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擺渡人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來源:才華庫 2.82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著擺渡人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擺渡人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名著擺渡人讀後感1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單親女孩迪倫在和母親發生爭執後坐上了尋找親生父親的列車。不料列車遇到了事故,迪倫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她在那裡遇到了一位性格古怪又神祕的男孩,殊不知它就是決定迪倫命運的靈魂擺渡人。

這本書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文筆生動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懂得了去勇敢的嘗試和直面生死的愛。

我認為擺渡人是可悲的,雖說這只是一個編造出來的故事,可崔斯坦的自述讓我為他十分心疼。擺渡人的存在不是因為自身,而是為了別人,他們的終生都在為別人而忙碌。即使遍體鱗傷,可也要去拼命保護那個毫不相干的人。他們沒有自由,沒有選擇的權利,沒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沒有自己的軀體。他們在流逝的時光中穿梭,卻不能夠真正地去為自己做一件事。

如果人的存在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人,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名著擺渡人讀後感2

如果命運是一條河流,誰是你命運的擺渡人?正如書中所說,崔斯坦的出現是為了引導迪倫的靈魂去她應該去的地方。和他以往經歷不同的是迪倫平靜的接受了自己的死亡,她沒有怨恨,沒有害怕……好像這一切早已註定好。

崔斯坦其實只有擺渡一個靈魂時,才會有方向,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他甚至不知道該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他僅僅只是不斷重複著自己的任務,當有一天他所有的任務完成時,他也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擺渡人也需要有人來擺渡,所以迪倫出現了,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樣了。當迪倫到達目的地時,她並沒有看見自己的家,因為她不屬於這裡,還有一件大事等著她做。於是,她義無反顧的離開了,為了心中的摯愛。面對迪倫的再次歸來,崔斯坦心中五味雜陳,他激動卻又憂慮,雖然在迪倫的深深勸導下,他願意和她去走上這條從未嘗試的路途,但他從來沒放棄勸說迪倫去放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迪倫可能更勇敢,是她的堅持給了他們方向,也帶來了最終的成功,迪倫擺渡了崔斯坦。

名著擺渡人讀後感3

“原來你在這裡。”

“我在這裡。”

這大概是我讀過的“最不像”西方小說的西方小說,因為讀起來行雲流水、不青不澀。一直很喜歡《朗讀者》,即使每讀一句都需要強迫自己舞動所有腦細胞,可我發現,我就是喜歡那種能讓自己思維陷入困境的古怪東西,大概是西方文學思維跳躍,錯離了一直以來的閱讀習慣,開始喜歡異國文學。不過這《擺渡人》的確出乎意料,好故事,好情調,好文字,一開始便不可遏制。

原來擺渡人也是被擺渡的人。我一直記得高中語文老師曾說過的一句話“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最堅固的關係就是利益關係。”這種利益可以是情感滿足,愛情、親情、友情,世人均需情,所以,誰敢說哪兩人之間沒有利益關係?某種關係裡,彼此互益,彼此牽引。你引我過荒原,我帶你入愛河。

折服於迪倫的勇氣,我也不自禁代入角色,我想,我絕不會有勇氣開啟那扇返回荒原的門,或許是迪倫活得更簡單更純潔,好一個“純潔的靈魂”。然而,我也曾那樣渴望那個能讓我不顧一切的“擺渡人”出現,哪怕遍體凌傷。罷,總歸是愛自己的人更多。

名著擺渡人讀後感4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長河,誰會是你的擺渡人”因為這句話,我讀完了整本書。一個青春懵懂的女孩兒因為一場火車事故,靈魂和肉生剝離,每一個剛死去的靈魂都由自己的擺渡人帶領,穿過荒原,進入死後的'天堂。荒原並不是坦途,很多惡魔覬覦著新來的靈魂,隨時準備抓住靈魂美餐一頓。在擺渡人崔斯坦的指引下,迪倫在高山,泥潭,沼澤,深谷中前行,抵住惡魔的幾次威脅。

十幾天的生死與共讓兩個人深深地愛上了對方。然而崔斯坦和迪倫不是一個世界的人:迪倫註定將進入天堂,而崔斯坦要在這個大荒原完成擺渡人的使命。當他們來到了天堂和荒原的交界處,崔斯坦哄著迪倫會陪她一起渡過交界。當迪倫跨過界限時,卻發現兩人已經在不同的世界。迪倫找到回到荒原的方法,在沒有擺渡人保護下與惡魔做生死搏鬥獨自前行。然而沒有擺渡人的荒原,迪倫只能看到紅色的天空和天空下蠕動的靈魂,擺渡人的形象只是每個靈魂前的一盞燈。迪倫在絕望中因為愛而堅持,終於在千千萬萬的燈中辨認出了崔斯坦。兩個人再次相聚,放手一搏,決定同回人間。故事很圓滿,但是我總感覺少了什麼,擺渡人催斯坦違背了他作為擺渡人的遊戲規則,結局並沒有細說,就直接結束了。這個故事時常感覺到死寂的絕望。在荒原中,你不知道前路,不知道死生,不知道關於自己未來的一星半點,只能埋著頭往前走,別無選擇。如果是我,在這樣的絕望中,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更加不可能獨自一人回返,為看不到一絲希望的目標,堅持堅持再堅持,也許只有愛才能夠讓人在迷茫的一生中,有溫暖有慰藉有前進的動力。

名著擺渡人讀後感5

我經常做一種夢,夢裡我被困在一個密閉的四方空間內,有時候是一間房子,有時候是一個盒子,在夢裡,那個空間會不斷的收縮,當我被壓迫到無法呼吸的時候,那個四方的空間又會誇張,而後又開始收縮,就這樣如此的反覆,反覆,反覆……

對應書裡面的情景,這個夢可以被叫做荒原,烏雲遮天,死氣沉沉,鬼影橫行,還有那讓人絕望的地獄海,行走在荒原就如同窒息在封閉的水底。

荒原是可怕的,但是迪倫是幸運的,因為她有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帶她穿越荒原,但崔斯坦不是完美的,他按照命運的安排,做一個周而復始的擺渡人,幫助那些靈魂完成擺渡,心力交瘁的做著這些事情,從未想過改變。

迪倫被順利的擺渡到靈魂的安放處,崔斯坦的任務完成了,迪倫本應該安心的守候,但是崔斯坦的愛讓迪倫無法忍受這樣的孤單,她要帶著希望回到現世。

此刻,迪倫已經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他們一起再一次穿越冷酷的荒原,最終回到所戀戀不捨的世界。

其實,真正的擺渡人也只有自己,在超度自己靈魂的過程中,自己才是唯一的舵手,勇敢去愛,你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正如那句話所說: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名著擺渡人讀後感6

曾多次聽夫人介紹了英國著名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科幻小說《擺渡人》愛與選擇的故事。清明假期,我在家中認真翻閱這本“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大獎”的佳作,更為上面兩句話的光環所吸引。

是的,它是一篇令億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癒小說,敘寫了一個15歲小女孩的成長與救贖之路。處於青春期的單親女孩迪倫壓抑、痛苦、無奈、迷茫,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裡經常受同學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學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世界無比蒼涼。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罹遇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魑魅魍魎。荒原中,迪倫遇見了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他一路拼命地保護她,並讓迪倫年輕的生命第一次有了渴望許久的安全感,迪倫漸漸地喜歡上了崔斯坦,在他的引導下終於來到了天堂的彼岸——傳說中最美麗的地方。然而對她來說,失去了心愛的陪伴,天堂不過是座散發虛幻光芒的荒蕪城堡。走過分界線後,她便再也見不到崔斯坦,對崔斯坦的思念讓迪倫痛苦萬分,逐漸堅強起來的迪倫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為愛尋找,為緣堅守。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擺渡人,而再次返回時,沒有了擺渡人,迪倫靠的是自己強大信念和愛的潛能。她逆行在危難四伏的荒原,披荊斬棘並回到了起點,最終和崔斯坦相擁在一起。為了找到他,她願意付出生命與靈魂的雙重代價,跌入煉獄、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他們的角色打了個顛倒,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我們一定要回去!”

命運,從迪倫和崔斯坦相遇的那刻開始,發生了無法預料的轉變。上帝為了幫助孤苦無依的靈魂找到回家的路,便為每個靈魂安排了一個擺渡人,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艱難的路途。每個行走在荒原中的人們,都將天堂視為自己靈魂的終點站,他們拼盡全力地向著自己的理想與幸福奔跑,卻常常忽略了沿途的風景。但是迪倫和崔斯坦卻是個例外,在荒原中,迪倫遇見了男孩崔斯坦,他的笑容令人內心寧靜,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祕莫測。最重要的是,無論發生什麼,他都會陪伴在她的身邊,不離不棄。她的靈魂不同於所有他曾經保護過的靈魂,即使自己身處險境,依然對世界和他人充滿好奇,富有同情心,還有隻屬於少女的嬌羞與悸動。兩人在荒原中相依伴行的故事是整本書中最溫暖的一段:他們從彼此陌生走向相知相戀,像一對兒真正的小情侶一樣聊天、心動、爭吵、擁抱……這一切在危險的荒原之中顯得那樣彌足珍貴,仿若時光靜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間。再遠的旅程,終需有一別。兩株剛剛萌發的愛情幼苗,被一塊看不見的帷幕阻隔在冰冷的兩個世界。

地獄、荒原、天堂,擺渡人引領的是人的靈魂,而指引擺渡人來領航的,卻是我們自己,修己才能渡人。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像所投射出來的荒原,或風景清麗,或障煙重重,有懸崖峭壁的起伏,有深不可測的黑水,而這個神祕的靈魂擺渡人也可以自我投射、設計和歷練。人生總有困難或挫折,命運的惡魔時而也會光顧,面臨艱難的選擇,禁錮我們的從來都不是有形的枷鎖或壁壘,而是我們心底的勇氣和善念遭遇毒手。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明瞭自己的擺渡人來引領自己,每個人的荒原最終也只有自己改變自己、自己陪伴自己。漫漫人生路上最好的擺渡人往往也是不斷修煉的自己。自助助人、自渡渡人,我們堅信:充滿著對愛善的嚮往和信念的恆持,奇蹟終將會出現,孤獨、怯懦、恐懼與擔憂的人生荒原將被堅定地拋在身後!

《擺渡人》這本書值得大家悅讀和深省,但願能引起您的共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