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通用31篇)

來源:才華庫 1.34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通用3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通用31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大家都聽說過《史記》吧。《史記》記錄了當時的人或事,讓我們更加了解了當時的歷史。《史記》的作者司馬遷難道也是鐵面包青天——大義滅親嗎?當然不是。他當然也有七情六慾,例如司馬遷敬仰的人去了他寫作“逝”,司馬遷厭惡的人去了他寫作“死”。這難道不是區別嗎?我們再看回《三國演義》。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是不是都覺得劉備一方是好的,而曹操一方是壞的?這是為什麼呢?兩人不都是受壓迫而推翻朝廷,自立門戶,想要統一領土嗎?兩人的初衷不都是一樣的嗎?告訴你吧,是應為你受到了作者的思想影響。很顯然作者是偏向於劉備的。舉兩個例子。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你們是不是覺得劉備禮賢下士、尊重人才?曹操又何嘗不是呢?當他的手下愛將戰死沙場時,他不也痛哭流涕嗎?只是大家看法不同而已。

劉備從不剝削農民,張飛當將軍時還嚴令行軍路上不得搶奪農作物。有兩個小兵隨地摘了兩個橘子還受到重罰,農民們直誇劉皇叔的軍隊好。曹操也是啊,有一次大家要經過麥田,他說誰要是踩壞了麥田就砍頭。結果他自己的馬受驚踩壞了麥田,他還不顧眾將反對親自割斷了自己的一縷頭髮。大家對諸葛亮這個名字不陌生吧。什麼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是用來形容他的。大家都覺得他很厲害,很聰明對不對?其實曹操手下也有這麼一位得力干將——司馬懿。聽到這個名字你們不要急著說在著名的空城計中司馬懿還不是被諸葛亮給騙了。我告訴你,事實比這更復雜。你們注意到諸葛亮在大開城門的同時還安排了幾個人在城門前掃地,這個小細節至關重要。諸葛亮其實在告訴司馬懿“各掃門前雪”。司馬懿就是曹操派出來對付諸葛亮的。他要是把曹操都算計不過的諸葛亮給滅了,等待他的並不是封官加爵,而是除之後患——曹操也怕司馬懿造反。司馬懿也是聰明人,他也知道自己的力量無法和曹操抗衡,於是找了個藉口退兵。並不是諸葛亮的琴聲有多麼的小橋流水人家。

在我的口中你是不是又看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三國演義》?再去仔細品一品《三國演義》,你也會有不同的收穫哦。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書好像一盞明燈,能照亮人生的大道;書好像一股清泉,能滋潤你我的心靈;書好像一陣微風,能舒緩疲勞的身心。我就有過努力追求一本書的經歷。一年級的一天,聽說我的哥哥會來到我們家,我高興壞了,準備好我所有的玩具,只想和哥哥玩。誰知,哥哥這次不但不跟我玩,還不理我,一直看著一本名叫《三國演義》的書。我因為已經做好了和哥哥玩的準備,可他沒跟我玩,所以很生氣。我一把奪過“害人不淺”的《三國演義》,便翻開看了看。可當時我很小,沒看懂幾個字,便只看為數不多的插圖,不久插圖看完了,我便對《三國演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讓媽媽買《三國演義》,可她不願意買,說因為我太小了,等我三年級再買。我很性急,不願意等,便想了一個辦法——威脅她說如果不買,就“絕食”。這個計劃很快就不攻自破了——聞到飯香,我就剋制不住了。很快,我又有了一個辦法——“裝認真”。就是去圖書館,裝作在認真看《三國演義》的樣子感動她。這天下午,我讓她帶我去圖書館看書。她同意了。我捧著書,“認真”地看著。她看我這樣,讚許的點了點頭。她同意下個學期買,可對我來說還遠遠不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我寫了一篇“作文”,雖說是“作文”,但只有兩句話:“老媽,我想買《三國演義》。求你了。”老媽被我的死纏爛打給感動了,同意買《三國演義》了。得到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細讀了很多遍,產生了一些感想。“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常讓我為三國英雄人物所陶醉。讓我們走進群雄爭霸的三國吧!

一代奸雄——曹操

記得當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謀士千萬,戰將無數,卻在赤壁大戰時,折兵百萬;記得當年招賢納士時,豪言壯語無數,在華容道時,卻是無限嘆息;記得曾經兵多糧廣,卻被司馬家族吞併了國家,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呀!

羽扇綸巾——周瑜

記得當年“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風流周瑜,卻因為嫉妒而死;當年做為孫策最好的干將,卻因為毒箭氣急攻心而死;嫉妒真是害人害己呀!這就是羽扇綸巾的周瑜。

臥龍天神——諸葛亮

記得當年收孟獲、氣周瑜、草船借箭十萬的神算師諸葛亮,卻被年輕的司馬昭統一天下,當年破曹兵百萬的臥龍諸葛卻因跟隨昏庸的阿斗,所以累死結束一生。這就是臥龍——諸葛亮。

《三國演義》是一部經典名著,可以改造一個個人的心性,創造一個個英雄豪傑,這本著作的人物刻畫極為成功,能不斷的激勵和鞭策有夢想的人,讓人進步,不畏艱難險阻,明白很多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草船借箭,借東風,木牛流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民間流傳中,諸葛亮簡直就是智慧與忠誠的化身,但我通讀完《三國演義》,仔細分析後,我對諸葛亮有了新看法。

首先說忠誠:諸葛亮受劉備白帝城託孤,七擒孟獲,七出祁山,病死五丈原;終其一生,即便明知劉禪不是明君,仍全力扶持,因此被認為是忠誠的楷模。

但是,換個角度講,對於一個身處三國亂世的臣子來說,什麼是最高的忠誠?應該是幫忙君主取得成功,也就是輔佐君主,將國家治理好;如果表現更為完美,應該是:結束戰亂,統一國家。

反過來看看諸葛亮他做了什麼,劉備的規劃就是讓諸葛亮輔佐劉禪統一天下,成就霸業;如果諸葛亮在統一天下之後沒有篡權,並幫助劉禪成為一位英主,把國家治理好,那就是真正的忠誠。

而諸葛亮呢?雖然沒有篡權,但他既沒有幫助劉禪統一天下;更沒有把劉禪培養成一代英主,反而讓劉禪出演了“樂不思蜀”的千古笑話。諸葛亮只是成就了自己一代賢相的美名,對蜀國而言,不管是對劉備還是劉禪,他並沒有真正做到人們所誦揚的忠誠。

再說智慧: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智慧的化身,借東風、空城計、木牛流馬、草船借箭等,均是耳熟能詳的智慧體現。但在我看來,這隻能算是一些小智慧罷了。如果作為一個普通人,以上任何一件事,都值得自己吹上個百八十年,但諸葛亮是一位國家的丞相,不是普通人;他的智慧應該表現在如何調動整個國家的聰明才智,讓大家共同努力,把國家治理好;他的智慧應該體現在,如何建立規範有效的制度,通過合理的制度來管理國家,而不是事必躬親,把國家的治理完全建立在自己一個人的權威上。

諸葛亮沒有成為一個聰明的管理者,他只是像個工作狂似的不停地工作(到晚年連打兩百棍以上的軍罰都要親自前往監督);他不相信任何人,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辦好,別人得不到機會;可能諸葛亮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培養人才這件事,以為自己可以永生不死一樣。結果最後只是把自己身體搞垮了,留下了一些看似“人才”的人才,把蜀國推向了滅亡。正可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可以毫不客氣地講,蜀國的滅亡,諸葛亮這位所謂的賢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只是被無限誇大、吹捧起來的完美先生,像神話人物一樣當故事看看就好!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便是《三國演義》了。這本書描繪出了一個精彩絕倫的世界,塑造了近兩百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義薄雲天的關羽,愛民如子的劉備,狡黠奸詐的曹操……在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中我最欣賞、最崇敬的還是臥龍先生——諸葛亮。

我敬佩諸葛亮之才。他淡泊明志、布衣粗茶、耕讀山中,卻從未忘卻憂國憂民。草廬一對,未出茅廬便已知三分天下。他一燒博望,二燒新野,三燒赤壁,三把火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借風、借火、借箭,輕搖羽扇,決勝千里之外。他在江東舌戰群儒,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之時;在危機時刻臨危不亂,鎮定自若地想出條條妙計之時;在中軍帳中從容地調兵遣將,運籌帷幄之時,我都由衷地崇敬與敬佩。單從智謀才幹而論,諸葛亮稱得上是"三國第一人"。

我悲哀憐諸葛亮之遇。他一生志在興復漢室,但他的遠見卓識並沒有被完全採納實施,這就為後來蜀漢政權的悲慘結局埋下了禍根。劉備去世,臨終託孤,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少主劉禪年幼無能,蜀國的一切重擔,榮辱興亡,都壓在了他身上,但他卻"力挽狂瀾於既倒"。平定五路大軍、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前後《出師表》慷慨陳詞,痛表一顆憂國憂民心。他用自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蜀漢政權,是何等雄壯而又悲涼!

諸葛亮鞠躬盡瘁,愛民如子。就連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軍中之事,用最後力量保護大軍安然撤退。當得知他故去的訊息時,百姓人人涕泣,至有哭死者。

讀過《三國演義》後,我為諸葛亮凜然正氣所感召,為他的忠義之舉而激動,為他的淡泊之志所淨化,為他的聰明才智所傾倒。而我們要學習他的淡泊明志,百折不撓,忠心愛國的品質,做一個對社會,對時代有用的人。

在閱讀過《三國演義》、學習過《出師表》後,該學生能對諸葛亮這位歷史人物進行用心用情的評價難能可貴。建議能結合諸葛亮的《誡子書》再寫一段,從而使文章內容更為豐滿,結構更穩定。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每當聽到這豪壯的歌聲,把我的思想又帶入了《三國演義》。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第二次翻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的人物讓我再一次被深深吸引。

忠肝義膽 神勇過人

“義”的化身非數關羽莫屬。關羽,字長生,後改為雲長,河東解良人,身長九尺,髯長三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因為殺了倚勢凌人的勢豪,而逃難江湖。後於於劉備、張飛相識,在桃園義結金蘭,俗稱“桃園三結義”。在三兄弟排行老二,素有“武聖”之美譽。不看關公其神威,單單那氣概就令人深深折服。當年他為保護嫂嫂安全,報曹操不殺嫂嫂之情寄予曹操帳下,助他斬顏良誅文丑。但後來他得知劉備還活著,立即把金銀珠寶還給曹操,歷盡艱辛,與劉備會合。昔日,他為了報答曹操當日不殺之恩,在華容道冒著生命危險放走了曹操,其忠義可見,其勇無人能比。

人心之向 漢室宗傳

最深沉貫徹孔子的思想一仁的人肯定是劉備了。劉備,字玄德,漢室宗親,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後過膝,面如冠玉,性格溫和,仁政愛民,他“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可以說他一生為義而生,又為義而死。劉備兵敗,攜百姓逃難,途中號泣聲震天,劉備看見此景象,曾想投江而死,如果沒人阻攔,那一定會投江,也曾經因為這事,在劉表墓前哭訴,祈求讓百姓平安渡江。可見其愛民之心。

神機妙算 忠心耿耿

東漢末年,戰火硝煙各處瀰漫,劉備勢弱,而有一人輔助齊備建之蜀國。他足智多謀、英謀善辯、誠懇謹慎、執法嚴明,此人為誰?諸葛亮也。諸葛亮,字孔明,絕世奇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號“臥龍先生。” 孔明用計如神,大擺空城計,以向幾千軍馬,退曹操八十萬大軍,又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無不體現出他的足智多謀?

英勇善戰的張飛、智勇雙全的趙雲、文武雙全的周瑜、陰險奸詐的曹操……每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難忘。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深澤著不同的人生,我們要學習劉備憂國憂民的思想,關羽的忠肝義膽、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讓我們在生活的戰場上做他們優點的學生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這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有很多知識,會讓我一生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掏盡英雄……”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正是本書的開篇詞,然後引入正文。這書中有上百個個性鮮明的人物、無數深奧的軍事謀略,更是深深吸引著無數的讀者。書上記載了昏庸的汗獻帝、劉禪,無能的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為人寬厚的魯肅,仁義的劉備,驍勇善戰的張飛、許楮、典韋等,個個描述的生動、形象。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許多個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第一個就是關羽,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之後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唯有忠、勇能夠比喻他。他雖然降敵,但忠於故主,一知故主訊息,便會不以千里萬里相投。這不可是忠,還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很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之後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一名著,給他刮骨療毒也一點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第二個是一個忠臣,更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並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當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第三個是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因為大家對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所以作者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但他可是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不僅僅如此他還是個實幹家,以往行刺董卓,召集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也對他有了新的看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個英雄任務人物更是給了我很深刻的感受,他們有著常人沒有的優點,這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當將《三國演義》這本書全部看完、合上書頁的一刻,我恍然之間感悟到了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真情,周瑜、黃蓋使苦肉計的良苦用心,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英勇;似乎還看到雲長刮骨療毒的從容,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機智、七擒孟獲的仁厚;也領略到關羽單刀赴會的勇敢,劉備三顧茅廬的求賢若渴、諸葛亮巧用空城計的大膽……

這本書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關雲長和諸葛亮了。為什麼他們值得我佩服呢?關羽結識劉備、張飛,情同手足。他受曹操厚待卻不忘本,立功報答曹操後離去,追尋劉備。白馬之戰中,關羽刺河北名將顏良於萬眾之中。隨後攻樊城、降於禁、斬龐德,一時間威震八方。關羽驍勇善戰、視死如歸、重情重義。諸葛亮呢?劉備三顧茅廬,用真誠打動了他,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的策略。諸葛亮借自己三寸不爛的口舌功夫,使孫權、劉備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在赤壁之戰中大獲全勝,給了曹操沉重的一擊,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諸葛亮輔佐劉備,為完成統一中國、重振漢室的大業,他外聯東吳,內修朝政,南征平叛,北抗強魏,作“八陣圖”,造損益連弩、木牛流馬,與敵交鋒,屢操勝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認為最令我感到惋惜的就是張飛了,一代豪傑毀於兩個無名小卒之手,真是令人痛心!雖然我覺得曹操是一個能臣兼奸雄的“兩面派”,他疑心重重,陰險狡詐,但是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我們可以從《龜雖壽》中體會出他不服老的精神和他的雄心壯志;也可以從《觀滄海》中感受到那大好美景。張飛的勇敢魯莽、心直口快,趙雲的渾身是膽、冷靜忠誠,劉備的求賢若渴,孫權的優柔寡斷,魯肅的外愚內智,司馬懿的老奸巨猾,呂布的見利忘義,都讓我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我覺得《三國演義》是一位無聲的“老師”。從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身上,我明白了做人應該膽大心細的道理;從神勇無比的關羽身上,我懂得了為人應該忠一不二、知恩圖報的道理;從求賢若渴的劉備身上,我學到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有這樣一位“良師益友”每天陪伴著,我更加堅信,明天的我一定會更加優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以前我讀過拼音版的《三國演義》,雖然也挺有趣,但過於簡短了。這個寒假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本帶批註的有三釐米厚的《三國演義》。

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作者在書中將一個個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刻畫的淋漓盡致,每一個人物都有獨特的性格,讓我很難忘,如曹操的奸詐,周瑜的小氣,張飛的勇猛,劉禪的無能等等。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無疑是曹操了。曹操生性多疑、陰險奸詐。當許攸問曹操糧草有還剩多少時,曹操以為許攸是袁紹派來的奸細,撒謊三騙許攸,結果都被許攸一一揭穿,許攸嘆曰:“曹阿瞞不愧乃奸雄也!”不光如此,曹操還生性殘忍,為報父仇,屠殺百姓數萬,血洗汜水,殘骸如山,儘管後人的評價都是褒少貶多,不過曹操確實一個貨真價實的詩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樣的詩句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文學意境。曹操的用武方面也很強大,武有許諸、張合、張遼、典韋,文有荀彧、郭嘉,無論是官渡之戰,還是倉亭破本初,無一不體顯出曹軍的將才多,軍事強,文官多,計謀好。

三國演義中的戰爭也讓人陶醉於其中:周瑜與黃蓋密謀“苦肉計”,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鳳雛”龐統獻上“連環之計”。還有著名戰役——赤壁之戰,赤壁一地,樓船盡毀,烈火沖天,曹軍死傷無數。真是驚心動魄的戰役啊!

周瑜十分聰明,是東吳的軍師。可週瑜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十分小氣,容不得任何人比自己強。結果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了,臨死前還在說:“既生瑜,何生亮……”要說誰的計謀多,最聰明,那無疑是諸葛亮了。他能文能武,足智多謀,知天文,曉地理。書中對他的介紹:孔明借東風、巧擺八卦圖、空城計、七擒孟獲、木牛流馬、草船借箭等等,讓人看得出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人物。

合上書,我彷彿還沉浸在一個迷人的故事中,故事中的人物各不相同,他們都是英雄。忠肝義膽,一身是膽,非常勇敢,我也要做一個有勇氣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滾長江逝永,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每當翻看《三國演義》這本書,耳邊就會想起這激情騰湧的旋律。

初見《三國演義》是在學校的圖書櫃中,當時我神速地抽出它,翻看了前面的前言,發現了他給我們展示了一段歷史畫卷,一時間我被書中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和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所吸引。最吸引的要數那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性格直爽的張飛,愛民如子的劉備,心胸狹隘的周瑜……一個個鮮活地人物都呈現出各不相同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

再見《三國演義》是在暑假,媽媽給我買了文言文版的。它又將我帶入了另一種境界。那才華橫溢、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更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將天時、地利、人和,考慮的如此周到,贏得了眾多將軍對他的神機妙算讚歎不如!而我卻在一次比賽中,因考慮不周,心存僥倖,導致比賽的失敗,讓我遺憾不已。

記得去年冬天,經過縣裡選拔,我很榮幸的成了市青少年科技節少兒“七巧科技”、“電子百拼”等六個專案參賽的選手之一。為了能讓自己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我利用空餘時間不停地練著,練著,拼著,拼著……終於等到展示自我的這一天,此時的我不時地在心底裡默默地為自己鼓勁,小子加油!

很快,比賽開始了,我緊張的難以呼吸。當考官把題目發下來,我一看,其中的幾個零件,我的工具箱裡沒有。別人都在爭分奪秒地拼著,而我卻只能在邊上看著,看著他們拼得興高采烈,而我的身子彷彿是灰色的。“老師,我好了”!另一邊“咚”地一聲……聽得我毛骨悚然,他們都有機會得分,而我卻一分都得不到。“小子,你怎麼啦?整整練習了一個多月,到最後,卻因為工具不全,導致了一分沒得,就這樣付諸東流?”我不停地責備自己。

終於等到出場的時間,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出門口,一看見母親,我的淚光就擋住了我的視線,原來燦爛的陽光變得模糊了,一頭扎入母親的懷抱委屈得失聲痛哭起來……

通過這次比賽,發現了自己不足之處,沒有很好的處理好應變能力,同時也缺少一點兒膽量。當然即使沒有獲取更好的成績,但也見識了賽場上那你我分秒必爭的情景。雖然我做不到諸葛亮般的神機妙算,但我可以學他那樣將事情思慮得更加周全,讓自己少留遺憾……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相信大家都讀過《三國演義》吧?這本書裡描寫的人物有很多:有胸懷大志的劉備,有虎背熊腰的張飛,還有臉紅如棗的關羽等等。在這些人物當中,我最喜歡的是劉備,因為劉備不僅胸懷大志,而且有耐心,也有寬容之心。

我最喜歡書中三氣周公瑾這個故事。故事中,劉備和孫權都想奪取南郡,並約定誰先攻入城內,南郡就歸誰。周瑜率先領兵攻打南郡,不料,中了守將曹仁設下的圈套,結果,周瑜中了毒箭,大敗而歸。不久,吳營傳出周瑜因箭傷而死的訊息。曹仁不知是計,連夜帶兵突襲吳營,中了埋伏,只好狼狽地逃往襄陽。就在周瑜和曹仁打得不可開交時,諸葛亮趁城內空虛,派趙雲率軍連夜奪下南郡城。接著,諸葛亮又讓張飛攻佔了荊州,關羽攻佔了襄陽。周瑜聽說此事,氣得箭傷復發,昏死過去。周瑜派魯肅向劉備討要荊州,諸葛亮建議劉備寫下字據,等攻下西川就把荊州讓給東吳。周瑜氣得大罵諸葛亮。不久,周瑜得知劉備夫人病死,便讓孫權假意將妹妹嫁給劉備,等劉備迎親時抓住他,逼他歸還荊州。

諸葛亮將計就計,讓趙雲領500士兵駕船護送劉備前往東吳迎親。臨行前,他交給趙雲三個錦囊,每個囊中有一條妙計。劉備等人到了東吳,趙雲按照第一個錦囊計策行事,命隨行士兵都披紅掛綵,讓滿城人都知道劉備來迎娶孫權的妹妹。孫權的母親知道後,將孫權罵了一頓,但孫母見劉備儀表不凡,就真把女兒嫁給了他。一技不成又生一技,周瑜讓孫權將劉備留在東吳享樂,消磨他的鬥志,劉備果然沉醉其中。

到了年底,趙雲按第二個錦囊妙計行事,向劉備報告:曹操派數萬精兵攻打荊州,劉備忙攜夫人趙隨趙雲等人往回趕。行至柴桑邊境時,劉備一行被周瑜派來的徐盛、丁奉帶兵攔住。趙雲依照第三個錦囊妙計行事,讓孫夫人出面解圍。孫夫人上前怒斥徐盛、丁奉無禮。徐、丁二人連聲道歉,只好放劉備一行離開。劉備等人逃到江邊,上了諸葛亮派來接應的船隻。沒多久,周瑜帥水軍追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大事的人不能計較與一時,更不能和人鬥氣,否則再聰明的人,到了最後也只能落個失敗的結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三國演義》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故事描述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董卓廢少帝,擁立獻帝,獨掌朝政。曹操與各路諸侯會師討伐董卓,後董卓被呂布所殺。曹操趁勢迎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一戰曹操大敗袁紹,統一了北方。幾經周折的劉備,三顧草蘆終得諸葛亮出山相助,遂聯合東吳孫權,赤壁一戰大敗曹操,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局面。後孫權為奪回荊州,與曹操結盟。劉備難敵孫曹聯軍,關羽張飛亦相繼戰死,劉備病逝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六出祈山欲收復中原,惜最後病歿五丈原。後主軟弱無能,終為司馬氏所滅。魏自曹睿死後,政權落入司馬氏手,司馬炎廢魏帝自立,建立晉朝。280年,西晉滅吳,三國歸於一統本片氣勢磅礴,真實地再現了三國時期戰事連綿,哀鴻遍野的戰爭場面及人才輩出、各領風騷的英雄時代。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曾數次為古人的智謀所折服。其中最讓人歎服的便是此書中的三絕: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奸絕——曹操。

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當之無愧為智絕。

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卻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義絕便是如此。

曹操,一個令我又愛又恨的人物。他集功罪於一身,也集褒貶於一身。既是掃蕩群雄,逐步統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殘酷鎮壓農民起義的凶手;既是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的功臣,又是“所過多所殘破”的罪人;既是善於廣泛收羅人才,“不念舊惡”的創業之主,又是奸詐忌刻,隨意置人於死地的不義之徒,當真是奸雄。

《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令我敬佩的角色,許多令我驚歎的故事,更有無數值得我學習的智謀與道理。讀這本書,我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經歷了當時悲壯的戰爭。總之,讀此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當我合上《三國演義》,我的腦海裡仍然浮現著蜀魏吳大戰的場景,久久不能散去。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劉邦一統天下,到三國蜀魏吳爭奪天下,又到司馬炎一統天下,正驗證了這句話。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有文武雙全的曹操,有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有愛民如子的劉備,有勇猛善戰的張飛,還有霸道的董卓……但讓我最敬佩的是機智過人的諸葛亮。

書中有關諸葛亮的經典故事比比皆是,如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七縱孟獲……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帶領著十五萬大兵殺到了西城縣,可是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一群文官,城內只有二千五百餘兵士,怎麼辦呢?聰明的諸葛亮十分鎮定,讓軍士收起了旗幟,並讓他們躲起來,不要說話,還讓幾十個軍士裝扮成百姓去打掃街道。他自己則不慌不忙地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見了,心裡很疑惑,下令退兵。別人一問,才知道他是怕城中有埋伏,不敢貿然行動。哈哈哈!愚蠢的司馬懿被聰明的諸葛亮給嚇跑了,司馬懿知道後,肯定會後悔莫及吧!

笑著笑著,我心裡忽然冒出一個小希望:我要是能像諸葛亮那麼鎮定,那麼臨危不懼,就好了。每次,無論是期會考試,期末考試,大大小小考試……只要老師一通知,我當天晚上必定不會有個安穩覺。我在睡覺前會對自己說:“沒關係,就一次小練習嘛!沒什麼可怕的,靠自己的水平,肯定能考好。”我雖然在嘴邊這麼說,心裡還是有點發虛,拼命地讓自己不去想它,可是堅持不到一分鐘,我又怕了。萬一沒考好呢?我用被子蒙著頭,去想想開心的事,讓自己忘記它。我也嘗試數羊睡著……總之,我嘗試了九九八十一種辦法,也未能成功。就這樣,我老是熬到很晚,都未入睡。所以,到第二天早晨,我就會變成一隻大熊貓。哎!要是我有諸葛亮一半的鎮定就好了,我一定要向他學習!

呵!有趣的三國!細細品味三國,還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計謀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讀了《三國演義》,我還了解了很多歷史人物:諸葛亮、曹操、孫權、劉備、張飛、趙雲、關羽、周瑜等。 他們個個都有個自的特點,比如: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真是“上天能攬月,下海能捉鱉,下南極能與企鵝翩翩起舞,上北極能與北極熊觸膝相談”。他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擒孟獲、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錦囊殺魏延,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聰明才智。這一個故事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這些特點:由於諸葛亮足智多謀,聰明博學,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除掉諸葛亮。於是,周瑜便讓諸葛亮在10天之內造出10萬隻箭,這麼龐大的任務在當時條件下是根本完不成的。但是諸葛亮提出了3天之內就能完成,如果完不成,甘願受罰。為了完成造箭任務,諸葛亮向魯肅借了許多船隻、軍士、和草把子。到了第3日四更夜,諸葛亮邀請魯肅陪同他去取箭,這天江面上大霧瀰漫,曹操看見有許多船隻迎面而來,以為是敵軍前來進攻,就讓軍士們射箭,不一會兒,船的兩邊都插滿了箭,當曹操醒悟過來的時候,諸葛亮的船已經駛出20多裡了。諸葛亮按時完成了周瑜交付的任務。當週瑜聽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經過,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還有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遠千里萬里去找故主。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為此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歌: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衝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雖然只讀了一遍《三國演義》,但是《三國演義》也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一些瞭解。明白了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魯莽行事,我們做事都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4

自古以來,總有那麼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強,而心生嫉妒,自己不去努力奮起直追,還不擇手段地設計陷害,這樣的嫉妒之心實在不該有啊。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就是這麼一個小人。在《草船借箭》中,心胸狹窄的周瑜因嫉賢妒能,看到諸葛亮處處都比自己技高一籌,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就心生一計,以“公事"為由,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還讓他立下軍立狀,由此,周瑜的心胸之狹隘可見一斑。而諸葛亮竟然說只需三天即可。只見第三天時,諸葛亮竟使用“草船借箭”的辦法從曹操那兒真的"借"來了十萬多支箭,這才使周瑜的陰謀落了空,技不如人的他只能暗暗自嘆不如,氣得半死。

“嫉妒"因何產生?又為何人們會嫉妒別人呢?當別人努力學習,取得了成績,獲得了榮譽,受到了身邊人的肯定和讚賞時,就有這樣的人,覺得自愧不如,自己有些懊悔,羨慕別人的光鮮亮麗,繼而生出嫉妒的恨意,他們不探究別人成功的原因與方法,不知道取長補短,只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不思進取找藉口。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在背後詆譭、譏諷,甚至設計傷害,不擇手段地陷害別人,可最後又於事無補,殺敵一千必自損八百,有時甚至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可見,這是多麼愚蠢的行為。

生活中,你可見過因嫉妒別人而自己成功的嗎?如果清華學霸武亦姝,在學習生活中只是嫉妒別人,你認為還能否成就網紅才女一一詩詞大會的擂主?如果小飛人劉翔,在訓練中只是嫉妒別人的成績,還能否多次打破世界記錄,成為世界短跑飛人?如果鍾南山院士在工作中常常嫉妒別人,還能否成為引領中國抗擊疫情的英雄?

反觀自己,我不由得心中一顫,嫉妒的心理我不是也曾如影隨形嗎?曾經,因為沒當選班幹部而嫉妒當選的同學,也曾因為沒被推薦參加比賽而嫉妒參加比賽的選手。可是,到最後,我除了嫉妒,又能收穫什麼?自己依舊在原地踏步,這樣不思進取的小我還是那個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我嗎?有這閒情逸致,又何必浪費時間?還不如虛心請教,奮起直追,成為自己內心真正想成為的那個可愛的模樣,那時,還有什麼值得你勞神費力地嫉妒呢?

看看他人,瞧瞧自己。我們一定不要成為第二個因為嫉妒最後把自己氣氣死的周瑜。我們要杜絕嫉妒,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因為只要你肯努力,去拼搏,你就可以變得夠優秀,最終成為那顆內心無比強大的最亮麗最耀眼的明星!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5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可謂是一大奸臣,無情無義,狡詐多疑。"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此話一杜撰出更是被後世人恨得牙根癢癢。讀了《三國志》之後,我感受到的卻是曹操的宅心仁厚,知人善用。可以借用其中的兩則小故事來共同體會一下。

其一:畢諶為曹操的手下,張邈叛亂擄走了畢諶的家人,曹操很惋惜地放他離去。而後張邈被曹操打敗,畢諶被生擒,曹操說:"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然後命畢諶擔任高官魯國國相。

其二:曹操很青睞魏種,兗州叛亂時期說:"唯魏種且不棄孤也。"可是魏種卻叛逃了。曹操聽說後大怒:"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大概意思就是不逃到國外去,就不會放過他。沒過多久,叛亂平定了,生擒了魏種。曹操卻因為魏種的才能,不但沒殺了他,還依舊任命他為河北的太守。

從兩則史料記載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曹操不但不是心胸狹隘、生性多疑的人,反而對於賢臣良將十分的大度,對於重用的人從不猜忌,就比如勸降了關羽之後,委以重任,卻不加一絲防範,才也給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創造了機會。

除此之外,我覺得用雄才偉略、曠世英雄來形容曹操一點都不為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生靈塗炭,百姓民不聊生。曹操力挽狂瀾,匡扶漢室,剷除奸佞,對內消滅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我想,對於世人的評價,曹操應該也是一笑而過吧。

至此這讓我想起了《鄒碧華》電影中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話:

即便是你友善,有人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動機不良,

無論如何,你還是應該保持友善;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遺忘,

無論如何,還是要做善事;

誠實與坦率會使你容易受到欺騙和傷害,

無論如何,還是要誠實與坦率;

其實,做人如此,工作亦是如此,保持誠實與坦率,時刻用熱情的言語、積極的行動去迴應群眾關切,不因外界環境變化而改變初衷,為你所熱愛的事業奮鬥不休,足矣。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6

最先知道《三國演義》是去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成都玩,看變臉演了桃園三結義,很是喜歡。回來就去圖書館借了繪本的《三國演義》看,當時我還沒上國小,認的字也不多,都是爸爸媽媽讀給我聽。今年我已經是一年級結業的國小生了,前兩天去圖書館又借了兒童版的《三國演義》,這次不用爸爸媽媽幫忙,我也可以自己看了,看不懂的地方再問大人。看完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裡面的人,到最後都死了,而且本來他們都很歷害,是統領千軍的將領,但最後死的`都讓我覺得很不值得。媽媽說“歷史就是個大舞臺,他們順應需要上來演完了自己精彩的戲就要退場,可惜確實退得不太漂亮,但這並不影響他們成為著名的歷史人物”!我記住了幾個人怎麼死的就寫下來。

諸葛亮:三國裡最神機妙算的人,關於他的精彩部分太多了,可是他日夜操勞,積勞成疾,病死在六出祁山的軍中。他就是太操勞了,什麼都要管,才54歲就死了,好可惜!

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刮骨療傷都是他的精彩。可是他卻因為大意丟掉了荊州,最後敗走麥城,還因為太自負中了埋伏被捉去砍了頭。媽媽說他太驕傲了!三國裡我最喜歡的就是他和諸葛亮了,他要是小心一點,最後還可以多打幾場勝仗。

張飛:因為關羽的死,張飛很悲傷,日夜大哭,血都哭了出來。天天喝酒說要給關羽報仇,脾氣本來就暴躁,後來還老是鞭打士兵甚至打死。最後他打了兩個將領,還讓他們三天內做出足夠的白旗白甲,說是要給關羽掛孝出征,結果這兩個將領怕完成不了任務被殺,就趁他酒醉睡著,把張飛殺了,帶著他的人頭去投奔東吳了。

劉備:我覺得劉備沒什麼本事,不過媽媽說他有用人的大本事。他本來因為關羽的死就傷心,聽說張飛的死,就帶著七十多萬水軍去攻打東吳。開始取得了勝利也報了仇,但是他不肯罷休,想完全消滅東吳,還驕傲輕敵,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雖然被趙雲救出退到白帝城,但因為心情不好又得了風寒就病死了。

最可悲的是曹操,得了腦瘤,不聽華佗的建議進行醫治,還懷疑華佗並殺了華佗。結果最後自己也病死了。

其它還有好多人,我都不知道了,因為我的書上也沒講,媽媽說等我大一點看全版的《三國演義》就都知道了。以後我還要看三國,特別是趙雲和呂布我要知道他們是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7

《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從小就開始接觸了,以前是讀少兒版帶注音和插圖的那種,而現在則是原著。這幾年隨著知識的增長,這本書也讀出了一點門道來。別人總是說曹操是讓人搞不懂的角色,我也不否認,但是在我心裡他只能排第二,那麼第一是誰呢,是有著鳳雛之稱的龐統。龐統是一個與諸葛亮並稱的智慧頂尖的人物,並且就連諸葛亮也說龐統的智慧是自己的十倍,這樣的一個人的戲份為什麼會這麼少呢?這樣的一個人為什麼會這麼容易就死了呢?

抱著這樣的疑問,我把六十二和六十三章又看了一遍,果然看出了許多漏洞,從看星象這一點來說,諸葛亮和龐統這種基本不會出錯的人竟然得出了截然不同的兩個答案,並且龐統也已經看出來諸葛亮是故意想讓劉備回荊州,才跟劉備說天象這回事,所以證明了這一點,他們根本就不迷信,迷信只是一個藉口,給劉備看的藉口,而且劉備還信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劉備是個迷信的人。再看出發之前的那段,龐統也參加過很多大大小小的戰役,他的馬不可能無緣無故把自己弄翻,如果硬要把它分類的話,這應當歸到迷信那裡去。但是龐統又不迷信,所以應該可以證實這個結論:龐統是故意的。那故意幹嘛呢?裝給別人看。給誰看呢?給迷信的人看。那誰迷信呢?剛才證實了,是劉備。六十三章中部也可以看出來,敵方是因為看見了劉備的馬才斷定龐統就是劉備,這樣的話如果把剛才的結論跟這個再連起來,就會很驚人地發現龐統的目的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找死。並且作為軍師的他,不可能在決定路線之前連地名都不看,所以落鳳坡應該是他特意為自己選的墳墓。

那麼他為什麼想死呢?因為劉備墮落了,從六十二章中後部可以看出來劉備認為奪了涪關是一種樂事,換成以前的他絕對不會這樣。六十二的後部與六十三的前部可以看出,劉備這時所謂的仁慈差點害了所有人。這和那個以前的明白真仁假義的劉玄德已經不一樣了。這不叫仁慈,這叫愚蠢。而龐統就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不想在劉備手底下幹了。但是以他軍師的身份是絕對不能辭職的。然而從諸葛亮寄來的信可以看出諸葛亮妒忌龐統,妒忌心是會害死人的,龐統應該是料到諸葛亮到最後肯定是要對他下黑手,而劉備又更偏向於諸葛亮,所以自己肯定沒有好果子吃,那還不如死在這裡。所以龐統的死也是為了諸葛亮證明一點:我不是你害的,我也不屑和你爭。

龐統這個人啊,到最後還維護著自己的尊嚴,我覺得他是一個智者,更是一個勇者。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8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句話出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啊,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有多少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啊!但是在我看來三國時期才是英雄驟出的高潮時期。可惜我們現在離那時太遠了,想了解這些故事,只能從書上了解了。

《三國演義》就是一本描寫關於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的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三國演義》的成功之處一是成功刻畫了當時許多英雄豪傑的人物形象,例如: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和義絕關羽等英雄。二是描寫了一幕幕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其中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關鍵性戰役最為出色。作者描寫戰爭畫面,以人物為中心,寫出戰爭的各方各面,例如:雙方的戰略計謀、裝備對比、數量對比等等。寫的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尤為吸引讀者的眼球,體現出戰爭的激烈與緊張。

關羽,是一名虎將,“萬人之敵”,不僅如此,他還恩怨分明,十分講究信義,是一名以“忠”、“義”著稱的英雄。他在《三國演義》中在下邳被曹操俘虜,並投降與曹操,但仍心繫於劉備,於是與曹操約三事,約定在找到劉備後便離開曹營。但曹操仍舊對他情深意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關羽於是感到對不起曹操,於是在鄰走前替曹操斬殺了袁紹營內的兩位大將,顏良、文丑,解白馬之圍。雖然這裡有些事情是虛構的,但是我們不難看出關羽對劉備的忠心耿耿和曹操對關羽的情深意重。關雲長可謂是三國第一義將!

赤壁之戰,乃是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典型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是全書最重要,也是規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一場戰役。最終是曹操兵敗,逃回北方,孫權和劉備各自得到荊州的一部分。戰前曹操佔優勢,軍隊士兵有二十多萬,而孫劉聯軍只有五萬多,這差距多麼大呀,就算曹軍乃北方之人,不習水性,但是聯軍獲勝也是一個奇蹟!在《三國演義》描繪的這場戰役中,具有偉大貢獻的人是周瑜、諸葛亮、龐統和黃蓋。周瑜與黃蓋的苦肉計、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還有龐統的連環計等等,都是這場戰役能夠勝利的關鍵。雖然演義中還是有誇大的現象,但赤壁之戰仍是三國時期標誌性的戰役!

雖然《三國演義》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本作品,但虛構成分極多,我們閱讀它時應該以文學的角度來欣賞,要以史實為準,切莫混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9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它不同於一般是史書,也不同於一般的小說,它是以歷史事實為基礎,同時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它既帶有真實性又帶有情感性。

讀完了《三國演義》,我不但可以回顧了三國戰亂時期的歷史,也體會到那時代的一些思想文化意識。

我也閱讀了一些關於《三國演義》的評論著作,發覺大多數都涉及到有關這本書的思想主題,而且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此也一直爭論不休,主要體現在幾大學說當中,如:“正統”說,“民本”說,“擁劉反曹”說,“忠義”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說,“理想人格悲劇”說,等等。

我認為,以上所述的各種學說,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不可以全盤否定,也不可以全盤肯定。但無論那一種學說,他們都只是從自己所認定的一個角度出發,不能全面的概括《三國演義》的豐富思想意蘊。如果將各種學說綜合起來,或許可以形成具有整體性的文化內涵。

雖然《三國演義》沒有一致的主題,但它所展現的總體思想傾向是一致的。我覺得上述繁多的主題當中,絕大部分都是與儒家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說是儒家思想的一種表現,如“正統”說,“民本”說,“忠義”說等等。從作品中對英雄人物的行為事蹟可以體現出來。

我們都知道儒家思想的創始者是孔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曾經說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而孟子在倫理學上提出了“性善”論,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並提出了君主“保民而王”、“與民同樂”的思想。這些在《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身上明顯地體現出來。

劉備常懷匡扶漢室之心,雖然佔不了“天時”與“地利”,卻佔穩了“人和”。孟子曾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謂“人和”也就是得人心,是否能得人心,就取決於是否“得道”。在作品中,說到劉備“得道”之處比比皆是。

我覺得“劉玄德攜民渡江”這感人的一幕是最能顯示劉備寬仁愛民,慈善寬厚的品德。劉備屯住樊城之時,兵寡將少,抵擋不住曹操強勢的攻打,只好棄城而走,卻又不忍心拋棄百姓,於是“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劉備在船上看見眾民倉皇逃難的悲慘景象,痛心疾首,想投江自盡,幸好左右急忙勸止,“聞者莫不痛哭”,這可見劉備愛民之深,救民之切,做到了“保民而王”,但絕對不是為了“買民心”而做作的。其仁義之心,人臣共知,日月可鑑。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0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曹操是十分奸詐的人。他誤殺了好人,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自然會遭到報應。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

與曹操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熱愛百姓。劉備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受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呂韋和郭嘉,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脫險。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這本書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前面對龐統這個外人,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他卻不聽,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因為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他不貪財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若不是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和孟達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1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趙雲,這位五虎將軍在長阪戰亂的時候,他為什麼要拼死保護劉備的妻兒老小?為什麼他在長阪坡肯把馬讓給劉備的夫人?因為他心中有那無愧的選擇,他最終把精神轉化為一種動力——從曹操八十三萬軍中衝了出來,這不禁讓人回憶起那首高亢激昂、鏗鏘有力的詩:“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糜夫人在當陽長阪坡中,身受重傷,趙雲找到她時,她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趙雲三番五次請她上馬,她卻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為了不連累阿斗和趙雲,為了讓趙雲順利衝出包圍圈,她毅然投井身亡。“戰將全憑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拼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

典韋,他是曹操的貼身將領,率領虎衛軍,為了保護曹操,他不惜捨去性命。他手無寸鐵、身無片甲地保護曹操,人們都說曹操是亂世梟雄,可為什麼這麼值得典韋保護呢?因為他選擇了曹操,就要為曹操效力,他認為為曹操付出生命是應該的,這難道不是從心靈上做出的正確的選擇嗎?這是他心靈深處的大義,是為國奮鬥而義無反顧的大義。

請讓我們從內心、從心靈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吧!

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從古人心靈深處的選擇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大義所在。是心靈的選擇讓他們至今閃耀著奪目的光芒。

捨棄自私,選擇高尚;捨棄奸詐,選擇誠信;捨棄小我,而完成大我……這才是人們從心靈、從靈魂上的大無畏的問心無愧的選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2

在這個特殊的寒假中,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最喜歡的一本就是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在這本書中有許多英雄人物值得敬佩,我最敬佩的人莫過於蜀國大將軍趙雲。

本書中有一篇故事讓我記憶深刻,那就是《趙子龍大戰長阪坡》。在這個故事中,趙雲單槍匹馬衝殺進曹操50萬大軍中,歷經七進七出,殺死曹操56名戰將,救出了糜竺、簡雍、甘夫人等人。最後一次衝進敵陣,趙雲可謂是精疲力盡、九死一生,終於尋找到自己的少主阿斗,併成功的將他送到了主公劉備的身邊。在這一章節中,我感受到了趙雲英勇獨特、勇者無懼的錚錚血性,每當讀到此處,我的眼前就好像有一位沙場大將揮舞長槍迎面衝殺而來,讓我心中激動不已。

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我一次又一次被趙雲這種捨身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久久不能平靜。像他這種絲毫不顧及自己的安危和生命,在戰場上用全部身心去衝殺,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去保護蜀國少主的行為深深地打動著我。我想,趙雲是不怕死嗎?應該不是,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那為什麼趙雲能夠在戰場上奮不顧身的七進七出呢?答案應該只有一個,那就是勇者無懼。只要是心中有理想,有信念,為了國家和民族,真正的英雄一定會勇往直前,不懼生死。

在以前的閱讀過程中,我也明白像趙雲這樣勇者無懼的英雄,也有很多很多,比如南宋大元帥岳飛,就是一位。嶽元帥的勇敢可以說家喻戶曉了,他從小就立下報國之心,讓母親在背後刺下“精忠報國”四字。他還說:“小小繡花針有何怕,如果連這繡花針之痛都忍受不了,如何到前線保家衛國?”長大後,他果然不負母望,成為了歷史上的大英雄。為了抗擊金國的侵略,為了自己國家的統一事業,嶽元帥勇者無懼,一往無前,他帶領岳家軍一次次打敗後金軍,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看看歷史上的英雄,再想一想自己,我不禁為自己以前的膽小怯懦汗顏了。我已經是一個五年級的少先隊員了,在春節前回奶奶家的路上,一隻小黃狗衝我汪汪叫,我都嚇的一下子撲倒在了媽媽的懷裡,直到過去了好久還沒有緩過神來。還有一次,跟小朋友們進行一次障礙跳遠的時候,一段不到一米寬的小河溝都讓我望而卻步了,這不正是缺少“勇者無懼”的精神嗎?

正如茨威格所說“勇敢是處於逆境時的光芒。”是啊,古今英雄好漢哪一個不勇敢,任何一位愛國者都是勇者無懼的典範。也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夠當英雄。所以,我以後一定要像趙雲一樣,做一個勇者無懼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一詞出自《三國演義》,這個假期,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我國最為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混戰。曹操,孫權,劉備的英雄人物風雲再起,紛爭不斷,生動地描寫的蜀魏吳三國之間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和最終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涿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中前期劉備和曹操之間相互征戰,中後期司馬懿和諸葛亮鬥智鬥勇。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歷史畫卷,這幅畫卷裡既有鼓角爭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紛爭,同時也有情意深長的友情。

這本書人物個性鮮明,令人難忘。有求賢若渴的曹操,氣量狹小的周瑜,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仁德善良的劉備,樂不思蜀的劉禪,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魯肅,忠心耿耿的趙雲,義薄雲天的關羽等。我最欣賞的人物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諸葛亮出山前三分定天下,出山後連用三把大火,挫動曹軍的銳氣。分別是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其中火燒赤壁更是使得曹軍大敗。他能言善辯,曾在江東舌戰群儒,讓孫權派兵救劉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巧借東風,更顯得他神機妙算。連周瑜都輸他一籌,他洞悉敵友利用司馬懿多疑的性格,上演空城計,退了司馬懿五十萬大兵。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一心一意操勞蜀國大小事宜,他六出祁山想盡快收復中原卻不幸在五丈原逝世諸葛亮一生可以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我最佩服的人物是仁德的劉備。他三顧茅廬不顧兄弟的勸告執意進山三請諸葛亮可見他禮賢下士。他寧每日步行十里也不棄百姓於不顧,可見他的仁義。也正因為劉備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君主,才能讓許多賢才為他所用。《三國演義》這本書有許多精彩的內容,如趙雲長阪坡單騎救主,張飛長板坡吼退曹軍,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等。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做事前要思考清楚要考慮這件事帶來的後果在學習上不能驕傲自滿因為驕兵必敗,我們應該像諸葛亮一樣,心胸寬闊,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挑戰!以上是我讀《三國演義》的感想。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4

寒假裡,我讀了許多有趣的書,有《明朝那些事》《呼蘭河傳》《隋唐演義》……但我最感興趣的要數《三國演義》這本書了。

這本書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複雜的軍事鬥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每次戰役各有特色,讀起來使人驚心動魄、蕩氣迴腸,帶來豐富的歷史文化體驗,讓我感到受益匪淺。文中許多個性鮮明、叱吒風雲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雙全的關羽、寬厚仁義的劉備……想必大家對這些人物都瞭如指掌,我也不例外。但是,如果問我最喜歡的人物,那要數性情豪爽、勇猛過人的張飛了。

只要提到張飛,估計他給大家的第一印象便是一個粗獷魯莽的武夫。殊不知,猛張飛也精通兵法。有一次,諸葛亮讓張飛帶領十萬大軍攻打西川的巴郡城。巴郡太守嚴顏是位老將,有萬夫不擋之勇,張飛率軍一連三天不能攻入城中,決定抄小道進攻。訊息被嚴顏知道後,提前帶兵在那條小路上埋伏下來。嚴顏擒獲了“張飛”,眼看就要偷襲成功,突然一隊人馬殺了過來,為首的卻是張飛!原來嚴顏擒獲的是假張飛。張飛活捉了嚴顏,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讓我由衷地為他叫好!他的勇猛過人和智慧讓我深深折服!難怪書中有詩讚曰:“生獲嚴顏勇絕倫,惟憑義氣服軍民。至今廟貌留巴蜀,社酒雞豚日日春。”張飛性如烈火,嫉惡如仇,那份豪氣無人可比。他的許多故事膾炙人口,感人肺腑。他早年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曾怒鞭督郵,並一度拔劍欲刺董卓;他在長阪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嚇死夏侯傑……至今讀來,那豪氣干雲的張翼德彷彿就在我的眼前。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張飛也有他致命的弱點。他不吸取教訓,終生不改愛喝酒的毛病,曾因喝酒誤了許多大事,比如如痛失徐州等。他敬愛君子,但從不體恤士卒,對手下動不動就打罵,招手下怨恨,終招致殺身之禍,實在可惜!

三國時代,英雄如雲。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勿學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奸詐,要學劉備寬厚仁義、知人善任的品質;勿學關羽的心高氣傲,要學他的勇敢頑強、忠心耿耿……讓我們繼承英雄的精神,做祖國的棟樑之才吧!

指導老師點評:小作者寫出了自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感受,讚美了性情豪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習作用詞準確,語句通順,內容具體。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5

這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有很多知識,會讓我一生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掏盡英雄……”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正是本書的開篇詞,然後引入正文。這書中有上百個個性鮮明的人物、無數深奧的軍事謀略,更是深深吸引著無數的讀者。書上記載了昏庸的汗獻帝、劉禪,無能的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為人寬厚的魯肅,仁義的劉備,驍勇善戰的張飛、許楮、典韋等,個個描述的生動、形象。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許多個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第一個就是關羽,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之後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唯有忠、勇能夠比喻他。他雖然降敵,但忠於故主,一知故主訊息,便會不以千里萬里相投。這不可是忠,還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很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之後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一名著,給他刮骨療毒也一點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第二個是一個忠臣,更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並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當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第三個是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因為大家對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所以作者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但他可是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不僅僅如此他還是個實幹家,以往行刺董卓,召集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也對他有了新的看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個英雄任務人物更是給了我很深刻的感受,他們有著常人沒有的優點,這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6

《三國演義》記敘了東漢末年至西漢之間,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三個軍事集團,為了獨霸天下以至沙場廝殺的戰亂時期。其中有許多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獨霸一方、窺伺天下的亂世梟雄;解民倒懸、廣施仁政的一代義主;橫刀立馬、勇猛絕倫的威猛大將;運籌帷幄、足智多謀的軍師謀士……然而,在這個人才雲集的時代裡,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赤膽忠誠的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諸葛亮的寫照;“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從此,他義無反顧地追隨劉備;應對東吳的盛邀,他斷然拒絕;白帝託孤,他全心全意輔佐劉禪;他“六出祁山”,只是為了興復漢室;上表《出師表》,表達了他對蜀漢政權的赤膽忠誠。諸葛亮的忠誠深深打動了我,令我敬佩不已。

從古至今,忠誠一向受到人們的敬仰。屈原的投江自盡,以身殉國,是忠誠;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兮一去不復還”,是忠誠;趙子龍亂軍救主,一身膽也,是忠誠;魏徵敢於直言,向李世民進諫兩百多次,是忠誠;岳飛的“精忠報國”,是忠誠;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誠……忠誠是一種美德,值得我們去學習它,歌頌它,傳揚它!

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為忠誠,他先身士卒;因為忠誠,他不怕犧牲;因為忠誠,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為忠誠,他把自我寶貴的生命獻給了國家!雖然僅有平凡的工作,但他卻家喻戶曉,受到全國人民的敬仰,就是因為忠誠。有了對國家的忠誠,他才用盡一生精力研究‘‘兩彈’’,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可見,忠誠對人們成就一番事業,也是十分重要的。

此刻的社會,人們的物質享受多了,像金錢、權力、名譽等利益,深深誘惑著人們。有些人為了追求個人利益,從而不擇手段到達目的,違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只要有利可圖,就將忠誠拋之腦後。這樣的人,往往只能享受一時的利益,最終的下場都是身敗名裂。

忠誠,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流逝的時光,社會改變,漸漸銷蝕了忠誠的光芒。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肩負著民族騰飛的的重任,我們要時刻提醒自我,不能違背忠誠,要使忠誠永放光芒。

忠誠,是青春衝刺的諾言,是生命履行的職責,是安身立業的根本,更是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品質。讓我們做一個忠誠的人,一個忠於學業、事業的人,一個忠於社會和國家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7

提起曹操,人們腦海裡便會浮現出一張這樣的京劇臉譜:水白底,上鉤青紋,眉心紅點,典型的奸詐之像。曹操的奸臣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而我以為,曹操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英雄。

英雄表現一:治世之能臣

人們之所以認為曹操“奸”,是因為它“挾天子以令諸侯”。可在我眼中,這只是他在亂世中的英雄所為。眾所周知,漢獻帝軟弱無能,東漢後期政治黑暗,甚至出現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景象。曹操做丞相後,採用嚴格的法律法規,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此外,他唯才是舉,廉潔奉公,社會風氣日益好轉。在此基礎上,他實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如屯田制,戶調製等,不僅很快地恢復了農業,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還有效地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試問,若無曹操的“強硬”,何以平天下?連毛主席都曾經說過:“曹操是白臉奸臣,那是封建正統制造的冤案,這個案要翻”。儘管曹操權傾朝野,能力非凡,他至始至終都做好他臣子角色。有一次,孫權派使者向曹操稱臣,並勸他做皇帝。但曹操將其書信給群臣看,說“是兒欲據吾著爐火上耶!”群臣也乘機勸他,但是他卻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足見其為人真摯,光明磊落。曹操,有道,有義,有治,有度,有德,實在是令人佩服之英雄也!

英雄表現二:亂世之奇才

“說曹操曹操到”,其實說的就是曹操用兵之神速。曹操不僅是一位能臣,還是一位軍事奇才。官渡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曹操之軍事之才在戰役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是袁紹。當時,袁紹後方穩固,兵精糧足;而曹操處於四戰區域,兵殘不堪。但是曹操毫不畏懼。面對袁紹大軍的白馬之圍,他親自上陣。用計佯攻,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後突然調轉方向,打得袁軍措手不及,曹操初戰得勝。在接下來兩個月的持久戰中,曹操處境極為困難。袁軍作高櫓,起土山,挖地道,無所不能。但均被曹操以設投石機,挖掘溝壑等法破解。最終決定勝局的戰役是烏巢之戰。袁紹的謀士許攸投降曹操,獻計偷襲。曹操在分析了形勢後,果斷地採納意見,最後打敗袁紹。想想看,許攸可是袁紹的人吶,曹操的膽識和用人,真讓人歎為觀止。縱觀官渡之戰,曹操雖身處劣勢,但他有膽,有謀,有文,有武,不愧為“非常之人”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本三國演義,一群英雄人物。我獨愛曹操———有道,有義,有治,有度,有德,有膽,有謀,有文,有武。若能如他,我之大事可成也!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8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周瑜烈火燒赤壁,曹操敗師走華容,裡面的內容我給大家講講:

就在決戰的那一天晚上,天邊颳起了東南風,周瑜大喜,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計劃就要實現了!自孔明說要借來東南風,周瑜就茶飯不思,這會兒終於來了,他怎麼能不高興?

開戰了!曹操率領的50萬水軍個個精神抖擻,一副毫不畏敵的樣子!可是周瑜率領的東吳士兵好像更勝一籌。他們不僅軍容整潔,並且高喊誅滅曹賊,保家衛國!誅滅曹賊,保家衛國!

這時,吳國大將黃忠率幾十條小船,向魏軍詐降,他在小船上堆滿乾草,灑滿硫磺,在離曹操的鐵鎖大船二里處點火。火借風勢,越燒越旺!頓時,整段江上火光連天,死傷的士兵不計其數!幸好魏國大將張遼划著小船前來解救曹操。可是陸軍大營早已被燒光。曹操帶著幾百人狼狽不堪地逃向烏林。在路上又遭到趙雲、張飛的埋伏,潰不成軍。

走著走著,曹操一行人來到了華容道。這路泥濘難走,前面的人一慢下來,就會被後面的人踩成肉醬!就在一個險要的路口,關羽帶著五百名刀校手前來攔截。曹操眼看山窮水盡,下了戰馬,跟關羽抱拳說:“雲長,你以前殺我這麼多將軍,這次放我們回許都吧!”關羽見那些曹兵可憐巴巴地瞅著自己,於是動了惻隱之心。他掉轉馬頭,讓曹軍過了這裡。

故事講完了,可我還是覺得意猶未盡,現在我要說說我的感想。

曹操,他是一代梟雄。他以很少的兵力打敗了袁紹的二十萬兵馬,留下了非常有名的官渡之戰!可是在赤壁之戰中,他卻剛愎自用,不顧將士們的反對,接受了龐統的連環計,導致了赤壁之戰中的大敗。

劉備,他從一介草民變成了漢王是因為他有著一雙會發現人才的眼睛,還有仁厚的性格。他愛惜將才,體貼老百姓,是一代英雄。

周瑜,他足智多謀,卻氣量太小,屢屢被孔明打敗,但對吳國有很大的幫助,最後被孔明活活氣死。

黃忠,吳國大將,曾跟隨孫堅、孫策、孫權的三朝大將。有勇有謀,在赤壁之戰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最後的人物是我最崇拜的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為人大度。從劉備三顧茅廬起就一直盡心盡力地輔佐他。孔明跟著劉備入主西川、荊州、襄陽、漢中,對劉備成為漢中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劉備逝世後,孔明又忠心耿耿地輔佐後主,曾北伐數次,留下了至今人們還非常熟悉的出師表!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9

在校的學習生涯裡,除了有學習陪伴我們,在課餘時間裡,我們可以看一些有趣的書籍啦~討論一下生活中的未解之謎啦!做一些有利身體健康的運動啦……但是更多的同學都選擇了沉浸在書的世界裡當中,然而在這龐大的世界裡,有千千萬萬本有趣的書籍。在這其中,我挑選了本考驗人物兵法、計謀、才能並戰爭不斷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也是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且它的思想成就和藝術價值是不容低估的。

“書中自有黃金屋”,看完《三國演義》後,我在其中找到了許多金礦,更是在金礦裡,找到了許多的黃金。

在書中有很多真實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它們以反面教材或值得學習借鑑的形象出現在人物對話中,作者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將人物描述的淋漓盡致,這語言好似一根魔法棒,將一個個歷史人物點活了,將他們展示在眼前。曹操在書中的形象是奸詐貪婪,詭計多端,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但與歷史中形象卻相反,現實是生活節儉,勳勞宜賞,他還是中國歷史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劉備在書中形象是:總是以淚洗面,膽小怕事,做事優柔寡斷,武功也單是比劃幾下,卻又很溫文而雅。與現實中形象大大相反,現實中的他是勇敢,氣血方剛,武功高強,在歷史上的黃巾起義中勇敢作戰,怒鞭督郵等。孫權:紫髯碧眼,膽略過人,但又夾雜了些狡猾,與歷史形象差不多,有勇有謀,頭腦冷靜,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三位都是歷史上著名軍事家。不僅是在歷史有所發現,政治方面也有所感受。

政治方面:在書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是擁劉貶曹。劉備在書中是救世主,大善主,十分仁慈,但在書中發生的一些事例使我覺得劉備“仁”中有些虛偽,如:趙雲在長阪坡奮力殺出重圍,才救出了阿斗。劉備見了阿斗,並不是看一下他有沒有受傷,而是用力把阿斗摔在地上,並罵之:“為汝這子,幾損我一員大將”。所以故有‘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還有戰敗拋妻棄兒,甘夫人剛亡又娶了孫夫人……這卻是為是展示他以事業為重,以百姓為重,愛民愛臣的好形象。二曹操在書中重用賢能,下禮賢士,才智多謀等好方面卻被忽略了。

《三國演義》我看到了政治的波詭雲譎,敵人的險惡用心,智者的能言善辯,慧者的大局精神。妙哉,人生得意盡如此,幻化夢中我精神!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伴隨著這首《臨仙詞》,我翻開《三國演義》,不禁融入那金戈鐵馬,烽火狼煙,又英傑輩出,常聞軼事的東漢末年。

提起《三國演義》,不少人想起的是“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想起的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想起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想起的是“古來征戰幾人回”。細數我們熟悉的姓名,那是一條長長的名單:坐擁半壁江山的曹操,國富民強的孫權,得盡人和的劉備,以及笑到最後的司馬炎……。然蘇軾先生曾說過: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其實,不難發現,那些三國中的“知名人士”,誰不是具有“過人之節”的呢?

如“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的周瑜,其人“長壯有姿貌”、“吳中皆呼為孫郎”英年才俊。其人品更是一等一的,《三國志》記載說“性度恢廓,雅量高致”,而且極重情義,當年孫策臨終將東吳託付給他,二十餘歲的他就替孫權扛起了這個重擔。赤壁一戰,以五萬人大破二十萬曹軍,將他與力主投降的張昭等人比較起來,簡直高下立判。若不是昔時的忠心耿耿,哪來之後的赤壁風雲?

“亂世之奸雄”曹操也是一樣,他極有政治眼光,在亂世之中,迎回獻帝,又於官渡之戰以少勝多,之後降劉璋,破馬超,滅張魯,功績累累。而他本人也不是小說家言的“奸詐狡猾,酷虐暴躁”。相反,他寬容大度,賞罰分明。當他戰勝袁紹後,搜出了許多封營中數將於袁紹的來往書信,但他並沒有一封封檢視並治罪,而是一句“時孤尚不能自保,何況他人乎?”,寬恕了他人。而當他犯了自己制定的踐踏農田之罪時,也沒有搪塞過去,而是“割發以代首”,相當於判處自己髡刑。身為一軍之將,實屬難得。若不是當時的豁達開朗,哪來之後的半壁江山?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就更不簡單。他依法治蜀,鐵面無私,在第三次北伐時,由於自己的決定錯誤,不僅自斷臂膀,揮淚斬馬謖,而且連書上表,請求自降三級,貶為右將軍,這才使得蜀中居民安居樂業。而且他重德不重色,自己擇妻不觀顏色,只重才德,這種心胸又有幾人能做到?若不是他恩威並施,法重如山,哪來之後的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以弱圖強?

身處亂世,身不由己,在這種境況下依然能保持氣節,寬容大度,表裡如一,想必成功也並不難了,我們更是要從小做起,培養自己的德與才,體現自己的“過人之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1

已經忘記了上次翻開《三國演義》是何時了?一年前?還是兩年前?多少有些記不清是什麼時候開啟過了。彷彿這本書是給我開啟中國歷史大門,點燃我對歷史興趣的書籍不曾看過一樣。從最開始的圖畫版本,再到純文描寫,再到文言文描述,一步步的深入,還記得那個時候自己是多喜悅,就好像站在旁邊看著劉皇叔和曹阿瞞煮酒論英雄,看看關二爺過五關斬六將,看看諸葛亮滿面滄桑無奈的病死五大原。如今回想,感慨萬千,那個世界離我已經很遠了,但是而今回味卻彷彿從未離開,所以呢?想寫一篇真正的讀後感,就像為那璀璨的大爭之世浮上一大白。

這本書分別描寫了從東漢到西晉之間將近一百年蜀漢、曹魏、東吳三國爭奪天下的歷史風雲。它不僅記錄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還反映了三國社會間相互矛盾引起的戰爭的嚴重,概括了三國期間的歷史鉅變,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亂戰,卻英雄輩出,湧現出了一批吒吒戰場風雲的各種英雄人物!有趙雲、劉備、姜維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足智多謀的臥龍諸葛亮!

“鈴……”隨著鈴聲響起,校放學了,涼爽的秋風吹過我的髮絲,校門口正在修路,辛苦了一整天的工人們陸陸續續走了,被罰站的我等到修路工人全部走完時,我才剛剛被老師批評完,我沮喪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路上,天已經很黑了,膽小的我十分害怕,心裡想著爸爸媽媽還在家裡等著我,於是快馬加鞭,行前衝去,可誰也沒有想到我居然掉進了工人挖的那個坑裡,心裡頓時就更慌了,眼淚直流更何況掉下時還把腳給崴了,心裡突然想起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要像書裡寫的一樣理智地控制突發情況,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於是我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漸漸地我也不哭了,受傷的腳也沒有之前痛了,一心就想著要爬出去,可結果依然失敗告終,我深呼吸一口氣,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對著坑口大聲喊:“救命!”終於在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有人來救我了!

《三國演義》一直是我最喜歡看的書之一,書中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著我,尤其是我的偶像諸葛亮先生,他帶給我了靈感,給我了自信,給我了從“虎口”脫險的機會。

《三國演義》它在我心裡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展示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不敢設想,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用的感受!《三國演義》真的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