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精選7篇)

來源:才華庫 1.15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精選7篇)

《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1

魏書生,一個教育界的神話,一個令千萬教育工作者無比崇拜的人物。他創造了教育史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到底他的身上有著怎樣的魔力,把我們看來枯燥的教學工作經營的詩意盎然呢?懷中無比敬仰的心情,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他的《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彷彿是在燥熱的夏天吹來一股清風,給我飢渴的心靈帶來一絲滋潤,給我煩躁的心境帶來一份涼爽和愜意。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不覺隨手在鍵盤上敲下一些雜亂的感言。

一、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

已不知看過多少教育名家名師關於“師愛”的論述。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早就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是,真正對“師愛”有了深刻的認識還是這一次從魏書生老師身上體會到的。因為前人的論述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理論上的。而魏書生對教育的摯愛、對學生的關心卻是實實在在的、具體可感的。你想,一個正值青春創業大好年華的人,竟然一再辭掉優越的工作,拋棄仕途的誘惑,一心一意要去當“孩子王”。如果沒有對教育、對學生深厚的愛,怎會有這種別人看來似乎是傻子的舉動。更重要的是,魏書生是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看他的教育實踐、教學理念和做法,有一種實實在在的親切感和認同感。

魏老師對學生的愛,體現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魏老師認為“教與學之間的關係,絕不是教師居高臨下,我講你聽,我管理你服從的關係,而應該是互助的平等的關係”。我們大多數老師也知道這個道理,可在工作中不知不覺就會擺起“師道尊嚴”的架子,我想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或許就在於一個是“育人”,而我們卻只是在“教書”吧!正因為魏老師事事從“育人”的角度出發,他才能做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其實,“教書”和“育人”並不矛盾。仔細看一下我們的周圍,那些教語文成績好的教師,實際上都很善於做學生的思想工作,都很善於“育人”。所以,為了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讓我們從“育人”開始吧!即使僅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我們也必須育人。“育人”更是語文教師的分內之事!

二、習慣,決定未來

好習慣,能讓人受益一生。所以讓學生在學齡時期養成一系列的好習慣就直接決定著一個人能否成才。在這一點上,我深為魏老師對學生的習慣培養的嚴格要求而震撼。育人的關鍵在於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道德品質的形成靠在道德認識的支配下,實踐道德行為,養成道德習慣,習慣成自然,最終形成道德品質。

我們都羨慕魏書生這個語文教師、這個班主任當得真輕鬆。那是因為魏老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下了一番大工夫。魏老師的做法是,先帶領學生共同制定學習計劃,讓每位學生明確每天、每節課的任務,然後嚴格落實。起初是每天、每一週、每一個月都採取多種形式檢查同學們的學習任務的落實情況。一旦發現不完成者,就讓他們及時補上。即使等到每一學期結束時,還要檢查一學期的作業保留情況,缺多少,補多少,絕不姑息遷就。真是因為有了這樣嚴格的要求,學生的自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習慣成自然”的時候,也就到了輕輕鬆鬆教書的時候。因為學生無需老師去佈置任務、區督促學習、去檢查作業,這樣當老師能不輕鬆嘛。我們老師們也知道習慣的重要性,也曾經不止一次地去嘗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結果卻總不能令人滿意,我想從魏老師的身上我們可以借鑑兩點:其一,師生共同制定學習計劃,讓學生知道幹什麼。二是制定了計劃就要嚴格落實。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曾經看到過一本書上所說,“什麼每個班級都有不按老師要求做作業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髮現不做作業老師對他們也沒有辦法”。這的確該給我們一些啟示。

三、用科研的眼光面對教學中的難題。

教師是一個在平凡不過的職業。既沒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報酬,也沒有極高的社會地位,而且還要整日面對瑣碎的教學工作,處理問題不斷地班級事務。對此大部分老師都是抱著埋怨沮喪的態度來面對。其結果只能是用黃金般的光陰,換來一大堆無用的指責埋怨,對現實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改變。而魏書生老師卻是用一種“科研的眼光”來面對工作中的“難題。把遇到的教學中的一個個難題看做是一個個的科研小課題,這樣既讓自己心平氣順了,還在一個個的“研究”中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多得。我把魏老師的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了;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太少。

教育家的事蹟深深地吸引著我;教育家的魅力深深地薰陶著我,我將竭盡自己所能,沿著大師的足跡在教育的百花園中播種屬於自己的那一粒種子。相信將來終有一天,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2

再讀《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一書,自己不由得走進了魏書生的世界。書中大多都是魏書生老師自己的教育生活經歷及總結,看起來分外的真實和實用。無論是他本人,還是他的學生,從字裡行間都透露著一種快樂的情緒。

魏書生老師說教師要有享受教育,快樂地教書的思想。但有時一想自己的教學工作,卻發現充滿了煩惱。有時會為了一道講了許多遍的題目學生仍然會為錯而苦惱;有時會為了學生犯的錯而情緒不好,有時更會為了許多瑣碎的事情而煩惱。

魏書生卻對享受教育有著獨到的見解。教書是享受,工作是享受,生活是享受。只要經常強化享受這根神經,就能經常尋找享受的理由,體會享受的快樂。他總是高高興興、快快樂樂地做某一件事情,直至取得成功,再去享受其中的快樂。他的許多法寶為我們點亮了一盞明燈: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多做實事;積極樂觀地面對教學工作,善於尋找歡樂。平時我卻很難做到,這種思想看來我真該學一學了。

不但魏書生老師自己能夠快樂地教書,他的學生也能快樂地學習。他之所以被那麼多的學生喜歡,被那麼多的老師讚賞,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讓學生喜歡學習,快樂學習,甚至可以說是享受學習。他可以讓犯錯誤的學生寫說明書,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並儘快糾正。這些說明書要求學生使用心理描寫的表達方法,寫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同時他也讓犯錯誤的學生唱歌、做好事,來彌補自己做過的壞事。當然,書中還介紹了許多其他方法,讀罷讓我收益匪淺。

在我看來,魏老師的語言雖樸實無華,卻處處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的理念、方法值得我細細地體味、學習和模仿。

《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3

我看了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我感到魏老師是這樣的一位老師。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善於總結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敢於實踐,敢於將新思想,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運用於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教師應當:博學百家卻不拘泥於書本中的教條,而是善於吸收書中有用的知識為他所用;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並能夠有針對性地制定有效地教育教學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從魏書生老師的身上我發現一個好老師要會和學生相處。

俗語謂:嚴師出高徒。嚴厲的老師永遠板著一副面孔。與學生相處久了總是感覺在樓道里學生遠遠的看見老師就會低頭跑進教室,然後正襟危坐等待老師的到來。在學生看來,老師總是高高在上的,於是學生對老師產生了畏懼心理。反過來看,如果一個老師和學生相處和和睦睦,和學生做朋友,如朋友一般勉勵,那麼他就是一個好教師。荀子曰:“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我想這樣的學生一定會出自一位好教師之教導下。很顯然,魏書生老師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他和學生那種親密又嚴厲的關係是我所羨慕的。

一位優秀的老師對於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學習經歷,不同的知識儲備的學生有一套獨特的教育教學方法。

魏老師對他的學生,就好像一位優秀的雕刻家面對那些形態各異尚未雕刻的璞玉一樣,決不把他們千篇一律地打磨成一個形狀,而是順應其原有的紋理,縝密構思,精雕細琢,揚其長而避其短,善於抓住問題的本質所在,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科學方法,來培養每一個學生;魏老師瞭解每個學生細微的特點,循循善誘地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可塑的有用之材,這才是一位優秀的老師必須具備的內在素質和施教魅力。所以我認為魏老師“朽木也會雕”!魏老師在課堂上善於將自己所學到的各個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於對學生的語文知識的教學上使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優秀的學生學習更上一層樓;甚至一度對學習失去信心的學生也愛上了閱讀,連平時不善言辭的幾個學生也能在課堂上積極地舉手。

當我捧著《教學工作漫談》靜心閱讀的時候,魏老師說的一句話,我一直記在腦海裡。“我們不能把學生當做沒有思想、沒有情感的被動的受管理者,而應把他們當做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動發展的個體。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們的意願,尊重他們的人格,把他們當做是實在在的人,而不是馴服物。”班裡學生能力差異很大,天賦秉性各不相同,有的好動,有的好靜,有的調皮淘氣,有的乖巧伶俐,有的能說會道,有的聰明能幹。作為教師的我們認為每一個孩子都很棒,他們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天堂,有著美好的心靈,有自己的思想、意志、情感。只有認識清楚了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有針對性的去教育每一個學生。

一個好教師要有一雙善於認識學生的慧眼,有了這雙眼睛,就不會被表象所迷惑,就會發現孩子美好的內心。

“思想是行動的帆,思想是生命的舵。思想是人師不竭的魅力。”

讓我們不斷地向書本學習,用知識指導我們不斷地開拓自己的事業,努力地尋求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使自己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完善,進而形成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成為學生心中不可磨滅的“明師”。讓我們向名師學習以其為榜樣勤於學習,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做一個知行合一的老師,推動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芝麻開花節節高。

《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4

還在大學的時候,魏書生的名字便如雷灌耳,暑假裡終於有幸拜讀了魏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書中大多都是魏書生老師自己的教育生活經歷及總結,看起來分外的真實和實用。藉著文字的橋樑,我走進了魏書生的世界,感受到了他對教育的一片赤誠,看到了魏老師教育路上堅定的步伐,更享受到了他的收穫。

掩卷沉思,我到底從名師身上學到了什麼?他的經歷和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輩可以說是大相徑庭,而他的教學方法也可以稱得上極為新穎大膽,他學期之初即進行期末考試,一學期的教材他用30多課時就講完了;他不批作業,不改作文,但他的學生在升學成績卻能比重點中學平均高7、8分……他到底又為什麼能取得這麼好的效果呢?

細細想來,便是快樂兩字,貫穿於他的教學、育人、修身和管理的始終。其實,我對快樂教學一直是有點看法的。一想到自己的教學工作,往往發現充滿了煩惱。社會的壓力、家長的期待、學生的未來,通通壓向我們,教書的樂趣似乎也在漸行漸遠。而學生呢,同樣被升學的壓力,被“大學聯考”“會考”的指揮棒壓的喘不過氣來,他們又怎麼能達到所謂的快樂學習呢?現實給了我們一副繁重的枷鎖,這是無從改變的,可在魏老師的書裡卻傳授給了我們雖然身帶鐐銬,依然快樂起舞的方法,著實獲益良多。

教學法為尊,重實效

和魏老師一樣,我也是一名語文老師,讀罷全書,卻還是感受到了他的與眾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個“神人”,他沒有那麼多時間放在語文教學,可是教出來的成績卻遙遙領先。他不像我們循規蹈矩,按部就班。而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因人而異地培養學生。引導學生畫知識樹,自學教材,作文放手給學生互批,作業學生自己留,考試學生出題評卷。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也解放了自己。的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個學生生動起來,發動每個學生,什麼該學,什麼可以不學,怎樣學,哪種辦法最好,他都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還給學生,讓學生感到被信任、被尊重,學生有了自信,學起來主動,老師指揮起來自然也輕鬆。

也許有人說以上的事例並不一定人人受用,但他書中寫的課堂教學的步驟和技巧可以說也令我們受益匪淺。幾年來,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拿到一個文字,自己進去了,講得聲請並茂,口沫橫飛,但學生不領情,課堂冷場,教師與學生沒有發生情感上的共鳴。該如何調動學生,讓學生和教師一起共鳴,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令我頗感棘手。看了魏老師的著作後,我明白了只有吃透教材,精心合理地設計教學問題,學生才可能在你的引導之下進入角色,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畢竟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要讓學生在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魏老師的著作中,我更明白了上好一堂課有幾個環節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詳盡佔有資料,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而其實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因為誰也不知道將會在課堂上發生哪些事,學生將會提什麼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平時加強學習,特別是文學知識的積累及妥當處理臨時問題的方法手段,也就是教師要有臨場發揮的能力與大智慧。二是要有比較周密的部署,設計的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緊跟教師的思維走,在教師的思維上有所發展,深化。

仔細分析才琢磨出,他的神功裡其實就包含著一個非常樸素的哲學思想,即從實際出發,做實事,求實效,這也是他語文教學成功的有力保證。方法對了,自然教師和學生都能樂得其中。

育人生為本,求和諧

魏書生認為自己並不是“經師”,而是“人師”,他最重視的便是育人。學問我們還可以一步步有所充實提高,可是,一旦為人師表,育人便是首要職責,而不是說僅僅是班主任才要擔任的工作。但從他的育人觀裡,我又看不出一點通過擺所謂的教師架子,用師道尊嚴來壓倒學生,也沒有“我是老師,你必須聽我的”的蠻橫無理。而是完全以學生為本,他抓德智、體、美、勞,想著是“為了學生的一切”全面發展;他既抓尖子生又重視後進生的轉化,想著的是“為了一切的學生”的均衡發展;他在抓學生各科知識的教育並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進行遠大的理想教育,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想的是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魏書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學生又怎會不樂於受教呢。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對犯錯誤的學生的“懲罰”。“犯錯誤,寫說明書”、“犯錯誤,寫心理病歷”、“犯錯誤,唱歌”、“犯錯誤,做好事”,連著舉了四個對於犯錯學生的糾正方法,特別是那些說明書還要求學生使用心理描寫的表達方法,寫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這樣就讓學生掃清了自己的心理負擔,不會產生由懲罰而帶來的負面心理。是啊,我們要幫孩子糾正錯誤,懲罰孩子都要建立在愛孩子的基礎上,更何況使用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方式,既罰了學生又能在學習上有所提高。這些新式的“招”,都是建立在保護孩子的自尊,有利於孩子發展的前提下。我們平時常說,把每一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對孩子犯錯時,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會氣急敗壞,更不會冷靜地想出這些辦法。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都需要好好地反思。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老師真誠的愛,這樣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孩子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誤,在這樣的良性迴圈下,他們才會不怕犯錯誤,並樂於改正,讓他們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修身德為先,變自我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其身正才能教育出同樣浩然正氣的學生。魏老師筆下的修身觀便是樂觀對生活,改變自我。正因為如此,他總是保持著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幹一行愛一行,終究有所成就。魏書生認為:教師的職業是要讓教師自己和學生同時享受快樂。育人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改變人的苦樂觀。心情好了,就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有價值,就會覺得工作在這個崗位上是一件無比光榮和自豪的事情。我們無法在空間上、時間上選擇,但我們能選擇一個樂觀進取的自我。我們活在這一時代,就要看到這一時代的明亮處,而不是陰暗處。這樣你一輩子都活在好時光中。

魏書生日記裡寫道:“改變自我,天高地闊;埋怨環境,天昏地暗。與其將希望寄託在客觀條件的改變上,不如將希望寄託於挖掘自身潛能上。”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他的人生態度。他總是想著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面對一個個不盡如人意的環境,從改變自己做起,進而使環境朝著如人意的方向改變,他永遠都是那麼樂觀。魏老師在生活和工作中,也總是選擇積極角色進入生活,正因為他能變換角度思考問題,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所以他才能成為一個成功者。同時在工作中,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他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強是工作多逼出來的,鐵肩膀是擔子重壓出來的。瞭解了魏老師的工作,我才忽然覺得,魏老師面對如此多的困難,都能一直笑對,我們工作中的那些困難煩惱又算得了什麼?

其實,反觀自己,與魏書生老師相比,我們的辦公條件、環境都要比他優越,時間要比他充足,工作要比他少許多,但工作成績遠不如他,也不如他輕鬆。我想這主要是自己的工作態度不如他。正像魏老師書中寫的那樣:“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生活中不是缺少歡樂,而是我們缺少發現歡樂的能力,既然環境無可改變,那就改變自己的德行修為,去適應環境。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是在自尋煩惱,杞人憂天,被自己精神枷鎖所束縛。這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學會適應環境,學會開朗樂觀、積極進取,勇敢面對。

讀著魏老師的文字,我被激勵著,從書中我知道,無論是教學、育人還是修身,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學生,鐐銬雖無從改變,但心態可以積極起來。哪怕身帶鐐銬,依然快樂起舞,讓生命在對教育事業的追尋中,更加精彩!

《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5

這段時間我在學習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他給了我許多鼓勵和自信。

在他的眼中教書必須育人,必須把學生培養成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學習的努力。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向上的主體。用孩子心靈深處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顯然是最節省能源的方法。我們不能把學生當做沒有思想,沒有感情的被動的受管理者,而應該吧他們當做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動發展的個體。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的意願,尊重他們的人格,把他們當做實實在在的人,而不是馴服物。有血有肉是教育的前提,他用幽默的語言代替了嚴厲,用耐心的提醒讓學生轉變自己的不良習慣。

學校、班集體絕不是製造統一型號、統一規格的升學零件的機器。學校、班集體是將學生載向遠大前程的渡船,是培養學生生命的幼苗在合適的陽光、土壤、肥料、水分中長大的園地,是學生走向社會各個不同崗位的實習場所。

這本《教學工作漫談》,裡面的智慧我又能看到多少呢?值得慢慢品嚐!

《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6

《教學工作漫談》一書從教書篇、育人篇、終身篇、管理篇等四個方面展開漫談,涵蓋了以教書育人為主題的全方位教育、教學、管理的策略和實施方法,是廣大教師的必讀教科書。魏書生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他的教改嚴整而科學,他的教學理念極具前瞻性。十幾年前他的互動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學的管理指導思想已成為新一輪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以上是百度的介紹,這本書也是好評如潮,非常感謝學校和教研組把這麼寶藏的書籍分享出來,不過由於時間原因,我還只看了教書篇前面的一點,以後會接著拜讀的。

在教書篇開篇,魏老師分享了他教學生涯的一段經歷:兩個全校最差的學生進了他的.班級,魏老師沒有選擇抱怨,而是找到兩位學生,讓他們找出自己的優點,當學生覺得自己沒有優點時,魏老師果斷否定,並說出他找到的兩處優點。後進生可能對批評已經免疫了,但你跟他說優點就可能能夠直接破防,從而激發其積極、向上、樂觀的腦神經,達到長善救失的目的。而魏老師的做法也印證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教育名言: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當然,這主要體現的是魏老師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有的職業道德,也是我們廣大教師應該具備的。而關於課堂教學方面我擷(xié)取了以下幾點:

一、導語設計好,學生興致高

好的導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一堂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雖然魏老師是教語文的,他所舉的例子也是用於語文學科的,但這種利用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值得所有學科老師學習的,特別是我們數學學科。

數學知識大多抽象,枯燥無味,如果我們只是單純乏味地講解,學生則木然置之,整個課堂猶如一潭死水,教和學都很被動。如果把一節數學課中的知識點比作珍珠,導語就是串起這些珍珠的精線。一個好的導語、一個好的匯入情境,可以撩撥起學生沉寂的心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其對本節課知識的渴望,從而能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積極地探求新知,讓學生充分體會思維之趣、成功之樂。

《談數學課堂導語設計》一文中還強調數學課的導語設計要能體現出趣味性、故事性和生活性,並分別舉了一個例子。體現趣味性的例子和我之前公開課上的內容差不多,是在講方程時採用的,它的導語是這樣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做個數學遊戲。你們每人心裡想一個數,記住它,然後把這個數加上2再乘以2得到的積減去5,最後再減去原來想好的數。好了,現在只要你們把最終的結果告訴我,我就能立刻猜出那個數。”當然,只要學生中間的計算沒算錯,就能根據最終結果得出之前所想的數,而當老師多次準確無誤地“猜”中後,學生肯定覺得不可思議。這時我們就告訴他們,學瞭解方程之後他們也能擁有這樣的“超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被調動起來了,渴望本節課的學習。

我在讀這篇導語的時候也是感覺設計的不錯,然後我想起了702班學生在面對程式框圖這類題目時所暴露的問題:一是不明題意,二是直接順著框中的步驟列式子,不打括號。我就想著如果把導語中的運算步驟換成程式框圖的形式或許能夠一石二鳥。

經過這次的學習,如果再講一堂方程課,我有信心能夠講的更好,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更高漲!文中還有兩篇導語,分別適用於平面直角座標系和圓的教學,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總之,導語的設計直接關係著教學的成敗,我們要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認真把握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新穎、有趣的教學導語,讓學生一開始就隨著老師的思維進入有效的學習狀態,避免學生因數學課的枯燥乏味而喪失學習興趣。

二、老師“會”說話,學生才會學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是表達內容的形式。一句話有一百種說法,同一句話,會說的把人說得笑起來,不會說的把人說的跳起來。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要注重數學語言的表達藝術。

1、調整音量和音調

音量是指聲音的大小。大音量容易引起學生注意,但長時間一直保持大音量教學的話,不僅老師講的累,學生也聽的累。有時在大音量之後再用小音量,學生反倒更感興趣。音量大小適當變化,才能用較小的力氣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而音調則是聲音的頻率。有的教師講課調值較高,但音量不大,很好聽,叫做高音教學;有的教師說話調值低,但音量大,聽起來渾厚有力,叫做低音教學。如果調值高,音量再大,容易使人緊張疲勞。反過來,調值低,音量再低,同樣會使人覺得有氣無力。有時教學語言要帶有一種一氣呵成的語勢,有時教學語言要平緩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圓。好的音調節奏,完全是為了適應聽覺的需要,符合學生思維活動規律,增強語言的藝術性,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語速研究

朱自清先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音裡頭。不管課程理念多麼新穎,不管教學設計多麼科學,課堂質量都要取決於教師講課的語音水平,而語音形式基本體現於語速。為了讓教師講課少受累,讓學生聽課少遭罪,讓教學質量少受損,研究教師教學語速十分必要。

教師教學語速一般分成三種類型:慢語速(1~2字/秒)、中常語速(3~4字/秒)和快語速(5~6字/秒)。慢語速一般用於啟發性語言,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導引學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淺顯到深入、由單向到多向的問題思考與解決;中常語速一般用於陳述性語言,敘述導語、歸納總結、強化結論,使用中常語速要有一顆“平常心”,“平”取穩定、平衡、輕鬆之意,“常”取恆常、不亂、不變之意。快語速一般用於激勵性語言,有助於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情緒、注意力、求知慾的激發、維持和推動。

而說話速度的變化也能影響到學生的興趣,有時語速極快或極慢都能引起學生的重視,但往往要大家重視的是快說之後慢說的那部分內容。其實老師也好,學生也好,都喜歡聽別人抑揚頓挫地講話,喜歡聽別人疏密相間地發言。如果每句話都用平均速度,不僅聽的人容易疲倦,講的人其實也容易感覺累。

說話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誰都能說話,但說得好卻不容易,說好了,別人高興,自己愉快;說的不好,別人心煩,自己也彆扭。要說好話,就得從研究說話的聲音做起,用吸引人的音量、音調、語速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去感染、教育學生。

《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7

再次拿起了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我在思索,我們的工作中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不如人意,用一句話來概括,那麼,”用心工作“是我最想說的!

魏老師說,要讓自己要做一個有心人,要隨時思考教學的得與失。一堂課成功了,是怎麼做的,有什麼體會,有什麼感受;遇到了一點麻煩,是怎麼解決的;遭到了哪些挫折,當時痛苦的程度怎樣,有怎樣的感受。選取一些精彩的東西寫下來,就是一篇好文章。而要做到這些,就要試著用心!

曾經聽過一些教師比較好的課,當時印象特別深刻,可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或者寫點東西相擁的時候,由於記錄的粗略,大部分都已經忘記了,只好再找執教老師,想把那些細節找回來,然而,教師卻早忘了,當時教師的臨場的”火花“,學生的精彩閃光點,竟沒有一點痕跡留在執教者的心裡,有的連當時列印的教案也沒留。我當時很遺憾,遺憾的不僅是找不到這些有用的教學細節。但也正好解開了心中長時間的一個困惑,為什麼有的教師公開課能上演精彩,隨堂聽課卻會砸鍋,確實在教學上沒有用”心“,只是當任務完成而已。我們成天泡在教學裡的教師,遇到的精彩的東西,肯定是不會少的,遺憾的是我們沒去捕捉。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這樣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用心工作,用心去捕捉自己在最平凡的工作中那精彩的每一個瞬間,他們好比是一顆顆珍珠,善於捕捉、善於積累,長時間的積澱,會讓我們在教學崗位上不斷成長、日益成熟。

我們真的要實實在在地捧起一些教育教學專著,享受前人積澱了一生的寶貴財富。在前人的睿智中,在和名家對話時,體驗豁然開朗的喜悅;提起筆來,也試著在紙頁上留下點自己的東西。一句話:用心工作,我們能捕捉到更多的精彩瞬間!在教學這個工作崗位上我們會走得更遠、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