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800字(通用10篇)

來源:才華庫 1.42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800字(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傳讀後感800字(通用10篇)

名人傳讀後感800字1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開啟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眼中的英雄,並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身上具有偉大的品格,具有對人類深沉而真摯的愛。他們或身受病痛的折磨或遭受悲慘的境遇,或因內心的不安或惶恐。這種種的折磨幾乎使他們窒息。貝多芬用痛苦換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琪羅用一生的精力創造出偉大精緻的作品。列夫托爾斯泰始終關心世間的渺小與悲痛。藉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這正是三個偉人的一生,也並非人們所猜想的那種轟轟烈烈。在成功成名的同時,他們也承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

貝多芬的音樂夢。在他的耳朵失聰時破滅,可他依舊靠著堅強的意志和對音樂的熱切渴望,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將個人身心的慘痛昇華為一支又一支的樂曲。

米開朗琪羅的雕塑夢。他是一個憂鬱症患者,也是一個享受痛苦,捨棄歡樂的英雄,一方面皇室的逼迫,使他幾乎放棄生命。對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獄。就是這樣,他在不斷地反抗死亡,反抗內心的痛苦中,創造出了崇高的藝術品。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夢,他相貌醜陋,身材矮小,從小就不被人理解。但是,他最終在群山環抱的高加索山的清幽環境中清醒了過來,創造出一系列優秀的作品,但他依舊沒有停止對自己的解剖,他同情下層人們,又對他們缺乏信心,他這一生都在內心的掙扎的痛苦中度過,最後,他死在了一個不知名的小地方,卻為人類留下了偉大的作品。

如今,多少的莘莘學習懷揣著自己的夢想,在理想的道路上前進,或許他們也會遇到同樣的困難,但是我相信,一個人的偉大不僅因為他的作品為人稱讚,也因為他的經歷會給人們的心靈以永久的洗滌。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裡留給我們永恆的精神光芒。

名人傳讀後感800字2

古今之成大事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題記

堅強

透過空氣中瀰漫著的薄薄灰塵,我彷彿看到了一位堅強不屈的偉大音樂家。他雖然沒有出眾的外表,但由於他有獨特的性格和奇妙的思維方式,以及憑藉著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信念,成就了一位世界級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每當聽到他的音樂,深情而悠揚,充滿著憂鬱氣息的色彩,使我情不自禁地讚歎貝多芬那超乎常人的思維,正是因為他的不屈,才締造出一首首動人心絃的曠世音樂。

可有誰知道,成功的貝多芬卻是在痛苦中磨練出來的。在創作歷程中,內心的悲涼和孤獨都成為他創作的來源。貝多芬在生命中掙扎,在寂靜中創作,他頑強的同命運抗爭,譜寫著非同凡人的命運,磨練出超凡的意志,謳歌著苦痛換來的歡樂。

閃耀的,是那堅強不屈的意志!

堅毅

米開朗琪羅,一生都人忍受著政治、家庭的脅迫,性格的獨特迫使他難以反抗。自閉,使得他不能主宰自己,反而否定自己、摧殘自己。回首過去,他的完美創作給他帶來了快樂、希望和自豪,讓他享受到了生活短暫的美好,他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但他卻感覺自己虛度了一生。

讀完米開朗琪羅坎坷的經歷,心情沉重。悲憫的一生,使他以強大的勇氣叩問著這個不公平的世界。也許值得同情的是像我們這些卑微的以他人的傷痛搜刮快樂的根本不懂得生命的人。

閃耀的,是那頑強奮鬥精神!

堅忍

一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了一部部緊跟他冒險生涯的作品,他就是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

這位老先生用深情的筆墨堅持不懈地向人世間播灑愛的種子,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詮釋著生命的意義。

閃耀的,是那百折不撓的品質!

在學習中,每當遇到難題時,我常常會選擇放棄。自從讀過他們三人的人生經歷後,我認識到在困難面前不能低頭,放棄意味著永遠失去,而是應該以堅定的信念去奮鬥,去拼搏,打破思維的侷限性,尋求新的通往成功大門的道路。

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緊握成功之匙,讓人生因奮鬥而輝煌!

名人傳讀後感800字3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貝多芬傳》是羅曼。羅蘭最偉大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他生動的筆墨形象的為我們刻畫了有著卓越的音樂天賦、熾熱的叛逆氣質,性情巨人般堅強的音樂天才貝多芬。那麼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深入瞭解一下這位歐洲古典樂之父的生平往事吧。

宣敘調: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沉重的家庭負擔,讓他有著本不屬於他幼小年齡的憂愁。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體現出了極高的音樂才能,慢慢的他喜歡上了音符在指間流淌出來的流暢感,他把他對於生命的解讀寄託在了音樂上。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濃厚的愛國情感使他寫出了幾篇驚世之作,這一切令他在維也納嶄露頭角。可是悲劇也隨之而來……

聲之默:

天妒英才,在生活剛剛有起色的時候,失聰的悲劇使他的人生髮生了極大的轉折,瞬間令他跌到了谷底。對於音樂家而言,聽力幾乎就是他們的生命,失去了聽力,這對貝多芬無疑是致命的打擊。羅伯懷特曾言:“無論情況多麼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我們面對著什麼樣的難題,這都不僅僅是能力的考驗,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承受力。再大的風浪,只要我們堅定心中的信仰與夢想,不斷揮灑著智慧,穩定地掌控心靈的船帆,所有挫折都將迎刃而解!

詠歎調:

冰心曾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貝多芬之所以有輝煌的成就,之所以坐居音樂殿堂之首,並不僅是他音樂造詣上的偉大,更多的取決於他頑強、高傲,不屈的品格。在他表演時,臉部和手指因為激動而抽搐,想要表達的情感噴薄欲出。貝多芬心中對藝術的熱愛幾近瘋狂,他身上的堅韌熾熱值得我們崇視。他生命裡最大的突破就是他不為別人的看法而動搖自己的信念,正是因為他不需要別人的讚許,才變得自由。他的心中已經聽到了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議論。

“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我們也要像羅曼。羅蘭筆下的貝多芬一般,擁有著不畏破繭的身姿,恆遠而驕傲的播撒著信仰與希望!

名人傳讀後感800字4

信念是明燈照亮著期盼的的心靈,信念是路標,指引著前進的方向;信金是脊樑,支撐著不例的靈魂。一一題記

他一生坎坷,磨難眾多。他自幼不幸,酒鬼父親一味強迫幼小的兒子練琴,期望他成為自己的搖錢樹。後來母來重病離世,他在失去了這唯一親人的同時,也失去了快樂的學習時光。接不來,疾病又一直因擾著他,他得過天花,又在二十六歲時聽力衰退,老年失聰,一生孤獨終老。他就是貝多芬,《名人傳》中的一個主人公。

就是這樣一個身林矮小,像貌醜近的人,寫下了《英雄》、《田園》、《命運》、《第九交響曲》、《月光》等著名的樂曲,我一直在想是什麼力量令他如此堅強,有“扼住命運咽喉”的壯志豪言,是什麼使他在歷經風吹雨打後,依然演驛出如此奇蹟的篇章。

羅曼羅蘭已告訴我答案“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信念”。是的就是信念!正是他那“我的藝術應當為貧苦的人造福的信念”,是他反對封建制度專制,追求平等和平的信念,更是用他的音樂號召全世界自由和幸福而鬥爭的信念。因為信念,所以他無所畏懼,因為信念他的作品才能動人心脾,才能在梅特溫反動統治猖獗後,寫下《第九交響曲》。他,因為信念而熠熠星耀,因為信念,成為了不朽的奇蹟!

其實古今中外有多少因信念鑄就奇蹟的偉人。馬雲創辦阿里巴巴時僅有18人,如果不是憑著信念,又怎有了現在的成功。愛迪生曾花了十年去研製蓄電池,經歷五萬次左右的實驗,試用了兩萬多種材料才有了現在的電池,電燈。如果沒有“我能行”的信念,他又如何加以堅持?居里夫人在簡陋的實驗室裡實驗了四年,才提陳出鐳,如果不是信念,她又怎會冒著生命危險去研究?是的,正如溫塞特所說:“如果一個人有信念,他就能創造奇蹟。”

那我們當今青少年不更應該堅立起信念的風帆嗎!前路漫長曲折,但我們要有夢想,有追求,有信念,更應該把信念與祖國、與民族所聯絡,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為”兩個百年“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讓我們胸懷信念,揚帆起航,去創以造我們的奇蹟!

名人傳讀後感800字5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讓我受益匪淺。羅曼·羅蘭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作家。

《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全書一共記敘了三個名人——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像家米開朗基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在這三個偉人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他出生在德國一座名叫波恩的小城,從小就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但是,無情的病魔開始折磨貝多芬。1769年起,他的耳朵已經變聾了。隨著痛苦的折磨,病情越來越嚴重,可是他並沒有向命運屈服,仍在進行著創作。即使命運與他處處作對,但沒有命運的困境,也就沒有這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最終,他獲得了偉大的勝利!

這種頑強不屈、永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廣闊的世界上也有許多名人能像貝多芬一樣頑強地和命運抗爭。比如:又盲又啞又聾的海倫·凱勒;天生得了海豹肢症的尼克;一場不幸的災難,失去了右臂的籃球少年。這些和命運抗爭的人,最終都獲得了成功和勝利。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起前幾個月發生的場景。那天,老師讓我們做數學題,我一眼望去,會的題簡直寥寥無幾。十分鐘過去了,我還是一個字都沒寫。我使勁撓自己的背,抓自己的頭髮,皺著眉毛,死死地盯著這幾道題,看了許久,可還是不會。我幾乎絕望,嘆了一口氣,說:“我放棄了!”忽然,一個同學走了過來,看見此刻的我正在發洩,鏗鏘有力地說:“同學,不要放棄,難道你要被這幾道題屈服嗎?重新振作起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不經風雨,怎得彩虹?”我聽了,瞬間,心裡的那道坎躥出了一條奮鬥和頑強的溪流,不厭其煩地解出了難題。

每個人的身上都降臨苦難與災難,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工近利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人傳讀後感800字6

貝多芬,德國著名的作曲家,創作了許多驚世名曲,他雖然耳聾,但他卻戰勝了這一困難,他的勇氣令我佩服不已。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名人傳》,對貝多芬這位作曲家有了深刻的瞭解,心中充滿了敬佩。貝多芬雖雙耳失聰,卻仍堅持創作。他為藝術而獻身,把美妙的音符留給了後世。貝多芬是一個傳奇,他用心靈感受世界,用生命譜寫歌曲。貝多芬是一個巨人,是一位英雄,生活簡樸,淡泊名利。

一天晚上,當我合上書本,腦海中一遍遍想象著貝多芬的經歷,慢慢地……我進入了夢鄉。

忽然眼前出現了滿地的青草,一朵朵散發著幽香的花兒,然後我看到了一位身材短小臃腫,外表結實,長著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的人,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有震懾人的力量,他應該就是貝多芬吧。他正在彈奏著《月光曲》,而他彷彿沉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

他的手指剛勁有力,飛快地在琴鍵上劃過,他邊彈邊晃動著身子,表情十分認真專注,一點都看不出他耳聾。我靜靜地站在一旁聆聽這美妙動人的旋律,我的心隨著音符而跳動。

過了一會兒,他彈奏完畢,慢慢睜開雙眼。他看著我,對我說:“音樂有著無窮的力量,它能使人們受傷的心靈得到安撫。”我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然後,我找來了一張紙,在上面寫道:你面對著耳聾的困難,是如何創作的呢?他舔了舔嘴脣,慢慢地說:“我的耳朵雖然聽不見,但是我的心還在,我是用心去創作的。而且,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不能被困難和挫折打敗。”他剛剛說完,我就從夢中醒過來。

貝多芬,我想對您說:您的精神激勵著我,您的品格引領著我,您的音樂薰陶著我。有人說,命運掌握在上帝手裡。您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證明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這次在夢中與貝多芬對話,讓我明白命運不是由他人決定的,而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

我敬佩貝多芬,不僅是因為他那和諧悠揚的音樂創作,更是因為他堅強和敢於與命運作鬥爭的精神。今後,如果我遇到困難或者挫折,我會記起貝多芬的堅強,還會記起他對待挫折時的從容。他的精神會指引著我一往無前!

名人傳讀後感800字7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名人傳》,現在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名人傳》是由法國二十世紀的一個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所寫。這部名著由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個名人的故事組成。這裡講述的三位偉人雖然出身經歷不同,性格特點迥異,但為了實現生命價值,他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磨難挫折或失敗,卻沒有向命運低頭,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世界上的偉人。從這本書裡我們可以知道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淬鍊!

《名人傳》許多地方叫人看後難以忘懷,但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貝多芬,他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就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貝多芬對音樂有著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此時,病痛已在叩門,一旦走進他的身體就再也不曾離開,一七九六年至一八00年間,耳聾開始侵蝕著他,耳朵日夜嗡嗡的鳴響,聽力越來越差,對聲音的敏銳已是大不如以前。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該是一個多麼大的打擊呀!但他卻和命運頑強的做鬥爭,在耳朵完全聽不見之後,仍然創作出了那麼多不朽的作品,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正如他自己所說:“人啊,靠你自己吧!”這句話是對世上每一個人的忠告,只有自己努力了,不畏艱難,就一定會取得你所夢想的成功。

看看貝多芬的成長經歷,再看看我自己,家庭環境好,爸爸媽媽對我的學習非常重視,對我的有關學習的要求一向是有求必應;學習環境也好,有好的學校,五小在油田學校排名第一,老師也好,對每個同學的學習都非常上心,同學也好,大家平時都和睦相處。這些環境已經很不錯了,可是我的學習為什麼還是一點都沒有長進呢?我想還是自己從小怕吃苦,依賴性強,沒有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看來,好的學習環境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

這本書使我深刻的領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含義,使我受益匪淺。

名人傳讀後感800字8

名人,更大意義上是“明人”。何為明人?說真話,辦實事,行正舉。名人很多,明人卻很少。這些少有的明人之間總有一種牽繫,無關時代,無關界域,無關信仰,只關乎頑執於真理。

《名人傳》的首譯者,傅雷先生說過:“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唯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智者總是命運多舛。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他們是名人,更是明人。貝多芬十七歲便擔起照顧兄弟的責任,他的生活舉步維艱。十八世紀末,他離開故里,隻身前往維也納。四年後,貝多芬的聽覺日漸衰退,而他愛上的姑娘朱麗埃塔,也是有緣無分。在極度的消極中,一場法國大革命,又讓他重振旗鼓,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英雄交響曲》。可光芒的背後就是黑暗。生活的苦難接踵而至,無力招架。他卻說:“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

米開朗琪羅從小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家裡。他得天獨厚的畫功,讓他受到歷代教皇的任用。但他的創作自由卻並不允許,或者說,他的思想被侷限在他人的思想中。他的生活和愛情都是無味的。直到他死時,他還在雕刻著一幅《哀悼基督》。可他說:“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托爾斯泰九歲時父母雙亡,他便隨祖母遷至喀山。托爾斯泰是一個不受約束,思想獨立的人。他對周旋在上流社會中的生活十分厭倦,決然辭官,迴歸自然。幾年後,又同兄長參加志願兵,抗擊山民。

之後,托爾斯泰跨入文學界,他的一部《戰爭與和平》在俄國文學史中影響重大。他同情下層人民,憂心俄國前景,一生都在為國家為民眾考慮。他說:“科學的事業就是為人民服務。”無論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還是托爾斯泰。他們頑執一生所追求的,他們用自身所體現出的,無非是“自由”“平等”“希望”。概括點說,就僅僅是“真理”二字。這才是,所謂,名人。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貝多芬

名人傳讀後感800字9

有這樣的三個人,他們各有各的苦難。有人家庭貧困,有人的祖國多災多難,有人雖生在富裕的家庭中卻反而厭倦這種生活,這三個人就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而我之所以認識他們,還是因為一本書—《名人傳》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的羅曼·羅蘭,這本書中一共講述了三個人的生活,那便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他們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而努力奮鬥。

貝多芬的生活是痛苦的,人生對於他來說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酷的鬥爭。童年時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直到後來,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他拜海頓為師,卻在即將成功時,聽覺衰退,導致他兩耳失聰。突如其來的災難並沒有打倒貝多芬,他以堅強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最終成為了名人。

米開朗基羅和貝多芬相比,其實他幸運得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生於富裕家庭,從小接受著貴族教育,然而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己國家的土地被侵佔卻無能為力。直到後來得到教皇的賞識,然而他卻並不以此為榮。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責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於不顧,這就決定了他在關鍵時刻必然會逃跑,或者選擇明哲保身,向權力屈服。特定的時代條件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與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身體健康,有著幸福的家庭,有著很高的文學天賦。然而他卻厭倦了這種優越的生活,他藐視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學聲譽,只有生命的真諦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但也正因為如此,他迎來了無休止的煩惱。

羅曼·羅蘭在《名人傳》中為我們講述了三個名人不平凡充滿奮鬥的人生。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的人生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的。

名人傳讀後感800字10

開啟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於是,循著這句鏗鏘的序言,我打開了讀《名人傳》的好奇窗,打開了追尋征服者的敬畏窗,也打開了蛻變進行時的心靈窗。

作者在傳記中還原了三位英雄在苦難中追求真善美的心路。貝多芬,被命運捉弄的耳聾的音樂天才,於是他把自己包裹起來,表面的強悍掩飾了內心的孤獨。米開朗琪羅,患憂鬱症的雕刻藝術的巔峰,他恨不得給世界來一場雕刻的洗禮,只知道工作卻不肯去改善生活。托爾斯泰,文壇上一顆永恆的明星,近乎瘋狂的信徒卻被扣上了“邪教徒和叛教者”的帽子,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決心擺脫貴族生活。

——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人生不是來吃苦的,但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被苦難突襲。所以苦難把我們人生軌跡安排成了一個岔路口:你可以選擇怨天尤人,或者選擇直面苦難。這三位巨人在面對生命的激流時毫不妥協,所以成為了被痛苦和磨難造就的偉人。

那我們呢?是拿出不倒翁的精神去打倒苦難,還是乾乾脆脆、爽爽快快地被苦難打到?

——我想,不如放手一搏吧。苟且偷生的活過有什麼意義呢,不如把苦難當做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像戰士一樣擷著希望去參與這場煉獄。過程乍一看很殘酷,實際上到了最後,說不定我們還能收穫一雙火眼金睛。當然,這個奇異果可是需要我們用信念去播種,用拼搏去灌溉,用堅持去呵護,用頑強去護理。

再悉數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哪位不是頂著暴風雨前進的呢?前蘇聯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身體癱瘓、雙眼失明的情況下依然以筆為武器,用一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來激勵後世青年;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羅斯福,39歲時患上小兒麻痺症,但他的生命並未就此止步,而是以更耀眼的生命之光獲得了美國人民更高的支援率;同樣,身患盧伽雷病的物理學家霍金,全身唯一能動的地方只有兩隻眼睛和3根手指,但他依然行走在向宇宙進發的道路上,把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推向更高的高度。

——成長,便在這美麗的疼痛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