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骨氣》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19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談骨氣》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談骨氣》讀後感

《談骨氣》讀後感 篇1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書中寫著;戰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大丈夫的這種種行為,表現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

在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人

的子孫,我們是有著優良革命傳統的民。

當然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這一點必須認識清楚。但是,就堅定不移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服務這一原則來說,還有它積極的教育意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們應該有自己的骨氣,這就是決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得住,嚇不倒,為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建設勝利,我們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奮勇前進。

《談骨氣》讀後感 篇2

人人常說“行道之人不吃嗟來之食”這是骨氣的體現,可我並不贊同。人理應有骨氣,不向困難低頭,可是骨氣不能亂體現。

古來賢人文天祥,多麼偉大的人啊,“富貴不能淫”可是最後還不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過他為了不背叛自己的國家,我還能理解。

可是貧者我就不懂了,你都快死的人了,別人的施捨為什麼不要呢,別人不就是橫了點兒嗎,再說你自己的處境已經是如此的'不堪了。

過分重視骨氣骨氣等於愛面子,如果在面子和生命中間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我想這樣的問題應該不需要回答,因為誰都會選擇生命。

就算你怕你吃了別人的東西,被別人利用,那起碼你先要把自身問題解決了,你再去報恩,到時別人要你做壞事,你完全可以選擇不幹,到那時你自殺也行啊,那才叫骨氣。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忍辱負重那麼多年。到最後東山再起,一舉擊敗了吳王夫差。他才算的上是有骨氣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此時語重心長: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要能屈能伸。

《談骨氣》讀後感 篇3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吳晗在《談骨氣》中,上來便擲出了這句鏗鏘有力的話語,一下震撼了我的心。光是讀著這句話,就讓我熱血沸騰。接下來他又舉出了文天祥等人的例子,指出中國人從古到今一直在用生命詮釋這句話語。

讀完了他的文章,我感觸很深,我們的祖先、前輩是有骨氣的人,他們不屈的向上,哪怕獻出生命也不肯出賣自己的骨氣,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我們是有骨氣人的子孫,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我們的血液中奔騰著一種氣質,那就是骨氣!不為五斗米折腰,即使用生命來威脅,我們也會堅守著骨氣,對敵人說“不”!

可是,中國現在的國情似乎與這不同,日本軍艦多次侵犯我國的,島上漁民經常被無故拘留、生命安全受到威脅,而我們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竟不敢對這小小日本說一個“不”字!只拿出軟弱的態度同他們進行一次又一次交涉;韓、美軍事演習,多次涉及我國領域,分明就是赤裸裸地!而我們卻也只是視若無睹,舉國上下民眾沸騰,對他們表示譴責,而我們的政府依然無動於衷。試問我們一國人民的骨氣何在?泱泱大國在別人眼中還有無尊嚴?作為國中生,我可能還不懂這裡面應該有什麼政治策略,用什麼外交手段,可在我的心裡明白:面對外侮,是中國人就得表現出中國人的骨氣!

古有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吳晗也說:“我們決不向任何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得住,嚇不倒!”這,才是中國人的骨氣!

《談骨氣》讀後感 篇4

在《談骨氣》一課中,作者通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一句話,從三個方面論證了人要有骨氣這一點。其中,作者在論證“貧殘不能移”這一句的時候,用《嗟來之食》這麼一例子:“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俄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暖!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暖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就算在生活貧苦潦倒的時候也不能失掉了一個人的骨氣,應該始終保持做人的尊嚴。

我認為這個觀點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正確的,但我認為講骨氣有的時候也應該看情況。就像《暖來之食》中的那個窮人一樣,施捨者一開始對他說“暖!來食!”的時候,窮人就拒絕了,這就充分體現出了他的骨氣,但後來施捨者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理並向他道了歉,這就說明他向窮人施捨食物並沒有侮辱的意思。所以,我認為這時候,窮人就應該把食物吃掉,而不應該再固執了。當我們在尊嚴和生命兩難全的時候,應該選擇維護尊嚴;但當兩者可以兼得的時候,我們同樣應該保全生命,不能像那個窮人一樣,為了他所理解的“骨氣”而付出生命的代價。這並不是有骨氣的表現,這是愚蠢的行為。

那麼,什麼是骨氣呢?骨氣的意思就是骨相氣質,現在多指剛強不屈的氣質與人格操守。如果硬生生地把窮人接受富人的施捨理解為沒有骨氣,而不看看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這才是生搬硬套,沒有真正理解骨氣所包含的意思。

也許有人會說,沒有骨氣,怎麼對得起中國人這個稱呼!這句話十分有道理,但我的意思也並不是說有骨氣是愚蠢的行為,我的意思是歪曲理解骨氣的含義而付出慘重代價,卻還以為自己這是有骨氣的表現,這才是愚蠢可笑的。

其實我認為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曲解了這個例子的意思,才會這樣說。《暖來之食》的原文應該還有最後一句,課文中沒有寫進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暖也,可去;其謝也,可食。”,連曾子都認為當別人呼喝你來吃的時候,是應該拒絕的;但人家既然道了歉,你就應該吃了,就說明那個窮人是有骨氣的,但心胸未免太狹隘了。

所以,我們應該有骨氣,保持應有的氣節,但是在做到了這一點的時候,我們也不應該放棄生命或是其他同樣重要的東西,否則就會像那個窮人一樣,落得那樣本可以避免的下場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