇聯俄羅斯作家高爾基寫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之一《童年》。

這部小說描寫了作家童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

首先我覺得小主人公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孩子,他自幼喪父,又在十一歲喪母,外祖父也破了產,他只好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其次,我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也就是說對自由生活的熱烈追求。在本書第七卷中寫到了小主人公常常受到整條街上孩子們的痛打,通常是鼻子被打出了血,嘴脣也被打破,臉上到處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渾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許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如果大街上靜悄悄的,大街對他就不那麼有吸引力了,可是一聽到孩子們快樂的喧嚷聲,他就顧不得外祖父的禁令,從院子裡溜出去了。可見,阿廖沙也是一個比較貪玩的孩子,我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寫道: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學校就引起他的厭惡,因為教師和神甫都不喜歡他,後來神甫讓他退學,不過這並不使他傷心,他離開了學校,一直到放學之前都在鎮上的幾條骯髒的街上閒逛,細細地察看鎮上的喧鬧的生活。儘管如此,但作者又是一個知錯就改、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後來學校來了一個叫赫裡桑夫的主教,他認真地跟小主人公交談了一番,使他十分激動,所以也就表現得比水還要安穩,比小草還要順從。

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自由的熱烈追求。

《童年》讀後感範文4

童年就像一串珍珠,串起了五彩繽紛的童年。

這幾天,我看了一高爾基的一本《童年》,當我正開啟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很好奇,為什麼高爾基要寫自己的童年呢?他的童年與我的童年有很大區別嗎?

當我看完它時,才知道俄羅斯下層人命是多麼的艱難,多麼令人窒息、汙穢。阿廖沙、外祖母、小茨岡面對這樣的生活是多麼堅強。外祖父的吝嗇與外祖母的慈祥善良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阿廖沙很堅強,三歲失去了父親的呵護。與母親和外祖母到外祖父家。開始了他的惡魔生活,經常受到外祖父的一頓痛打。他也富有主義感和同情心,疾惡如仇,對壓迫者充滿了憎惡,反抗,對被壓迫者充滿了同情。

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寬大的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而敏感的心。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更有力量應對苦困的生活,在黑暗汙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一個堅強、正直而充滿愛心的人。

外祖父自私、殘暴、專橫、吝嗇、凶狠,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他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還暗地裡放高利,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沒有一點同情心,迫使讓母親與貴族或老爺結婚。

同學們!我們要想阿廖沙學習,在黑暗汙濁的環境下仍保持著對生活的力量和信心。更情況,我們現在身處於如此美好的環境,有機會學習,我們要珍惜我們所享受的一切!

《童年》讀後感範文5

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裡,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