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散步》有感(通用7篇)

來源:才華庫 8.4K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散步》有感(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散步》有感(通用7篇)

讀《散步》有感1

《窗邊的小豆豆》之《散步》主要講了小豆豆因為在原來的學校裡十分淘氣,干擾其他同學上課,所以媽媽給他換了一所學校。新學校非常與眾不同,只有50名學生,更讓人驚奇的是他們的教室竟然是六輛廢棄的電車!小林校長對小豆豆十分疼愛,在這裡小豆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愛;在這裡,小豆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樂趣。

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激勵,共同成長!不能因為哪一個人長得不好看,或者淘氣不聽話而討厭他、看不起他、嘲笑他,更不可以捉弄他、打他。人,是平等的!上蒼創造了許許多多的人,並不是為了讓人與人之間發生爭執。俗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看人要看心,如果一個人雖然相貌不怎樣,但他很善良或擁有好品質,那他同樣是美麗的;反之,如果一個人長得很漂亮,但他很自私很狡詐,那他還是醜陋的!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讓我們互相關愛,都做心靈美的人吧!

讀《散步》有感2

新學期開始,又一次賞讀並執教莫懷戚老師的千字美文《散步》,感觸頗深,遂作此題。

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初春的田野,乍暖還寒。但因有濃淡的綠意、密的嫩芽、冬水冒起的咕咕的水泡,讓人想起蓬勃的生命,讓人展開豐富的想象。春天儘管來得太遲、太遲了,但在“我”心裡仍值得欣喜:年老身體又不好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兒子又長大了一歲,越來越聰明(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妻子賢惠(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即使後來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一切還是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可見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兒子尊敬母親: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母親疼愛兒子: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怕走小路要讓兒子揹著,勞累兒子。母親又疼愛孫子: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此文確是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

分歧解決了,我們一家人朝著那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的小路走去。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在一個家庭裡,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負擔沉重。但尊老愛幼的光榮的民族傳統讓我們走向陽光地帶。

讀《散步》有感3

散步這本書我是在放暑假的時候閱讀的,文章中所描寫的只是很平常的生活卻體現出親情。當第一讀完散步的時候感覺非常的平淡,當再次品味文章內容的時候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場景。看到了他們歡樂的模樣即使在遇到分岔路問題的時候,依然可以祥和的去解決眼前出現的問題。

文章中的父親覺得自己的責任非常重大,眼前一位是養育自己成長的母親,而另外一位則是自己血濃於水的孩子。但是自己卻不知道該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最終父親決定聽從母親的選擇委屈孩子,父親認為自己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可以陪伴孩子。但是祖母摸著孫子的腦袋居然說走小路吧。

那裡有美麗的油菜花還有整齊的桑樹,轉頭對父親說如果前方有過不去的路就揹我吧。就從這麼一段話我就可以體會到祖母的慈祥。為了保證孫子的需求居然不顧自己體情況是否允許。因此我也想到了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所寫的一首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也和文中描述的一般,總是會將好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孩子。想盡辦法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可以說自己畢生的經歷全部都花在孩子的身上。因此希望大家在有生之年都可以盡孝道,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也是必須要做的。面對長輩無私的奉獻難道我們不該做什麼嗎?

讀《散步》有感4

莫懷戚的《散步》一文,敘寫了一家三代人在平凡的現實生活——散步中發生的一件小事,主旨是讚揚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體現了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美滿和諧的真摯情感。

全文字數不多,共分八個自然段。

首先,文章第一句就交待了散步中的人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然後點明瞭散步的原因,是母親“身體不好”。一個“熬”字,以祖孫三代人閒暇散步為線索,敘寫了散步過程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舉止,以自然景色“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描寫了生生不息,永不停止的世間萬物,其實這也是作者有意地在喻物明理,“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寓意了“生命在於運動”的人生自然規律,揭示了“生命”是人生第一要義。

在散步的過程中,兒子樸實的話語“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表現出了一家祖孫三代人閒暇散步時的樂趣,在抉擇到底是“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反映了作者從尊老愛幼的觀點出發,注重現實,“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背起了兒子,”並且“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於是作者產生了想法,直抒胸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體現了作者的家庭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

綜觀全文,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人,下有子女,肩負雙重責任,同時又要兼顧事業與家庭的雙重矛盾。子女尊重老人,也是尊重歷史現實,老人愛護子女,也是愛護未來前途。敬重老人與愛護子女、孝順老人與教育子女,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由此才構成了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只有尊重、孝順老人,才能更好的達到教育子女的目的,傳承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同樣,真正的關心愛護子女,才能使子女從內心深處感恩和敬重老人,彼此相敬如賓,譜寫新時代精神文明的和諧篇章。

讀《散步》有感5

清晨迷迷糊糊地被爸媽叫起洗漱、吃早餐,急急忙忙的趕去學校開始一天的學習任務,下午回到家寫作業,有時又會因為磨蹭被媽媽不停的嘮叨。吃一頓簡單的晚餐,晚上明明很困卻也要被催著才不情願地睡下。按照固定的生活模式,一天天過著平凡的日子。

開學那天拿到課本,第一次翻開書,認真地看著《散步》這篇文章。文中只是描寫了散步的片段,卻讓我回想起了生活中的許多點滴。包括爸媽的嘮叨和批評,還有我曾經心裡偷偷埋怨過的`他們太過嚴厲。我突然覺得這一切也是那麼的溫馨美好,好像淡淡的鵝黃色,好溫暖。只是那麼平常的生活瑣事,卻讓我回想起了生活中許多隱隱的心酸。包括爸媽頭上慢慢增多的白髮,包括爺爺奶奶漸漸彎起的腰。對他們,我有太太多的感謝,和太多太多虧欠的抱歉。面對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蒼老的臉,還有多久,你們可以陪伴在我身邊。

如水的歲月中漸漸地我長大了。漸漸地你多了幾分滄桑,我少了幾分稚嫩。漸漸地我才懂得那些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才是最最珍貴的。那些平凡的日子才是我最寶貴的財富。也是這樣,我漸漸懂得,在我慢慢長大的時候,你們卻會慢慢老去,你的手是會慢慢變粗糙的,你的背也不是永遠累不彎的。但是無論再過多少個慢慢,請放心,我會幫你梳頭,幫你係釦子、綁鞋帶,會盡可能的陪在你身邊。就像你當年做的一樣。我會牽著你的手慢慢地、穩穩地、仔細地走。就像當年你牽著我一樣……

讀《散步》有感6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春天是一個好季節。春天的時候,春暖花開,是最適合散步的好時節。你們喜歡散步嗎?你們有沒有試過在春天的時候,一家人走在田野小蔭,悠閒和美地散步?今天,我讀了散文——《散步》,讀完之後,我感觸頗深。

《散步》是莫懷戚寫的抒情散文。莫懷戚,重慶人,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作家協會副主席。1994年他榮獲全國莊重文文學獎,他寫的短篇小說《孿生中提琴》入選“20××年當代中國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短篇小說。

《散步》這一篇課文主要描寫了春天的時候,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到田野裡散步的故事。在文中,他們走著走著,發生了分歧: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作者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作者一時處於兩難之間,作者深知自已是母親、妻子以及兒子最信賴的人,也是家裡的頂樑柱。但是經過自已的深思遠慮,作者還是決定尊重母親的意願,不是因為他不愛自已的兒子,而是作者認為自已陪同兒子的道路還很長,而相反母親年歲已高。但是母親最後卻拒絕了作者,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著我!”這正說明了,母親雖然想走平順、好走的大路,但她更深愛自已的孫子,更願意聽從孫子的願望。文中的最後寫道:作者背起了母親,而妻子也背起了兒子,作者感到自已背上的加上妻子背上的,就是整個世界。這足以說明作者和妻子背上的重量之重,是不明而喻的,那正代表著作者是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說明作者深感自已的責任之大,作者深知自已是家裡的頂樑柱!

讀了《散步》這一篇課文,我感觸頗深。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在文中,作者對母親的孝順之心正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讀者眼前。他願意聽從母親的心聲,母親願意聽從他的話,就像小時候他願意聽從母親的話一樣,讀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句話: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作者跟母親的心情大概就是這樣的境界!家是溫暖的港灣!看到這一家人——三代同堂,有商有量,其樂融融,我感到一股幸福的暖流遍了全身,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親情永遠是最可貴的、最讓人難忘的、最無價的!就像作者,難忘小時候母親對自已的愛,現在母親老了,就是自已孝順母親的時候了。對於兒子,作者也是深愛的,我想假以時日,作者老了,他的兒子也會像現在作者孝順母親一樣來孝順作者。作者是一個有深度責任心的人,他深感自已責任重大,他深感自已現在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刻,作者在文中深度表明了他要挑起家中大梁的決心。這是一種責任與義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親情無價,其樂融融——就是這一篇《散步》給我的深切體會。

讀《散步》有感7

認真地讀了女兒的課文《散步》一文,文章描寫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裡的一次散步的情景,通過因為走大路還是小路而發生分歧並得以解決的一件小事情,以樸實真摯的語言寫出了人生之路上的人性之美。

文中南方初春的田野,新綠、嫩芽、咕咕地起著水泡的冬水,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新生命痕跡,世間萬物正是在如此的新舊更迭中延續下去,包括人類。我的父母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長大成人,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如今,我則養育著我的孩子,哺育她成長,教導她成人。雖然都說學校承擔著孩子教育的舉足輕重的任務,但是作為父親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因我懂得,無論她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優秀與否,關於做人,對她影響最大的卻一定是她的父母,我們是孩子的榜樣,我所給予她的一切必將會在有一天,由她再給予我的孫子,世代相傳。那麼,要給予她什麼,是我現在常常在思索的。

在文中,面對走大路還是小路的分歧,作者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走大路,讓我體會到了他的孝順;而母親最終依從了孫子走小路,又讓我看到了奶奶的慈愛。這一切,都讓我真切地聯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記得有次因某事有感而發,我對女兒講過這樣的一番話:“爸爸一開始是抱著你走,再是扶著你走,慢慢地牽著你走,而後是陪著你走。總有一天,爸爸走不動了,就只能站住了看著你走了。”女兒聽得哭了,而我在說話間同時想到的還有我的父母和我的爺爺奶奶。孩提時,我在爺爺奶奶的疼愛中要風得風;長大後,父親給我的言傳身教讓我早早學習了以“孝”為中國人的立身之本。這也是我的父親一直身體力行並教導我將此傳承給我的孩子們的。

在意喻著人生的那條小路上,全家人相伴一起走著……困難的地段,是正值壯年的“我”承載了孝順父母與引導兒女的雙重責任“慢慢地,穩穩地”走。“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是的,親情,就是我的整個世界。感謝生命,讓我擁有我的親人們,是你們讓我的世界如此完整。無論工作有多忙,生活有多難,我都感到溫馨,因為這一路上有我的親人!

《詩經》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對於同時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的我來說,我所終此一生都努力學習的是怎樣更好地以愛的方式認真地把生命和親情一代代地延續、傳承下去。

這是人生最根本的真諦,也正是我所最想要給予孩子們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