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似我》讀後感三篇

來源:才華庫 1.57W

篇一:《驕陽似我》讀後感

很慶幸《驕陽似我》中的主人公威爾沒有照那位教授安排的那樣生活,而最終認識到自我,去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許因為這樣世界上會少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但更重要的是,多了兩個快樂的人和另一種不同的人生。

《驕陽似我》讀後感三篇

很慶幸自己能夠不斷的認識自己,不喪失自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思緒拉到十幾年前,從自己剛剛開始有記憶,應該是4歲的時候。從小生在農村,家人要出去做農活,沒有人可以照顧我,山溝溝裡又比較危險,不得已父母將我送到國小去與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一起上學,讀國小一年級,因為我們那缺老師,沒有那麼多年級,那年最低的年級就是國小一年級。年級不是問題,年齡也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錢,曾記得那位老師每天都會不停的問我要錢,問我要學費,當年的10塊錢,對我們來說也差不多是個天文數字,父母自然是打算先欠著,讓我在那裡混時間,而老師,卻嚴重的傷害了我幼小的自尊,終於在十幾個日子後,我受不了當老師向我要錢時同學們投來的異樣的眼光,提起書袋,揚長而去……從此以後跟著同齡的小朋友滿山跑,過著屬於我的該過快樂時光。我從未後悔當初不懂事的自己的一時衝動,我知道當時的自己並不是認識到自我,只是不懂事的體現,但如果我未離開,在老師和同學的影響下,我的自尊心可能會嚴重的扭曲,因此,我從不後悔我所有的衝動。但在我懂事後,這件事卻時刻的激勵著我,我們不能在別人的安排下生活,要正確的認識自我,選擇自己喜歡的,追求自己想要的。這是我懂事後第一次認識自我,第一次對自己的肯定。

第二次認識自我,是在我國小的時候,因為成績優秀,乖巧聽話,老是被家長和老師表揚。我的驕傲,也是在那個時期生成的,在那時,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因為爸媽總是提醒我:要好好學習,不然以後就會像我們一樣,做個貧窮的農民。於是乎我就一直認為考第一是理所當然,我要好好學習,讀個好國中,考個好高中,再考好大學,我要快快長大,貧困才會離我越來越遠……或許很現實,或許理想很低階,但也是那時最真實的想法,起碼是清楚的知道那時的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清楚的認識到真實的自我。

受自己家庭環境的影響,當安靜的時候,我沒有其他可娛樂的,只得翻翻哥哥們的那些看不懂的書,每年都一樣,每年都翻一樣的書,終於在某一年,我可以看懂了,於是,我的人生從此改變,對知識的渴求,促使著我不懈的學習,不懈的看書,並保持著良好的成績。待我上了中學,卻開始了我的第一次迷失……在中學裡,會接觸到更多不同的人,也是更多不同層次的人,貧窮,成了我的最大障礙,自尊心強的我,同時也生出莫大的自卑感,喪失自我,我沒有理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認清我的價值,只是沉浸在我自己小小的世界裡,沉浸在漫漫書海中,殊不知那並不是我最想要的,我要改變貧窮的命運,創造自己的生活,於是在還不晚的情況下,又果斷的放棄了那些一直激勵著我的書和被我用來消遣時光的書,拿起試卷,迎接大學聯考,無法想象那個時候的矛盾,一方面想過自己想過的日子,一方面卻不得不好好複習,衝刺大學聯考……直到我再次找回以前的目標,好好學習,考好大學,掙錢,養父母,擺脫貧困,我有能力,也有責任……從書中我開始領悟,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和自卑的,貧窮,不能成為自卑的理由,因為那不是我可以選擇的,那不是我的錯,而我能做到的,是去改變貧窮的命運,而不是因為貧窮而自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價值,我也是。不知道這算不是重新認識自我,不管怎樣,從迷失中走出來,無論迎著我的是陽光還是風雨,都要求自己,面帶微笑,正視前方,大踏步,堅定的,勇敢的走下去。

於是,我考起了從我懂事以來就期待的大學,也終於開始一點點長大,我的命運也將因為我的長大而改變。但在大學裡,卻開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二次迷失。剛進入大學,很積極,加入學生組織,積極為班級做事,而最終卻碌碌無為,忙亂了的生活,讓自己沒有學到實質上的東西,沒有進步,只是呆在原地觀看……我一直以為,我所應該做的一切都應該是為了以後畢業做準備,為以後找工作做準備,我所要做的就是給自己增加資本,為自己以後可以賺更多的錢而創造條件。但我錯了,直到兩個月前,我爺爺的病逝,那種悲涼的心情,無助的傷痛,才讓我明白,錢,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沒有親人,沒有親情,沒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不抵自己那暖暖的親情,甚至不抵見上親人最後一面……我開始迷失,到底要怎樣做才是對的?無法擺脫自己因為捨不得花錢,捨不得花時間回去看望他老人家而錯過了與他見最後一面的遺憾而造成的永遠的'傷痛……無法原諒自己的自私……因此,我再次迷失……

電影《驕陽似我》中數學教授給了威爾很多,保釋他,給他介紹很好的工作,和他共同研究數學,但是他只是把威爾當做了工具,甚至連給他找心理醫生也只是為了讓威爾能很好的配合他。而尚恩卻不一樣,他是把威爾當做目的,就是為了幫助這個人,而不是把威爾當做什麼別的。這就是不同的價值觀念。所以當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威爾找到了好的工作,選擇了事業的積極上進,似乎一切都按數學教授的想法而施行。但是其實不然,片尾威爾最終選擇了去尋找他靈魂的伴侶,他所深愛的人,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我的因為家庭環境和從小生長的環境所造成的價值觀,終於可以改變了……我也應該像威爾一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自己想要的生活,竟是如此的簡單,卻又如此的難得。經過這一次痛,我開始明白,其實,沒有什麼比能夠陪在家人身邊更重要,我所想要的,僅僅是一家人能夠經常在一起,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我能夠陪在他們身邊,不受任何阻礙,我所要的,只是家人開心的生活。我要給他們的是幸福,而不是金錢。對於自己,要不斷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高,而不是金錢……

或許這不是我一直認識的自己,但卻是真實的現在的自己,能在不同的階段,認識不同的自我,看清不同的自己,是我值得慶幸的地方。我很慶幸。

篇二:《驕陽似我》讀後感

我學的是心理學,因此常常都會接觸到一些心理影片。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一部名叫《驕陽似我》的片子。應該說每一個看完這部影片的人都應該對心理學家肅然起敬。一個無論多麼桀驁不馴人在心理學家的指導下,都可以最終心結,成為一個熱愛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的人。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天才青年小韋,在他的少年時期受到父母打。從而導致了他對這個世界的一種仇恨與不滿。他沒有上過大學,只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小清潔工,但是他卻有驚人的數學天賦。但是他沒有讓自己的才華得到施展,而是整日把業餘時間用在酒吧或者其它的打架鬥毆中,如此糟蹋著自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被哈佛大學的一位著名的教授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這位教授愛才心切,知道小韋是受到了心理疾病的困擾,於是決定讓他接受心理治療,但是一次又一次地,即使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都被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罵得一文不值。最後在一位與他有著相似經歷的心理學家對他的開導之下,他才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他第一次與心理學家見面的時候,他通過看心理學家家中掛著的一幅畫,從而推斷出心理學家的婚姻狀況。他馬上就心理學家的痛處猛烈地鞭笞,心理學家在他的一次又一次言語的攻擊之下,一忍再忍,終於忍無可忍,猛地轉身抓住了他的喉嚨,說了再說下去他就掐死他。這時,他才停止了言語的攻擊,走出了諮詢室。只剩下心理學家在那呆若木雞。一個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就這樣被他羞辱得無地自容。但是心理學家並沒有必要洩氣。相反,他明白了眼前的這個少年所存在的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輕易解決的,他是一個天才,沒錯,但也許就因為他目前的心理疾病也許他的天賦就這樣被埋沒了。於是,也許就在那一刻,他下定了決心要拯救這位少年。

在第二次諮詢時,他抓住了小韋的心理弱勢進行入手。小韋很聰明,也許還過目不忘,但是他沒有真正地經歷某些事。比如在感情上,他沒有真正地去愛過某個人,他也沒有真正地經歷過戰爭,完全不知道在戰場上抱著親人絕望而痛苦的心情。一句句深入小韋心靈的話,讓他開始有了一定的自我反思。但是他不是那麼容易被馴服的人,小時候受到的創傷對他來說根深蒂固。

在接下來的諮詢中,小韋開始害怕自己再因為交流而將自己暴露給對方,於是他採取一種沉默的方式進行對抗。但是心理學家完全把握了他的心理,只要他不開口,心理學家也絕不開口。直到下一次諮詢,他終於忍受不住寂寞,與心理學家開始有了新的交流。諮詢從而才有了更深的進展。在接下來的諮詢中,心理學家通過種種機會向他傳達愛,他通過將自己與妻子的感情毫不保留地與他分享,從而讓他了解到了真正地愛一個人那種感覺是多麼的美妙,而這種感情又是多麼的崇高。

在力勸他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時,他首先也是對小韋的心理了如指掌。他明白小韋願意幹苦力也不願意進行更有意義的深造,其實那並不是他的真實想法。他之所以會選擇在哈佛大學當清潔工,之所以在教授寫出數學題後悄悄地寫上答案而後又不願承認,都是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他是希望自己的才華能夠發揮的,但他對這個世界的仇恨使他本能地去反抗一切,而不論對錯。然而在心理學家點到自己的心頭之痛的時候,他沉默了,在心理學家的進一步逼問他的理想是什麼時,他撒謊了,他不願意讓任何人看看穿自己,所以他想方設法掩蓋自己的內心。但是心理學家下了逐客令,這一次諮詢給他深深的打擊,他以前不曾與誰真正說過內心的話,但至少與心理學家他開始有了一點闖開心房的願望了,但是由於他自己對於對方的不尊重,使他陷入了這樣的一種困境。同時,他的女朋友也是因為他的不誠懇而離開了他,這對於他來說的確可說是雙重的打擊。在朋友的開導下,再一次回到了諮詢室,這時,他聽到了當七年級定要讓他進行心理諮詢的數學家與心理學家的激烈吵,而爭吵的關鍵卻都是在於如何讓自己能有更大的發展。太久沒有感受到愛的他在那一刻明白了什麼叫愛。在這一次交流中,心理學家說出了自己曾經遭受的打時,心理學家讓他明白了曾經受到的傷害並不是自己的錯,不能讓自己用未來來承受這一切。當心理學家一次又一次地重複那一句:“這並不是你的錯!”的時候,他哭了,20多鬱積在心中的陰影在那一刻終於散開了。從那以後,他的心結終於解開了。他終於願意用自己的才華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了!而且他也明白了愛的含義,勇敢地去追求在另一個學校的自己的真愛。

這就是心理學的意義!讓每一個生命都實現自己的價值!現在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有心理疾病,我作為一個心理系的學生,應該怎麼做才對這個社會更有利呢?無疑,我必須學好心理學,真正地學到我們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我們只有具備真本領才有可能真正地幫得了別人,否則談什麼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要努力學好心理學,是我看了這一部片子以後最大感受!

篇三:《驕陽似我》讀後感

如果說泰坦尼克號讓我理解了社會與人情,那,這部小說讓我看到了我自己。

年輕的吉姆是一家農場的打工仔,面對每天簡單而又枯燥的工作,他的心裡在莫名的發生著變化。一如既往的終日忙忙碌碌卻沒有突破還是另覓新的差事,給自己的人生新增新的活力,抉擇擺在面前。而當吉姆決定創業的時候,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卻又減緩了吉姆前進的步伐。最後,成功還是與他相遇,一切又是那麼美好,曾經的夢想實現了。當吉姆回想人生,得與失卻又是那麼讓人回味。

天才,人人都希望自己會是那樣。可是畢竟是少數,況且還有那麼多真正的天才沒有自識,況且還有那麼多所謂的天才卻很自視。從小就心眼那個“成功”的公式,99%的勤勞+1%的天賦=成功。成功,對於普通人或許很容易得到滿足。溫馨的早餐,豐盛的午餐,愜意的晚餐,或許很不值得一提,但這就是成功。回到充滿X的社會,念想著別人的富裕,貪望著別人的野心,再看看自己汙濁的雙手,還有那雙乾癟的腳,思考?算了吧孩子,你在七點就落下了......可是不屈和希望在向他招手。往往就是一個巧合,一個意外,成功就擦肩而過。

人,自出生就是來人間受苦的,或許更多人想要享樂人生,但那些畢竟是嚮往。付出與回報貌似永遠都存在一個動態平衡,上帝為每個人都劃定了軌跡。你的性格,決定,所遇之人,所聞之事,不論怎麼盤算,終究是一場自編自導自演的舞臺。沒有什麼能改變自己對於人生之路的選擇,改變的只得是周圍的一切,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正視自己。

“不後悔錯過那場球賽,不後悔無法激情暢飲,不後悔失去後孤獨餘生”,決定之後為自己的決定而欣慰,決定之後為自己的決定而努力,決定之後,需要在心裡打下堅固的根基,需要在眼前定下前行的方向。心中的燈塔,永遠在黑夜裡指明方向,那光芒,那希望,那動力......不後悔,因為那是自己最真切的體會,不與任何等式相勾連。

心之所欲,見吾心之所向;行之所動,明吾心之所往。任何行動,問問自己為什麼,問問自己要什麼,問問自己有什麼,問問自己想什麼,問問自己做什麼,思維支配行為,行為體現思考,思考提升能力,能力塑造人格,人格獲得魅力,魅力滲入心田。或許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體現自我價值,塑性自身,抓住自我成才的風向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