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有你的夢想》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來源:才華庫 2.15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故事裡有你的夢想》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故事裡有你的夢想》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故事裡有你的夢想》讀後感1

曾幾何時,我也是一個擁有著很多夢想的女孩!但是,在現實面前,還會一直堅持嗎?是的,我動搖過,埋怨過,放棄過,直到我遇見它,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故事裡有你的夢想》。是的,我的夢想就在那時開始隱隱閃耀,並希冀它會一直向前邁進,直到終點!

這本書本身並沒有多吸引人,讓我難以釋懷的是書中一個個打動人心的教育名人自畫像,他們直白白的敘述,讓深刻的道理簡單明瞭,讓原本困惑的自己,有一種“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感覺。各種各樣的教學經歷是最發人深省的,最初的也就是最原汁原味的,淺嘗輒止,豁然開朗!雖然看似一位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但卻實實在在地為偉大的教育事業奉獻畢生,讓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感!作為一名剛踏入教師行業的晚輩,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我此刻最大的感受:學習!是呀!他們能教育出如此這般優秀的人才,能用偌大的毅力去克服各種教學上的難題,能寫出這麼多沁人心脾而又刻骨銘心的教育哲理,我想,除了不斷地學習,還是不斷地學習!現在流行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句話: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也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此話也是於永正先生最喜歡的名言警句。於永正,一位被萬千老師所崇拜的教育者,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他對教育事業濃濃的喜愛。他的“五重教學法”闡釋地精闢犀利,他之所以能不斷地取得各種優秀的教育成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不斷地總結失敗的原因,讓自己在接下去的工作中更加取長補短。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亦是他所崇拜的。於老的《教海漫記》,簡潔質樸,那本色自然、娓娓道來的文字讓人頓生感悟:於老師,不正是一本歷久彌新、韻味無窮的教育藝術之書嗎?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題不在多但求精彩!孫維剛老師認為: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正確對待做題。通過做題,掌握所學知識如何應用;通過應用,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會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多題歸一。孫老師還提倡讓學生做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要創造條件,造成學生總是想在老師面前,向老師挑戰,讓學生在思維運動中訓練思維。是呀,給學生創造機會,主動提問,思考,既培養學生動腦思考,積極探討的習慣,也讓教師教得輕鬆,何樂而不為呢!

好的經驗實在是太豐富了,有興趣的同志可以去看一下此書,真的會受益匪淺的!

《故事裡有你的夢想》讀後感2

年後,去書店為孩子購買新學期的教輔書,順便也為自己找尋一些精神食量。

在教育方面的書架上,我看到了一本《故事裡有你的夢想——18位名師的精神檔案》。書名挺吸引我的,隨手翻閱一下,書中所介紹的這十八位名師都是我國建國以來最有名的教師,記錄了他們崇高的精神世界。那時我正需要這樣的精神支柱來支撐自己對教育工作的那份熱情,於是,我把它帶回了家。

我把這本書放在床頭櫃上,每晚入睡前,我總會花上半個小時,讓這十八位名師,逐個兒“約見”我。半個月的時間,我從每一位名師的訪談介紹中瞭解了他們的教育理念,獲得了他們豐富的教育經驗,這些經驗讓我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教育問題。他們的教育思想,讓我對自己工作的意義,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對於減負、對於教育質量工作也有了新的思考。

教育家呂型偉先生對學校教育質量有這樣的觀點:看一所學校的教育質量,關鍵看“成才率”。這個“成才”不是狹義上的看這個孩子目前考了多少分,這個學校的升學率,而是看這所學校培養的學生參加工作以後對社會的貢獻如何。何等好的立意,但是現在,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目光只在分數這個點上,校與校之間的競爭與比較,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比較都化為了硬邦邦的分數與指標。這種升學分數的壓力,從學校傳遞給了教師,又從教師傳遞給了學生和家長。為了考高几分,學生的輔導材料一屆比一屆用得多,睡眠時間一屆比一屆少,對於僅存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是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已。如果從人的本質意義上講,這樣的教育很摧殘。所以學校的管理者對於學校的教育質量應該有自己堅持的原則,那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髮展。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曾經上過不少公開課,課前對自己的教學設計總會一遍一遍地修改,但是有的公開課很成功,有的公開課卻上得很沉悶。。有時有了很好的教學設計,一心想給學生灌輸更多的知識,但卻不受學生的歡迎。於永正老師如是說:沒有藝術的教學是殘缺的教學。而這個教學藝術,來自準確地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的藝術。而要使教學成為藝術,還得研究學生。一席話,讓我豁然開朗,戲劇表演藝術,是自我表現的藝術,而教學藝術則是由師生共同創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課堂教學的精彩常常不是因為老師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為學生的精彩而精彩。是啊,好多情況下,聽課者的掌聲不是送給老師的,而是送給學生的。是啊,我們面對的學生不是裝知識的機器,所以他們需要理解尊重和肯定鼓勵。我們也只有把他們研究透了,才能更好地設計教學,讓教學成為藝術。

這是一本值得經常翻看的書,這些名師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能經常地鼓勵我,給予我啟發。

《故事裡有你的夢想》讀後感3

換了幾所學校,幾乎每所學校都在要求假期老師要讀書,但是我總是主動的買書,被動的讀書,以至於許多書在書架上睡了多年,而我卻只是一個“被動的”擁有她的主人,到了東校,我發現自己開始有了變化,願意去聽老師們的課,因為那是一種享受,開始主動的`又去買書,因為我感到沒有書的日子少了許多的幻想和力量,這次我是主動的去閱讀,主動的與人分享書遞給我的那份感覺。

中國有許多的名師,有大批的教育家,在這裡我靜靜的翻閱18位名師他們的精神記錄,尋找啟迪我教育智慧的火花。呂型偉老師說:“一個人一輩子能夠幹好一件事就很不錯了,不可能樣樣都好。”我想我就要好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錢夢龍老師說:“我是一個精神上的長途跋涉者,我的腳下只有起點。”我想每一刻我們都應該把它看做一個起點。孫維剛老師說:“我教數學,更要當班主任”我想讓更多的東校人說這句話。讀到孫雙金老師影響他做人最大的話時,也和我一樣是那句“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我們的思想就是天空中的繁星,有距離,同樣支撐點綴著天空,讓她美麗!……

在東校的論壇跟帖中我看到了楊曉露老師讀過這本書;在奚九芳老師的辦公桌上又與這本書不期而遇。原來18位名師他們的思想也像書一般,無處不在,流動著,感染著,傳遞著,奮鬥的生活真的很快,在東校真好!說大了,為人民成才!說小了,為東校盡責!

《故事裡有你的夢想》讀後感4

《故事裡有你的夢想——18位名師的精神檔案》書中記載18位名教師的成長故事與教育教學理念。我對書中的名師吳正憲教育精神尤其記憶深刻。吳正憲老師是個數學教師,我曾經聽過她的課,閱讀過她的文章,她是國小數學教師的良師益友。

吳正憲老師在國小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總結出的“吳正憲數學教學法”享譽國內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數學在許多人眼中是枯燥無味,是難懂的。可是,在她的眼中,在她的學生的眼中,數學卻是美的,卻是有意思的。但是數學的美是隱含的美,是不會自發地起作用的,這就需要教師努力地挖掘它的美------而吳老師就是這數學美的一位挖掘者,是一位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學習、實踐、思考去創造數學美的人。堅持不懈的學習,讓吳老師有了豐厚的知識儲備。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的學習,不斷求索,不斷的思考,不斷的改進讓吳老師的課變得異常美麗。

吳正憲老師告誡年輕的教師朋友:一個教師只有善於學習,不斷地反思自我,挑戰自我,豐富自我,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實現人生的價值,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學海無涯,教無止境”,只有不斷充電,才能維持教學的青春和活力。教師要想不斷進步與提高,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是掌握學科專業規律及研究成果的途徑。不斷學習,可以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更可以輕鬆地面對一切,自如地處理一些事情。以這個來不斷充實自己,要求自己,使之成為一個準則。在眾多的資訊面前,該如何對待,使之為自己所用。不僅要學百家之長,博眾家之採,更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創出自己的特色和教學風格。冷靜地思考,點點滴滴就會積少成多。

我的努力與名師還有很大的距離,吳正憲老師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時常以名師的精神激勵自己,腳踏實地地用行動去闡釋教師成長公式:學習+實踐+反思=成長。

《故事裡有你的夢想》讀後感5

寒假裡我讀了《故事裡有你的夢想》這本書,感慨萬千,甚有“勝讀十年書”的感覺。書中真實地記錄了一位位名師獨特的成長曆程,他們的起點不同,境遇不同,悲喜不同,付出不同,人生不同······但是,他們的人生信仰是相同的,百折不撓的精神是相同的,鐵杵成針的勤奮是相同的。

浸潤著《故事裡有你的夢想》的書香,我彷彿在實施新課程的“驕陽”下,找到了一片綠蔭,我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一位位名師奮進的足跡中,與他們展開坦誠的心靈對話……當我和一位位"名師"對話時,不難感受到他們談論最多的話題是一個"愛"字。愛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教育的全部過程都充盈著愛。愛,是教育永恆的話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詳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愛化為教育者的教育行為,讓愛走進校園、充盈課堂、觸控到一個個靈動的生命,讓愛產生智慧,讓愛在孩子心中留下歲月抹不去的美好回憶,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我要從《故事裡有你的夢想》中學會用學生的眼睛、學生的情感、學生的心理,,構築自己的內心世界時,想必我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瞭解學生、認識學生,我才能走進學生五彩繽紛的內心世界,捕捉到藏在學生心底,影響一個學生整個人生的夢想與追求。這是一個學生成長的動力,是師愛的根。當我觸控著自己的愛心,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緊地聯絡在一起的時候,我才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教育的旨趣。

教育是一門藝術,是一幅精美的圖畫。臨摹是可以的,但複製和仿造是沒有多少價值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學習名師的教育思想和經驗,也不能簡單地臨摹,重要的是要領悟這些名師的精神,認識教育的真諦,經過自己的鑽研和努力,一定也能創造出新思想和新經驗。

在書中記載了建國以來的18位名師,其中有教育界的老前輩呂型偉;有精神世界的跋涉者錢夢龍;有畢生耕耘的馬芯蘭;有追尋教師幸福的劉可欽;還有追求情智教育的孫雙全等等,其中給我留下極其深刻印象的是:帶“高帽子”進課堂的孫雙金和“寬容”學生的劉可欽。

在課堂上經常會遇到學生精神不集中的情況,於是我在耐心提醒過他幾次之後,如果依然沒有改變的話,我便要批評甚至怒其不爭,憤其不要,然而效果卻並不如意,正當我彷徨的時候,我讀了孫雙全老師的故事,在孫老師的課堂上卻少有這樣的現象發生,究其原因,是孫老師總揣滿了“高帽子”進課堂,因為他知道賞識能使學生愉悅,能使學生快活,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在戴了老師的“高帽子”之後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於是,我便如獲至寶地也試著將“高帽子”——小紅花、小星星等帶給學生,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了,師生關係融洽了,課堂氛圍有了極大的改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很多。非常感謝孫老師的“激勵”教育法。

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上課鈴聲響過好久,教室外面傳來一聲“報告”聲?每每遇到這樣的情形,我總會有一股無名之火從心底升起,聲調也會隨之高出幾度。即使這樣,學生遲到的現象還是時有發生。然而劉可欽老師遇到同樣情況卻是這樣說的:你瞧,我們都在等你呢!簡簡單單一句寬容的話語卻說的那個本來因遲到而不好意思的孩子覺得更加不好意思了,我想,這個孩子肯定會記住這樣的一個早晨,也肯定不會再遲到了。想想自已升高八度的厲聲斥責對於孩子來說根本沒有什麼作用,自己還生了一肚子氣,學生也會因此而疏遠你,真是得不償失。教育是一門藝術,讀了劉可欽老師的那一部分,我突然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當孩子昨天沒來上學時,你是不是可以誇張地說:“嗨!你昨天怎麼了?我們都很想你呢!”準備上課了,有學生還在說話或玩自己的東西,你不要去責備,只有善意的期待:“沒關係,我們都會等你。”當學生近來學業不佳的時候,你是否可以主動詢問:“你有什麼困難,讓我幫助呢?”等等。

《故事裡有你的夢想》讀後感6

本書副題是“18位名師的精神檔案”,書中寫的是我國建國以來最有名的教師的崇高的精神世界。有教育界老前輩、教育世紀見證人呂型偉精闢的教育思想,有教育理論家、實踐家顧泠沅對教育的領悟,有錢夢龍對語文教育的解讀,有馬芯蘭對數學教育的改革經驗,有孫維剛的教育智慧,還有許多基礎教育領域一線名師的事蹟。如張思明、於永正、吳正憲、劉可欽、竇桂梅、孫雙金等。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在心中記住了特級教師吳正憲送給教師的一句話:“做一名好教師,就從上好每一節課開始吧!”的確,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師生交流的主要場所。給孩子們一個怎樣的課堂,完全看我們教師的主導。怎樣的課才算是好課呢?孫雙金曾說過:“如果說大榕樹是鳥的天堂的話,那我們應該讓課堂成為學生精神的天堂。學生在課堂上是自由的、充實的、快樂的、美好的、幸福的。”“一堂好課應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具體體現。”而要達到這樣的課堂效果需要我們教師付出多方面的努力。每一節課,我們要問問自己,課前我們備好教材了嗎?備好學生了嗎?課堂上,我們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了嗎?課後,我反思過我的教學了嗎?我有沒有想過如何才會上得更好……當然,好的課堂還需要教師更多的智慧。我們要努力追求,讓孩子們喜歡上我們的課,如果哪一天我們也能像吳正憲老師那樣學生強烈要求不下課,我們做教師的付出再多也感覺是值得的。

“教育是事業,其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其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其生命在於創新。”——這是呂型偉老師的三句話。我想這本書記錄的每一位教師的事蹟和精神世界,哪一位都缺不了這三句話。他們把教育作為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們把教育看作是一門科學,不斷實驗,用心鑽研;他們都把教育當作一門藝術,因材施教,因時創新,精益求精。他們的事蹟,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書。用心做教育就需要我們留心觀察、細心品味、專心實踐、、恆心堅持;用平常心去面對譽毀成敗,用童心和感恩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工作。”這是張思明說的話。我想這些話我也曾多次聽過,可是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做到了嗎?很多時候我們做的還很不夠。我們經常鼓勵學生,“只要你努力,你會做得更好”,現在我也要把這句話送給我自己。

教育是一門藝術,學習名師的教育思想和經驗不能簡單地臨摹,重要的是要領悟這些名師的精神,認識教育的真諦,我想經過自己的鑽研和努力,一定也能創造出新思想和新經驗。

熱門標籤