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處讀後感700字(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1.81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由在高處讀後感700字(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700字(精選5篇)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700字1

熊培雲《自由在高處》很勵志,這本書貴在傳達一種樂觀向上頑強生活的態度。

大學時的哥們兒劉濤提及的,這類書充滿煞有介事的說教,引用些萬能的老故事,表達些誰都會講的觀點,而其製作過程是怎樣的?剪刀+膠水+編造,號稱成功學的什麼什麼教材,改變命運的什麼什麼,吹破天的虛,不過湊一幫人十天半個月加工出來而已。

看完《自由在高處》,發現跟看完《越獄》的感覺有些相似,原來,小強真的打不死;原來,所處逆境與麥克和安迪相比來說不算什麼。

這本書好讀的原因,除了思想積極、鼓舞人心外,還有一點是因為語言流暢而富有激情,那句子是流出來的,而不是憋出來、擠出來的。

為什麼有如此的見識,有如此的語言?看看內容就知道了,作者讀了多少書,到過多少地方。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是不錯的。如果難以行萬里路,那就先讀萬卷書吧,不必擔心成為“書呆子”,因為讀書數量到不了那“骨灰”級別,所讀的書也不會全像《九陰真經》或《葵花寶典》那樣劍走偏鋒。

假設選擇的書足夠“活”,即使不可能身臨書的“自由市場”,起碼不會有“計劃經濟”那麼禁錮。今天,始皇大帝終究難以再一聲令下“焚書坑儒”,況且網路時代,這個喧囂的資訊大集是一個觀看大千世界的好視窗。

自由在高處,書中提到的一道智力題讓人印象深刻:101——102=1,怎樣在挪動一個數字的情況下,讓等式成立?答案是把2作為10的上標,即102。實際上,但從腦筋急轉彎來說,做不出這道題並不能證明水平不行,這道題只是用來說明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方式的重要性。千方百計地解決問題,千方百計地解決好問題,除了樂觀、積極,還得要動腦,有積極的行動,不能傻樂呵。

在選美小姐遍地生花、高富帥、白富美奪人眼球,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年代,《奮鬥》與《士兵突擊》的火爆不是偶然,潘康哪嫦又有什麼不可能?可以轉換為生產力的,除了資本、土地、權力,還有知識、科技與思想。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700字2

在書中,很多章節都與學生有關係"為情侶求饒"、"被誤讀的《死亡筆記》"等等,作者是十分不願意看到學生被各種莫須有的政策所約束,因而呼籲社會、學校給年輕人更多的自由和空間。我覺得作者的想法是無可厚非的,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爭議的,學校是社會所囑託,肩負著培育祖國棟樑的責任,因而對於潛在的危險還是要防患於未然的.。學習本就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特別是一些工科院校,沒有嚴謹的態度,很難做成應有的成績,學校要求著學士服照相時,注意形象這個事情,我自認為自己是能理解的。

《竊聽風暴》是作者用以舉例的一部電影,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就一直為當時東德的人們所壓抑,個人每年平均買2。3雙鞋,讀3。2本書,每年有6743名學生以全優成績畢業,所有你的事情,都會被人監聽著,每年有多少人因為被懷疑與西德有往來而自殺,他們一定會沉默,然後會仔細記錄你的姓名。這是為了國家安全。死去的人才是為了國家安全,也是為了幸福。我們所說的自殺,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他們不能忍受自己那樣活著卻沒有流血,沒有熱情,他們只能選擇死亡。死亡才是唯一的希望。人類已經穿過無盡黑暗的二十世紀極權主義制度所帶來的戰爭,走到了今天。即使是再黑暗的年月,人性的光芒也沒有熄滅。即使在最黑暗的核心地帶,也依舊存在著光明的種子。因為人性是如此頑強。也許現實的殘酷性遠比這種希望來的強大,但是對希望的信念是如此重要,唯有如此,美好的事物才不會毀滅。作者正是要借這部電影向我們說明這樣一個道理:自由就是對人性抱有一種期待和希望,就是相信天堂不在別處,它就在我們的心裡。200多年前,在分裂的德意志,孤獨的哲學家康德就說過,自由的本質就是道德,就是一種發自人類心靈底部而不必依賴於外部的自我約束。無論外在的必然性有怎樣的壓迫,都不會絕對扼殺這種人對自己的約束。這正是人的尊嚴和價值之所在。

自由在高處,這高處註定需要我們在人生的路上不斷的仰望,當我們覺得累了得時候,那正是說明我們走的是上坡路,無論前行有多少困難,那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未來的路沒有人替我們走,因為沒有人能剝奪你的自由。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700字3

莊子有云,“哀莫大於心死”,心所為何物?熊先生的回答是:“好色”,說是好色關乎心靈。這裡面涉及了理性與情感、頭腦與心靈之爭,林語堂說“男人只懂人生哲學,而女人卻懂人生”。女人的直覺能抵達心靈,男人的理性有時卻接近幻覺。一個好的社會需要找到心靈與大腦的平衡點,講效率的做蛋糕關乎頭腦,講公平的分蛋糕關乎心靈,頭腦追求差異有三六九等,心靈卻有靈氣沒有優劣之分。這一點,是需要多少時間、多少努力,才能實現?

“有什麼樣的心靈,便有著怎樣的目光”。很喜歡這句。在你評判某一人、事、行為時,也暴露了自己。請做好對“人”的人身權利的基本尊重,在你看不慣、批評、憎惡的同時,麻煩想想那是否是別人的自由,追求或展現或享受幸福的權利。熊先生說“一個人的完整權利,至少來自兩個方面的自治,聽著,是自治,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體自由,而身體自由又包括行動(為)自由和審美自由”。贊同,因為是至少嘛,但我也覺得這兩個也是基本,這不是美國式的看法,僅是關乎人性自然追求而言,誰不渴望自由呢?

“第六種自由”一種免於傾倒資訊垃圾的自由。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描述人們使用用著相同的網路,閱讀著相同的頭條,因為相同的無關的資訊垃圾而消化不良,資訊社會同樣造就了無數“單向度的思想”和“標準化的人”。過多的資訊攝入或者過度的資訊依賴讓我們的人生不自由。是的。開啟幾個網頁,關掉,一天就過去了。開啟無數個網頁,關掉,一輩子就過去了。(想想好悲哀,若我的餘下3分之2的生命是如此,我想純粹自然快樂的時光應該很少)。《天使愛美麗》電影當中,許多人不僅抵制無用資訊和廣告對公共領域與私人生活的侵蝕,而且時刻想著關閉電視和電腦,將自己放到海灘和陽臺上,過和大自然一樣自然的生活。(或許我應該重新再欣賞一遍這部電影)。若非必要,一定要儘量少上網。雖然這個決定實行起來相對而言很艱難,但我要有這種意識,慢慢放手。對於喜歡安靜的我也是,或許更想在陽臺上,隨手翻翻書頁,餘光掃一掃花盆,懶洋洋的過一上午,而不是“葛優癱”在沙發上,刷著網頁,對著電腦,與世界抱成一團。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700字4

看他的書,他會告訴你,那個鐵屋子不是已經千瘡百孔了嗎?雖然它現在還很堅固,但是它畢竟在一點點消解,只要持之以恆地堅持,我們總會有逃脫牢籠的一天。

這本書的文字延續著熊培雲一貫的風格,說得道理都是常識,舉得的例子都是習以為常的。但這本書尤其讓我覺得個體並非毫無選擇,個體要想收穫自由,就必須站到“高處”。但熊氏所說的“高處”並不是要獲得高的社會地位、為所欲為,而主要指站在精神上的高處。通過和熊培雲的對話你會發現一個新的社會,一個另外的事實的真相——無疑一個美麗新世界是讓人憧憬和嚮往的,而如何到達這一美麗新世界?書中給了答案。熊培雲想要告訴我們的是,爭取未得到的自由固然需要,但盤活已有的自由同樣重要。書中的觀點不是在說教中完成的,也非理性思辨得出的結論,作者通過溫暖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潛移默化終起春風化雨之功,有人評價熊培雲“他的文字,讓我們體會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寬容之精神、樂觀之態度、人文之關懷。”

熊培雲如同一個溫和的紳士。溫和是自由主義者的溫度,他保持著清醒獨立寬容的態度,他不會像詩人一樣激憤,小說家一樣尖銳,也不苛求藝術家的完美。溫和的紳士有一種脫俗的優雅睿智的幽默,君子無憂的心境;溫和的紳士是成熟的理性的人,對外部世界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獨特的看法,內在對自己有明智的權衡,不去承擔力所不能及的使命,他沒有衛道士的虛偽熱血青年的芒從,是一個自由的獨立的優雅的人。

帕特里克說:“不自由,毋寧死!”熊培雲說:“不自由,仍可活。”因為生活!熊培雲說“生活偶爾走失,從未離開。沒有比生活更古老的過去,也沒有比生活更高遠的未來。”強權可以征服這個國家,卻無法征服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生活,可以讓戰爭走開,可以讓帝國坍塌。他認為,歷史最真實的面貌是,所有帝國終究灰飛煙滅,只有生活永遠細水長流。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700字5

熊培雲的《自由在高處》,初讀之後,感覺是各種觀點在腦海裡交織,最大的感受還是生活是要經歷的,然後才是感悟。這本書的主要線索,就是生活自由與思想自由,以及個體如何超拔於一個不盡人意的時代之上,收復我們與生俱來的身心自由,盤活我們已經擁有的自由。

相較十六世紀法國早期民主主義思想家拉波哀西抨擊的“自願奴役”而言,在一個正經受著新舊交替的國家,不自由的狀態並非人們自願,而在於適應與沿襲,得過且過。至於如何走出這種日常的甚至為許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狀態,既有賴於個人的勇氣,也關係到個人對時代與自由的理解,以及時代本身的演變。

“有一種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這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典臺詞,用來做本書的標題再合適不過。一直以來,熊培雲先生致力於推動社會多元化建設,倡導左右攜手,共為民生謀福祉,用社會的進步來推動國家的進步,這些主張,正融入集體意識,正成為當下最亮色、最理性的聲音。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自由,無自由則無邊界,則必然失去責任與擔當,最終不是與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當一代代人接續這份無奈時,民族的命運就永遠無法被改變,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遙遙無期。

“相信我們的國家,比我們想象的自由”是《自由在高處》一書後記的題目,熊培雲在後記中也闡明瞭自己的信念:“相信沒有人能剝奪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 dom’(你即自由);相信時代在變,相信中國正在朝著一個自由而開闊的道路上走,沒有誰能改變這個大趨勢。與此同時,相信人類會有一個好的前途,畢竟,人不只是愛自己,還愛自救,沒有誰不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既是一切共識的基礎,也是我信心之來源。”

自由在高處,這是一個仰望的方向,也是一個需要通過我們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們,總向著那個方向努力,向著高處攀登。讓我們一起,為實現這樣的理想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