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書籍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來源:才華庫 3.37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色書籍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紅色書籍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紅色書籍讀後感 篇1

第一次讀《紅巖》,是在國小六年級。那是文革後期,許多書籍還被禁錮著。利用自己放學後兼職學校小小圖書管理員的便利,我從角落裡找到了這本塵封的《紅巖》,帶回家中如飢似渴地閱讀。

記得開啟書的扉頁,有一行“用鮮血染紅我們的旗幟”的文字,曾讓生於英雄輩出年代的我熱血沸騰,遺憾自己生不逢時,要不一定象江姐一般奮不顧身投身革命,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獻出生命,將國旗染得更紅。

歲月如梭,轉眼我已經從梳著辮子的小姑娘到了年過半百的年齡,可小時侯閱讀的《紅巖》還是那麼清晰地留在記憶深處。頭可斷、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丟的江姐、許雲蜂、成崗、劉思揚、華子良等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栩栩如生,猶如放電影一般浮現眼前。

記得我們那時還喜歡唱《繡紅旗》歌曲,一邊唱一邊就想起《紅巖》裡江姐和那些在獄中繡著紅旗盼望革命勝利的難友。可以說,紅巖精神就象一面鮮紅的旗幟,激勵著我們這一代人。

書中最讓我敬仰的是江姐,在重慶渣滓洞集中營,敵人將竹籤子釘進江姐每一根指尖,但江姐咬牙挺住寧死不屈:“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

哇,好一個江姐,女中豪傑、錚錚鐵骨,成了我心中崇拜的偶像。

書中最讓我難忘的是許雲峰,在新中國成立的前夕,他將被特務屠殺,拖著鐵鐐的他毫無懼色,趕赴刑場。

“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對跟隨其後的特務大聲說:“走!前面帶路。”

哇,好一個許大哥,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成了我心中永遠的英雄。

今天,在建黨90週年的日子裡,重讀《紅巖》,我再一次被《紅巖》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動。感謝這些革命先烈,正是因為他們的前赴後繼,才換來了共和國繁榮昌盛的今天。

可是,今天的年輕人他們迷戀的是神曲;追逐的是超女;崇拜的是明星,早已淡忘了這些為新中國而捐軀的英烈。

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向年輕人推薦這本《紅巖》,讓她們在閱讀紅色經典作品中被《紅巖》精神所感染,被江姐等英雄人物偉大人格所感動,讓《紅巖》成為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激勵年輕人堅定對黨信念最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紅色書籍讀後感 篇2

這個寒假我讀了第一本革命小說《紅巖》,我一直是用敬畏的心態來讀這本書。封面上的那兩個打字“紅巖”,似乎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一看見它們,我的心就沸騰了。這本書講述了重慶地下黨和國民黨鬥爭的故事,成功塑造了華子良、許雲峰、江姐、宋振中、成鋼、成瑤、劉思揚、雙槍老太婆等英雄形象。小蘿蔔頭宋振中還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就參加了共產黨,但是後來全家都被殺光了。劉思揚出身豪門卻參加共產黨,這種熱情為黨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而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江姐,她的形象深深地樹立在了我的心中。

在渣滓洞中,無論鞭撻棒打,無論竹刺針扎,無論“十指連心”,她都咬緊牙關,終以微笑面對著大家,潔白的藍色旗袍上不沾一點浮沉,似乎告訴大家:咬緊牙關,不要洩露祕密,相信黨總是會勝利的。她總是毅然地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的。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從來壯烈不貪生,許黨為民萬事輕”,“願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鐵窗下的心歌無不表現了烈士們視死如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而紅巖裡面也有一些讓世人唾棄的,遺臭萬年的傢伙,譬如叛徒甫至高,國民黨的狗腿子,他能在鮮豔的中國國旗下微笑嗎?不,他連站在中國國土上的資格都沒有。

這些革命英雄的壯烈事蹟,我們必須銘記在心沒有他們揮灑熱血,哪有我們胸前飄揚的紅領巾?沒有他們咬緊牙關,哪有我們的高樓大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啊!

紅色書籍讀後感 篇3

最近,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讀完《紅巖》這本書。《紅巖》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

在紅巖裡,我最欽佩江雪琴江姐。紅巖開頭不久,江姐的鋼鐵形象就已經在我心中樹立起來。當她知道丈夫犧牲,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樣面對殘酷的現實變得不堪一擊,擦乾淚水,重新站起來。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雲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鏽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

試想一下,在那潮溼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嚥著發餿味的飯,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傷口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我要感謝《紅巖》,它為我樹立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紅色書籍讀後感 篇4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紅巖》這本書。《紅巖》是一部戰爭故事。它描寫許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許雲峰英勇鬥敵;江姐堅貞不屈;劉思揚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鬥,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

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我崇敬的畫面。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鬥爭精神強大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蹟,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作文,花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洩氣;沒有對學習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我以前總找藉口說自己是個小孩子,但是有個叫小蘿蔔頭和我差不多大但是他在惡劣的環境中與敵人做著鬥爭深深的感動我,我決心再也不撒小孩子起。我明白: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我也看到鄭立昌這個人的醜惡嘴臉,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情報像一條哈巴狗一樣給敵人指路,給革命造成慘重損失,他真是個無恥的人。我要感謝《紅巖》,它為我樹立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嶄新的理解,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紅色書籍讀後感 篇5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當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麼的堅貞。

讀著《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沒有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蹟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相同的年紀,可他們卻有著不一樣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面對重重的挫折打擊,林道靜並沒有放棄,儘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儘管她知道這條路艱辛異常,可她只當這些打擊、坎坷是豐富人生的元素來對待,從沒放棄自己的命運,這種不服輸的、大無畏的精神,在現在當真是一筆無價的財寶了。

試想現在的我們,“青春”到底被我們浪費了多少?就在我們的身邊多少正直年少有為、大展巨集圖的青年卻是那麼“不堪一擊”。面對一兩次的打擊,有人選擇買醉,有人選擇沉淪,更有甚者竟然選擇死亡,你們難道就真的這麼脆弱嗎?你們如何對得起那隨風而逝的“青春”?買醉的人酒醒後,依然迷途不返;沉淪的人乘坐的時候,卻發現青春不在空傷感;而那些輕生者,或許你們不會再有後悔的感覺,但你們留給生者的是無盡的傷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的交給“命運”,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寫命運,儘管這條路很艱難,可你有青春,有衝勁,有幹勁,還有什麼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來,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繼續著自己堅定的腳步。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我們偉大的共產黨,迎來她90歲的生日了。翻開五千年的歷史,我發現祖國的生命,記載了多少滄桑,卻表現得如此頑強,那是一種標識,更是一種力量

紅色書籍讀後感 篇6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少年毛澤東》。

毛澤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代領袖,是他領導著我們中國人從被帝國主義列強的侵華戰爭。可是是你們知道毛主席小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麼,而毛主席又是在什麼環境中成長麼?

毛澤東他那時是在韶山上的一個小山村出生的,他長大以後人們覺得他頑皮,就叫他石伢子。石伢子覺得自己該上學了,一天就鼓足勇氣對爸爸說:“我想上學!”爸爸便把他送進了學堂。出於考慮找來一個識文斷句的老先生個他起了個學名:毛澤東。有了學名男伢子要有個表字為“潤之”。學了幾個月便受不了老先生的蝸牛爬樹式的教學進度。從在家幫爸爸耕地的空隙把學過的課文背了下來。自己把課文全部一點一點的學完了並背了下來,顯示出了他出色的記憶力。

一次,在一個秋天豐收的下午,毛澤東正在山下放牛,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他突然想起晒在家門前場上的稻穀,就趕著牛急急忙忙地往家趕。走到毛四阿婆屋前,看見毛四阿婆一個人在收稻穀,眼看稻穀就要被大雨淋溼了,毛澤東趕緊幫著毛四阿婆收稻穀。他收完阿婆家的稻穀,自己家的稻穀早被淋溼了,結果回去後被父親責罵了一頓。

毛澤東寧願自己家的稻穀被淋溼,也不要讓別人家的稻穀被淋溼。這種關心窮苦人的品質多麼高尚!,我以後一定處處以毛澤東為榜樣,做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少年。

到了毛澤東18歲的時候他考上了長沙專門為韶山所建的一所學校,並在那是為了推翻清王朝的決心鼓動同學們剪掉了辮子。又過了幾年毛澤東又去當了兵,沒過半年又回來了。毛澤東是一個很愛讀書的人,在私塾裡就四處借書看,到了長沙還是在圖書館一看就是好長時間。不久毛澤東入了新成立的“新民學會”並是“一師”學友會“文牘”。

不久其中的會員之一羅章龍赴日本學習。這是毛澤東特寫七言古詩為羅章龍送行。

這就是毛澤東毛主席的少年時光,那時貧窮與現代社會相比,毛主席從一個小山村,從不識字到了領導中國人站了起來,建立了新中國,讓中國在世界上站穩了腳。啊,讓我們學習毛主席那勤學好讀的優良品質吧!

紅色書籍讀後感 篇7

記得那是在去年採訪學校的一位老師時,他說他們念大學那會,與我們最大的不同就是學習勁頭很足。同樣的話,在前幾周召開的一場主題為“從容就業,激情創業”的講座中也被提到。儘管他們很形象地向我們描述他們是如何省吃儉用,將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甚至於將圖書館的參考書做了好幾遍時,我都是不能被動容的。

可是,當我開啟《恰同學少年》,體會著他們那份因讀書而感到的快樂時,我開始懂了老師們講的那些話。

修學儲能,經世致用。較之現在,前輩們讀書的目的要比我們現在明確許多。一個人讀書,是貯備知識,更是鍛鍊能力。在求學的路上,如果光是能力素質強而學問修養不夠,就無法約束自己,這樣還可能造成一種破壞性的能力,相反,如果一個人光是注重書本知識,卻不注重自己的實踐能力,那樣學到的知識就成了死知識,毫無價值。

因此,偉人和他的同學們,在求學的過程中,為自己制定了作息安排表,從清晨到深夜,密密麻麻,貼在床頭,一直陪伴自己度過大學。甚至在清晨用冷水進行晨浴,鍛鍊自己的意志,並進行晨讀。同時,又組織讀書會,義務地教街道上不識字的人讀書寫字,將自己所學到的運用到現實中去。

正如那首詩一樣: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多麼美好的讀書時代!試問自己,我們的校園裡,能看到這樣情景的還有幾處?

修身治國平天下,簡樸乃修身之本。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那無疑將是一個令人無法相信的畫面,一個大學教師排在長長的隊伍後面,等待著廉價的食堂飯菜,甚至和一個貧困生一起啃別人剩下的饅頭。可是這真的發生在當初的湖南第一師範專科學校,一位名為徐特立的老師,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和破舊的鞋子穿梭在大學的校園裡,但是卻很少人知道他在一個偏遠的鄉村開了一個免費的國小供那裡的孩子們讀書。

在他們的眼中,貧窮並不是沒有豐富的物質條件,而富有是將自己的所有分享給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們,只有這樣,你才會獲得精神的富有,而這才是真正的富有。可是,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無不有慚愧之心。記得老師給我們放過的那個關於大學生的視訊:那一年,我們好像很有錢。畫面中的我們,用自己父母的錢,進行揮霍浪費,卻不知在家的父母卻過著如何艱苦的生活。

有人說,一個變老不是因為年齡變老,而是因為他的心老了。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是否應該如書中那樣讓自己更加朝氣蓬勃,更加活力四射?同時更加勤奮刻苦,更加艱苦樸素。

紅色書籍讀後感 篇8

《小兵張嘎》中的嘎子這個人物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他的形象無論在電視上、電影上和書籍上都經常會出現。他是中華兒女心中的英雄,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不僅看過了《小兵張嘎》這本書,也看了幾集關於他的電視連續劇,他的故事讓我感動,他的精神讓我敬佩。

張嘎子生長在抗戰時期,和奶奶相依為命。因為奶奶的原因(奶奶為了掩護八路而壯烈犧牲在日本軍的刀下),他痛恨日本人,痛恨他們殺害我們無辜的中國同胞,他要為奶奶報仇,為無辜犧牲的八路和親人們報仇。他立志要當紅軍,參加抗日戰爭。書上主要寫了嘎子的機智、勇敢,和紅軍配合得天衣無縫,救出了老鍾叔,最後打倒了日本鬼子。他不僅為奶奶報了仇,而且勝利之後隊長為了鼓勵他,送給他一把一直以來他夢寐以求的槍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表現了嘎子的機智和勇敢。一個英雄少年的形象。他能想出用柳條綁在小狗“小虎”的尾巴上,然後點燃後使的小狗到處亂竄來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從而使紅軍安全逃脫;他為了幫助紅軍解救老鍾叔,吸引敵人的視線,在衝鋒的時候被子彈把小腿打傷。別看他年紀小,可他卻表現出了長於我們孩子所能做到的事情。

嘎子的嘎氣、頑皮,這都是一個孩子應有的性格,可他的嘎氣和頑皮同樣也用在了抗戰上面。他的有些點子也是其他孩子所想不到的,有些確實也派上了用場。他表現出了對自己同志的忠誠和熱愛,對敵人的輕視和仇恨。嘎子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我們現在不是處於戰爭時期。我們要學習他的堅強,學習他的勇往直前。

紅色書籍讀後感 篇9

最近,我讀了兩本紅色書籍:《建黨大業》和《我愛中國》。這兩本書講述了從中國建立以來,無數位革命烈士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幾位烈士有王二小、邱少雲等人。

王二小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三年級時,我們還學過《歌唱二小放牛郎》。這個故事主要講在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二小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蹟很快傳遍瞭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蹟。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後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還有一個故事令我感動不已,那就是《烈火英魂邱少雲》。主要講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邱少雲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衝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邱少雲犧牲後,被部隊黨委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勳章、一級國旗勳章。

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這,是像王二小這樣千千萬萬個英雄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這樣的生活來之不易啊!而作為一個少先隊員,一個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我們難道不應該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嗎?當祖國需要我們出力的時候,我們難道不應該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嗎?同時,我們也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紅色書籍讀後感 篇10

雷鋒這個名字你一定耳熟能棄,這個暑假,我又讀了《少年紅色經典——雷鋒》,他的事蹟再次令我深深的感動……

雷鋒出生在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呱呱墜地,迎接他的不是笑聲和溫暖,而是飢餓和寒冷、苦難。在他剛懂事的時候,他爸爸就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哥哥和媽媽先後被地主逼死,弟弟也病死了,只有六奶奶和他相依為命。然而苦難沒有遮住雷鋒心中的陽光,卻更讓他意思到人生的真諦——活著,就要如太陽,發一分光,發一份熱,誠心誠意的為人們服務。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不娛樂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自己生命的崗位?”這是雷鋒寫在筆記本上的一句話。又一次雷鋒去趕早班車,忽然,看見一位大嫂旁有許多人圍著他,原來那位大嫂找不到車票了,雷鋒把自己的車票給了那位大嫂。陳五爹的老大爺,他雙目失明,孤單一人,雷鋒總是隔三岔五地幫助他。

可是,在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雷鋒在指揮戰友倒車時,汽車輪一滑,流進了到變小水溝,碰到了一根柱子,那根柱子倒向雷鋒,就這樣,雷鋒犧牲了。雷鋒溫暖的雙眼,就這樣閉上了,他那美麗的心靈也停止了跳動。

雖然雷峰死了,但是他永遠活在我們心裡,他的精神會被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發揚光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