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夜國學啟蒙故事》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97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快來參考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365夜國學啟蒙故事》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365夜國學啟蒙故事》讀後感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名叫《365夜國學啟蒙故事》。看到書的封面覺得很好看,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所以我拿起書就認真地看了起來。

裡面有個小故事,叫《王羲之教子》,我看了之後感觸頗多。故事的內容是這樣子的:晉代書法家王獻之自小跟父親王羲之學寫字。有一次,他要父親傳授習字的祕訣,王羲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著院裡的十八口水缸說:“祕訣就在這些水缸中,你把這些水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王獻之心中不服,認為自己人雖小,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下決心再練基本功,在父親面前顯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親的字型,練習橫、豎、點、撇、捺,足足練習了兩年,才把自己寫的字給父親看。父親笑而不語,母親在一旁說:“有點像鐵劃了。”王獻之又練了兩年各種各樣的鉤,然後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言不語,母親說:“有點像銀鉤了”。王獻之這才開始練完整的字,足足又練了四年,才把寫的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後,在兒子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因為他嫌獨生子寫的“大”字架勢上緊下鬆。母親看了王獻之寫的字,嘆了口氣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這一點是像你父親寫的!”王獻之聽了,這才徹底服了。從此,他更加下工夫練習寫字了。王羲之看到兒子用功練字,心裡非常高興。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兒子的身背後,猛地拔他執握在手中的筆,沒有拔動,於是他讚揚了兒子說:“此兒後當復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兒子寫字時有了手勁,這才開始悉心培養他。後來,王獻之真的'寫完了這十八缸中的水,與他的父親一樣,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王羲之勸子於學,採用的是“不動聲色”的方法。王羲之對兒子沒有一句說教,卻使王獻之逐步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從小就開始確立了嚴格的治學態度。

讀完這則故事,我覺得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像王獻之這樣,學習他的毅力,學習他的堅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